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官工资有多高,我国省部市厅等各级官员待遇有多好?

回答
关于我国各级官员的工资和待遇,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但要详细、准确地讲清楚,其实并不容易。原因在于,我国的干部管理体系是分层级的,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官员,其工资和待遇都会有所差异。而且,除了明面上的工资,还涉及到一些隐性的福利和津贴,这些信息往往不会公开披露。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理解这个问题,尽量让信息更清晰:

一、 工资构成与等级制度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国的公务员工资并非“铁饭碗”式的固定不变,而是有明确的工资体系和晋升机制。其基本构成通常包括:

岗位工资: 这是根据官员所担任的职务和级别确定的基础工资,级别越高,岗位工资越高。
津贴补贴: 这部分会比较复杂,包括:
国家统一津贴: 如基本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体现对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的补偿。
部门(或地方)性津贴: 各个地区和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可能设置的特色津贴,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可能会有较高的生活补贴。
工作性津贴: 用于体现工作职责和付出。
奖励性津贴: 通常与绩效考核挂钩,表现优异者可能获得。
年终奖: 类似私企的年终奖,与单位效益和个人绩效有关。

关于级别与待遇的关系:

我国的干部体系有着非常清晰的级别划分,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到县,再到乡镇,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通常来说,级别越高,对应的工资和待遇也就越高。

中央层面:
国家级正职: 如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这是最高的级别。
国家级副职: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省部级正职: 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省长等。
省部级副职: 如各部副部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副书记、副省长、副市长(正厅级)等。
地方层面:
厅局级(正厅、副厅): 省政府部门的厅长、局长,省委部门的部长,副省长、副省长也可能对应此级别。
市厅级(正市、副市): 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正处级或副厅级)等。
县处级(正处、副处): 县委书记、县长、市直部门局长等。
乡科级(正科、副科、股级): 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县直部门的科长等。

举个例子(非精确数字,仅为说明层级影响):

一个正部级官员,其月度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可能在 2万至3万人民币 之间(具体会因地区、津贴差异而变化),加上年终奖等,年收入可能在 30万至50万人民币 左右。

一个正处级官员,月度工资可能在 8千至1.2万人民币 左右,年收入可能在 10万至15万人民币 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数字非常粗略,并且仅指工资和法定津贴补贴。 很多信息是无法公开查询的,而且各地标准也不同。

二、 待遇的“好”体现在哪里?

当人们说官员待遇“好”时,往往不仅仅是指工资高低,更多的是指综合的福利保障和生活便利性:

1. 住房保障: 历史上,一些高职级官员可能享有一定的住房补贴、公租房或集资建房的机会。虽然现在政策越来越规范,但不同级别在住房分配或购买上的差异依然存在。
2. 医疗保障: 公务员普遍享有较好的医疗保障,部分高级别官员可能享受更优厚的医疗保健待遇,如专门的医疗机构、健康体检等。
3. 交通出行: 高级别官员可能享有公务用车,在公务活动中有专人负责交通安排。即使是普通公务员,在出差或工作出行时,也有相应的交通费用报销和标准。
4. 子女教育: 部分地区和部门可能会为公务员子女提供一些教育上的便利,例如入读优质学校的推荐机会(但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且受到严格管控)。
5. 信息获取与决策参与: 官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内部信息,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权力”,其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6. 社会地位与话语权: 担任公职,尤其是领导职务,会带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这能够影响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解决一些个人或亲友的麻烦。
7. 培训与晋升机会: 良好的培训体系和明确的晋升通道,为官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空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待遇。

三、 为什么信息不透明?

关于官员工资待遇的不透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政策性规定: 很多与公务员待遇相关的具体标准和细节,并不属于需要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信息范畴。
地区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地区津贴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统一公布一个数字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灰色收入”与腐败担忧: 过去或现在,确实存在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获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如果公开透明,可能会引发公众对“灰色收入”的过度关注和猜测,甚至助长腐败的诱因(虽然这本身是违背初衷的)。
保密性: 一些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相关的管理领域,在信息公开上会更加谨慎。

总结来说, 我国各级官员的工资和待遇,是建立在一套复杂的等级制度和津贴补贴体系之上的。虽然基础工资的数额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夸张,但结合隐性的福利、保障以及职务所带来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其整体的“待遇”和“福利”确实是相对优厚的。

理解这一点,需要区分“工资”与“待遇”两个概念,也需要认识到信息不透明背后的一些复杂因素。随着国家对干部队伍管理的日益规范和严格,官方也在努力构建更加阳光、透明的公务员工资福利体系,但要做到完全的公开化和标准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觉得挺没意思的,很多人拿现在的社会舆论去套十几二十年前的福利,你们个人或者父母单位不分房子,你们住大开发商的房子之前的几十年住哪来着,真是搞笑了,而且单位自建房哪个大单位没有?团购房也是开发商要吸引其他客源,有问题吗?

