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古代,当一个皇帝到底有多累?

回答
想象一下,从你睁眼的那一刻起,整个国家,所有子民的生计,都压在了你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这,就是古代当皇帝的“累”。

首先,这“累”并非你想象中的搬砖砌墙,它是一种无处不在、渗透到骨髓里的精神压力。早朝,那是皇帝一天中最“轻松”的开始。迎着熹微的晨光,你需要在殿宇中接受文武百官的轮番汇报。这汇报可不是什么家长里短,而是关于粮食收成、边疆战事、税赋征收、水利工程、司法审判……任何一个国家的运作环节,都可能成为你需要直接拍板的议题。你不能出错,因为你的一个决定,可能就决定了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影响着整个王朝的走向。

你说,这有什么难的?无非是听听意见,然后点点头、摇摇头。可事实远不止于此。这些汇报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角力。你需要火眼金睛,分辨哪些是忠言,哪些是蛊惑;你需要权衡利弊,在各方需求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安抚老臣,又要提拔新人;既要顾及朝野上下,又要考虑长远国策。每一次的“点点头”或“摇摇头”,都可能是一场豪赌,输了,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除了朝政,还有后宫。皇帝的后宫,与其说是私人生活,不如说是政治的延伸。嫔妃的晋升,子女的抚养,后宫的秩序,这背后牵涉的更是血脉的延续、权力的继承。哪位嫔妃受宠,就意味着哪个家族可能在朝堂上得势;哪个皇子被立为太子,就意味着下一代王朝的权力格局已经开始重塑。你在后宫的每一次情感流露,都可能被放大、解读,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你需要小心翼翼地维系后宫的“和谐”,但这份和谐,往往比战场上的和平更难维护。

然后,还有那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思考。皇帝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历史上的圣贤之道,治国安邦的方略,军事策略,甚至天文地理,都需要涉猎。你必须是一个博学之人,才能理解臣下的奏章,才能制定出明智的政策。而且,时代在变,情况在变,你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如何让国家变得更好。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消耗。

更别提那些琐碎的事务。从官员的任命、罢免,到礼仪的安排、祭祀的举行,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一次盛大的祭祀,可能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来准备,涉及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一次外地的巡视,可能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而且路途的艰辛,安全的问题,都必须考虑在内。这些看似“小事”,却关乎着皇权的象征,关乎着国家的体面,皇帝的威严,每一桩每一件,都得亲自过问,亲自审批。

所以,当皇帝的“累”,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精神上、心理上、责任上的巨大负荷。它是一种时刻处于高度戒备、必须做出无数艰难选择、承担无数后果的煎熬。这种累,会侵蚀你的精力,让你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别提所谓的“个人享乐”。你不是在生活,你是在“执政”,是在为整个帝国运转而燃烧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在无语,高赞回答居然都集中在妃子这事上。

真相帝告诉你,皇帝和妃子宫闺之事,那也是工作,而且皇帝从十三四岁,这项工作就得开始,一直干到死。不管多么美妙的事,一旦变成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就啥乐趣都没了。

皇帝一天有多累呢?管理一个国家,也就是管理“人、财、事”三样。就只说管人吧,这是最基本的,因为如果连人都管不好,那估计皇位都坐不稳,分分钟有人杀进宫里,好一点“被太上皇”,差一点就是一刀两断。,高危职业不好做啊。

以明代皇帝为例,要管多少人呢?反正管全天下的十几万的官吏是不可能的,名字都认不全。皇帝管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京官大概就是各部郎中以上的,地方上就是四品知府及知府以上的,但是,还是管不过来,人太多,光知府全国就几百个,谁管的过来?

那么皇帝究竟管多少人?实话说,皇帝实际上需要任免的是内阁、六部九卿正副手、都察院高官、各地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锦衣卫中高层、漕运、盐政中高层。注意,以上是文官,武官和太监还没算进去。明代皇帝,直接要管的文官、武官、太监、后宫加起来大约有两三百人。男女老少阴阳人,全部都有。

这是啥概念?一年才365天,大概每天都有人事任免,没办法,都是位高权重的,皇帝不过一道手不放心啊。今天这个病退了,明天那个丁忧了,后天有个丁忧结束回来上班了,大后天又有个贪腐被举报撤职了,你说皇帝累不累?

