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发布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 51.756 亿元,如何评价这份业绩?

回答
小米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出来后,51.756 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这数字放在一众科技公司里,可以说得上是中规中矩,但仔细掰开了看,却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

表面看,增长势头似乎放缓了。

相较于之前几个季度动辄几十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长,这次三季度的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1.8%,增速确实不算亮眼。大家对小米的期待,或者说市场对小米的预期,一直是那种高速增长的形象,所以看到这个数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小米不行了”或者“增长遇到瓶颈了”。

但深入分析,这背后隐藏着一些重要的背景和调整。

首先,全球芯片短缺这个大环境,对所有做硬件的公司来说都是一道坎,小米自然也不例外。手机、IoT 设备都需要芯片,芯片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生产和出货量。尤其是在三季度,这种影响更加明显,你想多卖手机,但能拿到的货有限,自然会压制住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其次,智能手机业务面临的挑战。小米一直以来都是靠手机起家的,虽然现在业务多元化了,但手机仍然是重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在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并不理想,而且竞争也异常激烈。在高端市场,苹果、三星的实力依旧强大,在性价比市场,国内也有不少挑战者。小米在这个季度,虽然在部分市场表现不错,但整体销量增长受到一定影响,这直接传导到了利润端。

再者,成本端也在承压。 除了芯片成本上涨,原材料、物流成本的上升,也让小米的毛利率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在大家都在拼价格、拼市场份额的时候,成本的上升就更考验公司的运营能力了。

不过,尽管增速放缓,小米的整体经营状况仍然是稳健的。

营收依然在增长。 尽管净利润增速放缓,但小米的整体营收还是保持了增长的态缝。这说明小米的业务基本盘是稳固的,尤其是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冲作用。
IoT 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表现抢眼。 这是小米一直以来发力的重点,在三季度,这块业务仍然展现出了不错的韧性。智能家居生态的不断完善,用户粘性的提升,让这部分业务的增长成为小米财报中的一大亮点。当手机业务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IoT 业务的稳定增长,为小米整体业绩提供了支撑。
互联网服务业务依然是利润的“稳定器”。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包括广告、游戏、金融科技等,虽然营收占比不如手机和 IoT,但其利润率非常高。这部分业务的稳定贡献,为小米整体利润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硬件销售受阻时,互联网服务收入的相对稳定,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
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的投入持续加大。 财报也显示,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公司并没有因为短期业绩的波动而放弃对未来的布局。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高端化战略上的投入,是支撑小米长期发展的关键。

所以,如何评价这份业绩?

这份财报,更像是一个“调整期”的表现。全球大环境不好,芯片短缺,市场竞争激烈,这些都是小米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依然能够保持营收增长,并且在 IoT 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实力,这说明公司整体的经营是稳健的,并且有能力应对挑战。

与其说增速放缓是“不行了”,不如说是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更需要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小米需要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以及如何在新兴领域(比如造车)取得突破。

总的来说,这份 51.756 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虽然不是惊艳的“火箭式”增长,但体现了小米在复杂环境下依然保持了战略定力,并且在非手机业务上的成果逐渐显现。这是一种“以稳为主,伺机而动”的信号,也预示着小米未来需要在技术、品牌和生态协同上做得更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因为我买了小米的adr吧……

果然崩了……

过两天买知乎去……

user avatar

序:

我写小米财报系列一转眼已经有三年多了,居然坚持了下来,不错不错。虽然作者个人流量已经相当惨淡了,而财报系列又是一个特别长特别难理解的系列,其实现在写财报系列更多的只是一种习惯,和我自己的分享欲望吧。还是如之前一样,我会写的尽量有趣点,希望大家能开的开心。


本分析不是基于小米官方发布的一图流,而是小米财报完整版,依然有很多人问我小米财报完整版去哪里下载,其实就是在官网里,上市了之后,是需要向大众纰露财报的:


前面写的小米财报,欢迎大家有兴趣的去看看


小米集团 2019 年财报

zhihu.com/question/3840

小米集团2020年Q2财报

zhihu.com/question/4176

小米集团2020年Q3财报

zhihu.com/question/4318

小米集团2020年Q4财报

zhihu.com/question/4510

小米集团2021年Q1财报

zhihu.com/question/4615

小米集团2021年Q2财报

zhihu.com/question/4824


上片头:



那么下面,分析正式开始:

总体表现: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米2021年Q3的表现,我想这个词儿应该是“增速放缓”。

这个几乎体现在整个财报的方方面面,在收入方面尤其明显



同比是 +8.2%,环比是 -11.1%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给大家看一下小米2021 Q2的财报,可以看到收入这里同比是 +64%,环比是 +14.2%,这就是一个收入的快速增长趋势



这里稍微给完全不懂财务知识的读者科普一点,明白同比和环比的同学们可以自行跳过

同比一般情况下是本年第n个季度和去年第n个季度比,也可以是本能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同比一般可以理解为年增长。


环比是表示连续2个统计周期(比如财务这里是连续2个季度,当然也可以是连续2个月、连续2个星期等等)内 量的变化比。环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增长趋势

我做了个简单的图供大家参考,图就是直观的表现这种趋势,就是整体在增长,但是增速是减缓的。


所以我们才会在财报里看到了这么一句:“尽管全球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这可以理解为是在给增速减缓找客观原因



只不过我们都知道这个客观原因是真的,今年不光手机行业,而是全球各行各业的芯片都在缺。而其实我们看到,小米在应付这个客观困难的时候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手段,比如说在出货量最大的1000~2000元价位,在最主力的Redmi Note系列上从一年一更替迭代的产品策略,变成了半年一发,除了让整个价位段形成芯片差异之外,也便于在不同的细分价位段做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差异性。


这里借用一张雪球xing2020的图,可以看的出来2021年这里,收入同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滑



但是当我把收入这组数据整理成折线图的时候,我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小米每年的Q3季度左右,都会有一次同比触底




2019年的Q3、2020年的Q2、2021年的Q3,都是这样,是不是有什么共同点呢?