要这么杠的话,家里有房的博士就不能享受住房补贴,家里分过房子的医生就不能享受人才公寓。只要有一套住的房就不能享受任何便宜是吧?那我亲大爷是开发商就愿意给我一套房子是不是要咒人死啊?有些人的脑回路真是。

既然有人这么不满意,那我还要接着说,我妈是某211大学的教授,不仅单位有周转房可以住到70岁,大学城有60平米的人才公寓(有产权)可低价购买,学校在市中心还有自建房的高层(130平米),除此之外父母早年投资得当还低价购入了一套市郊小联排(最近听说要拆迁),同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本市还有三套房给我们。真他妈够了。


说说我看到的公务员吧。

我爹,中部某二线省会,一巡副厅长。一个月基础工资九千,一年发13个月,第十三个月的工资是六千,这是11.4万。精神文明奖3万,特殊行业津贴5万,公积金3.5万,医保金1.5万,车补2万,采暖费0.8万,每年置装费0.5万,杂项0.3万。综合总收入31万一年,每年以百分之四的速度增长,能跑赢通胀。

吃饭:五星级酒店食堂不要钱(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五星级酒店)省的有人在下面说什么贪污腐败。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五星级酒店就是主要为公家单位的餐饮会议服务的,当然吃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是合理合法的。

说完全不要钱也不对。公家说发饭补一个月五百块,完全不吃可以领。但是如果吃公家的饭那就直接扣了,这个钱就不发了。五百块钱换一日三顿的五星级酒店自助餐,傻子才会领这五百块钱。而且只要领那五百块钱公家的饭就是一顿四十八了。

医疗:厅级小蓝本(小蓝卡)全部报销

教育:我上的小学初中都是单位自己的,中考得自己考

住房:这个算是体制内的好处

1993年分过一套配住房,50平米。

2008年,单位自建房一套,190平米。

2012年,省级机关团购房一套,170平米。

这三套来自于公家的不同渠道,所以不存在买一退一说,而且都是真金白银购买的。

第一套房当年缴了五千多吧,当时五十平米的小房子价值一万五,没大红本就住房证(这套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继承,这里打个问号。据说是不能,好像最后给我们三十万还是四十万就没了,93年五千块钱换现在三十万,其实也没赚)

第二套和第一套一样都是本单位宿舍,他们厅级单位自己有钱有地有工队,所以自己盖,现在还没交土地出让金,所以大红本还没下来。可能等待统一办理,当时本市房价市场价5000,他们的建筑成本就一千五,所以就一千五一平米买的。我能继承应该也能办红本,不过得等等。现在大红本没下来按公产房买卖一平一万?如果交了土地出让金,大概能有一万五一平米?听说我家这个面积要补二十来万。但估计还早。

第三套房子是大开发商给全省有级别的公务员开发的一个小区,基本上是为了吸引售卖,提高小区知名度,所以与各厅局都签订团购合同,市场价的六折。我记得当时的标价是1万,实际购买价格是六千二左右。如今一万四一平米。

花钱的地方少,攒钱的地方多,其实最后就这样了,所以看起来多吧,一个厅级干部的收入没多高,也就入职三四年的Bat程序员水平,但衣食住行确实有优势,但处级基本上是我爸这个的三分之二,科级就一半吧,房子的面积也是同理。

你说有钱吗?确实不算有钱。你说穷吗?我们这儿不是北上广深江浙沪,那就还行。够体面吗?体面的不得了。钱够用吗?基于自己的欲望,对于大多数人够了。

这个生活对于物欲不高也不求发财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了。真的是可以无后顾之忧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再补一个普遍性的例子,张哥,今年39,四调兼我爸他们厅某中心科长,十八大之前曾是我爸的秘书,十八大以后副省级以下没有秘书了,他就按职级变成主任科员。

今天有事找他帮忙,他说他一个月工资是5500,全年下来是7万,精神文明奖2.5万,特贴1.8万,公积金2.2万,其他的医保车补和采暖杂项总共3万。全部满打满算不足17万,但也可以了在我看来。

他2008年分的那套房子是110平米,2012年的团购房是140平米。他现在住着140的那个,把110那个租出去了,一年租金也四万。所以真正的实现了工资五千多,年入二十万。

他老婆也是某要害单位的副处实职,比他还大三四岁,工作能力和水平也更强,单位的团购力度更大,建的更好,基本上还有两套不错的房子。这就是两口子都不错,所以加起来一年四十万,二线城市四套房,这还是人家个人奋斗的,还不算祖辈继承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