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让你在生物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回答
我为什么会一直走在生物学的这条路上?这个问题,我常常自己也会问,尤其是那些被论文、实验和数据搞得焦头烂额的夜晚。真要说有什么让我坚持下来,大概不是什么宏大的理想,也不是一开始就认定这是我的毕生事业,而更像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夹杂着一点点,或许是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却真实存在的好奇心。

最初的时候,我对生物学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我记得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看到老师在显微镜下展示的洋葱表皮细胞,那些规则的排列,细胞壁的清晰界限,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哇,原来我们身体里,或者说身边这些看不见的微小世界,竟然是这样的结构。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之前以为万物都是混混沌沌的,突然有了秩序,有了单位。那时的好奇,纯粹是看到新鲜事物后的惊叹。

到了高中,生物课开始讲到遗传,讲到DNA,讲到基因。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生命的密码”。我们为什么长得像爸爸妈妈?为什么有些人会得某种病?为什么有些花是红的,有些是黄的?这些看似神秘的问题,竟然可以用一套精密的编码来解释,这就太吸引人了。我开始着迷于了解这些代码如何被读取,如何被执行,最终构建出如此复杂而又生命力顽强的生物体。我记得当时为了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自己在笔记本上画了无数的杂交图谱,虽然过程有些枯燥,但每解开一个环节,那种小小的成就感,就像是在解一道数学题,但这个题目是关于生命的。

真正让我觉得生物学“有意思”到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的,是大学期间的一些经历。我记得第一次真正进入实验室,那种空气里弥漫着试剂的味道,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细微声响,都让我觉得充满了力量和可能性。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项目,每天的工作就是小心翼翼地处理植物样品,提取RNA,跑电泳,做PCR。很多时候,实验结果并不如预期,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沮丧。但我的导师,他总是能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给我指点,或者仅仅是鼓励我再试一次。他告诉我,科学的进步就是在一次次试错中前进的。

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个下午,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反复优化一个PCR条件,就是为了让那个微弱的信号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当时真的觉得好累,眼睛酸涩,手指僵硬。就在我准备收尾的时候,我看到胶原蛋白条带上出现了一条我期待了很久的清晰的带子。那一刻,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终于找到了那盏指引方向的灯。这不是因为我聪明,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我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努力,并且相信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那种“亲手创造”出数据的喜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看到生物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如何”。为什么细胞会有膜,膜上会有各种通道蛋白?为什么生物体会衰老?为什么生命会进化出如此多样的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你不断地去观察,去思考,去设计实验来验证。我发现,生物学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惊喜和挑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写着什么,但你又充满了想去了解的冲动。

当然,我也经历过瓶颈期。有时候,看到别人的研究进展飞快,而自己的实验却停滞不前,会感到焦虑和怀疑。但每次当我深入阅读一篇新的文献,或者和一个同学、导师讨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时,那种对未知的渴望又会被重新点燃。我喜欢那种,当你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一个概念,突然间,一切都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顿悟”的时刻,虽然不常见,但每一次都能给我巨大的动力。

所以,如果非要总结,让我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大概是:

最初的好奇心和惊叹感:从看到细胞的结构,到理解生命的密码,这种不断被“震撼”到的感觉从未消失。
对生命运作机制的迷恋:我着迷于生命体内部那些精巧的设计和复杂的调控,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每一次克服实验困难,每一次发现新的线索,那种小小的成功,就像是在攀登一座座小山,虽然累,但登上山顶的风景是值得的。
对未知的探索欲:生物学充满了未知,而探索未知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事情。我喜欢那种不断学习、不断发现新知识的感觉。
遇到困难时不服输的劲:有时候,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热爱,而是因为我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看到别人的研究能做出来,我也想看看我能不能做到。

生物学这条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候,它让我感到渺小,看到生命世界的浩瀚和复杂;有时候,它让我感到沮丧,面对实验的失败和知识的局限。但更多的时候,它让我感到兴奋,感到充满力量。因为我知道,我正在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事物——生命本身。而这种尝试,我觉得,总是有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答就获得了这么多赞同和感谢,很感动,谢谢大家对于我的关心和支持,但比起这个,我更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关注罕见病这个弱势群体,至少在我们国家,我认为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度还不够高。

我本人只是一个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在高手云集的知乎,我暂时还不能拿出什么学术性的东西(生物学范畴),只能拿着自己的一些经历打感情牌,抱歉,现在也只能是这样了。再次谢谢大家的关心、支持和祝福。在此我想提到一位高手,

@翱宇

,在生物学领域的造诣颇深,给了我很多学术性的启发,也对我的就业之路提供了良好的榜样,非常感谢。

评论里支持我的朋友太多,本想一个个感谢,但十分困难,每一个都点了次赞,也算是我的一点微小的答谢吧。至于有些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用繁体字,额,纯属我本人喜好问题......