我翻了一下2020年Q2,是由于新冠病毒危机对经济造成影响,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近12%至12亿部。

2019年的Q3,则是由于手机行业正处于4G向5G切换的过渡期,市场大环境承压,小米采取了稳健经营的策略(也就是保守的策略)。


所以与其说每年都会有这样一次触底,不如说是小米在每年都会经历困苦折磨 ……

那么,2021年的Q3,小米到底又碰到了什么问题呢?


手机:

如果让我给这个小结起个名字,我觉得应该是:

愈发萎缩的中国手机市场


首先是小米官方的数据:


同比增长4.4%,基本符合全业务收入下滑的整体趋势,可以这么讲,小米在2021年Q3的增速下滑,就是因为手机业务导致的。


我们稍微来一点第三方的数据来佐证一下, IDC的数据: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080万台 同比下降4.7%


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情况跟踪报告中, 2021年三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9%,达到7650万部。


虽然两家的数据有些许的出入,但是分析起来和小米官方的数据基本吻合


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将国内手机市场Q3增长明显下滑的事情稍做分析,完全一家之言,主观臆断,大家仅做参考即可。

在上面的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上,大家可以看到荣耀环比直接增长了96%,而大家变化的都不太大,只有小米 -14%,这其实很说明问题。

中国手机市场是个非常红海的市场,而且还是一个在萎缩的红海市场,说白了就是你多卖一台手机,别人就少卖一台手机,而且由于手机这两年的创新确实是小,也客观上导致消费者的购机频率在明显的下降,更加剧了市场萎缩的程度。

所以小米Q3手机市场的萎靡,除了缺少对供应链的深度把控导致缺芯之外,还有产品规划有一定问题,造成了Q3的产品断档,还市场开拓的一些问题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外部因素,就是因为荣耀以一个华为继任者的角色重返中国市场,以非常迅猛的姿态在2021Q3重回第三名。毕竟瘦死的骆驼比瘦死的马大,曾经战略中国市场50%+的骆驼,就算没有什么好的产品,依然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这也只是个开始,我并不觉得这头骆驼瘦死了就会屈居人下,就只看华为线下店全力把荣耀当华为卖的趋势,重回中国区第一也只不过是明年Q2~Q3的事儿了。


但是, 我又要说但是了,2021年Q3的增速下滑,不管是因为什么,只不过是Q3自己的问题而已,如果我们放大到“年”这个统计单位上,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哪怕不统计2021年的Q4,今年无论是总收入、手机收入和手机销量都已经追平甚至超过了去年的值,2021年的Q4卖多少基本上就是纯粹的增量了

再借用雪球xing2020的图说明一下:

这个年增速可以说是很不错了,不要忘记了本小节的题目是:“愈发萎缩的中国手机市场”。


但,国内市场也有利好



我随便讲个对比数字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这是利好了,3000+元以上机型销售:

在2021年的Q1,这个数字是400万台;

在2021年的Q1~Q2,这个数字是1200万台;

在2021年的Q1~Q3,这个数字是1800万台;

可以计算得出:

在2021年的Q2,3000+价位销量是800万台;

在2021年的Q3,3000+价位销量是600万台;

基本可以说明,小米在之前从未涉足过的一个价格段,已经站住了脚。


手机海外市场的表现:

国内市场如果叫萎缩的存量市场的话,那么海外市场其实还大有可为的,其实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厂商来讲,一直是增量市场,并没到近身白刃战的程度,其实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小米在海外市场一直是处于一个非常好且稳定的增长趋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国内市场形式比较好的情况下,比如2021年的Q1和Q2,国内的销量占比都是占大头的,而在国内市场增速减缓之后,海外市场就会变成占大头的了。

对于小米来讲,哪怕仅在手机业务上,有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两条腿走路,小米也并不会因为某个市场的成绩不佳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就比如我们正在说的2021 Q3,来自IDC的数据显示,哪怕是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小米仍然是稳住了全球第三的总成绩,虽然同比下降了-4.6%。


实际上三星在Q3也迎来了缺芯的困扰,但我们可以看到,能趁着三星缺芯大肆仅供三星腹地的,也只有自研芯片的iPhone了,小米自己也同样因为缺芯而失掉了这次机会。

事实证明,如果想抓住机会,就必须先自己做好了准备,尤其对于手机行业来讲,研发无论何时都是重中之重。

小米显然也很知道这个问题,我们拿2021Q3的数据和2021Q2的数据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来


