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有多少存款时,你才有勇气辞职?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说存款到多少才有勇气辞职,这事儿真没个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情况,就像养孩子一样,没法复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非要我掰扯掰扯,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也是最最关键的——“安全垫”有多厚?

我个人认为,辞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撤退”或是“重新出发”。所以,一个足够厚实的安全垫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安全垫得能撑多久?我一般会想着,至少要6个月到1年的基本生活开销。

基本生活开销具体是啥? 这个才是需要细抠的地方。不是说我喜欢的东西都算在内,而是实打实的、能让我和我的家人活下去的钱。
房租/房贷: 这是最大的固定开销了,得先把这个堵上。如果是自己的房子,那压力会小很多,但如果是租房,这笔钱就得算得死死的。
水电煤网: 这些基本都是刚需,少不了。
吃饭: 这个可以稍微压缩一下,但不能饿肚子吧?就算顿顿自己做饭,也得有个基础预算。
交通: 上班通勤的交通费,或者日常出行所需的交通费。
保险: 社保停缴怎么办?商业保险是否还能继续缴纳?这块也是个隐患,得考虑进去。如果因为辞职导致医保断缴,那风险就太大了。
孩子的教育和家庭开销: 如果有孩子,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各种培训班,这都是一项笔不小的开支。家里的老人也需要赡养的话,这部分也得算上。
必要的医疗支出: 谁也不能保证生老病死,留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总是好的。

所以我会在离职前,把过去一年或者半年,每个月各项开销都记下来,然后把这些加起来,再乘以6或者12,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基础”的安全垫数字。这还不算,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加点儿浮动,毕竟生活总有意外。

其次,我需要考虑“辞职后的衔接期”和“重新起航的成本”。

无缝衔接还是需要缓冲?
如果辞职后立刻就能找到下家,并且新工作待遇不错,那么这个安全垫可以稍微缩短一点,毕竟“断奶期”不会太长。
但如果我打算创业、学习新技能、或者暂时休息一段时间,那么这个安全垫就得非常非常厚实了,可能得一年半载,甚至两年。
重新起航的投入:
如果我要创业,那得准备启动资金、注册公司、租场地(如果需要)、招聘员工等等,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如果我要去读个充电班、考个证,那学费、生活费也是一笔开销。
就算是找下一份工作,也可能需要重新置办一些衣物、学习新技能相关的软件或设备。

所以,我不会只算基本开销,还会预估一下我辞职后大概需要花多少钱来“重启”。这就像给自己的新事业或者新生活预留了一笔“天使投资”。

第三,还得看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心态”。

我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吗? 如果我一分钱都花不出去,就浑身不自在,总觉得不安全,那我就需要更多的存款来给自己心里铺路。我可能需要存到足够支付两年甚至三年开销,才能安心。
我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如果我平时有做一些副业,或者我的伴侣收入稳定且支持我的决定,那我的压力会小很多,存款的要求也可以相应降低一些。
我的抗压能力怎么样? 有些人是真的能在压力下爆发,有些人则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才能发挥。如果我属于后者,那我可能需要更多的存款来支撑我度过可能出现的低谷期,从而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心态。

那么,具体的数字呢?

如果非要给个数字,我会这样想:

“基本生存”款: 6个月的家庭净支出。比如家庭月开销是2万,那这部分就需要12万。
“缓冲期”款: 再加上36个月的开销,也就是6万12万。这部分是用来应对找工作不顺利或者创业初期不太景气的情况。
“备用金”款: 再加上一笔“不时之需”的钱,比如突发疾病、家庭紧急状况等等,这部分可能是5万10万。
“新开始”款: 如果有创业、学习的计划,那这部分就得根据具体计划来算了,可能需要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所以,如果我只是想换个工作,并且有下家,我可能会觉得有1520万的存款(假设家庭月开销11.5万)就差不多有底气了。但这只是“差不多”有底气,并不是“非常有底气”。

