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有人有水熊虫那样的生命力可以要求他去辐射严重的地方工作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有科幻色彩。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水熊虫那样的生命力,那么关于让他去辐射严重区域工作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水熊虫那种“逆天”的生命力究竟是什么概念。水熊虫,又称缓步动物,以其极端耐受性而闻名于世。它们可以在脱水、低温、高压、真空,甚至高强度的电离辐射环境下生存下来。这里的“生存”是关键。它们并不是在这些极端条件下依然活跃地生活,而是进入一种叫做“隐生”的状态,基本上是“暂停”了生命活动,等待环境恢复正常后再“复活”。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了水熊虫般的生命力,这可能意味着他能进入一种类似“隐生”的状态,来抵御外界的致命伤害。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要求他去辐射严重的地方工作呢?

从“技术”角度看,似乎是可行的:

如果这个人真的能像水熊虫一样,在辐射环境下进入一种“休眠”或“保护”状态,那么他理论上可以在那些对普通人来说致命的区域进行作业。可以想象,他或许能在核电站事故后的清理现场工作,或者在宇宙深空中探索那些充满高能粒子辐射的区域,甚至在某些特殊科学研究中充当“活体实验品”。

这种能力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目前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核废料的处理和封存是全球性的难题,需要进入高辐射区域进行作业。如果有这样的个体存在,他们可以大大降低人类在这些领域的风险和成本。在太空探索方面,高能宇宙射线对宇航员的威胁是巨大的,拥有水熊虫般防御力的人类可以大大拓展人类太空探索的边界。

但,“是否可以要求”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涉及到伦理、法律和社会保障:

即使拥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要求”任何人去执行这样的任务。这里面涉及到太多复杂的考量:

1. 意愿与自主权: 任何工作都应该建立在个体自愿的基础上。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被强迫去冒险。尊重个人的意愿和自主选择是基本人权。我们不能因为他“能做到”就剥夺了他选择的权利。
2. 健康与安全(即使是“特殊”的): 虽然我们说他拥有水熊虫般的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的运作机制是什么?是否完全没有副作用?例如,虽然水熊虫能耐受辐射,但“复活”后是否会存在其他隐患?长期处于这种“隐生”状态对身体是否有不可逆的影响?在安排工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科学评估和医学检查,确保这种能力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即便是水熊虫,也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能无限期地存活,它们也有其极限。
3. 工作性质与环境: 即使能抵御辐射,工作本身仍然需要完成具体的任务。例如,在核事故现场,除了辐射,还有高温、结构不稳定等其他危险。他仅仅是耐受辐射,还是在辐射环境中也能保持正常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敏捷度?如果仅仅是“扛得住”,但无法有效工作,那意义也不大。
4. 报酬与待遇: 如果安排这样的特殊工作,其报酬和待遇应该如何界定?是否需要提供远超常人的薪资、福利和保险?如何补偿其所承担的潜在风险和心理压力?
5. 法律法规的空白: 目前的法律体系显然没有为拥有这种特殊能力的人制定相应的规定。一旦出现这样的个体,社会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其劳动行为、权利和义务。例如,是否存在“特殊职业病”的界定?如何处理因工作而可能产生的“意外”?
6. 社会影响与公平: 这种能力的出现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讨论。如何防止其能力被滥用?如何确保这种能力带来的好处能够公平地惠及全社会,而不是仅仅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或被剥削的工具?是否会加剧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7. 心理因素: 长期从事高风险、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即使身体能承受,心理上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孤立、恐惧、责任感,这些都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压力。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也是必须考虑的。

具体到“要求他去辐射严重的地方工作”,这是一种非常主动且可能带有强制意味的说法。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

“是否可以探讨让他利用这种能力,在符合安全和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参与高辐射环境下的某些关键性工作?”
“我们能否为这样的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在保障其安全、尊严和权益的前提下,将这项特殊能力用于对人类有益的领域?”

总而言之,如果真的出现拥有水熊虫般生命力的人,那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挑战。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能”,就“要求”他去做。而是需要审慎地、人道地、有智慧地去引导和利用这份非凡的能力,确保它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而不是成为某种形式的压迫。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有这样的人,他可能不会被当成一个“工具”,而是一个拥有特殊天赋的个体。也许他会选择成为一名特殊的救援人员,去处理那些人类无法触及的灾难现场;或者成为一名太空探险家,带领人类走向更遥远的星辰。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否“要求”,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和“合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俗称“水熊虫”的缓步动物,在非隐生状态的总寿命只有两到三年会被人体内部的温度热死,严格的“有人有水熊虫那样的生命力”将会意味着这个人在胚胎阶段用不了几天就会流产,从而导致你不可能要求他做任何工作。

  • 在容器里加热一群水熊虫的科学实验证明, 37.1 摄氏度的环境会在两天内杀死一半未曾针对高温做出适应的非隐生状态水熊虫,“做出适应”会让两天死一半所需的温度上升到 37.6 摄氏度[1]
  • 82.7 摄氏度的环境会在一小时内杀死一半的隐生状态水熊虫,63.1 摄氏度的环境会在一天内杀死一半的隐生状态水熊虫。