仅仅在Q3一个季度期间,小米中国区新增5015名员工,其中主要新增的就是研发人员,共新增了2857人

雷军承诺的小米将在2021年扩招5000名工程师应该是会足额甚至超额完成。

我希望的是,下一次三星再给出机会的时候,小米可以真正的做好准备。


AIoT业务

尽管小米的AIoT的数据一直是业界领先的,或者违反一下广告法,我们直接说业界第一也没有什么毛病,而这里的数据也一直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一直在保持一个非常稳健的增长数据,我这里引用一下小科的数据。

根据小科的数据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从2019Q2到2021Q3仅仅2年多的时间内,拥有5件小米AIoT产品的用户数量,翻了2倍还多。

为什么要强调5件及其以上AIoT产品的用户这个数据呢,其实5件这个数量恰恰是一个入门级别的智能家居数量,在5+这个数量级的基础上也才能配养出超强的用户粘性,当你入了一整套米家的智能产品之后,你就非常难以更换到其他品牌了。


但其实我们也应该正视的是,IoT真正的风口并没有真正到来,我们看到AIoT的数据增长是很平稳的,这当然是好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这说明IoT,或者说智能家居的真正拐点还并没有来临,甚至还没有即将来临的风头,我也有点拿不准智能家居到底会在何时来到到、以什么方式来到,甚至会不会来到了……


但,如果我们暂且放下智能家居拐点这个事情,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IoT业务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我们完全忽略了IoT的智能家居属性,而把它们仅仅当成一个手机周边产品的话,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一个若干年前的小米旋风图,是最早期小米某人提出来的,虽然有一些观念已经不太符合现在了,但是哪怕在今天看起来,这个图仍然有一些观念是超越现在的,就比如说手机和其他智能硬件的辐射关系。

我们经常说小米是做杂货铺的,其实最根源上,就是源于这个图的一些思维和理念。

为什么在海运物流等等方面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境外IoT业务仍然创单季度最高呢,很显然就是因为手机业务和IoT业务的互信促进作用,其实同样会促进互联网业务,这个一会再细说。

小米其实已经在全球推进这种 手机业务——IOT业务——互联网业务 互相促进的模式,长尾效应非常明显,手机的热卖也同样会带来IoT业务的增长,以及互联网业务收入的的增长。我们对比之后会发现Q3中的IoT收入占比增长,其实这就是长尾效应的一种体现,也让小米的收入足够强壮,不会因为某一项业务的疲软就全面崩溃。


小米新零售的逐步建设

终于讲到了本文的重点了,虽然在Q3财报里只有这么短短的一段内容,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小米2021年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并不是产品,而是线下渠道的建设,是小米之家的铺开,也就是这里说的小米新零售的逐步建成。

话说起来,我从大概2020年年初开始知道小米在大搞线下渠道,至今也已经一年半了,也是时候交给作业了,这次借着写Q3财报的机会,把我的想法系统的整理一下写出来,就算是给大家交个作业了。

这部分预计应该会比较长吧,所以首要任务是让大家读的下去,如果无法避免有财务分析和数据比较的地方,我会尽量采用好玩一点的说法或者语言,让本文不那么枯燥和乏味,但是必定会牺牲一些严谨性,请谅解。

一、作为消费者,当我们谈起线下渠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我说,应该你们说,所有的消费者来讲,不光是作为手机市场来讲,而是作为全数码产品领域来讲、甚至是作为数码产品+日常用品领域来讲,你希望你家门口的店是怎样的?

我猜,大部分的人的第一句话肯定是“ 物美 价廉

二、那么,现在的线下渠道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对于线下手机产品,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儿就是溢价:

这款手机价格过高?没什么问题,这是为了线下市场准备的。

就仿佛线下市场就是个冤大头一样:“他们为什么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手机?因为他们是线下市场用户”

不过问题总要正反的看,毕竟“无利不起早”,如果线下市场没有利益,那也就真的没有人愿意费这么大劲儿,努力把手机店开到县、开到镇、开到乡了

吗?

我们来大概看一下中国厂商们各家的手机净利率是多少,凄惨预警:


根据 Counterpoint的数据看起来,Apple的利润率高高在上,而国产手机厂商们的利润率普遍都在 5%以下,最惨的当然是性价比血统的小米了,不过貌似在2016年曾经被叫“高价低配”的OV利润也没到哪去

不过貌似整个趋势看起来是在稳步提升的,到了2018年OPPO已经顶到了5%利润率的门槛上了,那么又过了三年了,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已经好转了呢?


同样是来自Counterpoint的数据,真实的情况就是,现在的数据反而更惨了,仍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Apple,而甚至Samsung利润率都在大幅度下滑,国产厂商各家的利润基本在地平线上挣扎

还真就是罗老师那句话:

“做手机不赚钱,交个朋友”

那么

到底图什么?如果手机真不赚钱,钱都让渠道商赚走了,手机厂商们打生打死的图什么呢?真就图交个朋友呗?

