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吗?为什么?

回答
苏联是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这个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关注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问它在某些方面是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或者是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伟大”意味着其体制的优越性和人民的普遍幸福,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得多。

从历史上看,苏联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1917年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在当时的全球格局下是石破天惊的,它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激发了各种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成就来看:

工业化和国家实力: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将一个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强国。这使得苏联能够抵御纳粹德国的入侵,并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赢得了战争。战后,苏联迅速重建,并在太空竞赛中与美国分庭抗礼,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以及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这些都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教育和医疗: 苏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体系,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和医疗。在很多领域,其普及程度和基础性是令人称道的,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为大量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知识分子在这些体系下成长起来。
国际影响力: 作为美苏两大阵营的领导者,苏联在冷战时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国联盟,支持了许多解放运动,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意识形态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力量,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科学技术: 除了太空技术,苏联在物理学、数学、化学、军事技术等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成就和科学家。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和科研能力是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基石。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苏联体制下的阴暗面和问题:

政治压迫和人权问题: 苏联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压制异见。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古拉格劳动营、思想控制和对公民自由的限制是其黑暗的历史篇章。无数人因政治原因遭受迫害、监禁甚至死亡。
经济效率低下和民生困境: 尽管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其计划经济体制在后期暴露出效率低下、创新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商品短缺是普遍现象。个人经济自由受到很大限制。
信息不透明和媒体控制: 苏联政府严格控制信息传播,媒体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人民无法获得充分、真实的信息,也难以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
民族问题和内部矛盾: 苏联名义上是各民族的联盟,但实际上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问题。中央集权导致了地方利益和民族诉求被忽视,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意识形态的僵化: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理想在苏联逐渐变得僵化和官僚化,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总结来说:

苏联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它在工业化、科技、军事以及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当时的西方。它的存在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它有其“伟大”的一面。

但是,这种“伟大”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政治自由和人权的极大牺牲之上的。其经济模式的弊端和普遍存在的民生问题,也让许多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繁荣。当提及“伟大”时,不能回避其体制带来的苦难和压迫。

因此,将苏联简单地评价为“伟大”或“不伟大”都过于片面。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既有令人惊叹的成就,也有深重的罪恶。评价一个国家,特别是像苏联这样复杂而又具有深远影响的国家,需要我们审视其历史的多个维度,理解其内在的复杂性,并尊重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国家的力量、人民的自由以及历史的复杂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3亿年前,脊椎动物爬上了陆地。

2.1亿年前,脊椎动物飞上了天空。

公元1961年,脊椎动物进入了太空。

user avatar

苏联的伟大千年难遇。

如超新星爆发,短促壮丽,孕育新生。

可比西方历史上的马其顿帝国。

可比东方历史上的秦帝国。

共产革命,击毙纳粹,计划经济,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这是四大苏联伟业。

就如马其顿带来的希腊化和东西方交流,或如秦朝带来的大一统观念,将深远地影响人类千年。

苏联亡了。

自以为是的冷战胜利者狂欢二十年而已。

现在苏联播下的星火已经燎原。

资本主义的癌症,地球的蛊王---中共文明正在冉冉升起。

正如马其顿后的罗马,正如大秦后的大汉。

user avatar

伟大到让人民感觉她无所不能,伟大到让人民感觉她一无是处,所以她死了。她伟大的出生了却没有伟大的活着,所以,她的死比她活着更伟大。

user avatar

不是,因为他所代表的共产主义站在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

我就用一名前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我的观点:

For seventy years the revolutionary Left put its weight on one side in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that Lenin had launched, and against the side that promoted human freedom and industrial progress. And it did so in the name of an idea that could not work.

