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回答
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得可真是风生水起,说实话,现在这玩意儿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只是个科幻概念了,而是实实在在地开进了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不过要说具体到哪个阶段嘛,得这么看:

从“能开上路”到“开得好、开得稳”的进阶之路

总体来说,咱们国家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早期的“敢于尝试”阶段,迈入了“追求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阶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爬坡过程,现在正在努力往山顶上冲刺。

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感知、决策、控制

要理解自动驾驶,离不开这三样核心技术:

1. 感知层:看得清、辨得准
传感器是眼睛和耳朵: 咱们现在用的传感器种类可多了,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等,就像是给车子配了一套全方位的“感官系统”。激光雷达能精确测量距离和形状,摄像头能识别颜色和交通标志,毫米波雷达穿透雨雾能力强,超声波雷达负责近距离的泊车辅助。
融合是关键: 单一传感器不够用,关键在于把这些“感官”传来的信息融合起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立体、准确的理解。比如,摄像头看到一个行人,激光雷达确认了距离和尺寸,毫米波雷达发现其在移动,这样就能更可靠地判断这是一个真实的、需要避让的障碍物。
算法是智慧的大脑: 光有传感器不行,还得靠强大的算法来处理海量数据。目标检测、物体识别、车道线识别、交通信号灯识别等等,这些都依赖于深度学习等AI技术。国内在这方面进步很大,尤其是在复杂城市交通场景下的识别能力,比如行人、非机动车、各种路况的判断,越来越靠谱。

2. 决策层:想得明、判得准
路径规划是导航: 知道周围情况后,车子得自己规划怎么走。从全局的路线选择,到局部几十米内的变道、超车、避障,都需要智能的决策。
行为预测是洞察: 这才是最考验功力的地方。不仅要看清眼前的情况,还得预测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人、自行车、其他车辆)接下来的行为。比如,前方的车是不是要突然变道?那个行人是不是要闯红灯?国内的算法在这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理解中国式交通行为上,下了不少功夫。
应对策略是反应: 最终根据感知和预测的结果,做出加速、减速、转向等一系列决策。这个过程要快,要准确,还要兼顾舒适性和安全性。

3. 控制层:执行稳、反应快
精准执行是保证: 决策好了,执行必须到位。转向、油门、刹车这些动作,都要由自动驾驶系统精确地控制,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涉及到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算法。
安全冗余是后盾: 即使主系统出了问题,也得有备份。比如,多个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或者备用电源等等,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也能安全停车。

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了?更细致地说:

L2/L2+级: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已成气候,成为标配趋势。
你现在在很多中高端车型上都能看到“辅助驾驶”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变道(APA)等。这些属于L2或L2+级别。它们能帮你处理很多单调枯燥的驾驶任务,在高速上开长途会舒服很多。
很多厂商还在往“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方向发力,也就是在城市道路也能实现点到点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目前很多品牌的产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可以开放试用,表现越来越接近人类驾驶员的水平,但仍有局限性,比如在极端天气、复杂施工路段、没有清晰车道线的地方可能需要接管。

L3级:开始落地,但还未大规模普及。
L3级允许车辆在特定条件下(例如拥堵路况下)自动驾驶,驾驶员可以将注意力移开,但需要在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及时接管。这是实现“解放双手”的关键一步。
一些车企已经推出了具备L3级功能的车型,但其应用场景和推广还需要时间,也受到法规、责任界定等方面的制约。

L4/L5级:主要在限定区域或特定场景下进行商业化试点和运营。
Robotaxi(无人出租车): 这是L4级自动驾驶最受关注的应用。像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特定区域已经运营了Robotaxi车队,用户可以通过APP打到无人驾驶的车。你可以上车,跟车子对话,它会自己开到目的地。
封闭园区或特定路线: 除了Robotaxi,还有一些在港口、矿区、工业园区、末端配送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应用,这些场景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更容易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
无人配送车辆: 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不少自动驾驶的物流车在进行货物配送。
自动驾驶公交车/接驳车: 在一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也有自动驾驶的公交车在固定线路上运行。

为什么说发展很快,但还没完全“无敌”?