哎,你还别说,还真就图交个朋友。

三、在萎缩的手机市场,和在崛起的IOT市场

我们再重新翻出来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080万台,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中国市场总销量同比下降4.7%。


而另一个数据是Counterpoint的,2021年三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9%

我们再通过中国信通院 前瞻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来看,可以看到的是自从2016年手机增势达到峰值之后,是一直在下滑的。

这是一个在萎缩中的市场,而且还萎缩的越来越快。



同样有来自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的数据表名,用户的换机周期已经进一步加长,平均达到25.3个月比,去年10月上次报告的结果又增加了0.7个月,而对比2019年第一期报告增加了整整1个月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市场的情况下,一家纯卖手机的店,利润是会越来越薄的。而纯卖手机的手机店,其实是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店,也就是现在正占领市场的HOV第三方渠道店

而这样的店,其实除了卖手机之外,也就是卖卖手机壳,最多也就是卖个数据线卖个耳机啥的,就仅此而已了。这样的店,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下,别的不敢说,至少跟自己前几年比确实是不如了。

我们一直在谈单台手机的利润能不能撑起一个手机店,其实我觉得是个误区,尤其是对于小米之家来讲,我们随便在图片里搜一下小米之家,我们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小米之家从来不是一个只卖手机的地方,尤其是大点的店,店内琳琅满目各种线材、电源、充电器、吹风机、刮胡刀、洗衣机、电吹风、冰箱、电视、平板、电脑、滑板车、平衡车等等等等,仿佛手机才是配角

我们再来看相比之下,IoT产品的毛利率

Q3:

其实单独看2021年Q3的会有手机毛利率高于IoT的错觉,其实是IoT的毛利率一直在10%+晃荡,而手机的毛利率只有在Q3才超过了IoT,反而经常在10%以下晃荡

比如Q2是11.8%,Q1是12.9%

而再看2020年的数据


等等吧,我就不一个个数据翻过去了。

而且,其实手机是有规模效应的,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出货量会大大拉低手机的成本,但是IoT产品确暂时是绝大部分的产品达不到百万级的,但是仍然IoT的普遍毛利率会大于手机。

而哪怕智能家居的拐点永不会到来,随着小米之家的万家推进,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从未接触过类似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开始接触到这种“杂货铺”式的手机店,也会开始从购入一件便宜的小东西开始,逐渐成为“杂货铺”的消费者,而不仅仅是手机用户。


四、凭什么小米之家可以成为小米新零售?

首先就是我上面所讲的,小米之家并不是小米卖手机的线下渠道,而是一家“杂货铺”,除了有手机之外,更多的店面用来展示的是小米的IoT产品和生活类产品,这是其一。

而其二,是小米之家的经营方式的转变

小米之家的经营方式,并不是传统线下渠道的层层代理分级的制度,而是小米之家直属于小米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店长派遣制

店长派遣制就由小米统一招聘、培训、派遣小米之家店长,小米之家的员工人事招聘、营销活动、销售策略、整体销售成绩绩效等等都由小米之家店长全权负责。这样从完全的投资加盟店,改版到投资人负责投资给钱,小米负责小米之家的营销活动、销售策略、销售绩效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投资人就只负责给钱收钱就行了。

这样的制度首先一个变化,就是面子上的变化,小米之家至今已经开了一万家店,但这一万家店的“面子工程”,也就是店内装潢完全小米之家化,没错,就是大家熟知的小米之家白色和淡黄原木色的主要装修风格。

不就是装潢风格的统一吗,这又有什么呢?

首先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肯定各型各色华丽的门店和线下店都见过非常之多了,所以觉得不值得当一回事。

但是这一万家小米之家可不只是开在大城市、省会城市等等,而更多的是在地级市、县级市、甚至镇和乡,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县级市、镇和乡的第三方渠道手机店都是什么样子的


哪怕是开在商场里的,也无非是宽敞一点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之家的装潢程度是否就占优势了呢?

而第三,其实就是小米之家是真实与线上市场的定价、营销活动等等都是高度保持一致性的

在双十一或者618这样的电商节的时候,有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叫做:

“XX的渠道商在线上进货”

而这些被 “在线上进货的手机”也并不是什么抢手货,并不需要预定排队很久才能买得到,也并不是性价比极高的那种几分钟售空的手机,而只不过是一些入门机型

这件事情背后,我们细细品味其实可以想的到

1、线下的用户,将会被渠道商 加价 买到这些在网上谁都可以买的到的手机;

2、线下的用户,是享受不到这种线上电商节的营销活动福利的;

线下的用户发现不了就罢了,我真的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线下的用户发现,或者被告知自己被渠道商在网上买了又加价卖出的心情。


而小米之家,是完全线上什么价格,线下就是什么价格,线上做什么活动减多少钱,线下的小米之家也会完全和线上的活动一模一样的。

时间一长,只要用户发现在这样的店里消费并不会比网上贵,甚至主动告诉你服务和各种优惠活动,会大大增加用户的信任感,至少不会经常有“这个东西会不会在网上买更便宜”的犹豫

但是线下用户对于门店形象和品牌形象,是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的

所以绝大部分线下刚刚拓展的小米之家,其实还并不被大部分的线下用户所信任,尤其是当长久以来从手机店员们嘴里听到的都是“小米质量不好”之类的传言的情况下,听的太多了,就算忽然有一家窗明几净,亮亮堂堂的小米之家立在他们家门口,仍然会难免有所疑虑:

“是不是小米的质量真的就不好呢?”