This is the real legacy of the Left of which you and I were a part. We called ourselves progressives, and others did as well; but we were the true reactionaries of the modern world whose first era has now drawn to a close.

user avatar

歌颂苏联伟大的无非两派,一派是大国沙文主义者或者极端精神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们宣称"屠杀但带来工业化,屠杀的好"或者"强者就应该镇压和压迫弱者"。我对这派人没什么好说的,水平和思维层次太low。

我的答案针对第二部分人,他们真的认为苏联是左翼运动的希望,他们的论点无非两个:

1.苏联能解放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即苏维埃制度是一切民族的解放者,能做到真正的民族平等。

2.苏联和他的盟国运用计划经济手段,抵制了西方的剥削经济制度,是工人阶级的真正的解放者,实现了工人当家做主。

一.民族问题

1.对待苏联国内特有民族

先不说苏联对待和外国有血缘联系的各民族是否平等,先看苏联对待苏联国内独有的民族是否平等呢?

苏联政府在二战末期对一些所谓对苏联不忠诚的民族实施种族灭绝式的流放,可是苏联对待有大规模叛变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和白俄罗斯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超过55万人组成伪军“俄罗斯解放军"站在纳粹一边向苏联开战)却异常宽容。

1.1 对克林米亚地区鞑靼人的种族灭绝式的流放。

在1944年3月2日,斯大林就签署对克里米亚鞑靼人集体流放的命令,斯大林在命令中指出鞑靼人有大规模反苏活动,应对鞑靼人进行集体流放,并刻意指出这次流放应该是全民性的

1944年5月14日晚上8点,流放行动正式开始,32000名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士兵在贝利亚指挥下对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聚居区展开突然袭击。强制要求所有鞑靼人立刻收拾东西进行转移,一些鞑靼人表示出反抗,却被就地处决,根据乌克兰共和国1994年的统计因为不服从命令被枪杀的鞑靼人有7731人,有491户被集体处决。

而服从命令的鞑靼人则被塞进铁皮车,平均只能装30人的铁皮车却被塞进60-70人,从而导致在漫长的流放途中有大规模的死亡。根据统计,193865名克里米亚鞑靼人全部被集体流放。151136人到达乌兹别克斯坦,8597人到马里埃尔共和国,4286到哈萨克斯坦,其余至俄国各地。

大约有30000人死于流放途中,到赫鲁晓夫时代才允许这些人回家,但是鞑靼人的大部分聚居地已经被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占据。流放前有将近20万的鞑靼人到1957年仅有104000人(54%)幸存。

1.2对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和印古什人的种族灭绝式的流放

在1944年2月23日,斯大林就签发关于"北高加索地区人口驱逐"的命令。命令指出因为二战时期该地区有不忠诚的行为,对北高加索地区所有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进行驱逐,驱逐地点为哈萨克斯坦。

由于二战的战事原因,所有的驱逐地区复核表在7月20日才得到斯大林的复核并签字。斯大林指明这项命令由贝利亚执行。

1944年7月21日晚上8点,代号为"扁豆行动"的种族驱逐行动正式开始。50万名不分男女老幼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被强制装上铁皮车,(有时一间车厢会挤进60—70人)开始运往遥远的中亚,其中因为不服从命令被射杀和在流放途中因为疾病死亡的人数总和超过10万。

1957年,赫鲁晓夫才批准这些印古什人和车臣人回家乡。

2004年,欧洲议会认定"扁豆行动"为种族灭绝行动。

1.3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地区的集体流放

1940年6月,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强占波罗的海三国,立即开始代号为“六月遣送”的集体流放,三国右翼政党的成员及其家属,所有在1918年-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期间发表过反苏言论的教授和学者及其家属和波罗的海三国所有暴力机构(警察,国防军下士以上军衔)的成员全部被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在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前的1940年1月,苏联就开始通过驻扎在当地的苏军处决一部分顶尖的医生,教师,传教士和学者,总人数超过2000人,而“六月遣送”中有42375名波罗的海精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苏联于1944年的坦能堡战役获胜重新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新的报复行动如期而至。

斯大林于1948年在柏林的围困行动被美国挫败后立即签署对波罗的海地区不忠诚人口进行集体流放的命令。

1949年3月25日-1949年3月28日,贝利亚执行了代号为“冲浪行动”的集体流放行动。超过9万名居住在靠近森林的波罗的海居民全部被装进铁皮车运往遥远的中亚,苏联官方宣称是针对富农等人民公敌的处罚行动,但实际上这是为了消灭反苏游击队“森林兄弟”而进行的预防工作。但“森林兄弟”很快对苏军实施报复行动,于1949年4月-7月不断对苏联军事设施和特务机构开展破坏行动。