将“生命力”换成“辐射耐受能力”的话,缓步动物在伽马射线照射下的半数致死量约 3000 到 5000 戈瑞[2],普通人在伽马射线照射下的半数致死量约 5 戈瑞[3],具有缓步动物水平的辐射耐受能力的人在适当防护下从事核工业的安全性高于普通人。但是,照射量会随着时间流逝积累,以人体的尺寸,吸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也会远多于相同环境中的缓步动物,内照射将造成更多的安全风险。

  • 例如 2017 年 2 月测定福岛第一核电站 2 号机组安全壳内的照射强度为 530~650 戈瑞每小时。对普通人来说,数十秒间的照射量就可能致死。“具有缓步动物水平的辐射耐受能力的人”在数小时内受到的照射量亦可能致死。

而且,不需要达到半数致死量,电离辐射就可以造成身体伤害与生殖损害。

因此,“具有缓步动物水平的辐射耐受能力的人”要去“辐射严重的地方”工作的话,同样需要防护、需要限制工作时间、需要针对异常的高辐射进行测定和回避。

现实中,已经有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让人胚胎肾细胞系 HEK293 产生缓步动物 Ramazzottius varieornatus 用来在干燥和辐射下保护 DNA 的蛋白质 Dsup,使其在 10 戈瑞的 X 射线照射下的 DNA 断裂减少 40%[4]。这保护效果远逊于在缓步动物细胞内的表现。


更早些时候,媒体吹嘘的对象是蟑螂,那要比缓步动物更不合理一些。

  • 1963 年,科学家发现蟑螂的辐射致死量是人的六到十五倍,10 戈瑞的电离辐射吸收剂量可以干扰蟑螂的生育能力,64 戈瑞可以杀死 93% 的蟑螂。
  • 在核爆后的广岛,人们发现一些蛀虫和它们的卵在 480 至 680 戈瑞下正常生长;
  • 1959 年,科学家发现 640 戈瑞的辐射才能杀死实验室最常见的果蝇,一种柔茧蜂甚至要 1800 戈瑞才能杀死。
  • 大概这些物种对普通人来说冲击力不如蟑螂大吧。

相比之下,我们已经知道抗辐射奇异球菌在 5000 戈瑞下几乎无损、在 7000 戈瑞下有 63% 正常生活繁殖、在 15000 戈瑞下有 37% 正常生活繁殖,Rubrobacter radiotolerans 在 16000 戈瑞下有 63% 正常生活繁殖,放线菌门、广古菌门、变形菌门都有可以在 10000 戈瑞下正常生活繁殖的物种。我们已经知道许多微生物和真菌能生活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福岛核电站泄漏之后的辐射防护墙内部,并以电离辐射作为能源茁壮成长[5]

目前我们知道的最耐辐射的地球生物是古菌 Thermococcus gammatolerans[6],可以在 30000 戈瑞的伽马射线下生活,无论是否在分裂期,都能修复断裂的 DNA。