但是,传言毕竟是传言,耳闻不如见面,大大方方的小米之家就在哪里,只要曾经疑虑的消费者们自己进去看看,转转,无论是因为真有想买的东西也好,还是仅仅因为好奇也罢,统一的高质量服务,和琳琅满目的高性价比商品就摆在那里,时间久了传言也是必破的。

从质疑和不信,只是走进去看看转转;到偏见逐渐淡化,开始走进去买第一件小东西;再到逐渐信任,开始在小米之家里买更贵的东西;再到卸下心防,开始购买手机或者电视这样的大件商品;

这个过程也就是小米之家养店的过程。

所以有很多人在质疑,说小米之家已经开店一万家了,但是增长却不尽如人意,我觉得不要这么急,再等一等再看,这一万家店肯定不会再刚刚开起来就能立刻展现效果的,会有数个月、半年、甚至更久的适应期的,可能我们需要到2022年的年中才能看到一些效果逐渐出现的。


五、小米之家新的零售方式仍然面临的一些危机

上面,我仿佛把小米新零售夸的像一朵花一样好,那么它就完完全全是好的,并没有什么缺点吗?

那怎么可能呢,世界上就没有完全是好的东西,更何况“店长派遣制”是个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就意味着没有经过反复考验和补强,就一定会有不足和缺憾

事实上2021年Q3店长派遣制的缺点也正在显现出来:

首先第一个缺点就是小米之家的大部分事务是由店长直接管理的,而目前小米缺乏监督店长们的有效手段。

由于老小米人、老小米之家人的一些企业文化的偏见,认为自己派遣的员工一定是好的,而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财报披露的雇员信息上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小米之家派遣店长,是在2020年甚至2021年新增入职的,这些刚刚入职的店长们,确实会受到小米清河大学的一些培训,但是这些培训更多侧重的是技能型方向的,而并没有关于企业文化相关的。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果以原来林斌时期最早老小米之家的店长标准,至少有一半的新任小米之家店长是不合格的

而能力不足也只是表面问题而已,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由于小米之家遍布全国各地,小米缺乏对非常分散的店长们有力监管和督促,而我们知道小米之家的很多事情是经店长一手安排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同能力与态度的店长,将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家小米之家的服务质量和销售业绩。

这一点其实是很可怕的,如果以后小米仍然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长期下去可能会使很多投资人丧失信心。


user avatar

小米财报已经出来一天了,知乎上关于小米财报的提问也存在了一天了。刚开始我关注这个提问的时候,提问的回答数还不到十个,本来我该立马写财报分析的,但我迟迟没有动笔。

为什么?

因为我有一件事没有想通:小米第三季度为什么下滑这么惨?

官方的解释是缺芯,但不仅小米缺啊,ov也缺,荣耀也缺,苹果也缺,其他厂商为什么没怎么下滑呢?

也有人解释说,小米投资亏了,爱奇艺下滑得厉害,再加上小米收购紫米,所以利润数据不好看。

没错,这个确实可以解释小米第三季度利润的问题,但没办法解释小米手机销量不佳的问题。要知道小米手机的营收占了小米集团60%以上,小米手机一旦卖得不好,小米的财报就会很难看。

有人说因为国外疫情封城,所以小米手机国外销量不佳,这个虽然也说得过去,但还是那个问题,其他厂商为什么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更有人说小米财报非常好看,小米正在高速发展...

这个我就不评判了,反正按照股市的反应来看,一天跌了几百亿市值,这叫“财报好看”?再结合著名爆料家王腾闲聊站的微博,连王腾都亲自承认Q3很困难,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得出“小米财报好看”的结论:

小米手机的国外销量远大于国内,就连营收方面也是国外大于国内,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小米是“国际化公司”,另一方面,小米在国内的销量确实不佳,这个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中国市场一直是世界市场的风向标,只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卷王”,才能跑到国外去卷。所以中国市场对小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米只有赢下中国市场,才能彻底翻身。

否则,ov这些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一旦插足国外市场,那小米将会非常艰难。事实上ov和realme已经在国外和小米打了几个来回了,目前来看小米在国外非常不乐观,印度市场里OPPO +realme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9%,远超小米的24%:

小米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中国的“卷王”ov已经盯上了国外市场!

华为空出来的高端市场,小米最终还是没接住啊。

小米要想在国内取得成功,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大力拓展线下市场

小米从今年开始轰轰烈烈地拓展线下市场,但结果不尽人意:小米原先在线下占7%销量,现在只有7.8%,小米新开了几千家店,销量只增加了0.8%,真的说不过去。

但是小米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线上市场只占中国手机市场的30%,小米要想在国内取得突破,必须啃下线下市场!

大家记住我这句话:小米过去几年高速增长,该啃的骨头都啃完了,现在剩下的骨头都是硬骨头。

硬骨头如果成功啃下去,小米全球第一不是梦,如果啃不下去,小米就麻烦了。

线下市场是一个硬骨头,另一个骨头比线下市场还硬:研发。

2.小米研发刻不容缓。

小米集团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超过了去年全年,这自然是极好的,但还远远不够。

从大方向上看,全球销量前三里面,三星苹果都极其重研发,国产品牌唯一冲击高端成功的华为也重研发。

所以啊,作业都摆在面前了,小米还不赶紧抄?