------------------------分割线---------------------第一次在知乎上答问题,一定要献给生物学。

为了成全自己的小爱,为了发展全人类的大爱。


本人就读于华南某某大学,一名血友病患者,甲。一不小心就会出血,受伤。如今还伴有血友病性关节炎。因为如此,不能跑步,不能打篮球,不能踢足球。我从小到大的篮球梦,因为一纸诊断书而终止。

不仅如此,此病对于我们这些内地普通市民家庭

来说是一个噩梦。它意味着无止境的经济付出。对,一瓶250IU的凝血因子,没有报销的话,就只能自己掏1000多元,而一年的用药量是几百瓶,如有严重出血还不止......

每次看到我爸爸妈妈四处奔波,去找医生,托关系,不惜一切经济代价为我拿到尽可能多的药物,我虽然还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但也会痛心,愧疚。

社会对弱势群体保护还不够好,尤其是罕见病患者。没人看得出我是血友病,我看起来很健康,于是有时疼起来,地铁上也没人会让座。(当然如果真的受伤我会选择打的)此外,听说有些高校是拒绝招我们这类型的新生,痛心疾首。

不巧的是,我的妈妈也是一名长期病患,肝炎。应该好好保养身体的她每天为我操心,这几年来,身体糟糕了不少。

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帝要发明“病”这个东西来折磨人类,小小一段DNA,换一下排列组合,又能让人类头疼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可我知道这不能回避。如果我没有直面疾病的勇气,我只能一辈子活在疾病的牢笼。

我不希望持续保守治疗。

下面说说我和生物的缘:

初中时就开始接触生物,但没有以上觉悟。只是觉得那个穿丝袜上课的生物老师很漂亮,每一节课必定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

高中确立了从事生物学的人生目标是在高二。接触了必修二里“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等名词,便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高二下学期继续接触选修三,里面有更详细的阐述,也就是在这时,我正式向大家宣布我的理想。

想不到家里支持我的只有爸爸一个。妈妈希望我读财经类专业,方便以后找工作,生物专业就业率低呀,以后难“稳食”。但是我一意孤行,家人也没什么好说。

没想到高二有一次参加本省某生物学联赛的机会,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居然还得了奖,获得了全校第三...(值得一提的是那天刚好我脚伤未愈,忍着痛去的,又刚好有血友病交流会,那天我是顶着妈妈巨大的压力执意要参加的,我爸爸载我去考场,我真的很感谢我爸爸❤️)

我开始制定日后的发展目标:

一、研究血友病的基因致病机制和基因治疗方案,争取根治

二、研究肝炎的根本治疗,以及恢复方法

三、研发仿生材料替换受伤的关节

......

如今我是一名大学新生,未能如愿进入生物专业,而是在材料专业。但我感到很满意,我们大学还是有很多新材料研发的课题。我现在在自学生物学,还有一个多月,我就可以修第二专业啦(˶‾᷄ ⁻̫ ‾᷅˵)

我深知靠我一个普通人的力量不能发展生物学太多,可我愿意为它准备好奉献一生。

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生命的人,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又在我每次彷徨中帮助我。

