我倒觉得这是提问者提问技巧所造成的。
专业的问题,一般精辟的答案就在前几个,赞数也比其他的多。比如:
如何理解「量子退火」? - 知乎这样的问题,基本上不了解的无从下手去答,想抖机灵也没有可以抖的地方,并且关注这些问题的人也是固定的,基本上高赞答案的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知乎的机制运转良好。
但是像:
你在火车上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 - 知乎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做“精辟的回答”呢?高赞一般就是分享感受、经历或者指出社会的某种现象引起共鸣,从而广泛传播,这些问题下的高赞答案,无论是长篇大论也好,还是抖机灵也罢,总是总是能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知乎的机制运转也良好。
上面那些专业领域的问题,只有一小部分人感兴趣,而下面的这些问题,基本上人人都能说两句,感兴趣的人的基数就不同,比较绝对的赞数多少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和意义,这个其实也很正常。大部分情况下,两种问题是各问各的,各答各的,只比较各自问题下相对的赞数差距,知乎的体制还是有效的。但是别跨界比较——就跟IT业和一些传统行业一样,都是同样的大学毕业出来,成绩也都差不多,但是行业不一样,拿的薪水就是不一样。
要客观的认识到这个事实,因为无论把知乎打造的多么高端——大家共同的爱好是娱乐和放松,然后才是各自的专业和分享的领域爱好。比如一个网站有10个程序员,10个物理学家,那么这意味着每个程序的问题最多有9个赞,物理的问题最多也只有9个赞(假定大家不给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点赞),但是一个日常生活的问题就可以最多19个赞。
其实题主问的这个“高赞且排序较后”,知乎有相当一部分是“徘徊其间”的问题——要说那种认真的讲,也能洋洋洒洒引用文献写一通,但是要抖机灵,也有很大的空间的问题。比如上面有位答主的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
陨石为什么总是落在坑里? - 知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看上去就想让人吐槽一下——难道不是砸出来的么?但是深究起来,还真有一些例外。但是这个时候,大家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因为抖机灵有很广的受众,所以获得比一本正经的讲问题的赞数更高,从而排在后面的情况。
但是我认为这个锅不应该让读者来背,而是让提问者来背。
如果你想得到认真的回答,就要从问题的标题和补充说明上,预先的排除掉一些抖机灵的空间,预先的排除掉一些会点开这个问题的人。当然如果你想看到的就是抖机灵那另当别论。比如这个问题:
关灯后,灯光到哪里去了? - 知乎只看问题,其实也挺能抖机灵的,但是补充说明很严肃很清晰也很白开水:
有一个封闭的房间,没有门窗,天花板、地面和四壁都是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的。天花板、地面、四壁整个铺满巨大的镜子。房间内有一盏电灯,开关在房间外面。房间内有一个摄像头,对准电灯。 我在房间外按动开关,打开室内的电灯,通过摄像头的影像可见,室内的电灯亮了。 然后,我关掉电灯,通过摄像头可见,室内一片漆黑。 请问:刚才开灯时,电灯放射出的灯光中的光子到哪里去了?
这样一看就是物理方面的专业问题,抖机灵的答案就会变少,点开进去一看,果然前几位的答案质量都还不错。
至于赞数、引流和答案质量的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质量是1,高关注者的点赞是0。比如很多人都知道轮子,以轮子的关注者数量,他的赞数平摊到每个答案上并不高,很多时候一句吐槽或者机灵也就是三四十个赞而已。但是当轮子认真答题的时候,他很容易就可以收获几百个。所以其实我并不赞同“大V随便抖机灵就能靠前”这个说法,能靠前的,即便是抖机灵,那也一定是这个机灵抖的还不错,关注者多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其他人来点,天然的就有了更多的暴光的机会。
答案质量在现在的知乎,尤其是专业话题下,还是至关重要的。而抖机灵的高赞,往往是因为在非专业类话题或者模棱两可的话题下,言简意赅的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或者让人忍俊不禁,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所以我觉得知乎官方提高大家问问题的质量是正途。知乎就是一个巨大的命题作文库,问题问好了,题主能够充分的在标题和补充说明里让潜在的答主分清楚这是专业型和经历型的问题,就会减少段子和干货混杂,而某些问题下精辟的回答靠后的现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