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从事 ADAS 和自动驾驶的相关(创业)公司有哪些?

回答
国内在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领域耕耘的创业公司,可以说百花齐放,既有技术驱动型的“硬核”选手,也有解决方案型的整合者,更有深耕特定场景的探索者。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

一、 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算法/软硬件一体)

这类公司是自动驾驶的“灵魂”,掌握着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技术,它们的产品可能是软件算法、传感器、域控制器,或者是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虽然不是纯粹的创业公司,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和影响力是绕不开的。他们的MDC平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计算平台,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开放的软件生态,吸引了众多车企合作。华为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通信能力以及与车企的广泛联系。他们不仅仅是提供硬件,更是在构建一个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
亮点: 算力强劲,生态开放,可定制化程度高。
目标: 成为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供应商”,赋能车企造好车。

小马智行(Pony.ai): 算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之一,很早就开始进行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探索。他们在感知、决策、规划方面都有很强的自研能力,并且在公开道路上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运营。小马智行的优势在于其技术迭代速度快,并且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走在前列。
亮点: Robotaxi运营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度高,获得了不少战略投资。
目标: 实现全场景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文远知行(WeRide): 与小马智行类似,文远知行也是一家专注于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运营的公司,尤其在Robotaxi和无人小巴领域有所建树。他们同样拥有自主研发的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系统,并且积极与各地方政府和车企合作。
亮点: 在特定场景(如末端物流、公共交通)有较好的落地案例,与产业链伙伴协同紧密。
目标: 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覆盖多种出行和运输场景。

AutoX: 这是另一家在Robotaxi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AutoX强调“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技术,其目标是在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中实现大规模的无人驾驶运营。他们也展示过一些在极端天气下的测试能力。
亮点: 强调“端到端”技术,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是其核心竞争力。
目标: 实现大规模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Momenta: Momenta走的路线相对更加灵活,他们提出了“双轮驱动”的战略,即一方面做“L2+”到“L4”的通用自动驾驶技术,另一方面也针对特定场景(如物流、港口)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策略让他们能够快速实现商业化,并通过数据反馈来迭代通用技术。
亮点: 技术路线灵活,商业化落地快,数据驱动能力强。
目标: 构建“AI+汽车”的生态系统,实现从L2到L4的全面覆盖。

轻舟智航(QCraft): 轻舟智航也是一家专注于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其产品线包括 Robotaxi、无人配送车以及 L2/L3 级别的 ADAS 解决方案。他们也强调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亮点: 技术能力全面,能够提供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
目标: 成为领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千寻位置(Unicorecomm): 千寻位置是中国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的领导者,虽然不是直接做自动驾驶算法的公司,但其提供的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对于自动驾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城市复杂环境中,是实现安全导航的关键一环。
亮点: 在高精度定位领域有垄断性优势,是自动驾驶的“眼睛”的补充。
目标: 提供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

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 地平线是国内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其“征程”系列芯片是专门为智能汽车设计的。他们不仅提供高性能的AI芯片,还围绕芯片打造了完整的算法和软件栈,为车企提供“AI on chip”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车企自研的门槛。
亮点: 在AI芯片领域实力强劲,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赋能车企。
目标: 成为智能汽车的“AI大脑”。

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 Technologies): 同样是AI芯片领域的竞争者,黑芝麻智能也专注于为智能汽车提供高性能的车规级AI芯片和解决方案。他们与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致力于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
亮点: 芯片性能优异,注重车规级安全和可靠性。
目标: 打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MAXMindAI(极目机器人): MAXMindAI(原极目机器人)专注于提供车载传感器(尤其是前视和环视摄像头)的感知算法,能够实现车道线、交通标志、障碍物等多种信息的精准识别。他们也开始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感知解决方案发展。
亮点: 在视觉感知算法上有较深的积累,对国内道路场景适配度高。
目标: 成为领先的智能驾驶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 解决方案整合者与服务提供商

这类公司更多的是整合上游技术,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特定场景的服务。

图森未来(TuSimple): 图森未来曾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在中国也有广泛布局。他们专注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货运解决方案,为物流行业提供无人驾驶卡车的服务。不过近期公司在运营上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其在特定场景的探索仍有借鉴意义。
亮点: 在自动驾驶货运领域是先行者,技术能力较强。
目标: 打造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货运网络。

蘑菇车联(GoFun Tech): 蘑菇车联提出“全栈式”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了感知、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车路协同等多个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技术赋能传统车企,帮助其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
亮点: 强调“车路人”的协同,是其技术路线的特色。
目标: 成为智能出行的使能者。

