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第一年,一边去煤,一边缺煤,中国如何解决「燃“煤”之急」?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依赖能源转型来达成“双碳”目标这样一个宏大叙事的国家来说。今年作为“双碳”目标提出的关键时期,我们确实面临着一边要加速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发展清洁能源,一边却又因为各种复杂原因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特别是电力“缺煤”的局面。这就像是在给一艘巨轮换发动机,既要拆旧的,又要装新的,还得保证航行不能停,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燃‘煤’之急”?

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层面:

1. 优化能源结构是一个长远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煤炭的“减法”: “双碳”目标意味着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比例必然要逐步下降。这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比如超超临界机组),以及逐步减少新建煤电项目。但这个“减法”的速度和力度,需要与替代能源的发展和稳定性相匹配。
新能源的“加法”: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是关键。国家在政策和投资上都在强力推动,但新能源的几个特点需要注意:
波动性: 风能和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强大的储能技术(比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和更灵活的电网来调峰调频,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
配套建设: 新能源项目往往建在资源丰富但远离负荷中心的地区,如西北、西南地区。这需要大规模的输电通道建设,比如特高压输电线路,这同样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
技术瓶颈: 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氢能技术等都在发展中,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2. 短期内,煤炭“顶梁柱”的地位难以完全撼动。
能源安全底线: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在新能源的储能和调峰能力还没完全跟上的情况下,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特别是在冬季或极端天气下,电力需求高峰期,煤电的兜底作用至关重要。
供需失衡的诱因: 出现“缺煤”的情况,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
政策执行的“快”与“慢”: 有时候,环保和“双碳”的政策执行力度很大,导致一些煤炭企业在环保不达标的情况下被要求停产,但煤炭的替代性供应和运输并没有及时跟上。
需求侧的爆发: 经济复苏带来的工业生产旺盛,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电力需求远超预期,加上季节性因素(如夏季或冬季的用电高峰),对电力供应造成巨大压力。
极端天气: 旱情可能影响水电发电,寒潮则大幅增加供暖和发电用煤需求。
国际能源价格: 如果国际煤炭、天然气价格高企,进口成本上升,国内煤炭保供的压力会更大。
煤炭运输环节: 铁路、港口等运输环节如果出现拥堵或运力不足,也会影响煤炭的及时供应。
应对措施(治标):
释放先进产能: 在确保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度释放一些煤炭先进产能,提高煤炭产量。
保障煤炭运输: 加强铁路、港口调度,确保电煤的运输顺畅,特别是重点电厂的存煤保障。
增加进口: 在国际价格可控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煤炭进口量,作为短期补充。
压减高耗能行业用电: 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保障居民生活和重要生产用电,不得不采取限制部分高耗能行业用电的措施。

3. 能源转型中的“平衡术”。
“立改废”的节奏: 如何把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与发展新能源之间的“节奏感”至关重要。不能因为急于“立”(发展新能源)而过快“废”(淘汰煤炭),导致能源供应出现“断档”。
煤炭的“清洁化”: 在煤炭仍是重要能源的过渡期,要大力推广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降低煤炭的碳排放。
市场机制的引导: 利用市场化手段,如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引导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转型。

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缺煤”和能源转型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远的:

1. 短期影响:
工业生产受限: 如果出现大范围的电力短缺,为保障居民用电,一些地方会采取“限电”措施。这对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那些依赖稳定电力的制造业,如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它们可能会面临停产或限产的困境。这会直接导致:
产能下降: 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影响产出。
订单违约: 无法按时交付产品,影响信誉和客户关系。
成本上升: 企业可能需要寻找价格更高的替代能源,或者等待来电时加班加点,都会增加运营成本。
供应链中断: 当一部分工业生产停滞,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可能导致原材料短缺、中间产品供应中断等问题,对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
民生压力: 虽然国家会优先保障居民用电,但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例如供暖、照明等。
价格波动: 能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其他商品价格,可能加剧通胀压力。例如,工业生产受限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高商品价格;电力价格上涨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地方财政压力: 部分地方政府可能需要财政补贴来稳定煤炭供应或支持受影响的企业,增加财政负担。