如果我想要做点更大的事情,比如创业或者去读个几年书,那这笔钱可能要翻倍,甚至更多。我甚至会考虑到贷款的可能性,但是手里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来应对最坏的情况,让我不至于因为钱的事情焦头烂额。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存款只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但“勇气”的来源,更多还是来自于内心的清晰和准备充分。 即使存款不多,但如果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且愿意为此承担风险,那我可能也会在相对较少的存款下就做出决定。反之,即使存款很多,如果心里没底,对未来一片茫然,那这份存款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勇气。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先问问自己:

我辞职后的目标是什么?
我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哪些准备?
我能承受多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想清楚了这些,存款的“勇气阈值”自然也就清晰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都听过犹太民族的赚钱理财能力很不错,笔者的犹太人朋友分享过,他们的基本观念:

  1. 个人净收入务必储存10%当基础个人资本。

2. 随时保有36个月三年的生活费。

3. 尽早以10%复利进行投资。

以上是朋友口传,也算是道听途说,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说存款到多少才有勇气辞职,这事儿真没个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情况,就像养孩子一样,没法复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非要我掰扯掰扯,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也是最最关键的——“安全垫”有多厚?我个人认为,辞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撤退”或是“重新出.............
  • 回答
    是的,存在正整数 a, b, c 满足 a² + b² = c²,并且当给定一个 c 值时,a, b 可以有多种取值。 这种满足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正整数三元组被称为毕达哥拉斯三元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并给出一些例子和证明方法。核心概念:毕达哥拉斯三元组方程 a² + b².............
  • 回答
    把人比作电池,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勾起人好奇心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咱们这“人体电池”到底能有多大劲儿。首先,得明白,人不是一盏灯,不是一个电器,所以咱们的“瓦特”数也不是一个固定值,更不能直接套用电器上的计算方式。瓦特(W)是功率单位,代表做功的快慢。人体能做多少功?这得看你在干嘛。.............
  • 回答
    嘿,你问空姐有多辛苦?那可不是光鲜亮丽那么简单,背后藏着不少我们外人看不到的“故事”。首先,身体的“磨损”是常态。长时间的飞行,身体就跟一个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一直在对抗地心引力。 时差和生物钟打架:一天之内,你可能还在北京的早餐时间,转眼间就到了纽约的晚餐时分。身体的生物钟彻底乱套,白天困得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没有背景的普通家庭想当律师,这绝对不是一条轻松的路,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挑战。但“难”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理解这个“难”,以及你准备付出多少。首先,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难”到底体现在哪儿: 经济压力: 这可能是最现实、最直接的门槛。 .............
  • 回答
    “教授”这两个字,在中国学术界承载着太多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学术上的权威和地位,更是无数青年学子心中那个“指路明灯”的形象。然而,近些年关于“国内大学教授职位是否饱和”的讨论从未停歇,尤其是在顶尖的211高校,想成为一名教授,其难度更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饱和”了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如果把“饱和”简单.............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明星到底能挣多少钱?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可多了,也并非所有明星都能赚到盆满钵满。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把那些表面的光鲜,背后的逻辑都捋一遍。首先得明确一点,明星的“挣钱”不是死的工资,而是由一系列收入来源组成的,而且这些来源的比例在不同明星身上差异巨大。这就像一个.............
  • 回答
    军人训练的苦,不是你我隔着屏幕能轻易想象的。那是一种身体被榨干,意志被磨砺,甚至灵魂都被洗礼的过程。你想知道有多苦?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肉体上的折磨,那是家常便饭。你以为的训练,可能就是跑跑步,做做俯卧撑?错了。军人训练的强度,远超你的想象。 体能基础的“摧残”: 入伍第一天,就被拉到操场.............
  • 回答