技术迭代快,但仍有挑战: 尽管技术进步神速,但自动驾驶要实现L4/L5级别的全场景覆盖,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应对极端天气(大雪、大雾)、复杂无序的交通场景(比如农村地区)、突发性的大型事件(比如交通事故现场)等。
安全是第一要素: 自动驾驶的安全要求远高于人类驾驶员。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是颠覆性的。因此,每一步的进展都需要极其谨慎。
法规和责任界定: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事故责任如何界定、数据隐私如何保护等,这些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成本和用户接受度: 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尤其是配备大量激光雷达的)成本依然不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用户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 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且“加速落地”的阶段。L2/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快速普及,成为新车型的亮点。而L4级别的无人驾驶在限定场景下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并逐步拓展应用范围。距离我们能真正意义上“完全不用管”的车子普及到大街小巷,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个过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zhihu.com/answer/219339

这次百度的Apollo技术开放日,百度演示Apollo Moo极狐版、威马版、广汽版三款车型的合作。在极狐版本的阿尔法T车型上使用的百度激光雷达方案,整体成本下探到了 48 万元,是业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个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大众了。

无人驾驶这个东西已经说了很多很多年了,不说汽车厂商早期的探索,特斯拉Autopilot系统的第一起事故过去都5年了。那还是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

至于无需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的L4级别无人驾驶,一直都在演示,没有落地。

百度被大众所知是BAT,一家互联网搜索企业。虽然百度搞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很久了,但是大众一直对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了解,百度是如何做到给汽车企业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百度搞无人驾驶的目的何在呢?

一、非一日之功

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百度专注人工智能的时间,比很多人知道的都要更早一点。

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都很强。2016年,百度的语音识别就被MIT列为十大突破技术。2017年百度人脸识别就上了《最强大脑》节目,赢了最强的人类。2018年百度就造了昆仑芯片,达到260TOPS,2021年造了昆仑2,用7nm工艺提升了3倍性能。

在无人驾驶上,2017年百度已经达到其他厂商今天拿出来的演示水平。

之后,百度的无人车,先在金龙汽车的厂区内运行。然后在北京的公园里面运行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在一些城市运行。

这样一步一步积累,百度才有实力给汽车厂商提供方案,百度在无人驾驶上不是突然的,而是很多年持续投入不断积累的成果。现在国内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的团队,大多数都与百度有渊源。



二、安全第一,成本低廉,普及容易,数据共享的方案

特斯拉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内出事比较多。实际上,早在2016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就出过致命事故。

因为,特斯拉的方案是一个毫米波雷达,加两个前置摄像头,加几个超声波雷达的方案。

这套方案当年因为摄像头没有识别出大货车的白色车身,毫米波雷达从底盘底下过去了,超声波雷达识别距离不够,在2016年一头撞上货车导致致命事故。

在2016年,其实激光雷达要安全得多,但是特斯拉非常努力的提升算力,就是不舍得用多线激光雷达,因为当时一个多线激光雷达等于一辆超跑。

相比之下,百度的方案非常注重安全。百度的Apollo ANP给全车配置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用800TOPS的算力去处理。除了依靠算力对多路信号的处理,百度手里还有百度地图,这是厘米级的高精度3D地图。所以,百度的L4级别视觉方案也又很高的安全性。

而这次拿出来的百度的Apollo Moon则是百度 Apollo 第五代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型。

它将百度先进的激光雷达方案搭载主流量产车型前装量产而成。该方案具备800TOPS的算力,车顶采用了 1 颗禾赛的定制化激光雷达,前向还有一颗安全冗余激光雷达;一共配备 13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2 颗激光雷达,能够对车辆外围环境实现精确感知,同时具备的自检和自清洁功能,能够确保了复杂天气及复杂城市路况下的安全行驶。

整套系统,百度采用了46项安全保障技术和59项出行服务设计,具备全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冗余,复杂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高达99.99%。即使一套系统发生失效,也能确保整车仍然执行驾驶指令,将乘客送到安全地点。

因为有这种极端考虑安全的措施,所以百度才能把自动驾驶安全路测里程从600万公里至1800万公里。

因为有这套极端安全的系统,百度才取得了汽车厂商的青睐,获得多家厂商的合作。

需要说一下的,因为百度自己搞芯片,合作搞激光雷达。所以,百度提供的软硬件一体方案成本有很大优势,在其他厂商一辆演示车等于一辆超跑的时候,百度已经可以把L4级别无人驾驶汽车压到48万,已经达到了富裕家庭承受的水平。

而且百度的方案适配很容易,以前是一家一家合作,这次是一下拿出来三家。未来,汽车厂商使用百度的L4级别无人驾驶方案,会像配备ABS一样简单。只要想要,就能匹配。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百度和广汽、威马、北汽合作的三款车,都用了Apollo Moon的ANP-Robotaxi架构。