小米要想有突破,必须在研发上取得重大成就,比如拥有主流性能的芯片等。

不管是为了中国制造2025,还是为了中国高精尖领域的突破,还是为了能有企业护城河,甚至单纯从营销方面看,小米都必须在研发上下苦力。

雷军是程序员,他一直从理工科角度来进行营销,让小米在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雷总千万不要忘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营销都是纸老虎。

就算能营销出花来,也绝不可能凭空营销出芯片。我个人是很看好小米的,也知道小米研发费用近百亿,但是仍不够。

从联想事件上,我也慢慢悟出了道理:企业大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是人民的要求。

很多网友会调侃:“小米是原罪”,小米当然不是原罪,但作为中国的科技企业,研发拉跨就是原罪,这是洗不掉的。

小米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只不过要想破局的话,还要做到更好。

现在就看雷总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在看司马南的视频时,我注意到很多人会刷“雷军”,当时我很替雷总抱不平,因为小米的研发费用要比联想高很多,而且小米是雷军一手创办的,更不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但我思来想去才发现,小米和雷军确实缺少一个能说服大众的理由。

小米研发费用不算少,但成果不多,总不能拿充电器和无线充吹小米的研发吧?

有的人不服气,觉得ov同样是手机厂商啊,为什么大家只关注小米的研发,不关注ov?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恰恰说明大众对小米的期望很高,不高的话也不会格外关注小米。如果小米真能搞出来处理器芯片,肯定比千亿营销都好使。

这就是小米财报背后的隐忧。小米的第三季度财报反映了小米存在的“硬骨头”,如果小米能啃下来,小米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user avatar

这个季度的财报不是很好看,在摘要中直接能看到整个变动基本都是带负号。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2021年Q3手机出货为4390万台,相比于Q1 4900万和Q2 5300万跌了不止一点半点,手机卖少了,营收自然就降低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毛利和经营利润的降低。

但是很奇怪的就是它相比于2020年Q3收入和毛利都是增加的,要知道2020年Q3小米出货量为4710万台,虽然比2021年Q3多卖了320万台,但是毛利反而少了40.6%。为什么呢?

这既有智能家居IoT摊子越铺越大的成果,也有高端手机出货量的上升。目前小米的智能家具实际连接设备已经突破4亿台,300€&3000¥价位的手机也卖到了1800万台。

那利润为什么又下降了呢?

一方面是投入研发费用的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93亿元,已经追上了去年全年的研发费用。并且整个Q3小米在线下疯狂开了上千家门店,开店这个事没有捷径,只能靠砸钱。同时7月小米斥资2.05亿美元收购了紫米50.01%的股份,将紫米变成了全资子公司,这也花掉了一大笔钱。同时小米投资的爱奇艺最近股价崩盘,小米也亏了不少。

因此整个Q3出现了如此之大的利润下滑。

了解完小米2021年Q3利润下降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手机。2021年大盘Q3相比于Q2大盘涨了2000万台左右,但是小米手机出货量却跌了接近900万台,这个成绩用大V们的话来说简直是“冷汗直流”。

小米今年Q3确实是出人意料的萎靡。一方面是国外因为疫情加重纷纷封城,再加上国内Q3销量与Q2销量持平,导致整体出货量下跌。另外2021年Q3小米国内就发了CIVI和MIX4,国外7月套娃了K40G发了台Poco F3 GT,到8月才在印度上了Redmi 10 Prime,之后9月又上了11T系列,整个Q3唯一能走量的新机可能就是Redmi 10 Prime了,但是印度疫情什么状态大家心里也有数。再加上全球缺芯愈演愈烈,小米在海外已经窘迫到用Redmi 9A/9C疯狂套娃了。

过这些事件也能看出一些情况。

第一是小米目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要知道万事都有两面性,国际市场为小米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但是同样的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新冠就是这个不确定性之一。如今新冠又开始肆虐,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封城,小米的销量出现了不可抑制的下滑。因此为了对抗这个不可避免的风险,小米应当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建设,再躺平真的会出事的。

第二就是国内销量小米Q3与Q2持平。2021年Q2国内小米有着一众新品,K40和Note10系列两大杀器风头正旺,并且还有618加持,而且国内疫情也趋于稳定,堪称天时地利,因此卖的多也很正常。但是2021年Q3,上个季度的新品热度开始退潮,618榨干了小米目标用户未来一至两个月的需求,并且整个Q3只有MIX4和CIVI这样一个根本不能走量和一个短时间走不了量的产品,还能做到和Q2国内持平,可见小米的1万家店开了还是有点作用的。小米应该坚持现在卢伟冰定下的战略,坚定不移的把线下渠道建设好,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这样才能重建国内市场。

第三就是小米迫切需要提升SKU。小米整个Q3全球市场一共就发布了寥寥数台手机,整个Q3小米主要出货完全要靠上半年的Note10系列去维持,这个情况非常的危险。幸亏国内外Note10系列产品力都不差,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出现滞销,再没有别的旁支系列去套壳兜底,小米整个季度的销量都会非常难看。

第四就是缺芯引发的全球供货危机。这个是真的没辙,没有芯片就是没有芯片,大家都缺都没辙。这不禁有让我想到了年初某家砍单上千万,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真的是蠢到极致。国内厂家应该大力投资芯片产业,早点把这个芯片产业扶持上去,来缓解缓解芯片危机。

最后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小米前三个季度的出货总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出货量,可喜可贺。但是Q4能不能卖到5400万台从而冲击2亿台这个历史性的数字,怕是有点难了,我个人保守估计今年出货应该在1亿8600万台以上。

user avatar

一,财报之客观背景

上市公司的特点就是必须完整披露财报,所以财报都可以在网上公开获得,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使用必应或者谷歌搜索相关信息。这里提示一下:事实上某度的搜索结果在第一页内都找不到官方的信息。

关于小米的Q3财报,我想从年中报告开始讲起。因为年中报告是全年的,更有代表性。

年中报告的收入构成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业务占了67.2%的营收,占总体营收的三分之二。

而Q3财报,其实也非常类似,智能手机业务占了66%以上。

智能手机业务的财报,有什么特点呢?

