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计算机,macOS 占有率将近0,我是少数的 Mac 用户,以及双系统用户。
我混图书馆,Mac 占有率比较高,因为长续航不用找电源,轻便能带出来。
我看 YouTube,学习博主 100% 的macbook,Win 占有率接近 0
先说结论:我觉得两个系统两台电脑一起用才是最合适的,两个系统各有千秋,我已经不愿意割舍任何一个。
任何踩一捧一吹一方的行为都是无脑行为,不要去理会。
我下边尽量谈论系统这方面的区别,哪怕实际体验很难脱开硬件上边的差别。
我用 macOS 的时间实际上超过半年以上,在此之前是一台 MacBook Air 2012,内存 2G,双核处理器,TN 屏,触控板上方按不下去,有两个 USB-A 接口,一个 Magsafe 接口。最新系统版本停留在 Catalina,不再维护。正是因为这台从同学表姐处借来的旧电脑我凑齐了苹果全家桶,在 买 M1 2020 之前我就有充分的 macOS 经历。
macOS 优势:
世界上最好用的触控板体验,这个用过自然懂,没用过自然觉得玄之又玄故作高深,不提。
简单易懂的系统设置,对比之下 Win 系统设置简直是灾难级别。
复制粘贴超级好用,Win 那么远的 Ctrl 简直反人类
优秀的电源管理机制,像使用手机一样自然,开盖盒盖同锁屏唤醒一样自然,微信不需要每天扫码登陆,除非改动系统语言或者升级系统否则长期不关机。
没有广告打扰,而微软会用自家的广告入侵用户。
现代化统一化的界面语言,无缝适应各类 Apple 操作系统。
表情包丰富,对比微软的表情包简直是畸形图像。
简单易懂的文件管理机制
独占软件,和 iPad 永不再见之后我仍旧保留我在上边的心血。Goodnotes,notability 等。
软件安装步骤极度简单
和苹果的手机平板手表耳机一起用简直完美,Win 就井水不犯河水,风马牛不相及。
Win 优势
方便的窗口操作,多窗口处理就是比 Mac 好上不少。Mac 上的窗口操作是真的难受。
全世界最好的兼容性,硬件插上去都会有反应,哪怕不能正常使用。 Mac 压根没反应无法解决。
最丰富的软件生态,什么陈旧的软件都可以运行,哪怕界面丑陋不堪。什么软件都可以跑,哪怕看不懂设置一大堆。
截图好用,比起来 Mac 反人类的截图快捷键实在友好太多。
用户权限超大,管理员权限想干什么干什么,滑动查字典录制屏幕访问文件夹之类的操作都不需要主动授权,Mac 新装软件一定先开一大堆访问权限。
鼠标好用,Mac 上边鼠标超级难用。至少最常用的关闭窗口按钮小得可怜,大部分时间我宁愿按键盘快捷键。
能打游戏,电脑游戏一定要用这个系统才能玩舒服,Mac 就算能玩游戏也会自动变得不上心游戏,我的体验是这样的。
更加适合专业用户的文件管理机制,能找到很多系统日志文件改动很多设置,而 Mac 仅仅保留用户创造的文件。
单独的比较大概就是这样的,可是关键在于苹果软硬件一体化,离开软件的硬件压根就不存在。
一台装微软系统的电脑,它足够轻便,有 18 小时续航,只有两个接口,我想象不出来。我也想象不出来 Mac 拥有一个超级舒服的键盘。我会因为续航更加赞美 Mac,也会因为接口多而赞美 Win,哪怕这和系统本身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体验上真的很难分开。
Win 大概像配偶,舍弃不得。Mac 则像情人,大多数时候我更愿意在情人这里停留。
生活只有一个配偶能过下去,但是有的人选择情人配偶一起过,各自分配精力时间,有极少一部分人从来只和情人过。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佳比喻。
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往往都是站在一个对立的视角看问题,可是二者明明就是可以同时存在互相补充的。
总是在一个地方呆着的人会羡慕总是在外奔劳的游荡者,而放荡不羁的游子会惦记安逸的田园生活。
这种状态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却选择占据一个视角去批评另外一种选择,企图证明自己的合理性。
实际上共存共荣,才是最好的方式。世界上最大的纠结大概在于,人们总是希望情人成为伴侣,而伴侣却成为不了钟爱的情人吧。
关于市场占有率,苹果并不专门做企业市场,而是相信消费者自己会主动选择所谓好的产品,专注于消费者市场。
企业在采购之下 Win 占有率都是提升的,这个和市场占有率的数据保持同步。
微软允许不同厂商付费购买自己的系统,但厂商如何调教自己的硬件,这是个问题。比如 Thinkpad 就是典型的性能保守。不同厂家自己的底层调教优化其实也会与 Win 体验挂钩。
硬件方面,我可以大方说我在 Win 生态中,用过笔记本的好键盘- Thinkpad,也见过缩水的方向键。见过接口超多,以至于散热孔放下方的设计的商务本,也有去掉一个 USB-A 口,接口和 MacBook Air 没什么区别配件都能通用的联想小新。
Win 这边各自取舍不同,用户自由选择空间很大。苹果从来都是当教导主任,好与不好,全都交给用户承受。
个人电脑,还是自己多用用,多体验。
以及一个问题,PC 是 Personal Computer,那企业选购的机器能够算作 PC 吗?