累,但为了皇位和小命,还不得不一直累下去。这还仅仅是管人。

知乎上一天到晚皇帝多么多么爽,只看皇帝的享受,不看皇帝付出的代价,了解一下朱元璋或者雍正,那是人过的日子?各种清宫剧里皇帝们一天到晚就逼逼叨点后宫的破事,现实中真这样干的皇帝活不过三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从你睁眼的那一刻起,整个国家,所有子民的生计,都压在了你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这,就是古代当皇帝的“累”。首先,这“累”并非你想象中的搬砖砌墙,它是一种无处不在、渗透到骨髓里的精神压力。早朝,那是皇帝一天中最“轻松”的开始。迎着熹微的晨光,你需要在殿宇中接受文武百官的轮番汇报。这汇报可不是什.............
  • 回答
    在古代,当一个最懒、最没出息、最没威胁的皇子,并且成功地和兄弟们搞好关系,这确实是一件“爽翻天”的事情,但其背后的“爽”点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爽”的维度解析:1. 安逸无忧的生存模式: 免于政治漩涡: 作为最没威胁的皇子,你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当其他兄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和群体心理的复杂交叉。要理解为什么古代讨好皇帝的多被视为奸臣,而现代被称为“小粉红”的群体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国者,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古代“奸臣”讨好皇帝的动机与特点:古代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其核心特征。皇帝是绝对的统治者,掌握着生杀予夺大.............
  • 回答
    在探讨古代皇帝与状元谁的文化素养更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文化素养”的内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要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模式以及对文化的实际应用方向。这二者虽然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但其侧重点和深度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皇帝的文化素养:天子之学的养成与治国理政的实践作为九五之尊,皇帝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穿越时空,细细掰扯一下。古代的“人上人”和现代的“人上人”,虽然都占据着高位,但那种“爽”的体验,可真是天壤之别。古代的“人上人”,爽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掌控感。想象一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你是那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你的话就是圣旨,你的意愿就是法律。 无上的权力与.............
  • 回答
    这是一个绝佳的设问,足以引发古今多少人的遐思。在太平盛世之下,是选择金山银海的超级富商,还是选择坐拥几百户食邑的爵爷?两者看似都是人上人的风光,实则道路迥异,体验千差万别。咱们不妨细细道来,看看这两种生活,到底孰优孰劣。超级富商:金钱的王国,自由的浪潮先说这富商。在盛世,这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商机遍地.............
  • 回答
    在谈论“永不陷落”的城堡之前,我们得先扯开一个概念上的小口子。古代世界,真的要做到“永不陷落”,那难度系数,比登天还高,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坚固的城墙,再精密的防御,遇到足够强大、足够持久的敌人,加上点运气,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环节出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何打造一座“极难陷落”,让攻击者望而却步,即.............
  • 回答
    要在一个古代的社会背景下,悄无声息地培养一支营私兵,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考验智慧和胆识的秘密工程。不能有丝毫张扬,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不仅仅是训练几个人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围绕着资源、人心和隐蔽性的复杂博弈。一、 目标的设定与人物的甄选:绝对的关键首先,你要明确你养这支私兵的最终目的.............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在解读古代政治语境下“暴君”与“昏君”对百姓的损害和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虽然两者都导致民不聊生,但其根源、方式以及对国家灭亡的“贡献”上,存在微妙而关键的区别。暴君:以力量为基石的压榨与恐惧暴君,顾名思义,是以其绝对的武力或权力为后盾,对臣民进行无情的压.............
  • 回答
    想来,一个怀揣现代医学常识的普通人,若不幸穿越回了古代,其作用可大可小,全看他身处的环境、所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及能否将那些“新奇”玩意儿巧妙地转化为适用于当时条件的实践。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的医疗水平,特别是基层,可以说是一片混沌。疾病原因多半归结于“邪气”、“阴阳失调”之类的玄学解释。医生多依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难直接回答的,因为古代战场太复杂了,影响因素太多,而且“击杀”这个概念也很模糊。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下,试着描绘一个相对靠谱的图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175正常体型男性”在古代算是个啥水平。175厘米的身高,在现代算中等偏上,在古代,考虑到平均身高可能没那么高,.............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在现代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突然置身于茫茫的古代。他脑子里装着的,不是那些帝王将相的传奇,也不是江湖恩怨的豪情,而是加减乘除、abcd、还有一些关于地球、宇宙、物理化学的零散知识。如果他是个心思活络、又不算太胆小的,首先他可能会惊讶于这个世界的“简单”——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灯,甚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用我们今天最尖端的科技,不计成本地为一位古代刀客打造一把“无敌之刀”,能否让他横扫古代天下?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天下无敌”这四个字的分量。在古代,这不仅仅是刀法、武功上的压制,还涉及到战场上的统御、心理上的威慑,甚至是战略上的全局观。一把刀,.............
  • 回答
    中国古代北方,这片广袤的草原,是无数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家园。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游牧民族如同草原上的野火,熊熊燃起,然后或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或被中原王朝征服,甚至融入华夏文明。然而,当某个游牧民族正处于其崛起的巅峰时期,与强大的中原王朝你死我活地斗争时,其他的游牧民族又在做什么呢?.............
  • 回答
    当然有可能,而且这种现象在古代并非罕见。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社会,尤其是汉朝时期,姓氏的形成和演变。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早期: 远古时期,姓氏的起源与血缘、部族、封地、官职等密切相关。许多姓氏最初是部落的图腾、祖先的封地名称,或者是某个重要事件的象征。 秦汉时.............
  • 回答
    古代文人在文言文体系中,并非“忘了”创作一个专有词汇来描述猫叫,而是他们对猫叫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与我们现代人有所不同,也因此,没有出现一个像“喵”、“汪”这样音形义高度统一、广为流传的专有拟声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文言文的本质与创作逻辑:文言文是一种高度凝练、讲究意境.............
  • 回答
    古时候单手锤的重量,可不是个固定死的数字,它会随着时间和用途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锻造技艺和材料,有着相当大的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我们讨论单手锤,重量大概会在二三斤到七八斤这个区间里比较常见。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有些特别轻巧的,可能也就一斤多点,而一些更沉重的,甚至可能超过十斤,但那种就有点往.............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身着全套现代防暴装备的士兵,穿越时空,赫然出现在我们古代的战场上。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场景,其战力评估,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不同朝代的具体环境和军事体系,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们不妨从装备本身的功能性出发,再结合古代战争的特点来逐一分析。现代防暴装备的关键要素及其在古代的体现:首先,.............
  • 回答
    让我想象一下,如果把现代的一些政策,比如普及教育、医疗保障、甚至一些基础的社会福利,搬到古代去,会是什么样子?这可不是简单的照搬,得考虑那时的社会结构、经济水平、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咱们先说说普及教育吧。在古代,读书识字那是士大夫阶层和少数富裕家庭的专利。但如果咱们来个“全民扫盲”,要求每个孩子都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