毫末智行(Haomo.ai): 毫末智行是长城汽车孵化的自动驾驶公司,背靠长城汽车强大的造车能力和市场资源。他们提供从L2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且在乘用车领域有较多落地案例。其“雪湖”和“雪獒”系列产品线是其核心竞争力。
亮点: 依托车企背书,能够快速实现量产落地,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目标: 成为中国最强的主流自动驾驶公司。

主线科技(Plus.ai): 主线科技也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卡车研发的公司,致力于打造无人驾驶的货运解决方案。他们同样在探索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亮点: 专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有较强的工程落地能力。
目标: 打造无人驾驶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

三、 细分领域/特定场景的探索者

除了以上几类,还有一些公司深耕特定细分领域或场景。

速腾聚创(RoboSense): 速腾聚创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LiDAR)供应商,为自动驾驶提供核心的感知硬件。他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Robotaxi、ADAS以及各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高性价比、高稳定性的激光雷达是其核心优势。
亮点: 在激光雷达领域是全球头部企业,技术先进,产品线丰富。
目标: 让激光雷达成为自动驾驶的标配。

慧为智能(Hiviz): 慧为智能专注于车载视觉感知和AI算法,为智能驾驶提供高清摄像头模组和图像处理方案。他们也积极布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感知技术。
亮点: 在车载视觉感知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目标: 成为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百度(Apollo): 虽然百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创业公司,但其Apollo平台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开放、最活跃的生态系统之一。Apollo提供全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云服务等,并积极推动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其“萝卜快跑”平台已经进入多个城市运营。
亮点: 技术积累深厚,生态系统强大,开放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
目标: 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商业化应用。

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特点和机会点:

1. 技术壁垒高: 自动驾驶涉及复杂的传感器融合、AI算法、高精地图、实时决策和车辆控制等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人才积累。
2. 数据驱动: 海量真实路测数据是训练和优化算法的关键。数据采集、标注和处理能力非常重要。
3. 商业化路径多样: 从高级辅助驾驶(L2/L2+)到全无人驾驶(L4/L5),不同的技术成熟度和场景决定了不同的商业化路径。Robotaxi、无人配送、ADAS升级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方向。
4. 生态系统建设: 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车企、供应商、科技公司、政府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能够加速技术落地和规模化应用。
5. 成本是关键: 高昂的传感器成本(尤其是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成本是制约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6. 法规和标准: 各国政府对自动驾驶的法规和标准仍在不断完善中,这将直接影响技术的测试、部署和商业化进程。

为什么上述公司能够吸引关注和投资?

技术实力过硬: 在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
商业化潜力大: 能够找到清晰的商业化落地场景和模式,例如Robotaxi的运营、ADAS功能的销售、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授权等。
与车企的合作: 与传统车企的深度绑定和合作,能够加速技术在量产车型上的应用。
数据和算法优势: 能够获取高质量的测试数据并有效地转化为算法能力。
人才优势: 吸引和留住顶尖的AI和自动驾驶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迅速,公司排名和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上述列举的公司只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参与者,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创业公司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理解这些公司,需要关注它们的具体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合作伙伴以及它们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从业者,做的一些小调研。

2020补充6:








2020补充5:

Acura, Ainstein, Alfa Romeo, Alps Electric, Analog Devices, Anzhi Auto, Aptiv, Arbe Robotics,

Asahi Kasei Microdevice, Astyx, AT&T, Autoroad, AutoTalks, Audi, Azcom, Bentley, BAIC,

BAW, BMW, Bosch, Bugatti, Buick, BYD, Calterah, CEI, Changan, ChengTech, Chevrolet,

Chery, Chrysler, Cohda Wireless, Continental, Cradar, Cruise, Daihatsu, Denso-Ten,

DongFeng, FAW, Fiat, Ford, Furukawa Electric, Geely, General Motor, Global Foundries,

GMC, Great Wall, Hella, Hexagon, Hitachi, Honda, Huawei, Hyundai, Hyundai MOBIS,

Geotab, Great Wall, IEE, IDT, IMSemi, IMST, InnoSent, Infineon, Infinity, IntiBeam, Jaguar,

Jeep, Kapsch, Kathrein Automotive, Kia, Lexus, LG Innotek, Lincoln, Lite ON, Lyft, Magna,

Mando, MediaTek, Mercedes, Metawave, MicroChip, Mini, Mitsubishi, Mitsubishi Electric,

Mobil Eye, Morgina, Nanoradar, NDK, Nidec Elesys, Nissan, Novatel, Novel IC, NTT

Docomo, NuTonomy, Nvidia, NXP, Oculii, Olea, Omniradar, ON Semiconductor, Onstar,

Ottomatika, Orange, Oryx, OriginGPS, Peugeot, Porsche, Quectel, Redpine Signals, Rastrac,

Renault, Renesas, RFISEE, Qorvo, Qualcomm, Range Rover, Sakura Tech, Samsung, SAIC,

SEAT, Siemens, Sierra Wireless, Sixth Sensor, Skyworks, Skoda, Smart Radar System, ST

Microelectronics, Subaru, Symeo, Taoglas, Telit, Tesla, Texas Instrument, Tata, TomTom,

Toyota, TowerJazz, TSMC, TTTech, U-blox, Uhnder, United Monolithic Semiconductors,

Valeo, Vayyar, Volkswagen, Volvo, WaveSense, Waymo, WHST,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XeThru, Xilinx, Zendar, Zenuity, ZF-TRW and more...