参考

  1. ^ Neves, R.C., Hvidepil, L.K.B., Sørensen-Hygum, T.L. et al. Thermotolerance experiments on active and desiccated states of Ramazzottius varieornatus emphasize that tardigrades are sensitive to high temperatures. Sci Rep 10, 9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56965-z
  2. ^ 1 戈瑞表示每千克物质吸收 1 焦耳的电离辐射能量。
  3. ^ 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受到这种强度的电离辐射后,一个月内有一半概率死亡。缓步动物和人采用同样的标准。
  4. ^ Hashimoto, T., Horikawa, D., Saito, Y. et al. Extremotolerant tardigrade genome and improved radiotolerance of human cultured cells by tardigrade-unique protein. Nat Commun 7, 12808 (2016). https://doi.org/10.1038/ncomms12808
  5.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0457
  6. ^ https://doi.org/10.1099/ijs.0.02503-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有科幻色彩。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水熊虫那样的生命力,那么关于让他去辐射严重区域工作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水熊虫那种“逆天”的生命力究竟是什么概念。水熊虫,又称缓步动物,以其极端耐受性而闻名于世。它们可以在脱水、低温、高压、真空,甚至高强度的电离.............
  • 回答
    .......
  • 回答
    这则“24岁小伙把可乐当水喝患尿毒症晚期”的报道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它触及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含糖饮料健康影响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则报道?这则报道的价值在于它通过一个具体、年轻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过度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带来的严重健康后果。 警示作用强: 24.............
  • 回答
    哈哈,这事儿啊,要是搁我身上,那反应绝对是五味杂陈,你说奇不奇怪?首先,第一个念头绝对是“这人懂行啊!”。东北乱炖这名儿,在外头那是响当当的,它不光是一道菜,那简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符号,是一种地域认同感。当有人在外地,尤其是非东北地区的人,提起“东北乱炖”,我心里头那股亲切感瞬间就涌上来了。就像在陌.............
  • 回答
    “把有病当有趣”是一种非常具有网络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指的是一些人将一些在常人看来可能有点“病态”、不合常理、甚至略带负面情绪的行为或想法,包装成一种新奇、独特、甚至带有某种“酷”或者“反叛”意味的趣味,并以此来吸引关注、寻求认同或表达自我。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包含了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例如: .............
  • 回答
    When someone is pursuing you but never explicitly states their intentions, and you're not interested, it can be a tricky situation. You want to make i.............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那个已经长大,经历了更多风雨的自己,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会惊得跳起来,然后本能地躲避,觉得看到了一个鬼魂或者是什么不真实的存在。但如果我能接受这个事实,并且相信这是真的我,那我们当然会成为朋友。甚至,我觉得我们之间会有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默契和亲近感,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一样。首先,我.............
  • 回答
    说实话,有过。而且还不是一两次。一开始,我也觉得自己是个挺平和的人,开车技术也算不上差,但随着在城市里开车的时间越来越长,遇到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那种“路怒”的苗头,就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冒出来了。最常见的情况,莫过于那些“见缝插针”的司机了。明明前方就那么点儿空隙,他们也能硬生生.............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局面,想象一下,当一位仙风道骨的神仙,带着慈祥却又有些神秘的笑容,在你面前缓缓说道:“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 那种激动和难以置信的心情,大概会像小孩子得到糖果一样,瞬间涌上心头。你站在这神仙面前,大脑飞速运转,想的都是那些最宏伟、最美好的事情。金山银海?长生不老?还是让世界和平?就.............
  • 回答
    当有个男生开始对你表达好感,你肯定会想多了解他一些,看看是不是个靠谱的。其实,要看清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光听他说什么,得结合他的行为和细节来判断。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说说,你可以参考参考:一、 从他的言谈举止里找蛛丝马迹1. 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谈吐是否真.............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说存款到多少才有勇气辞职,这事儿真没个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情况,就像养孩子一样,没法复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非要我掰扯掰扯,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也是最最关键的——“安全垫”有多厚?我个人认为,辞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撤退”或是“重新出.............
  • 回答
    好多想走演员这条路的小伙伴,特别是那些并非科班出身,甚至连“艺术生”的标签都没贴过的同学,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一个普通专业(文科、理科、工科……随便什么都行),有没有机会当演员啊?”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走的普通专业道路,毕业后要么进入体制内,要么在.............
  • 回答
    在我看来,一个组织里,当遇到困难时,总能看到某个人的身影,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揽下责任,或者积极争取承担那些别人避之不及的任务,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会给周围的人和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这种主动性,这种担当精神,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具备领导潜力的重要标志。这种人不光是把事情做了,更重要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很多人会想到的“完美”交易策略。但很遗憾,答案是:不会,而且这样做非但不会稳赚,反而风险极高,甚至可能让你血本无归。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你描述的这个操作,本质上是想在股票的波动中“两头吃”。简单来说,就是:1. 看好某只股票,买入(做多)。2. 如果股票开始.............
  • 回答
    2011年6月18日京东图书促销行为的深度解析及其对卓越和当当的影响2011年6月18日,京东图书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其核心策略是“全场图书满100减50”,并伴随“10元封顶”的运费门槛。这次促销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和争议,并对中国在线图书销售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看待这次.............
  • 回答
    辞职这个念头,说来就来,好像心底有个小人在低语:“这里不属于我了。” 但真到了要拍桌子走人的时刻,脑子里又会冒出无数个“如果”。所以,当你有辞职的念头时,到底该不该像切菜一样,干脆利落地挥刀离去?这事儿,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只凭一腔热血。首先,问问自己,这辞职的念头,究竟是怎么冒出来的?是具体的.............
  • 回答
    哎,说起来,我大概就是你说的“妹控”吧。具体啥时候开始的,我也说不清,好像从小就是这样。我妹妹,比我小好几岁,从小就跟在我屁股后面,我也习惯了。说实话,这体验挺复杂的,像是有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尾巴,但更多的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挺安心的、很特别的羁绊。从小时候说起吧。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她还在上幼.............
  • 回答
    “当警察有前途吗?” 这个问题,就像你我生活中的许多重要选择一样,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它关乎个人的志向、社会的需要,还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成为一名警察,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着清晰的“前途”。最直接的,就是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基层警员做起,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以及通过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教材编写的文化选择和时代背景!当我们提到韩梅梅、李雷、Jim、Kate、Lucy、Lily 这些在中国英语课本中耳熟能详的名字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中国中学英语教材(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的版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角色。他们是教材中故事和对话的中心人物,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与你分享关于成为尼姑的一些想法。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需要深思熟虑和内心的召唤。如果你对此感到好奇,并且觉得有某种力量在引导你,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一个可能带来深刻平静和意义的道路上。1. 内心的觉醒与探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内心深处是否有对这种生活的渴望?这并非一时兴起,也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