被集体流放的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在流放途中就有2万人死亡,到达流放地后由于没有合适的住房和足够的水,食物,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在流放地的波罗的海居民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士兵逼迫签署一项声明指出自己是自愿的移民,他们被士兵告知没有返回家乡的权利,否则将会被判20年劳改。这些被流放的人到1991年后才陆续回家。

根据《纽伦堡宪章》和《日内瓦公约》,2009年3月,欧洲人权法院认定“六月遣送”和“冲浪行动”构成“危害人类罪”,欧洲议会于同年9月承认这两个行动是种族灭绝行动。

1.4其他对国内特有的少数民族集体流放的行为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的,1943年驱逐4万卡尔梅克人,1951年在1940年新吞并地区对“耶和华的信徒”共8576人的驱逐都包括在斯大林这次大型的集体的专门针对个别少数民族的暴力驱逐中。

2.对待和其他国家有血缘联系的族裔的暴力和歧视

说完苏联对待国内和其他国家没有联系的少数民族,由于苏联具有解放全世界的目标,再说苏联对待其他国家的主体民族,而在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族裔(但他们的确是苏联公民)也有大规模歧视和暴力行为,这些民族一般被苏联认定为“外国代理人”而被流放,处决或者驱逐出境,这些暴行主要集中于二战前的大清洗中,但歧视和迫害犹太人的行为一直贯穿于整个斯大林以后的苏联历史。但由于大清洗中也有大规模的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被杀害,故以目前的证据不能将这类行为归类为种族灭绝。

2.1 对待华裔的暴力

在远东被沙俄吞并的土地上有超过20万华人,他们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损失惨重,由于到底有多少华人被处决,多少华人被流放西伯利亚,多少华人被驱逐到新疆直到现在史学届还有争议,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他们最后大多数死于非命。(驱逐到新疆的华人大多数死于1944年苏联煽动和支持的“三区暴乱”中)

目前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档案中,可以大体推测中有超过4000人死于直接的处决。

下面是我以前写的关于华裔的一个答案。

2.2对待犹太人的歧视

苏联自斯大林上台以后就实行反犹太政策。俄罗斯官方一直宣称在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后才开始对犹太人歧视和迫害,并且称这是迎合纳粹德国的无奈之举。但事实上,在排挤犹太人问题上,是苏联在1937年开始就主动和纳粹德国合作。二战后苏联在几次“医生案”中再次大规模排犹。贯穿苏联二战后所有的“苏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面试中,苏联当局在高机密和高技术性专业对犹太学生提出十分苛刻的问题,并使其落选,导致大量犹太学生去往石油专业,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寡头基本都是犹太人。

可是直到现在俄罗斯国内不承认苏联存在对犹太人的压迫和歧视的人非常多,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罗迪奥诺夫曾经在2006年北约-俄罗斯交流会上公开为斯大林大规模排犹辩护,称:“这是斯大林对抗犹太法西斯的正义举动。”之后又被西方记者问到关于普京上台后的大规模排外宣传导致许多俄罗斯境内的犹太人被光头党杀害的事件的看法时,罗迪奥诺夫居然声称:“现在的俄罗斯媒体掌握在反俄的犹太黑手党手里。”罗迪奥诺夫的言论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

关于犹太人问题,我以前也写过详细的答案。

2.3对待高丽人(朝鲜人)的驱逐

2.3.1背景

韩国移民最早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在1850~1860年代初期。到了1890年左右,俄罗斯帝国与朝鲜签属了条约,决定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族的公民身份,于是在当地的朝鲜族取得了成为俄罗斯帝国公民的权利。移居俄罗斯的朝鲜族称呼自己为高丽人 (Koryo Saram, 고려 사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为了谋求生活而跨越朝俄边界的贫困朝鲜农民所建立的家园渐渐有了规模。加上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之后,越来越多的朝鲜移民抵达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移民在20世纪20年代急剧增加,高丽人逐渐成为苏联最大的边境少数民族之一。