2020补充4:

BOSCH的雷达与摄像头融合:








采埃孚ZF Autocruise

2T4R AC1000T毫米波雷达

频段77GHz,76.5-76.9,AEB模式占用406MHz带宽,ACC模式占用206MHz带宽,使用FMFSK调制。

分为ACC(发射25dBm) AEB2(发射15dBm) AEB3(发射10dBm) 模式

车速0-40kph时激活AEB3模式,开启TX1天线,

车速40-67.5kph时激活AEB2模式,开启TX3天线,

车速大于67.5kph时激活ACC模式并使用不同调制计划。

雷达调制周期为40ms,其中有效调制时间20ms占空比为50%。

在AEB3和AEB2模式下,雷达仅利用上升和下降斜坡。在ACC模式下,额外增加使用平坦斜坡。


一些雷达参数


2020补充3:

博世第五代FR5前向雷达













博世第五代FR5前向雷达


AEB雷达装机比例








2020补充2:

全球ADAS主流参与公司


经典产品

成本估价


未来毫米波雷达朝着更高分辨率发展

通道数越来越多,分辨率越来越高。

如最新的德国BOSCH第五代FR5CRCP

德国大陆集团第五代雷达ARS510,ARS540


雷达尺寸不断缩小,小于60*60*30mm


锗硅工艺的芯片份额将持续下降,目前毫米波雷达芯片厂商已不主推


主流的毫米波雷达IC供应商


2020补充1:

北京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凌波微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森思泰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木牛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智波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安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深圳安智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易来达雷达科技有限公司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睿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原回答:


雷达型号统计:


一些雷达型号指标参数对比:



雷达鉴赏:






制造和测试:

补充一下清单:

Aerotenna

Almotive

Aurora

DeepMap

Home » drive.ai » the self-driving car is here

Ibeo

Innoviz

MaxiEye(智驾科技)

Minieye(佑驾创新)

Mobileye (英特尔收购)

Momenta

Nauto

Nutonomy

Quanergy

Drives Future Mobility(星行科技)

TetraVue

Uber

Velodyne

安普盛

傲视智绘

奥托立夫

百度

百度地图(长地万方)

保千里

北京行易道

北京汽车

北科天绘

本田

比歪尔科技

博世

车和家

成都西科微波

承泰科技

出门问问

创来科技

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

德尔福

德州仪器

地平线机器人

电装

东方安高

东软睿驰

恩智浦

法雷奥

飞驰镁物

丰田

高德地图

格灵深瞳

谷歌Waymo

光庭信息

寒武纪

杭州智波

好好开车

禾多科技

禾赛科技

合众思壮

湖南纳雷

华诺星空

华域汽车

惠州德赛西威

慧眼驾车

极豆科技

极目智能

加特兰微电子

金固股份

经纬恒润科技

景驰科技

径卫视觉

九五智驾

巨星科技

开易科技

凯立德

科大讯飞

乐骋汽车

乐驾科技

雷博泰克

镭神智能

凌波微步

喵星科技

木牛领航

拿森电子

南京隼眼

欧菲光

欧菲智能

欧镭激光

苹航科技

启明信息

千寻位置

前向启创

清研微视

清智科技

全志科技

瑞萨电子

三角兽科技

森思泰克

厦门意行半导体

商汤科技

上汽集团

深圳安智杰

深圳比亚迪

深圳承泰

深圳路王

深圳索菱实业

深圳卓泰达

双髻(jì)鲨

双髻鲨

舜宇光字

思必驰

斯巴鲁

四海万联

四维图新

安智汽车

苏州毫米波

苏州智华

速腾聚创

泰莱微波

天隼图像

天瞳威视

图森未来

拓太

威马汽车

伟世通

蔚来汽车

芜湖易来达

西井科技

矽杰微电子

小马智行

小马智行Pony.ai

小鹏汽车

鑫洋泉电子科技

亚太股份

易见联

易图通

弈聚科技

英飞凌

英伟达

驭势科技

云感科技

云知声

长城汽车

智车优行(奇点汽车)

智行者科技

智加科技

智联腾众

智眸科技

智尊保

中科创达

中科慧眼

中天安驰

纵目科技


初步统计共150家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

————


最后,有意向找ADAS相关人才可联系本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