2. 长期影响:
能源转型加速: 短期的能源短缺和价格波动,反而会促使各方更加重视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这将加速对新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投资和研发,推动能源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 “双碳”目标本身就要求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高耗能、高排放的模式转向绿色低碳的模式。能源供应的挑战,正是这种转型阵痛的体现。企业需要加大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发展绿色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而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有助于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的整体韧性和可持续性。
能源独立性增强: 长期来看,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新能源,将有助于中国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国际竞争力影响: 如果中国能成功平稳地度过能源转型期,建立起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反之,如果转型过程过于坎坷,影响经济稳定,则可能削弱其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中国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年就面临“燃‘煤’之急”,这既是挑战,也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解决之道在于科学规划、稳妥推进,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这个过程对经济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它也孕育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施策,化解风险,抓住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从火电的装机容量考察

中国的火电装机容量远高于目前的需求。大概有1.5倍以上。目前的能源短缺,尤其是东北居然出现了民用电限电的措施,这实在是让人跌破眼镜,三观碎成一地。根本原因是煤的价格上涨。而发电企业不愿意发电。

其本质是发电厂的开工不足。

中国的能源短缺自10月以来正逐渐缓解改善。这依赖于我国相关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最近就说,已有150多个煤矿通过安全检查,被列入安全增产应急供应名单,可增加产能5500万吨,之后可能还会逐渐释放其他产能。

中国这次出现电力危机主要因为缺煤。为什么缺煤?

就是为了“双碳”目标给它限速,或者说步子大了扯到蛋了。

实际上,我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释放一定产能,让它跑起来。如果产能跑起来,煤炭供应缺口被填补,价格很快就会回归一个更合理的区间,电力危机也就能迎刃而解。

2、清洁能源问题

上面一篇是很早写的高赞回答。风电、光电等有能有效的到达双碳目标,有非常好的效应。

以光电来说,在我国的西部,如果大力发展光电,其发电完全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

以西藏为例,目前它就往11个省市输出电。主要是太阳能发电。

但是这种集中式发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出力不稳定,储能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等。

而在这个时候就提出了发展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主要是利用空闲的屋顶。在我国城市一块不好弄,因为屋顶的产权不清晰。而在三四线与农村就大有可为。