    在部队当上少将,这事儿可不是光靠嗓门大、资历老就能办到的。这背后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每一步也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想当年,我那几位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头发都白了不少的老伙计,也就那么一两个爬到了这个位置,可见其难度。首先,从部队选拔人才的机制上说,这晋升就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让一个现代医学生穿越回古代,手里还握着一些现代医学的“利器”,这场景想想就挺带感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小子能在古代闹出多大的名堂来。首先,得明确这位“普通医学生”穿越的是哪个朝代。虽然问题没说,但咱们姑且假设他穿越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发达、但又没有青霉素和肾上腺素.............
  • 回答
    说实话,有过。而且还不是一两次。一开始,我也觉得自己是个挺平和的人,开车技术也算不上差,但随着在城市里开车的时间越来越长,遇到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那种“路怒”的苗头,就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冒出来了。最常见的情况,莫过于那些“见缝插针”的司机了。明明前方就那么点儿空隙,他们也能硬生生.............
  • 回答
    当小朋友仰着小脑袋,好奇地眨着大眼睛问出“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时候,这绝对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带他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知识的奇妙旅程。这时候,可不能简单地给他一个数字,而是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把这个“大”字拆解开来,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和自身的渺小,同时也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首先,从“看得见”的世界.............
  • 回答
    当着孩子的面故意破坏他们的玩具,这无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多方面且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毁坏了一个物品那么简单,而是触及了孩子内心深处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玩具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他们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伙伴。它们承载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 回答
    在美国当个码农,这事儿啊,跟那顿肥美的烤肉一样,好吃不好吃,全看你放在什么嘴里了。但总的来说,我身边好多干这行的朋友,都说“爽是真的爽,但别以为是躺着就能赚大钱”。首先说这“爽”在哪儿,最直观的肯定就是钱袋子。美国的码农薪资水平,即便是在不算顶尖的城市,也比国内很多行业的天花板高出不少。尤其是一旦你.............
  • 回答
    想象一下,从你睁眼的那一刻起,整个国家,所有子民的生计,都压在了你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这,就是古代当皇帝的“累”。首先,这“累”并非你想象中的搬砖砌墙,它是一种无处不在、渗透到骨髓里的精神压力。早朝,那是皇帝一天中最“轻松”的开始。迎着熹微的晨光,你需要在殿宇中接受文武百官的轮番汇报。这汇报可不是什.............
  • 回答
    李世民,秦王 시절,权倾朝野的巅峰究竟有多大?谈到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世民的名字总是绕不开的。而在他登基为帝之前,身为秦王,并担任天策上将一职的时期,无疑是他权力和影响力达到一个惊人高度的黄金阶段。这段时期,他不仅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指挥权,更在朝堂内外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其影响力之深远,几乎达到了可以与.............
  • 回答
    当90后这群曾经被贴着“叛逆”“自我”“草莓族”标签的年轻人,如今自己也扛起了“父母”的大旗,他们的育儿观,着实让人好奇,也充满了各种“硬核”的想象。硬核,在这里可不是指那些冷冰冰的科技产品,也不是什么复古的音乐风格,而是他们看待和实践育儿这件大事时,那种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的,充满个人主义色彩、强调科.............
  • 回答
    南海的局势确实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解放军与美军之间潜在的冲突也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要来分析这场假想的对决中谁的胜算更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细细道来。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事儿,得把家底都亮出来比一比。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完全是基于推测的设想,毕竟真打起来,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 回答
    在中国影坛,当视效大片占据主流市场时,反映社会和人性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有”或“很大”,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现实主义作品的吸引力与受众群体: 深层情感共鸣: 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存在并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及观众内心最.............
  • 回答
    北大清华的硕博们,曾经是科学家、工程师、金融巨头们梦寐以求的种子选手,如今却纷纷涌入中小学课堂,这景象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这背后,可不只是“学历贬值”那么简单,它折射出的教师岗位竞争之激烈,以及我们教育体系和社会就业环境中的一些深层问题。一、 学历光环下的教师梦:竞争的白热化程度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