企业配置的,总归不能顺从每一个员工心意吧。
划一条价格基准线,再去比较又会是另外一个结果,macOS 比例一定是上升的。
就像地铁上总会看见各式各样的苹果手表,这还用说。都有地铁了经济发达苹果手表不很常见吗?
但是三线城市,乡村地区手环普及率都很低。
用来比较的标尺从来很重要。
用纯粹 Market Share 评价产品好坏纯属搞笑.
如果说我换一个说法, Mac revenue 上个季度 82 亿美元, 联想一年 507 亿美元, gross profit 才 14.4%. Mac 的毛利润随随便便就是这个水平的好几倍, 等于说 Mac 这边一个产品线能和联想这样 8 层靠 PC 的公司打成骑脸.
所以你看 WSJ 怎么说的:
Apple is not one of the world’s five biggest PC manufacturers by shipments, but it has managed to avoid the relentless price erosion and shrinking profit margins that has plagued its PC peers. Toni Sacchonaghi, a senior analyst at Sanford C. Bernstein & Co., estimates that Macs comprise about 5% of global market share by units, but account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industry’s profits.
5% 的市场份额吃 50% 的市场利润. 所以我一直在说, 小米那种第一第二纯属搞笑, 公关危机、售后危机、社区危机都烧到后院了还搞这种弱智广告. 也不想想「手机市占第三」的 Apple 吃掉了多少行业利润, 别忘了人家还是可穿戴第一, 耳机第一, 平板电脑第一.
人家凭什么能吃, 光靠定价高就能吃更多利润? 傻子都知道定价越高市场越小, 但问题是如果整个蛋糕就那么大, 你定价低了反而缩小了蛋糕, 这就是为什么打价格战会把整个行业搞垮.
小米这种厂商就是表面打打价格牌, 实际碰到联想这种老牌厂商的资深 PM, 不到一年连带把华为给一起收拾了; 最后还是因为 AMD 供货不足, 导致其实今年基本就没什么在性价比上有实质提升的产品. 很多人看戴尔惠普不中用, 但是品类热度起来了, 他们也能下水分一杯羹.
有钱的用户也不是傻子, 知道所谓的「中端高性价比产品」到底几斤几两, 堆的料多少是实在货, 多少是样子货.
Windows 这玩意长期能占领市场的一个原因就是避免挑战用户习惯, 历史上的几次 Windows 新版本恶评危机都是改了一堆设计导致的, 而大受好评的版本的实质就是找到用户最不习惯的几个习惯改变, 然后改回来就能安稳躺上几年.
Mac 就不一样了, 产品改进方向代表用户习惯方向, 说白了爱用用不用滚. 但是从历史来看, 几次重大的改进之后都是利大于弊, 用户已经习惯被教育.
就拿新版 Safari 为例, 因为目前还没有推送给全部用户, 但是我在 iPad 和 MacBook Pro 体验的结果就是, 大幅度的改善了原来标签页爆炸带来的问题, 而且多设备共享标签页组合的功能非常实用.
