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吃辣之后拉肚子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回答
最近,是不是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吃完麻辣火锅、香辣小龙虾或者其他重口味的辣味食物后,总会迎来一场“肠道风暴”?那种急着找卫生间、坐立难安的感觉,好像成了不少人的“新常态”。别以为是自己肠胃变娇贵了,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而且情况确实越来越普遍。

消化系统,本来就挺“敏感”的

咱先说说为啥吃辣容易拉肚子。这事儿得从咱们的消化系统说起。

辣椒素的“威力”: 辣味的主要功臣是辣椒素。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的“调料”,它会刺激咱们口腔里的痛觉感受器,让你嘴里火辣辣的,然后大脑就会“误以为”有烫伤或损伤,进而启动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肠道加速“运转”: 在消化道里,辣椒素也会刺激肠壁的神经末梢,让肠道平滑肌收缩得更厉害、更频繁。你想想,平时食物是慢慢地、有条不紊地在肠道里移动,现在被辣椒素一催,就像坐上了“过山车”,移动速度大大加快。这样一来,食物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就变短了,水分还没来得及被充分吸收,就跟着一大堆东西被“打包”排出去了,拉肚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消化液“分泌过剩”: 辣椒素还能刺激胃肠道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比如胃酸、胆汁等。这些东西虽然是为了帮助消化,但如果分泌得太多,或者在不恰当的时候分泌,反而可能对肠道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加剧不适感。
肠道菌群的“不适应”: 咱们的肠道里住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它们是消化吸收的好帮手。但辣椒素,尤其是大量摄入时,可能会改变肠道微生态的环境,一些原本“安分守己”的菌群可能会变得活跃,或者一些坏菌趁机壮大,打乱了肠道菌群的平衡,这也可能导致腹泻。

为什么现在“拉肚子”的现象更常见了?

既然吃辣容易拉肚子是老生常谈了,那为什么现在感觉这个问题越来越普遍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饮食习惯的“辛辣化”趋势:
重口味当道: 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是很多中年人,普遍追求刺激和风味,重口味的菜肴越来越受欢迎。火锅、串串、各种川菜、湘菜,还有各种辣酱、辣椒粉,几乎成了餐桌上的常客。相对于以前,人们接触辛辣食物的频率和强度都大大增加了。
“无辣不欢”的文化: 很多地区本身就有吃辣的传统,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这种“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更是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甚至成了一种时尚。

2. 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肠道压力”:
压力山大,肠道“替罪羊”: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压力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使得肠道变得更加敏感。本来就有点“压力过载”的肠道,再遇到辣椒素这样的“催化剂”,自然更容易“罢工”。
“外卖”与“加工食品”: 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习惯性依赖外卖和加工食品。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口感和保存,往往会添加大量的调味料,包括辣椒素。而且,一些加工食品为了增加风味,会使用更集中的辣味剂,对肠道的刺激性可能更强。
不规律的饮食: 熬夜、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在削弱我们肠道的抵抗力。一个“疲惫”的肠道,自然难以承受辣的“考验”。

3. 肠道菌群的“变化”:
抗生素的“副作用”: 很多人在生病后会频繁使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杀死致病菌,但它们也会“误伤”我们肠道里有益的菌群。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使得肠道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包括辛辣食物。
高油高糖的“双重打击”: 除了辣,现代饮食中普遍存在高油、高糖的特点。这些也同样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加剧肠道的不适。

4. 个人体质和肠道敏感度的差异:
“天生”的敏感: 有些人的消化系统天生就比较敏感,即使是很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出现不适。随着年龄增长,肠道的消化能力和对食物的耐受性也可能有所下降。
“后天”的损伤: 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疾病史(如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都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或功能紊乱,使得对辣的反应更加剧烈。

如何缓解并预防?

面对这个问题,也别太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如果你觉得吃辣容易不舒服,别一下子就挑战“极限”。可以从微辣开始,慢慢增加辣度,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搭配均衡,减缓刺激: 吃辣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温和的食物,比如米饭、粥、酸奶、牛奶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稀释辣椒素,减缓它对肠道的直接刺激。
多喝水,别喝冰饮: 喝水有助于稀释辣椒素,但避免喝冰水,因为冰冷刺激可能会加剧肠道不适。
注意饮食卫生: 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因为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腹泻,再叠加辣的刺激。
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管理好自己的压力,规律饮食,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增强肠道的健康和抵抗力。
适时补充益生菌: 如果经常因为吃辣导致腹泻,或者怀疑自己的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学会“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某次吃完辣后感觉非常不适,下次就应该有所收敛。身体的信号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地挑战它。

总而言之,现在吃辣后拉肚子的人增多,并非偶然,而是我们现代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在享受舌尖上的“火辣”时,也别忘了给咱们的肠道留一点“余地”和“温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是用辣椒掩盖了不新鲜食材。如果只是食材不新鲜那应该是腹泻多过腹痛,但现在第二天往往是腹痛但并不腹泻。而且除非你只吃凉卤菜,不然在外面吃川菜和火锅,多半是爆炒或煮沸之后才入口的,其实不会有太多微生物超标的问题。


