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

回答
1940年,苏联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但实质上是军事威慑和政治操纵相结合的手段,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军事占领,而是精心策划的政治进程,旨在表面上维持这些国家的主权,但最终将其纳入苏联版图。

前奏:秘密协议与地缘政治考量

吞并的种子可以追溯到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这份条约表面上是关于两国之间不侵犯的承诺,但其秘密附加议定书则划分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其中,波罗的海三国被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对于苏联来说,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这是为了加强其西部边界的防御,特别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德国威胁。拥有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和战略要地,将极大地增强苏联海军的力量。另一方面,这也被视为收复沙皇俄国时期失去的领土,是“恢复”国家统一的一部分。

1939年:最后通牒与“相互援助条约”

在秘密议定书的指引下,苏联开始采取行动。1939年9月,在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苏联向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发出了最后通牒。尽管三国都努力维持中立,但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压力,它们别无选择。

1939年9月18日,苏联派遣了海军和陆军进入立陶宛,并开始在当地部署军队。随后,苏联与三国分别签署了“相互援助条约”。这些条约允许苏联在三国境内建立军事基地,驻扎苏军。表面上,这只是为了加强三国抵御侵略的能力,但实际上,这是苏联控制三国国防和军事力量的第一步。

例如,在立陶宛,苏联获得了维尔纽斯、希奥利艾等地的军事基地。在拉脱维亚,苏联获得了文茨皮尔斯、利耶帕亚等港口和军事设施。在爱沙尼亚,苏联获得了萨列马岛等地的军事基地。

1940年:政治操纵与“人民代表大会”

然而,建立军事基地只是一个阶段。苏联的目标是将这三国彻底纳入自己的政治体系。1940年6月,随着欧洲战场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西线取得迅速胜利),苏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1940年6月15日,苏联指责立陶宛非法拘留苏军士兵,并要求立陶宛允许更多的苏军进入其境内。面对苏联的要求,立陶宛总统萨莫吉提斯被迫签署了允许苏军进入的协议。

紧接着,苏联又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并声称这三国政府不再能履行其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责。在苏军的军事压力下,三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苏联的要求。

随后,苏联组织了“人民代表大会”。在苏联驻三国使馆的严密控制和指示下,这些“代表大会”被选举出来。选举过程充满了欺骗和操纵,许多反对派人士被禁止参选,或者在选举前被逮捕。

1940年7月14日至21日,三国分别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些大会一致通过了“加入苏联”的决议。

正式吞并:加盟共和国的诞生

在“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后,苏联最高苏维埃立即予以承认,并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正式吸纳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1940年8月3日,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1940年8月5日,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1940年8月6日,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至此,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彻底丧失,被纳入了苏联的版图。

后续与影响

苏联的吞并行为在国际上并未得到广泛承认,许多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仍然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并认为其被非法占领。

在苏联统治期间,波罗的海三国经历了政治清洗、集体化、强制征兵以及对民族主义者的镇压。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许多人遭到迫害甚至处决。

直到1990年,随着苏联的衰落,波罗的海三国才先后宣布恢复独立,并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总而言之,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地缘政治优势、通过秘密协议、军事威慑和政治操纵相结合的手段,最终实现国家吞并的案例。尽管苏联试图将其描绘成三国人民“自愿”加入苏联,但历史事实表明,这是一个被强加的、违背了各国人民意愿的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指出方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