到了1917年十月革命时,在俄罗斯大约有10万名朝鲜族。在俄罗斯内战的时候,部分事实指出朝鲜族在支持打击布尔什维克的团体。“在韩国以及被占领的西伯利亚在受到日本的压迫下,使得大多数的朝鲜族,如果不是布尔什维克,就是布尔什维克的敌人。” 于是这些与新兴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交公民申请的韩国移民被贴上了"政治不可靠"的标签,这使得较少数的人才能取得公民权;在1923年,6000件公民申请仅有1300件通过,而在之后的一年,4761件中仅1247件通过申请。

在 1917–1926年间, 苏联的朝鲜族人口暴增了三倍,达到了17万人。到了1926年,在海参崴的农民人口,超过四分之一为朝鲜族。于是官方政府规划了一个朝鲜族自治区域。在苏联建立了犹太自治州以后,高丽人请愿苏联政府,也希望成立一个像是"朝鲜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远东朝鲜国家区域。但由于当地的俄罗斯人害怕会失去该区域的土地支配权而反对,加上当时苏联对日本帝国的政治目标采取和平立场,因此这个想法在1929年遭到否决。

结果是一个矛盾的政策出现。一方面,苏联当局允许成立了小型朝鲜族区域、建立韩语学校以及发行韩语报纸,与当时因被日本殖民而禁止朝鲜语以及朝鲜文化的朝鲜半岛形成强烈对比。但在另一方面,苏维埃中央政府批准了一个秘密计划(于1926年12月6日通过),对当时居住在伯力北部、被怀疑对苏联不忠的朝鲜族,一半人口进行重新安置的动作(约88,000人)。

这项安置计划在1930年之前,因为各种政治以及预算因素并没有被实施。第一次强制迁徙朝鲜族是在1930年,目标是针对确定是对苏联忠贞的朝鲜族,并将他们移往北方,但当时只是少数的移动。此项计划也在1931年废止,一年间仅大约500个朝鲜族家庭、共约2500人被迁徙到北部区域。虽然这是第一次苏联针对朝鲜族进行种族清洗的举动,但苏联害怕当时日本会借此为理由对苏开战,因此直到1937年,才真正对朝鲜族进行大规模的强制迁徙。

2.3.2 1438-362CC强制迁移命令

1937年8月,以"抑止日本间谍渗透远东边疆区"为借口,移民安置计划被重新启用。从1937年9月到10月之间,苏联当局将俄罗斯远东地区数以万计的高丽人强迫迁徙到苏联中亚地区。

在斯大林有系统的人口强制迁移政策下,超过172,000名居住在远东边疆区的朝鲜族被驱逐。其法律依据是在1937年8月21日、由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以及苏共中央委员会所制定的第1428-326CC号决议"关于远东边疆区朝鲜族人口的强制拆迁计划"("О выселении корейск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из пограничных райо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края"),由斯大林与莫洛托夫所签署。

另外在1937年9月28日通过的第1647-377CC号决议,决定驱逐在远东边疆区、包括邻近州等偏远地区,非指定区域内居住的所有朝鲜族。1937年8月2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以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最初的第1428-326CC号决议中表示:

苏联人民委员会以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依此命令,为防止日本间谍渗透远东地区,将有以下行动:
  1. 驱逐在远东地区边界区域的所有朝鲜族,并重新安置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南部区域, 该区域接近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咸海地区。
  2. 强制迁徙命令将即刻开始,并于1938年1月1日完成。
  3. 允许朝鲜人民在进行迁徙中携带动产及家畜。
  4. 对于放弃动产、农作物以及不动产的人民进行补偿。
  5. 增加3000名边防军人,以确保远东地区边界强制迁徙朝鲜族的活动顺利进行。