这一波设计, 不管是 Chrome 还是 Edge, 都不可避免的要跟进了, 但问题是, Edge 的技术架构和 Chrome 类似, 如果 Chrome 因此做出重大调整, 那么 Edge 就得吃 Chrome 的尾气了.
对应反例是 MIUI, 用户一天到晚教训PM,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自称资深米粉骂小米, 说不给他「用公测版养老」, 这种说法真的挺哈人的. 测试版能养老... 这种说法闻所未闻. 视频里面也在批评很多其他用户给出的意见建议, 实际情况是一半的意见建议都是游泳的, 但是他上来就找了个逻辑全部否定掉了.
最可怕的是小米自己人其实是看得清情况的, 只不过出于「参与感」的销售理念, 还有降低人员成本的运营方式, 导致当年的软件长板变成短板. 结果产品危机在最近还升级成社区的公关危机, 再加上有一批花转米的 KOL 被花粉和米粉同时扒皮, 就(
而且别看 Windows 占比还挺高, 最近几年新增的入门级市场市占率都归 Chrome OS, 只能说明 Windows 不太行.
?
好用的东西会比较贵,从而占有率不是很高。
这种简单的道理也要出来问?
先说一个貌似无关的数据:
知乎上年薪6位数貌似是普遍情形,
然而,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32189元。当然我们可以反驳这个数字有水分,这个3万出头是平均了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等的结果,才不是打工人真正的年薪平均值。
但实际上即使只看适龄的工作人口,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也远没有年薪六位数。
为什么要提可支配收入呢?
一是说明有跳出信息茧房看统计值是如此重要,二是点出macOS设备在中国最大的短板:
贵
即便苹果不是现在的M1中央处理器,即便苹果能够完美兼容Windows程序,入门上网本七八千、性能本一两万的售价,对年薪大几十万的程序员可能不是什么数字,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它就是半年的可支配收入。
如果坐办公室的大佬们不能理解,脑补一下,花年薪的1/3买一台电脑,你们干吗?
我不干。
而且更糟糕的是macOS系统与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科主流软件是不兼容的,比如机械制造领域的3D软件UG、CATIA就找不出macOS版本,更糟糕的是近年来的苹果电脑干脆锁死了m1处理器电脑安装Windows系统的可能。
高价买回来的苹果电脑干不了活儿可还行!
那为什么很多人说呢?
高收入人群的声音总是最大的。
早年的知乎er主体是相对高薪的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他们的工作适合用,也用的起Macbook,而且他们也相对有空上网谈天说地。
换成大太阳底下爬电线杆的电气工程师、工厂无尘室里盯着机器的机械工程师,这俩行业从业者比程序员多多了,可人压根没有这么多上网发声机会。
封闭系统本来就干不过开放系统啊,Android 是这样,wintel 联盟也是这样,早期 Windows 没这么强,直到跟 Intel 组成联盟做通用机才以碾压之势横扫家用 PC 市场。
苹果的封闭注定他们的市占率大约超不过 20%。
但是人家就用这点市占率拿到市场大部分利润,这就是做产品做到极致的优势。
但是 PC 软件开发商只看市占率,这方面苹果注定不占优势,PC 跟手机不一样,手机的消费渠道单一,软件开发商看在 iOS 能赚钱的面子上优质软件特别乐意做 iOS,但是 PC 大客户授权这种方式跟消费渠道就没关系,那只能市占率优先,macOS 的软件生态干不过 Windows 也正常,软件生态不如 Windows 市占率不如也正常,能占到程序员和传媒市场就不错了。
因为历史、价格和应用领域。
Mac在很久以前就市场占有率远低于PC。而那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觉得Mac比PC好用。
macOS绑定Mac,所以需要买一台Mac。而现在的Mac价格比PC要高。
MacOS在很多领域缺乏竞争力,比如工业控制。
因为大家默认电脑系统就该是windows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不管是macOS还是linux,它们在某些方面都比window有优势,当我们用到这些方面的时候,我们会感慨XX真尼玛好用
但当我们用到win的优势方面的时候,我们不会认为是win做的好,而是认为mac或者linux做的煞笔,竟然连这么基础的功能都做不好
不管信徒怎么吹,你都必须得承认windows就是桌面系统的标杆,当你拿卷尺量其他东西的时候,你会感慨卷尺可真长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