我觉得应该还是辣椒精的问题。

之所以我们小时候吃辣不拉肚子,很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食品添加剂还没有被广泛运用到现在这个地步,今天你在餐馆吃到的任何菜,都能找到对应的XX精或者XX粉卖。在2000年之前极少有食品企业和餐馆添加辣椒精,2000年之后川菜向全国快速输出,对成本控制的需求越来越高,辣椒精逐渐被商家普遍接受。

川菜主要靠朝天椒和二荆条,朝天椒十块钱一斤,磨成粉价格翻倍;二荆条辣椒一公斤价格大概在十几块,辣椒精批发的话一公斤是五十块左右,但一公斤辣椒精稀释之后可以当120公斤辣椒用。如果店规模比较大的话,一个月省下的辣椒成本至少可以多雇一个伙计。

另外评论里有人也谈到了,辣椒精更容易标准化和品控。用辣椒的话,不同批次辣椒辣度是不同的,如果拿重量当标准,其实每次做出来的食物辣度不同。如果你用辣椒精,就能调出一样的辣度,所以火锅店会比炒菜馆子有更大的动机使用辣椒精。

之所以会发现这个问题,首先是我注意到自己在深圳吃的川菜和火锅几乎都会第二天腹痛(唯一例外是四川宾馆的四川驻深办),但是去成都待了几天却没有腹痛。

我估计是因为四川本地新鲜辣椒供给充沛,本地人口味挑剔,讲究用新鲜辣椒或泡椒来调味,辣椒精只有纯辣味没有其他复合香味,无法在竞争激烈的成都立足,所以辣椒精的使用在四川反而没有其他地方普遍。看评论很多人和我相似经验——在成都反吃辣而不容易拉肚子。火锅也是一样的道理,清汤捞出来沾干辣椒粉很少有人拉肚子,但红汤吃了就不行。

再比如我吃过最辣的几餐饭是在湖南农村,就是那种土灶农家院,边上还趴条狗的那种村野小店,论卫生水平肯定不如大城市酒楼,但吃完之后第二天也只是上厕所火辣一些,并没有出现剧烈腹痛,这只能说明农村地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不普遍。

相反,前阵子在北京一个平价的川菜馆子点了一盘辣子鸡,刚吃第一口就觉得味道不太对,辣到发苦,这种辣的程度就是在四川也没见识过,我吃了两筷子就没吃了,把一整盘都浪费了。但就是这么两筷子,一两个小时后肚子就剧烈疼痛,正常辣椒决不至于这样。

细细想来,那盘辣子鸡里满满当当的辣椒都发黑了,应该是重复回收利用,只是起个装饰作用,真正出辣味靠的是辣椒精。但可能厨师掌握不好或者出现失误,一勺子颠多了,导致辣椒精用量是平时的几倍,这才会入嘴发苦。可见就是这么几口的量,已经足以让人肠胃产生强烈不适。这东西对肠胃的刺激比辣椒大的多,当做添加剂偶尔使用可以,但是完全代替辣椒,没有被辣椒长期锻炼的肠胃肯定是经不住的。

一个使用了辣椒精的饭馆,有很大概率还会使用不止一种添加剂,所以到底是哪个出了问题并不好定论,只能说辣椒精的嫌疑是最大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只是火锅会肚子疼,现在不仅川菜,连鸭脖子都会肚子痛了。很多人还反应现在麦当劳有时也会,考虑到麦当劳的食品制作方式和严格的成本控制,是不是有辣椒精参与其中真的不好说。

最近很火的那个厨师王刚,说是展示了最真实最原生态的中餐厨房,但我看他没有加过或者提到过任何食品添加剂,这显然不是中国商业化厨房的真相。按照视频里的工序太复杂,成本太高,别说你们看了劝退,便宜点的饭馆都不可能这么做,就用添加剂来简单代替。中国厨房里已经是牛腩香膏,鱼香膏,乙基麦芽酚的的天下,不过上了视频自然是不会说的,但你要用视频的做法估计永远复刻不出餐馆的味道。

-------

2018年11月更新:经过多次排除了干扰因素的实验,我现在非常确信麦当劳的麦辣鸡翅和麦辣汉堡添加了辣椒精。

user avatar

我的观点和其他人恰恰相反,不是吃火锅拉肚子变得常见了,而是“拉肚子”对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人越来越注重“拉肚子”这件事,然后回过头来对火锅说一句:

都特么怪你!




我院节假日会将所有腹痛病人直接分诊进入普外科,因而接触了大量腹痛腹泻的病人,不少人是因为进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后反复腹泻。


那他们腹泻是因为什么?

对于一部分典型急性腹泻,在粪便常规检查中,并没有发现脓血、细菌等,他们吃火锅后腹泻,是一种生理性的改变,我们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时觉得爽,是因为我们的机体受到辣椒刺激,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而内啡肽就是帮助我们抵御摄入辣椒素的重要物质。



所以当我们身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就说明内啡肽的分泌量远小于辣椒素,抵不过辣椒素的总量。因此我们的肠胃就会受到刺激,进而传递给大脑神经中枢。加上大量进食动植物油,不能被良好消化,直接刺激肠道使其蠕动加快,从而引起大便变稀或次数增多,出现腹泻。




那“吃辣之后拉肚子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是普遍现象吗?