当然这需要电网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推行相关的配套措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依赖能源转型来达成“双碳”目标这样一个宏大叙事的国家来说。今年作为“双碳”目标提出的关键时期,我们确实面临着一边要加速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发展清洁能源,一边却又因为各种复杂原因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特别是电力“缺煤”的局面。这就像是在给一艘巨轮换发动机,既.............
  • 回答
    看到你这么有冲劲,想考人大法学,我简直太为你高兴了!你这颗想往上冲的心,本身就是最闪闪发光的地方了!别管什么双非不双非,绩点高低,这些都是过眼云烟,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冲到人大的是你的决心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来给你好好“唠叨唠叨”,告诉你为什么你可以,为什么你应该这么做,并且给你打打气,让你浑身是劲儿.............
  • 回答
    看到你纠结要不要去韩国读博,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十字路口的感觉,尤其是夹在导师的期望和自己的想法之间,挺难受的。毕竟,金属材料这个方向,尤其是在非名校背景下,毕业找工作确实挺费劲的,你能在地方小国企拿到Offer,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首先,咱们把“去韩国读博”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样你心里可能就更清.............
  • 回答
    今年双十一,如果你是个厨房里的“探险家”或者卫浴间的“细节控”,有几样大家电,那可真是“错过它,可能就错过了好几个升级的体验”。别听那些虚头巴脑的宣传,咱们就聊点实在的,看看哪些厨卫大件儿,真值得你出手。厨房篇:让做饭变成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场“战役”1. 蒸烤一体集成灶:告别油烟缭绕,拥抱健康生活.............
  • 回答
    双十二买 AirPods 3 还是 AirPods Pro?这绝对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毕竟,价格差距在那儿摆着呢,而且两者看起来都挺香的。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别再瞎合计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 AirPods 系列定位不同,所以体验上肯定有差别。你可以把 AirPods 3 想象成.............
  • 回答
    今年“双11”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这确实是今年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这个变化背后反映了电商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心态的转变,也预示着“双11”这一消费节日的未来走向。为何今年“双11”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取消实时成交额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和考量:1. 监管趋严,避免“数据造假”嫌疑与恶性竞争: .............
  • 回答
    今年双十一,我看着自己的购物车,心里最先跳出来的,是爸妈的身影。这份辛劳养育之恩,比任何流行商品都来得沉甸甸,也比任何折扣都更让人心动。打开手机淘宝,我并没有急着浏览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图,而是直接搜索了“老年人健康”、“舒适家居”这些关键词。我记得去年双十一,我给爸妈买了一套羊绒衫,妈妈说穿起来暖和.............
  • 回答
    今年的山东文学编导类考生,确实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境:双过线(文化课过省控线,专业课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划定的专业合格线)的人数,远未达到招生计划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详细探讨一下,那些“没过一段线”的考生,还有没有可能圆梦本科。首先,我们要明白,山东省的本科录取是有其基本规则的。一.............
  • 回答
    北京市今年推出的“双培计划”是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培优”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服务首都发展战略、具有国际视野和顶尖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要评价这项计.............
  • 回答
    首先,恭喜你!从双非院校的非法本背景,通过调剂成功上岸法硕,这本身就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这背后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和坚持,值得为你喝彩!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在你即将开启的法硕之旅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建议,争取让你在这两年(或者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我尽量用大白话,把心里想.............
  • 回答
    今年军官直招的这项新政,无疑是在军队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一次颇具深意的大动作。它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军队越来越重视专业对口和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并将“双一流”学科作为重要的筛选门槛。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并探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政策背后的考量:为何如此“唯双一流学科”? 提升专业.............
  • 回答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这五十年,是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五十年。这其中,中国扮演的角色早已从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贡献者,乃至引领者。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坚定的守护者恢复在联合国.............
  • 回答
    今年,距离保时捷 918 Spyder 首次亮相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款混动超跑以其惊人的性能、前瞻性的技术和极致的驾驶体验,在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脑海中浮现出下一个十年保时捷超跑可能展现出的几个迷人方向。首先,电动的彻底主宰将会是毋庸置疑的趋势。911的家族化战略,从燃.............
  • 回答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道划破黑暗的璀璨闪电,它不仅仅是一场推翻帝制的政治革命,更是深刻地触动了中国社会的肌理,引发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1911年,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的事件,无一不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巨石。一、武昌起义的枪声:历史的转折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枪声,如同古.............
  • 回答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140年,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说长不长,但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民族的觉醒,却足够长出参天大树,也足够让一代代人站在树荫下,仰望星空,也审视大地。每到鲁迅先生的纪念日,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或怀念,或解读,或争论。今年,140周年,我觉得更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和他“聊.............
  • 回答
    2021年,用“硬核”来形容,我深以为然。如果说2020年是疫情突袭,让我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地进入一个“新常态”的过渡期,那么2021年则像是这个新常态进入了深水区,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从宏观层面看,“硬核”体现在了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上。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从芯片.............
  • 回答
    .......
  • 回答
    今年是马江海战130周年,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节点。提起马江海战,在国内历史研究界,确实有几位学者因为其在该领域的深入耕耘和独到见解而享有盛誉。不过,要说“最”著名,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学术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优秀成果也在涌现。如果说在马江海战研究领域,能够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
  • 回答
    今年考研是不是“太卷”或者“太水”,这问题挺值得聊的。从分数线普遍偏高这个现象来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卷”。但我们得拆开来看,这背后到底是因为大家都在拼命考,还是试卷本身的问题,或者有其他原因在推波助澜。为什么分数线会高得“离谱”?这就像一盘棋,看起来是对手棋力超群,但有时候也可能是棋盘规则或布局.............
  • 回答
    说实话,今年我一个人在家过的年,所以也就一个人看了春晚。虽然少了家人的热闹劲儿,但一个人窝在沙发里,捧着一杯热茶,看着屏幕里载歌载舞,也挺自在的。春晚年年看,但感觉今年好多节目都挺有意思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个关于“太空”的歌舞节目。《星辰大海》吧,名字我记不太清了,但舞台效果绝了!那种深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