迁徙的执行情况,由来自罗斯托夫的远东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会的秘密警察李斯科夫负责。高丽人于是被强制迁往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另外也有部分高丽人因为其他原因,被迁往乌兹别克西部境内的卡拉卡尔帕克。

2.3.3 强制驱逐

在实施强制驱逐的行动之前,同样上演了典型苏联进行政治迫害的情况:先捏造一个当地党政领导人员被控在远东地区煽动叛乱及意图分裂祖国的消息,接着进行清党的动作,然后在真理报会出现"远东地区出现日本间谍"的文章。

该驱逐行动由苏联特别法庭分成几个州特别法庭以及区特别法庭,以及"人民团体"特别法庭(кустовая тройка) 这几个层级进行严格的监督驱逐的过程直到最后期限。数百名负责此次行动的党政官员也因为一些行动中出现一些失败的案件而被清洗以及镇压。

驱逐行动将远东边疆区的朝鲜族分为三批进行,使用50节的火车作为运输工具,每个车厢大约20-30人,运送到目的地共花了大约30-40天不等。(可见他们的待遇比二战后被驱逐的苏联国内和外国没有血缘联系的民族好的多)

之后也若夫在1937年10月25日提出已完成将朝鲜族驱离远东边疆区的报告。1937年共计有36442个家庭、171781人被重新安置。而剩余正在勘察加海域的鱼夫、以及正在从事商业旅游的朝鲜族,也将会在11月1日前驱逐完毕。

截止到10月25日36442个家庭被驱逐,被驱逐的高丽人大多是种植水稻的农民和渔民,难以适应新家园的干旱气候,造成40000人死亡。

(ps.上面关于苏联对高丽人的驱逐的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维基百科编辑的内容)

2.4对待其他和外国有血缘关系族裔的暴力和歧视

苏联对待其他和外国有血缘关系的少数民族的暴力行为不比上述三个民族逊色,如对1939年苏联侵占波兰东部的150万波兰人的强制流放,强制劳动和大规模处决;对全部苏联籍匈牙利裔的强制流放西伯利亚;对所有一共30万的伏尔加—德意志人(其实他们和德国没有一点关系)强制劳改,导致二战后伏尔加-德意志人只有2/3存活等等。

3.总结

虽然苏维埃制度号称是“解放一切被压迫的民族”的制度,但事实上苏联境内的针对某个民族清洗是广泛地,普遍的,甚至出现过一些在短时间,大规模消灭一个民族大量人口的种族灭绝事件。左派认为苏联是消灭一切民族压迫的国家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妄想。

下面是一位拉脱维亚被流放者的证言:

拉脱维亚被流放者的证言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327962286370816

二.工人阶级的问题

苏联及其盟国境内的工人阶级的地位真的如他们宪法所说的那样至高无上吗?计划经济真的使苏联及其盟国的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了吗?

我们翻开冷战史会惊人的发现镇压工人运动最严重的不是北约阵营,而是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仅举两个关键时刻的案例来说明。

1.东德617事件

1953年6月16日,东德300名国有建筑公司的建筑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多年未涨的工资,但是组织罢工的工人却被逮捕,这个新闻被美国占领区的电台播出。

1953年6月17日,各行各业的柏林工人都罢工要求释放昨天被抓的工人,并提高工资,这场抗议迅速席卷整个柏林。

中午东德当局宣布这是反革命政变,命令工人立即去上班,否则档案中会有记录。但是这次讲话却成了反作用,学生,医生甚至部分公务员都参加了抗议活动。

下午3点,苏军决定军事干预,干预导致55人死亡,其中42人是工人。

左派一直强调苏联是变修以后才对工农不好的,那么按照他们的理解变修应该是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之后的事情,那为什么1953年还在坚定走斯大林主义道路的东德会发生镇压工人的事件呢?