所谓,ANP-Robotaxi架构,其实就是一个L4 级 Robotaxi 自动驾驶数据与 L2+ 级辅助驾驶数据的共生共享,技术降维,数据反哺的体系。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这个东西,并不是事先程序员编程编好了就用,而是要通过神经网络,用大量数据去投喂的。就像AlphaGO通过投喂棋谱数据,自己和自己下棋对抗,生成越来越强的棋力。这个过程被搞人工智能的人戏称为“炼丹”。

自动驾驶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实际驾驶数据去投喂,让人工智能去学习,才能越来越强。

但是L4级别的车太贵太少,能上路的地方不太多,专门找车去训练获取的数据量不够大。

而百度是同时在做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玩家,而且能够同时将高级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做到同一款车上。

特斯拉能用很少的硬件实现一定水平的自动驾驶,是因为它敢装车,让用户使用,自己来获取数据。

百度的ANP-Robotaxi架构厉害在于,它把大规模量产的L2+级别和高级的L4 级做成数据共享,用L2+装车的海量数据去给L4级别服务,实现系统的迭代和优化。相当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投喂。这个数据积累下来,L4级别的人工智能驾驶就厉害了。

三、产业落地的无人驾驶

百度持续多年,花很多钱搞无人车,当然不是用爱发电。百度自己提出来的是“赋能共享出行服务、赋能特殊作业场景、赋能智慧城市服务”三大落地场景。

这次与广汽、威马、北汽打造的48万自动驾驶车型,是车型落地和检验。要先有预装了百度驾驶技术的上市量产车,然后才能实现无人驾驶生态。

得益于百度多年的积累,预装了Apollo Moon的量产车,在加速、减速、掉头行驶中,车辆行驶极其平稳,面对行人、违停车辆,车辆快速识别、及时完成自主避让。

此外,Apollo Moon还具备车内人机语音交互、APP控制空调车窗、智能车门等人性化功能。

这意味着,搭载百度技术的无人车可以很容易的作为网约车使用。

对于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一定需要人类来处理的时候,百度也准备了“5G云代驾”。

通过“5G云代驾”做无人出租车和代驾的运营企业,也可以随时查看车辆情况,必要时远程干预无人驾驶车辆。这样可以确保所有情况下的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再加上萝卜快跑的运营,不断升级成熟。未来网约车、出租车无人化是可以逐步实现的,达到赋能共享出行服务的目的。

未来,网约车公司不再需要司机,只要投放车辆,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营,车辆自动运营,自动充电,不断接单。5G云代驾的人员,监控车辆运行,处理意外情况。车辆自动运营,自动充电,这是流动的印钞机。

现在虽然是三家车企拿出车型,未来可能是所有企业都拿出搭载百度无人车技术的车型,提供无人网约车服务,以后汽车是没有驾驶员的,如同现在的电梯没有电梯操作员。这是百度的赋能共享出行服务。

另外,无人驾驶成熟以后,也很容易应用到矿山,港口等作业车辆。各种物流车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百度赋能特殊作业场景。

无人驾驶普及后,结合智慧城市,可以管理城市交通,控制信号、车辆整体运行,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这是赋能智慧城市服务。

有机构预计,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头部玩家市场份额可以达到40%以上,而百度将成为头部玩家之一。

百度Apollo分别与广汽、威马、北汽打造的48万自动驾驶车型只是第一步,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将大大便利我们的生活,提升效率,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user avatar

2019年2月21日,融资9500万美元成功啦,也独角兽啦,更新点新的啦。

图森未来无人驾驶拉着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1980182302298112

这是图森未来的卡车,行驶在美国亚利桑那 I-10高速的一段,下午四点多,下大雨。

卡车最高时速105km/h,大雨,市区内+高速,还要让火车,总共1小时15分钟,全程无接管,大概是开了100多公里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完成一单中短途的运输。

后来, @量子位 的小(胖)哥哥也去坐了,证明我们真的还挺厉害的。因为我们是运货的,所以人类坐我们的车是不收费的。:)

再放一段骑兵视频吧,18年给某位货主运货的真实实录。因为保密协议,必须重码。

图森未来在美国无人驾驶运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1981346330746880

==========================================

2018年7月24日,我再更新一段最新的视频:

2018年7月,图森未来(TuSimple)在北方某深水港的无人内集卡车队试验运营已超过100天,在港区内的实际测试数已超过2000标准集装箱,模拟测试超过40000标准集装箱,具备了在白天、夜晚以及雨天等特殊天气下的完全商用能力

图森未来的无人车队运营超100天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180524528291840