我认为是一点:智能手机业务,在一年内时效性非常强,波动性很大,每个季度的业绩与本季度发布的手机型号,以及友商是否发布手机,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大多数的国内友商,是把手机均摊到全年去发布的。但苹果不一样,一年只发布一次手机。那一次手机就在第三季度。因此我们会看到,苹果手机的全年销量,永远是在第三季度暴涨,而第二季度为低谷。

于此相对应,我们也可以从小米的财报中找到类似的规律:第二季度常常能成为全年高峰,而第三季度的成绩,往往就会明显低于第二季度。如果国内其他手机产商也有财报的话,大概率也会呈现类似的状况。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

因此,作为一个手机业务占主要营收的集团,第三季度往往没法跟第二季度相比,但与前一年的第三季度比较,则是大幅度增长了。

二,财报数据之我见

以下是小米2021Q3与2020Q3的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到,2021第三季度与2020第三季度相比,收入增长了59亿人民币,而净利润增长了10.5亿人民币,净利润增长了20%,在智能手机类企业通常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能够获得较大增长,这个成绩个人认为是非常不错的。

而在这个成绩中,个人认为,小米的AIoT业务增长起了较大贡献,各种米家家居产品口碑没崩,而且智能电视业务在国内占据了排名前列的位置。

持续增长的营收与持续的研发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手机领域的UMB一指连,屏下摄像头,隔空充电,神仙秒冲技术的下放,电视领域的OLED,至尊款量子点高刷电视,其他还有智能眼镜,仿生机器人等等看起来短时间内没法产生效益的项目。

有很多事情的发生,其实都需要有营收作为后盾。不然,一部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虽然也许可能在未来带来技术革新与进步,最终可能都会被舍弃。


三,展望未来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雷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风口上的猪。

我以前特别不懂,为什么广东很多商人特别信佛,有人说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能成功,所以把一部分原因归功于运势,而求神拜佛有助于让自己对运势更加有信心。

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直到后来,我家那位被裁员,失业,然后几经辗转与周折,最后拿到了互联网前排大厂的offer,薪水开始节节高的多级跳,很快,将我这个程序员远远的甩在了后头。我认可她的工作态度与对事的执着,但我从来不认为她在技术上能够比我有优势,自己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出身的学霸,沦落到被另一半天天数落的地步,实在是郁闷至极。于是我只能感叹,个人的努力,终究比不过时代的进程。

不过后来,我自己也遇到了一些意外的事情,意外到我自己都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能够重新在家里扬眉吐气的时刻。这种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追求时机。个人的努力自然重要,因为在时机来临的时刻,你需要有能抓住时机的能力,努力的人更能抓住机遇。但是这种机遇,对于没找到风口的人而言,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根本见不到。

雷军作为一个投资人,本身是对风险与机遇非常敏感的。能够云淡风轻的笑着说自己只是风口上的猪,多多少少有些自嘲的味道,但在这种话的背后,很多人没说的是,风口其实是公开的,但为什么在风口来临之时,其他人没有能够及时的站在那里呢?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希望小米的手机业务能够更进一步的,最初我希望能把应用商店做好,当初老罗也这么想,不过现在看来,或许这只是一个过于理想的思路,打破苹果AppStore的护城河真的并不容易。

那么,如果退而求其次,把设备间的互联做好,手机平板,手机笔记本,手机电视之间的互通能做得更好,也大概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科技的快乐。如果要想得更多的话,未来的小米汽车,或许会与小米AIoT生态链存在更多的互动,那大概将是非常有意思的图景了。