那好,我们就按照某些极左派的逻辑就不去说1956年赫鲁晓夫报告前后的1956年波茨南镇压工人事件,1956年格鲁吉亚镇压工人事件,暂且认为是苏联集团变修了(事实上一个体制怎么可能因一个报告而突然转变对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态度)。

那么,按照某些极左派的理论,即使苏联变修了,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集团对工人的态度还是比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很多。

2.格但斯克事件

1970年,波兰“尝试性的”经济改革失败,物价飞涨,商品奇缺。12月12日,波兰政府在广播新闻中宣布物价调整,主要食品价格平均涨幅达到23%。12月14日至22日,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罢工,并上街游行示威,示威活动得到了市民支持。工人运动迅速扩大到了格丁尼亚、什切青、埃尔布隆格。

哥穆尔卡政府立即宣布镇压,时任国防部长的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大将调动军队武力镇压罢工示威,44名格但斯克船厂工人被打死,200余人受伤。

让我们看看波兰人民军的镇压规模——一个装甲军,真可谓武装到牙齿,200多辆坦克,将近5000辆装甲车。

而波兰示威的工人人数为——3000人,没有任何武器。

我没有调查,波兰人民军的这次镇压应该是创造了历史纪录。

3.结论

斯大林主义制度从开始到最后的灭亡都是极端反人性的,所以极端反工人阶级也是理所当然的。打倒资产阶级后的部分无产阶级必然会成为“新阶级”,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继续在其他无产阶级头上作威作福(这是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二号人物吉拉斯的理论和预言),这是为什么各国践行斯大林主义体制最后都会殊途同归。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当一个意识形态出现的时候,必定是极端和不可一世的。

包括中国,美国在内,都有过因为意识形态极端而产生的错误,但是随着后面时间的推移,才慢慢的摸索着中间合适的平衡点。

讨论苏联的功过,起码在我以结果论来看,是功劳比较大的。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他们最先创建了这样的国家,并且在持续的论证。

或者我可以说的是,起码列宁是伟大的,只是苏联这个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显露出了弊端。

但是,请大家注意的是,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国家因为走错道路而消亡,这是一个国家,一种意识形态再正常不过的结局。