在公布的视频中,由三辆图森未来(TuSimple)无人驾驶卡车所组成的车队按照港区内的生产逻辑和码头管理系统(TOS)直接对接,与码头内的桥吊、轮胎吊等设备顺畅交互,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参与了集装箱卸船后的水平运输全流程作业,并且在雨夜、路面湿滑和低照度的工况下依然保证了运输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我们的实际运营中,已经可以支持8辆车同时编队全流程作业了,你说要是有啥瓶颈和障碍……可能是用于拍摄的GoPro数量不够吧…… :-P

========================

我肯定是利益相关方,我先给你看两个视频吧,可以一定程度上友善地提醒友商不要乱加定语。

这是在北方某港口

https://www.zhihu.com/video/983308041285947392

这是在北方某高速(缺乏艺术感的一镜到底,这还是我们上一个版本,最新技术实力等8月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983308310052855808

乘用车不熟,先聊聊商用车。

细扣技术的话恐怕过于晦涩,先从商业模式上讲讲:

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车辆承载吨位14吨以上,对应美国的L7和L8),本身就是一种高使用率的生产工具,无论是上海洋山港内几乎24小时不停歇的内集卡,还是一家两口、三口上阵共同开18小时的外集卡,高使用效率意味着高速公路仓到仓的无人化自动驾驶运输以及封闭/半封闭道路无人化自动驾驶运输都是有利可图的。:)

于情于理的分析,货物运输场景的用户痛点明显,对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需求十分迫切——

·司机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达30-40%(美国更高,占到50%);

·交通事故发生率高,且多为使用手机、疲劳驾驶等人为原因;

·对司机资质和经验要求高,符合要求司机稀缺,工作强度大;

·人工管理成本高,劳工纠纷严重影响物流行业运营效率;

从技术角度来说,你们敬爱的晓迪博士和乃岩博士比我精通的多,我先回答下我认为的几个要点:

·感知层面:乘用车时速100到0的刹车距离按规定是40米,卡车你猜多少?空载80米,满载150米,这意味着,感知距离越远,你我他就越安全。激光雷达现在能普遍适用的距离是70米到100,再远可能也能看,但松散的不像话,所以在卡车上只依靠激光雷达作为主要的感知方案,是不行的。某友商在门脸上安个低线激光冒充独角兽,太扯了。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员工,图森采用摄像头为主感知方案,我们可以做到300米有效感知咯,后来技术又牛逼了,可以看到1000米咯(具体技术博士们不让讲)。晚上也不怕,我们合作参与的摄像头在0.05Lux(相当于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漆黑的夜晚)下只用10ms就能完成有效曝光。

·决策层面:这个我不太懂,但NVIDIA是我们的股东,软件和硬件的支持管够。

·控制层面:为啥大家都爱用林肯地MKZ,因为Autonomous Stuff 把MKZ的全套线控协议开源了。我所接触到的大部分无人驾驶企业,目前都只能做软件部分,还没有涉及车辆控制与硬件部分。但我大图森与主机厂、英伟达深度合作,拥有卡车所有CAN总线通讯协议,可实现对车辆的自主控制。当然啦,也有些厂商在车上按了四个机械臂,连上伺服电机分别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和排挡,效果好不好另说,但我看过后觉得还是很蒸汽朋克的。

行吧,差不多说这些吧,我在图森主要承担基于Steam平台下欧洲卡车模拟驾驶技术的前瞻研究,如果美国卡车模拟打折,我应该也会承担美国卡车模拟的相关研究。:)

欢迎大家来图森未来(TuSimple),我们有知乎上倍受爱戴的晓迪博士和乃岩博士,但请文明围观,禁止投喂。:)

