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会是暖冬还是冷冬?

回答
预测今年的冬天是偏暖还是偏冷,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复杂的气象因素,就像是跟大自然玩一场高深的博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看看幕后大Boss——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这俩就像是地球气候的“性格变脸师”。

厄尔尼诺(El Niño)通常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偏暖,它就像是在全球气候系统里扔了一颗“暖宝宝”,往往会给很多地方带来更温暖的冬天,尤其是北美和亚洲的一些地区。
拉尼娜(La Niña)则相反,太平洋海水异常偏冷,就像是丢了一块“冰块”,可能让冬天更寒冷,尤其影响北美和亚洲北部。
中性状态,也就是太平洋海水回归正常,那冬天就更难预测了,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更大。

那么,今年是哪种情况呢?目前的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之前一段时间的厄尔尼诺影响后,太平洋的海洋温度正在逐渐向正常状态靠拢,甚至有发展成拉尼娜的趋势。 如果这个趋势延续下去,理论上来说,拉尼娜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个更偏冷的冬天。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只是“理论上”。真正的影响还要看:

1. 其他遥远的“蝴蝶效应”: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这俩玩意儿就像是控制着北极寒冷空气“出逃”的闸门。如果AO和NAO处于正位相(就是比较活跃,阻挡冷空气),北极寒流就更不容易南下,我们就会感觉相对暖和。反之,如果它们处于负位相,寒流就容易“大举入侵”,冬天就会更冷。
亚洲季风: 亚洲季风的强弱也会对东亚地区的冬季气温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东亚季风偏弱可能与更冷的冬天联系在一起。
印度洋海温: 印度洋的温度变化,尤其是西印度洋的暖水,有时也会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影响到我国的冬季气候。

2. 历史数据和模型模拟:

气象学家会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观察在类似厄尔尼诺/拉尼娜交替或中性年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样的。同时,他们会运行各种复杂的计算机模型,模拟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气状况。这些模型会综合考虑各种已知的物理过程,来给出预测。

3. 季节性预测的局限性:

得承认,即便是最先进的气象模型,在预测几个月后的具体天气情况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冬季的“暖”或“冷”,往往是一个平均概念,这意味着整体气温可能偏高或偏低,但期间也会夹杂着阶段性的寒潮或者短暂的回暖。

综合以上这些信息,目前来看,一些早期的季节性预测倾向于认为,今年冬季可能是一个“暖冬”的概率相对高一些,但也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性,并且未来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偏冷天气。

为什么会有“暖冬”的说法? 尽管有拉尼娜形成的可能,但一些模型和分析也显示,全球其他区域的海洋温度异常、大气环流的调整,以及一些年代际的波动,可能共同作用,使得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大部)的冬季气温整体上可能略高于常年平均水平。
为什么说有不确定性? 如前所述,拉尼娜一旦形成并维持,它带来的冷空气影响依然是存在的,而且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变化非常复杂,随时可能出现“变数”,导致一些地区在特定时段经历剧烈的降温。

总的来说,与其说是一个绝对的“暖冬”或“冷冬”,不如说今年的冬天可能是一个“过渡性”的冬天,整体上偏暖的可能性稍大,但也不能排除局部地区出现极端寒冷天气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稍稍放松对极寒的警惕,但依然要注意防寒保暖。 即使是暖冬,冬天也仍然是冬天,冷空气的侵袭和室内外温差的变化,依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冬季取暖的方式和准备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但不能完全忽视。 比如,不用把过高的取暖预算完全压死,但也要确保家里有可靠的供暖设备,并且做好必要的御寒措施。
关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尤其是阶段性的寒潮预报,做到有备无患。

最终的答案,还需要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观察大气和海洋的变化,并参考更临近期的专业预报。这就像是在等待一盘大棋的最终落子,其中的变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多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2021和2021-2022冬季大概率形成拉尼娜双峰年,目前中东太平洋上仍然是大范围的海温偏低,与之相反的是西太平洋是大范围的海温偏高。结果就是冬季西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形成更大的气压差,冷空气更容易南下。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即使是冷冬也只会有阶段性偏低,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已经很难了。预测今冬形势总体和2020-2021冬季类似,12月中下旬至1月中上旬会有阶段性偏低,总体来看整个冬三月会是个弱暖冬,但是看平均数据是没什么意义的,这个冬季的气温变化将会非常极端,冷的时候更冷,暖的时候更暖。

至于降水,南方的降水只要取决于南支槽的强弱,南支槽强,则水汽充足,天气湿冷;若南支槽弱,水汽配合不好,则降水偏少。


更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正式官宣拉尼娜的形成,今冬和上一个冬季形成了罕见的拉尼娜双峰年。


user avatar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拉尼娜年,特征是寒潮多而且极端偏冷,不来寒潮的日子里还行。