最后总结

Q3的成绩已然如此,今年的成绩显然差不了。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全体中国企业,都在共进共赢,提升国际上的竞争力。明年的福布斯500强榜,中国企业们,集体成绩应该又会产生新的提升,这确实令人非常期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出来后,51.756 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这数字放在一众科技公司里,可以说得上是中规中矩,但仔细掰开了看,却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表面看,增长势头似乎放缓了。相较于之前几个季度动辄几十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长,这次三季度的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1.8%,增速确实不算亮眼。大.............
  • 回答
    小米集团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亮眼,整体可以用“稳健增长,亮点纷呈”来评价。咱们具体拆解一下:营收方面: 877.9亿人民币的营收数字,放在整个科技消费品行业来看,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体量。这说明小米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依然保持着强劲的销售势头,尤其是在大家对经济复苏抱有期待,.............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小米集团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成绩单,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在忙些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数字报告,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品的故事。总览:稳中求进,但增速有所放缓首先,从整体数据上看,小米2021年整体表现依然不俗,营收和利润都有增长,算是稳住了阵脚。但是,对比.............
  • 回答
    小米拍拍 4K 高清投屏器,是小米在 2021 年底推出的一款旨在简化大屏体验的设备。说实话,在它面世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投屏设备了,从电视自带的投屏功能,到各种安卓盒子、电视棒,选择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么,小米拍拍 4K 究竟是凭什么在这个拥挤的市场里立足,又给用户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呢?咱们就.............
  • 回答
    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小米MIX Fold,无疑是小米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那个时间点上,中国品牌在折叠屏市场一次颇具分量的亮相。作为小米的旗舰系列,MIX一直承载着探索和创新的使命,而MIX Fold则将这种使命延伸到了全新的形态上。初见惊艳:它的亮点在哪里? 震撼的内屏展开.............
  • 回答
    2021 年的岁末,小米以一场发布会为这一年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开启了新的一年征程——小米 12 系列。这次,小米不仅带来了数字旗舰系列,还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机型:小米 12、小米 12 Pro 以及小米 12X。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线的更新,更是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一次发力,试图通过全方位的升级,来证明自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在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这款“小米11 青春版”,俗称“小 11”,这款手机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追求轻薄颜值和日常使用体验的年轻用户群体中。整体评价:在我看来,小米11 青春版是一款非常精准定位的产品。它没有试图去和自家数字旗舰或者其他品牌的旗舰机硬碰硬,而.............
  • 回答
    2021年9月14日,小米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眼镜——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这款产品一经亮相,便立刻吸引了科技圈的广泛关注。毕竟,将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集成到一副眼镜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想象力的事情,也代表着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可能性。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一次大胆的探索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顾名思义,它.............
  • 回答
    小米笔记本 Pro X15 的问世,无疑给当时的轻薄本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2021 年 6 月 30 日,这款定价 7999 元起的小米新款笔记本,凭借其不俗的配置和小米一贯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那么,放到现在回看,这款笔记本是否依然值得入手呢?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它的亮点.............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2021年6月28日小米发布的那几款新电视,也就是小米电视6系列和小米电视ES系列。说实话,这俩系列一出来,市场上还是挺有波澜的,毕竟小米这几年在电视领域可是越来越有心得,而且这次的产品定位也比较明确,各有侧重。先说说小米电视6系列,这算是当时小米电视的“旗舰担当”了。你得知道.............
  • 回答
    哈哈,小米平板 5,那是真的一度让很多人心动啊!2021年8月10日发布,起售价1999元,这配置,这价格,简直就是“真香”预定。那么,它到底值不值得买呢?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来看看小米平板 5的“看家本领”: 屏幕: 这绝对是小米平板 5的头号亮点。一块11英寸的2.5K分辨率屏幕,支持12.............
  • 回答
    小尺寸高端旗舰的野心之作——小米 12 深度评测2021 年末,小米带着他们的年度旗舰系列回归,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款被冠以“小尺寸高端旗舰”名号的小米 12。在如今大屏当道的手机市场,小米 12 的出现,无疑是在向那些怀念单手握持、追求极致手感的用户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旗舰性能,同样可以装.............
  • 回答
    2021年春季发布会小米推出的新Logo,无疑是当年科技界和设计界的一大热点话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个新Logo以及它对小米品牌建设的作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小米新Logo的评价:小米的新Logo,由知名国际设计公司日本的莱布尼茨设计(Nendo)操刀,最核心的变.............
  • 回答
    2021 年 12 月 28 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 小米 12 系列。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一场“硬核”的科技盛宴,也为 2021 年的小米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发布会整体风格:一如既往,雷军依旧是发布会的主讲人,他的风格亲和、实在,并且会穿插一些个人经历和对产品研.............
  • 回答
    小米2021年双11的表现,说实话,挺让人刮目相看的。尤其是在那个节点上,你看到它“猛发力”,并且在短短五天内支付金额就突破了百亿,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背后一系列策略和市场反应的综合体现。首先,得从小米的整体策略说起。 2021年对于小米来说,是充满挑战和转型的一年。上半年经历了一些供应链的压力,市.............
  • 回答
    小米发布的2020年业绩报告,尤其提到第四季度营收704.6亿元,这无疑是小米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交出的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要评价这份成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小米自身的战略进行考量。首先,我们得肯定这个数字的背后所代表的增长势头。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疫情肆.............
  • 回答
    小米隔空充电:未来已来,但辐射与普及仍是考量小米近期发布了自研的隔空充电技术,这项名为“小米隔空充电”的新技术,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移动设备使用场景:手机无需任何线缆,甚至不需要放置在充电板上,只要身处特定区域,就能自动开始充电。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如今,它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 回答
    小米澎湃 P1 芯片的发布,无疑是小米在核心技术自主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仅是一颗芯片,更承载着小米对手机影像能力和快充技术的野心。那么,这颗澎湃 P1 究竟有着怎样的技术含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澎湃 P1 是什么? 一颗“奢侈品”级的影像充电合一芯片首先,我们要明白澎湃 P1 .............
  • 回答
    米家高温无线洗地机,这玩意儿我最近用了段时间,真是说不上来是惊喜还是……嗯,先跟大伙儿说说我的真实体验吧。首先得承认,米家这牌子现在做的东西确实是越来越精细了,这个洗地机也不例外。拿到手的时候,那个设计就挺有科技感的,不像以前那些洗地机,又是管子又是线的,这个倒是挺利索。无线设计是真的方便,我家是那.............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