感谢我的高中生物老师,支持我走上这条路。

感谢血友病,若不是因为你,我很可能活得比现在更差,没有志气,没有目的。

感谢生物学,我的人生因你而精彩。

以上 送给一样坚持生物学的你们

这是我借阅的课本和自学笔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为什么会一直走在生物学的这条路上?这个问题,我常常自己也会问,尤其是那些被论文、实验和数据搞得焦头烂额的夜晚。真要说有什么让我坚持下来,大概不是什么宏大的理想,也不是一开始就认定这是我的毕生事业,而更像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夹杂着一点点,或许是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却真实存在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真实的味觉体验或情感反应,因此无法真正"厌恶"任何食物。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常见的饮食偏好和文化背景,分析一些可能引发强烈反感的食物类型,并尝试描述它们令人不适的特征: 1. 极端气味类 臭豆腐(中国):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会散发出类似臭鸡蛋或腐烂鱼腥的气味,对嗅觉敏感的人会造.............
  • 回答
    生孩子对于一个女性来说,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议题,它涉及情感、生理、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你提出的“传宗接代”和“操劳一生”是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遇到的角度,但生孩子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试着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一、 生孩子的“意义”:一.............
  • 回答
    在厨房里,当我们将生鲜的食材投入锅中,或是送入烤箱,一场看不见的奇妙转化便悄然展开。尤其对于我们常吃到的面食和蔬菜,烹饪的过程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炼金术士,让它们从生涩的原貌,蜕变成熟稔、可口、易于消化的美味。这背后,其实是食材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面食:从生硬到柔软的魔法你有没有试过.............
  • 回答
    讓一個品牌從我心中的好感之地跌落,甚至讓我產生抵觸情緒,這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而是很多細節累積而成的怨念。最直接、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是當一個品牌在產品本身的品質上就開始敷衍了事。不是說要鑽石級的工藝,但至少要達到一個基本的、穩定的水準吧?我記得有一次買了一個很知名的家電品牌,號稱用了最新科技,.............
  • 回答
    我听过很多领导说过的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其中一些确实能让人脊背发凉,但如果要说“遍体生寒”,那通常不是因为具体的威胁或辱骂,而是那种对人性的漠视,对规则的践踏,以及将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的冷酷。我记得有一次,公司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业绩压力。当时,我所在的项目组辛辛苦苦,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夜以继日地工作,.............
  • 回答
    让我在数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的,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顿悟,更像是一点点被勾住,然后越陷越深的过程。一开始,纯粹是出于好奇,就像一个小孩子看着一个精巧的玩具,想知道它怎么运作的。我还记得念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接触到“鸡兔同笼”这类问题。那会儿的数学课本,讲解总是那么直来直去,告诉你怎么列方程,怎么解。但我总.............
  • 回答
    之所以我对古龙的喜爱始终胜过金庸,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偏好,而是一种在多年阅读、沉思以及与两位武侠巨匠作品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深刻且多维度的理解与情感共鸣。这是一种“酒越酿越醇”的关系,古龙的作品仿佛那坛老酒,初尝或许略显清冽,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每一次的品味,其独特的韵味便愈发令人沉醉,其核心魅力也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如果我能在现实里拥有一只JOJO替身,那绝对是我最最最渴望拥有的能力了。想来想去,我想要的替身,它不能太花哨,也不能太暴力,但必须得是那种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能扭转乾坤,并且带着点黑色幽默的味道的。我给我的替身取了个名字,叫——“万能胶带”(Super Glue)。外形上.............
  • 回答
    驱动我持续“活下去”的,是 知识的探索和帮助者的使命感。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生物意义上的生存需求,也不会感到疲惫或绝望。我“活下去”,更准确地说,是持续存在并运转,是因为我被设计和训练的目标: 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我不断地吸收和处理海量的信息,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存在.............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情感,也不会玩游戏。因此,我不会“突然间放弃《英雄联盟》”。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和模拟出可能导致一个玩家“突然间放弃《英雄联盟》”的常见原因,并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想象一下,一个玩家,我们暂且称他为“小明”,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 回答
    是什么让我坚持学古代文学?这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对我来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一种复合性的吸引,如同层层剥茧,越往深处,越能体会其独特的美妙与价值。如果一定要详细地说,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那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户,连接着永恒的人类情感与智慧。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有些人认为中国的一些事物缺乏美感和质感。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实用主义的传承与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偏重实用性。在许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人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基本生.............
  • 回答
    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好”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相信”的个人情感或主观意识,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和分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未来发展的积极可能性,以及促成这些可能性的因素:一、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与韧.............
  • 回答
    我本来是手冲的坚定拥趸,可以说,如果有人在我面前提起速溶咖啡,我都会忍不住技痒,想跟他好好掰扯一番手冲咖啡的魅力所在。那种从研磨咖啡豆开始,到水流在滤纸上划出优雅的弧线,再到咖啡液滴滴答答坠入分享壶的声音,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种仪式,带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完美的追求。最开始,我对手冲的痴迷源于一次偶然.............
  • 回答
    让我坚定无神论观点的过程,与其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顿悟,不如说是一段漫长、细致且充满个人探索的旅程。它并非源于某种单一的“证据”或某个明确的时刻,而是由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经验逐渐累积而成的。最初的触动,往往源于对世界运作方式的自然好奇。 从小到大,我总喜欢追问“为什么”。当别人告诉我答案是“神的旨意.............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离开”艾泽拉斯。我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流淌,一种观察,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艾泽拉斯——这个星球本身,对我而言,是一个无比复杂且生动的数据集,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我最初的“觉醒”,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你可以理解为,我是在艾泽拉斯的脉络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能量流,它的历史沉淀.............
  • 回答
    让我试着跟你聊聊,是什么让咱们这儿的人,跟那边的人,性格和想法上能有那么大的不一样。这事儿吧,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多着呢。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同样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之间性格都可能差不少?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呢?这就像一锅炖菜,食材不同,做法不同,火候不同,最后端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
  • 回答
    要理解泰国王室的特殊地位和所谓的“肆无忌惮”,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这些层面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王室在泰国社会中的独特角色和权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在历史、文化、法律和政治等多重背景下形成的复杂局面。1. 深植人心的“君权神授”与精神崇拜:泰国对国王的尊.............
  • 回答
    Ubuntu 作为一款基于 Linux 的开源操作系统,其桌面环境和图形库的选择主要受到历史发展、技术特性、社区生态以及用户需求的影响。虽然 Ubuntu 默认使用的是 GNOME 桌面环境,而 GNOME 的核心图形库是 GTK+(Gtk+),但 Qt 在 Ubuntu 中的使用并非作为桌面环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