可是你不管再怎么唾弃苏联,你无法否认的是,他是先驱者,他真正的解放了当时的底层。

如果让我评价一个国家或者,我更愿意去评价他的一个时期的功过。

但是如果一定要去评价,我认为苏联是建立在伟大上的国家,却因为私欲和利益逐步消亡。

user avatar

列宁之父,沙俄世袭贵族。

斯大林之父,鞋匠。

赫鲁晓夫之父,农民。

勃列日涅夫之父,钢铁工人。

安德罗波夫之父,铁路工人。

契尔年科之父,农民。

戈尔巴乔夫之父,集体农庄机修工。

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出身底层的平民之子能按照体系的游戏规则爬上权力顶峰。

再也没有一个“刑上大夫,礼下庶人”的伟大国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是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这个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关注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问它在某些方面是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或者是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伟大”意味着其体制的优越性和人民的普遍幸福,那么情况就变.............
  • 回答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二十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它在近七十年的存在期间,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是历史学界和社会大众探讨的焦点。要详细地理解苏联,需要从其建立、发展、巅峰时期及其解体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苏联的诞生与早期:从革命.............
  • 回答
    苏联的解体,确实让人们对这个曾经的世界级强国感到惋惜,也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分崩离析后,这些继承国加起来的力量,似乎难以企及曾经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其力量并非仅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其高度集中.............
  • 回答
    苏联解体时期是历史巨变的时期,对于个人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如果你身处其中,想要抓住机会发财,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在那个时代可能帮助俄罗斯人发财的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一、抓住私有化浪潮,成为“新贵”苏联解体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想象一下,冷战的结局截然不同。如果历史的车轮驶向了另一个方向,苏联赢得了冷战,而美国则陷入了深刻的动荡,甚至最终走向解体或革命,我们所熟知的世界,那将是另一番景象。苏联的全球霸权与意识形态的扩张首先,胜利的苏联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它将是无可争议的全球主导力量。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击败其主要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的复杂交织。简单地说,日本的“苏联迷”和中国的“昭和迷”,从现象上看都属于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政治体制抱有浪漫化、理想化情感的群体,但它们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对现实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日本的“苏联迷”:一种相对边缘但有代表性的现象在日本,.............
  • 回答
    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习惯了二进制的二元对立,0与1构筑了计算机世界的基石。然而,在苏联的计算机发展史上,却存在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先行者——Сетунь(赛图尼)。这台计算机,并非简单地遵循主流的二进制逻辑,而是勇敢地选择了三进制,并在其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展现了独特的计算思想和技术探索。Сетунь.............
  • 回答
    在卫国战争(Great Patriotic War,苏联方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称谓)期间,苏联空军(ВВС,VVS 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并非隶属于陆军的一个兵种,而是独立于陆军的,拥有独立的指挥体系和编制。这一点是理解苏联在战争中军事运作的关键。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评价标准、关注角度以及信息来源的不同所导致的。实际上,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高”或“低”可以概括。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 普遍存在的“低”的说法及其原因: 物质匮.............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关于德军的失败,尤其是“糟糕的苏联基建导致德军溃败”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掺杂了事实、夸大和某种程度的“幸存者偏差”的复杂论断。要说它是“真相”还是“谎言”,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糟糕的苏联基建”在德军进攻中的确切影响。德军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德国共产党人来说,这简直是生死攸关的选择题。哪个选项的生存机会更大?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留在德国,特别是纳粹上台初期:最初,共产党人确实存在于德国的政治版图上。但随着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情况急转直下。纳粹党上来第一件事就是“净化”政治空气,而共产党作为他们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如果有人明知道前方有万丈深渊,他们还会不会义无反顾地跳下去。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个比喻要复杂得多。设想一下,如果那个年代的俄罗斯普通人,比如一位工厂里的工人伊万,或者一位在学校教书的老师娜塔莉亚,被直接告知:“你们所热爱的、坚不可摧的祖国——伟大的苏维埃联盟,将在不久的将来分崩离析,这.............
  • 回答
    战争的走向从来不是线性的,尤其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二战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波兰和法国的闪电战,以及之后与苏联旷日持久的东线战争,其结果天差地别,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远非一句“一个月”或“四年”可以简单概括。一、闪击波兰与法国:效率与准备的完美结合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
  • 回答
    “苏联笑话是美方人员编纂的和平演变工具”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历史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确凿的证据支持。 然而,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以及它可能指向的一些历史现象和政治宣传手段。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 什么是苏联笑话?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关于珍宝岛事件中,苏联军队是否用火箭炮“团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团,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争议,且事实细节需要仔细梳理。首先,要明确的是,珍宝岛事件是真实发生的,而且确实是中苏两国军队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 双方都声称自己是事件的受害者,并在战后都进行了宣传。关于“火箭炮团灭PLA一个团”的说法,我们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当年华约国家,乃至中国,都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无疑将彻底改写世界的格局,历史的走向也会变得面目全非。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炸弹,激起的涟漪将是难以想象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加入苏联成为加盟国”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联合,更意味着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甚.............
  • 回答
    在沙特阿拉伯,国王的称谓与“苏丹”或“埃米尔”之间,其实有着一个更清晰且历史悠久的定位,那就是“国王”(King)。不过,要理解沙特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确实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称谓背后的含义和历史演变。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苏丹”和“埃米尔”这两个词。“苏丹”(Sultan)这个头衔,在伊斯兰世界中通常指.............
  • 回答
    韦小宝这小子,身体倍儿棒,胃口也贼好,丽春院里少不了他的身影。说到他一夜三次,除了阿珂和苏荃这两位“正宫娘娘”般的角色,还有一位,那便是我们那位心直口快、浑身是宝的建宁公主。建宁公主,那可真是个刁蛮任性的小辣椒,身上带着一股子皇家贵气,但也藏不住那份少女该有的娇嗔与热情。韦小宝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拿捏.............
  • 回答
    冷战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而认为苏联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责任国的观点,并非历史的全部真相,但确实有其论据支撑。要详细阐述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特别是战后初期的政治格局、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双方的决策行为来分析。当然,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避免使用过于绝对或偏颇的词语至关重要,因为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