前面有人总结了腹泻是因为辣椒素、食材不干净等,可辣椒素并不是近期才有的东西,而不干净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很多火锅店都是透明厨房,食物经过火锅烫煮,不会污染胃肠道。


真正让人越来越重视的原因是:你老了,拉肚子在以前看来稀松平常,但现在的你,顶不住了。




火锅消费的主力群体八零九零后,他们同时也是互联网发声的主要群体,种草探店刷网红店正是年轻人工作后的休闲娱乐。平日三餐不对点、生活焦虑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从而导致抵抗力低下,再来一波刺激,腹泻进一步加重。腹泻还是要重视的,长期腹泻甚至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步入中年以后,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身体本身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更是没有以前好了。再经过这么一拉,换谁都顶不住,于是赶紧来知乎上提问:为什么现在吃辣之后拉肚子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妄图将锅甩给火锅。吃多点冰淇淋、刺身涂上芥末,可能也同样会这样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正视问题,腹泻的原因在你,而不在火锅。

腹泻第一天,一般还可以忍受,后面就会出现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身体机能,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叫:脑肠轴,通常我们都认为神经细胞是思考和记忆的细胞,一般都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但现在发现其实这种细胞也存在于人体肠道,且它所拥有的神经细胞并不比人类大脑当中拥有的少。


有文献指出肠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连接,脑肠轴可以向大脑传递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物质。而血清素水平过低可能容易导致抑郁、冲动、自杀、攻击及暴利行为,而90%的血清素经过肠道中的微生物产生的,再通过血液循环来影响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


所以说,肠道和大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回归跟这个提问本身腹泻相关的肠道,正常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统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各菌种与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形成破坏生理性组合、生成病理性组合,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从而免疫力也随之变低,诱发其他疾病。这种时候,可以用微生态制剂,来调理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1] 。


微生态制剂如何选择?

一般的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2类。

益生菌是指以适当剂量服用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含有足够数量的非致病性特定活菌,可以改善宿主黏膜表面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

益生元是指一些非消化性的成分,如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等,可选择性的刺激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者几种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增加有益菌的利用。


有两个有益的菌株大家可以重点了解下:

1、乳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请注意,这里是“调节”而不是“增强”免疫。因为免疫是一把双刃剑,免疫力弱,人体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免疫力过强也会产生炎症性肠病(前段时间热榜提到的安倍晋三的结肠炎),导致腹泻。






2、鼠李糖杆菌:提升肠道粘膜屏障的能力。鼠李糖杆菌在人类肠道环境中定殖和繁殖后,仅仅是依附于宿主的肠上皮细胞,能够成为肠道粘膜的一层生物屏障,从而达到提升宿主肠道粘膜屏障的能力。



而且,借助LGG能对宿主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调节,并使之达到平衡状态,进而达到改善宿主消化道系统功能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鼠李糖杆菌对成年人的黏着率明显高于小儿,主要是由于成年人的肠道环境更为成熟,适宜LGG黏着。[5]




含有这两种菌株的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大家在选购益生菌的时候,可以看看配料表,一般都是有标明所使用的菌株的。


市面上还有复合制剂,属于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剂。服用后,可使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繁殖增多,更好的发挥益生菌的作用。我翻过资料,Life-Space益倍适的益生菌大多就都是这种复合制剂,而且有专门针对各年龄层的产品,更加专业,也很方便大家按需选购。



另外,一款好的益生菌,保证菌种活性很重要。大家最好选那些能够常温保存的益生菌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一般都要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菌株的活性能更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即使没有冰箱,也可以随时喝起来。








参考:

[1] 熊德鑫.现代微生物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8.

[2]Lammers KM,Vergopoulos A,Babel N,et al.Probiotic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pouchitis onset:decreased in terleukin-1beta,interleukin-8,andinterferon-gamma gene expression.Inflamm Bowel Dis,2005,11:447-454.

[3]Hart AL,Lammers K,Briqidi P,et al.Modula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 phenotype and function by probiotic bacteria .Gut,2004,53:1602-1609.

[4]O′Mahony L, McCarthy J, Kelly P, et al.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ymptom responses and relationshipto cytokine profiles.Gastroenterology,2005,128:541-551.

[5], 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也比较困惑,我的总结还是和材料有关系。我们这里流行板面,板面很辣,我们这里很多卖板面的,做的板面都很辣,其中小吃一条街的板面我去吃,基本吃了必然要拉肚子。我们这里还有一家老字号的板面,我也经常去吃,但是虽然也很辣,但是从来不会拉肚子。

所以我觉得和辣椒刺激肠胃关系不大,主要问题还是处在这个材料上,要么材料不新鲜,要么油有问题,要么辣椒有问题。

user avatar

第一个,辣味掩盖了材料不新鲜的问题;

第二个,辣椒里的成分分对消化道有刺激(像吃很多辣椒后,便便时屁屁会火辣辣的疼),导致激惹性腹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