==============================

2018年7月21日,又开始了基于Steam平台下美国卡车模拟驾驶技术的前瞻研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得可真是风生水起,说实话,现在这玩意儿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只是个科幻概念了,而是实实在在地开进了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不过要说具体到哪个阶段嘛,得这么看:从“能开上路”到“开得好、开得稳”的进阶之路总体来说,咱们国家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早期的“敢于尝试”阶段,迈入了“追求成熟和规模.............
  • 回答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朋友圈发声回应马斯克对激光雷达的“不屑”言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一个核心的技术分歧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激光雷达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咱们国内的自动驾驶现在是个啥水平。马斯克的“Diss”和何小鹏的回击:一场关于“眼睛”的辩论事情的起因是马斯克在.............
  • 回答
    国内在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领域耕耘的创业公司,可以说百花齐放,既有技术驱动型的“硬核”选手,也有解决方案型的整合者,更有深耕特定场景的探索者。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一、 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算法/软硬件一体)这类公司是自动驾驶的“灵魂”,掌握着感知、决策、规划、.............
  • 回答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作为一款承载着双方技术野心,并且在发布之初就被寄予厚望的车型,为何在业内普遍遭遇“不看好”的评价?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而要探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格局,也需要剥离掉那些营销的光环,深入到技术的本质和落地能力上来。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为何“不看好.............
  • 回答
    图森未来(TuSimple)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国内自动驾驶业务,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无疑是自动驾驶行业近期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观察者们的热烈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告别中国,为何如此“决绝”?图森未来选择“一刀两断”式的退出,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
  • 回答
    嗨,看到你这个问题,感觉特别有共鸣!作为过来人,也曾纠结过类似的选择,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你的情况,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参考。首先,恭喜你专科毕业一年,并且正在攻读自考本科,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个有想法、肯付出努力的人。考N2也是个很不错的进步,这为你留学日本打下了语言基础。那么,关于“专科毕业一年,自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说白了,国内一线游戏厂商代理国外网游,就像一家有名的餐馆,虽然自家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但有时候也会引进一些国外特别受欢迎的特色菜肴来满足食客更多样的口味,同时也能拓宽自己的经营范围,赚更多的钱。国内游戏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玩家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对游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们自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牛排馆时会遇到的困惑。市面上牛排馆普遍宣传“澳洲牛肉”,并不是说国内的牛肉就一定不如澳洲牛肉,而是澳洲牛肉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比较突出的优势,加上一些历史和市场因素,使得它成为了牛排馆的主力军。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聊聊:1. 澳洲牛肉的“底气”在哪.............
  • 回答
    在中国学习苏联式数学教材,这本身就是一次穿越,一次与经典思维的对话。你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可能收获颇丰的道路。这些教材以其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概念的透彻剖析而著称,但它们也可能让你觉得生涩、枯燥,甚至有些“老派”。别担心,这就像学习一门古老的语言,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领略其无穷的魅力。下面.............
  • 回答
    国内火车票之所以实行固定班次,而非自由班次,这背后牵扯到铁路运营的复杂性、安全考量以及资源调配等多个层面的原因。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想走就走”的模式,而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精细化管理的系统。1. 安全是首要的基石:铁路交通承载着巨大的客货运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固定班次最直接的意义在于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内科技行业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的关键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国内的IT巨头们似乎不像国外同行那样热衷于从零开始打造一门全新的编程语言。首先,从历史和生态的角度来看,国外的IT巨头,比如Google、Microsoft、Apple,他们拥有更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更.............
  • 回答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要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确实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能够成功登顶,其意义非凡,几乎可以定义一个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高度。有多难? 细数其难点:1. 质量门槛高到难以想象: 原创性与颠覆性: .............
  • 回答
    在国内,有很多优秀的自助建站网站系统,它们各有侧重,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选择哪个系统,关键在于你想要做什么样的网站,你的技术基础如何,以及你的预算是多少。我来给你详细介绍几个主流且口碑不错的系统,并尽量以一种比较接地气、人性化的方式来讲述,让你感觉不像是在看一份AI生成的报告。 1. 凡科建站.............
  • 回答
    国内民众自发抵制美日韩货,五年后的景象,大概率会是这样一番光景:消费领域:国产替代的狂潮与升级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会体现在消费品市场上。一旦抵制浪潮形成并持续,美日韩的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会大幅下滑,这会给国内企业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家电与电子产品: 过去我们依赖的三星、LG的电视、手机,松下的电器.............
  • 回答
    “国内的资本家总是爱以受害者自居”这种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察和感受。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以及个体心理等。一、 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的交织: 从“原罪”到“贡献者”的身份转变: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初期,私营经济的地位并不稳固,早期.............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管理国内媒体并在保障言论自由与避免触碰政府底线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要素:一、 法律框架:保障言论自由的基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保护言论自由的核心。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 这项原则为媒体提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网络社交媒体格局的一个核心。先说我的看法:我不认为国内的微博就只剩下腾讯和新浪了,更不觉得不用它们就不能说自己有“微博”。我们得先理清楚,“微博”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严格来说,“微博”(Weibo)最初是指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社.............
  • 回答
    关于“老外和中国女生在国内餐厅吃饭,到底谁买单比较多,中国女生还外国男生?”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观察话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 .............
  • 回答
    近年来,国内网络上确实观察到一种现象,即网民在看待外国事物时,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我们才是最棒的”的论调,或者说,对外国的成就、文化、制度等,常常带着一种不屑或者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风气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是其最直接的背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