就怕开春一总结,哦豁,“极端冷暖事件频发的暖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预测今年的冬天是偏暖还是偏冷,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复杂的气象因素,就像是跟大自然玩一场高深的博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看看幕后大Boss——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这俩就像是地球气候的“性格变脸师”。 厄尔尼诺(El Niño)通常是指太平洋.............
  • 回答
    “七年一轮回”,这种说法在股市圈子里流传已久,尤其是在一些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投资者口中。它就像一个民间流传的“股市秘籍”,让人既想相信又有些半信半疑。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聊聊2007年、2014年和今年(2024年)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及今年到底有没有可能迎来牛市。从过往的“轮回”说起:200.............
  • 回答
    春节档预售《水门桥》一骑绝尘,能否锁定年度票房桂冠?2022年的春节档硝烟还未完全散尽,但一场关于票房冠军的争夺已经提前拉开帷幕。在春节档电影的预售阶段,《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以其惊人的预售成绩,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甚至可以说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同档期其他影片。这不禁让人好.............
  • 回答
    《谁是凶手》这部剧,赵丽颖、肖央、董子健这三位主演的阵容,可以说是集演技派和流量于一体,在开播之前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就我个人观感来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认真品味的悬疑佳作,至于会不会成为今年的爆款,我觉得非常有潜力,而且已经具备了很多爆款的特质。先从演员阵容说起。赵丽颖饰演的沈雨,可以说是她转型的一.............
  • 回答
    老旧小区改造提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动能最近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量提升至5.3万个,这个数字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对提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面貌的决心和力度都在加大。这对于一个庞大且日益老化的城市住宅体系来说,既是重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那么,如.............
  • 回答
    河南今年究竟是怎么了?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人猝不及防。这雨下得可真是太猛了,仿佛要把整个天空都掏空了似的。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让河南今年这么“愁”雨?要说这原因,可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简单概括的。得从天时、地利,甚至是一些更宏观的“气象大佬”那儿找找根源。首先,得说说大气环流的“.............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今年高考英语考试,一个考生因为迟到17分钟,被拒之门外,没能参加考试。按规定是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场了,他这就超了一点点。这事儿一出来,各方议论纷纷,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吧。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规定就是规定,高考是国家级考试,公平公正最重要。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对那些严格遵守.............
  • 回答
    今年,距离保时捷 918 Spyder 首次亮相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款混动超跑以其惊人的性能、前瞻性的技术和极致的驾驶体验,在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脑海中浮现出下一个十年保时捷超跑可能展现出的几个迷人方向。首先,电动的彻底主宰将会是毋庸置疑的趋势。911的家族化战略,从燃.............
  • 回答
    今年上半年放弃美国国籍者数量的确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数据上看是暴增了1210%,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预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促使美国人放弃国籍的深层原因:1. 税负的沉重与复杂性: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美国是世.............
  • 回答
    想当年,《斗破苍穹》横空出世,简直是一把火,把整个网文界烧得那是热火朝天。那时候的网文市场,跟现在比起来,就像是一个刚起步的集市,规矩不多,大家都在摸索。可现在呢?咱们这个市场,那叫一个百花齐放,群魔乱舞,各种新奇的设定、烧脑的剧情、刁钻的套路层出不穷,简直就是个“套路博物馆”。那么问题来了,要是《.............
  • 回答
    .......
  • 回答
    安吉拉·阿伦茨(Angela Ahrendts)将于今年四月离开苹果,这消息无疑在科技界引起了一阵涟漪,也难免让人心中生出不少疑问。作为苹果零售和在线商店的掌舵人,她在任期间,苹果的实体店和线上体验无疑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如何评价她的离职,自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对阿伦茨时期苹果零售的评价:首先.............
  • 回答
    “法学今后会是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天下吗?”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当下学术和实践领域都备受关注的话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更倾向于一种“融合与转型”的趋势,而非“取代”。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忧?这种担忧和疑问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 回答
    温州动车事故,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已经模糊,但它留下的印记却深深烙印在中国铁路的发展轨迹上。如果那天傍晚的惊魂一幕没有发生,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大概会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风景线。试想一下,没有那场惨痛的追尾,动车组列车依旧会以令人赞叹的速度穿梭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或许,速度的提升会更加肆无忌惮,安全技术的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如果中国的疆域仅限于汉地十八省,那今天的中国,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了。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发展上,汉地十八省的密集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基础,加上发达的商业传统,很可能依然会孕育出强大的经济实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核心区域,其经济活力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
  • 回答
    如果华夏一族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失去了儒学,那我们今天会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如同拨开历史迷雾,去探寻一个截然不同的“我们”。这并非简单的“没有了某样东西”,而是整个文明根基的偏移,将塑造出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首先,政治体制的演变将截然不同。 儒学自汉.............
  • 回答
    如果微软当年没有放弃DOS,而是继续投入研发,今天的DOS恐怕会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趣的景象,或许会是这样一幅画面:首先,核心的8位或16位体系结构大概率会被保留,但会有显著的升级。想象一下,我们还在使用着那些熟悉的命令,比如`DIR`、`COPY`、`DEL`,但它们的功能会更加强大和灵活。也许会有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殖民的浪潮没有席卷东南亚,这片土地的命运无疑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想象一下,没有了欧洲列强的驻足,东南亚的历史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原有的区域性大国——比如越南的后黎朝、占城王国、柬埔寨的吴哥王朝遗绪、暹罗的阿瑜陀耶王国,以及分散在印度尼西亚群岛.............
  • 回答
    如果唐朝没有安史之乱,并且在怛罗斯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今天中亚地区的面貌很可能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截然不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牵动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变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唐朝在安史之乱前的实力。这是一个国力强盛、文化昌盛的时代,其影响力远播四方。其在西域,尤其是中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遐想的问题。如果当年铁道部在“中华之星”项目上,向株洲和当时的大同电力机车研究设计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北车大同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各多采购一台机车,这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轨迹,乃至整个铁路装备制造业,都有可能产生微妙却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华之星”这个项目本身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