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改颜色。
法国国旗最初的蓝色就是海军蓝。
但在1976年,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将其改成了更亮的蓝色。
据说叫更亮的蓝色叫欧盟蓝,但也有说是出于审美考虑。
马克龙换国旗颜色,其实就是换成了之前的海军蓝。
可能是想让自己区别于德斯坦后的这些总统,做更传统的法国或是他自己抱负中的法国。总之就是革面的意思。
但真正的寓意,揣测个毛线,问马克龙啊,指不定人就是一时兴起。真不懂这个问题能挂榜一。
看到回答全在乳法,评论区还当此为一种正义,忍不住吐槽。
乳法梗玩玩就好,但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讥笑法国投降,并把乳法当作是一种正义,可以说是既没有历史知识,又缺乏同理心。
二战法国投降,不是因为被迅速击败了,更重要的是心理崩溃了。
建议正义人士,查阅一下一二战的历史,看看法国在一战是怎么做的,思考一下法国在二战为什么要投降, 也可以看看@李修宇 的这篇回答。
还有,丹麦侮辱我们国旗时,抨击他们的,和讥笑法国投降的,是不是同一批人?
影响是使中文互联网的田园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者们圈里自嗨,用着20世纪美英玩剩下的乳法烂梗反刍。
法国国旗这么做的同时或许也应该调整一下条块的宽度比例。
众所周知,其实法国国旗的条带宽度不等。虽然一开始设计上是相等的。但由于色差会影响观感,,所以很快就调整了宽度比例。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把这三色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红=30:33:37时,看上去反而相等了。
马克龙如果只是单纯修改法国国旗的颜色而不更改宽度比的话,势必会导致新国旗的观感不如原国旗。目前还没有正式悬挂,所以暂时影响不大。可是一旦开始正式悬挂该新旗帜,会一定程度招致法国人对新国旗“破坏美感”的不满,乃至抵触,反对新国旗,甚至导致国旗改革沦为笑柄。可能马克龙考虑不周,或者吾辈P民不懂设计哲学。但总之一面新国旗应经过反复权衡,修改,几易其稿,广泛征集意见,反复对比调整,方能诞生优中选优的国旗。
不得不说,马克龙这么草率居然在髪国就这样草率地通过了,真是制度的优越性啊(啸)。
11-16补充:
经查阅资料和评论区提示,似乎原版(1976之前)的老旗帜在更新成浅色之后并没有更改色条比例,那么这样一说,似乎不科学的反而是浅色国旗的色条宽度比。这样看的话,其实法国人没有那么注重和尊重之前精益求精调整比例时的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真是对国之颜面甚不重视啊。
至于和欧盟旗帜色调的配套问题,现实是已经和这种行为的草率联合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关注的人很多,尽管不会撼动国旗颜色修改这一事实,但也着实显露出马克龙至少得在不过脑子和别有用心之间二选一。
其实我一开始以为法国国旗的新版本啊是这样的:
结果,有点小失望啊。。
马克龙这次换旗对法国国内影响不大,因为马克龙只是将现今的浅蓝色国旗换成了以前用的深蓝色国旗(海军蓝旗),而无论是深蓝旗还是浅蓝旗,法国各地都在用,很多部门如海军和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一直都在用深蓝旗,这次改变对他们完全没影响。
但是对外界,这次换旗却引起了不少猜测和不安,是不是法国也对欧洲一体化有什么不满?
因为法国之前之所以采用浅蓝色旗并非是完全是出于审美考虑,而是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当时欧洲一体化正是关键期,而法国又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当时的法国推出了不少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其中就包括:将深蓝的国旗改为浅蓝色的国旗,以便和欧洲旗匹配。 (Flag of Europe,即目前欧洲联盟和欧洲委员会使用的旗帜)
或者用一些法国人的说法来说,那就是法国旗总是和欧洲旗一起飘扬,颜色匹配会显得更协调更好看。
现在欧洲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经济整合,军事协调,难民危机,防疫以邻为壑等等,欧洲一体化遭遇很大挑战,波兰、匈牙利等国都出现违背欧盟一体化的迹象,而法国国内也不太平,种族、难民、经济不振等等问题导致右翼兴起,反欧洲一体化的声浪也不低。
这次换旗难免不会引起外界的猜测和不安,如果法国,这个欧盟的最重要基石之一,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不满,那欧盟基本就要崩盘了。
不过,法国政府很快就出来澄清,这与反对欧盟没有任何关系(the colour change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n anti-EU gesture)。
但是有意思的是,法国明年就要大选,马克龙突然没事换旗子玩,其用心也确实值得玩味。
复古,其实四共时期到五共初期的国旗还真是现在这配色,亮蓝色是德斯坦还是谁的时候改的。
马克龙干脆苦迭塔一次,名字后面加个de Bourbon,去梵蒂冈请教皇来加冕,改称Emmanuel I,然后国旗就不需要颜色了。
根据国家颜色与时俱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