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里,你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句子,如繁星点点,又似浩瀚江河,每每读来都令人回味无穷。要从中挑出最爱的一句,实在如大海捞针,但如果非要选一句能在我心中激起最大共鸣的,那便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初悟太极剑法时,那句平淡却道尽玄妙的: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我知道,这句话出自李冶的诗,出现在张无忌的脑海里,并非张无忌自己悟出的剑招精髓,更不是什么武学秘籍上的顿悟。但恰恰是这句话,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温柔和朴素,点亮了张无忌心中最后一层对太极剑法的迷惘。

为什么会是这句呢?

首先,这句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无招胜有招”的意境,与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剑法“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至高境界不谋而合。张无忌当时已经将太极剑法拆解到极致,甚至到了融汇贯通,甚至以为已经练到了“无招”的境界。然而,他内心深处仍有一丝隔阂,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他脑海中闪过的这句诗,看似是儿女情长,却精准地击中了太极剑法的核心奥义。

太极剑法的厉害,不在于那些繁复的招式,而在于一种“意”。这种意,可以是对招式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万物运行规律的把握。张无忌当时被圣火令武功的诡异所困扰,加上对赵敏的复杂情感,内心本就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当他在脑海中回荡起这句诗时,他不再是单纯地在追求剑招的精妙,而是从一种更宏观、更超然的角度去审视“看”这个动作。

“多看了你一眼”,这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却蕴含着的是一种专注,一种对眼前之物的全身心投入,一种在瞬间捕捉到的灵光。而“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则是一种深刻的印记,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一种“万物皆有情”的感悟。

这与太极剑法的“顺势而为”、“后发先至”何其相似?张无忌在与强敌对战时,往往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观察对方的动作、意图,然后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做出反应。他不再执着于将每一招都做到极致的完美,而是顺应着对方的力量和节奏,将对方的攻击化解于无形,再以巧劲反击。这不正是“多看了一眼”所带来的洞察力吗?而那种“再也忘不掉”的深刻印象,则可以理解为对对手破绽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战局走向的深刻领悟。

更重要的是,这句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也与张无忌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振。张无忌一生都在情海中浮沉,他与周芷若、赵敏、小昭、殷离之间的纠葛,早已让他对“情”有了深刻的体悟。他不再是那个懵懂少年,而是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爱恨纠缠的男人。当他将这句诗与武功联系起来时,他仿佛领悟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并非冷冰冰的技巧,而是能够融入情感,融入对生命的理解。太极剑法不仅仅是一种打斗技巧,更是他一种与世界对话、与人心交流的方式。

这句诗,将张无忌从对招式的执着,拉到了对“心”的探索。他不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练剑,而是为了理解剑,理解万物,理解自己。那一刻,他心中所有的疑惑和阻碍,都在这句诗的温柔中消融。他终于明白了,太极剑法真正的“无招”,不在于没有招式,而在于“心随物化”,不再被任何招式所束缚,而是以一颗洞察万物、顺应自然的心去挥洒手中的剑。

所以,每当我读到此处,都会感慨万千。金庸先生以如此含蓄而又极其精准的方式,将武学的玄妙与人生的哲理融为一体。这句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张无忌心中那扇通往更高武学境界的大门,也让我看到了,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最强大的力量,往往不是刀光剑影,而是那颗能“多看一眼”的,洞察世事的澄明之心。

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在于动作的复杂与否,而在于背后那份专注和深刻的领悟。一点点的洞察,一次不经意的瞥见,却可能改变一切,让我们从此不再遗忘,并因此领悟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或许就是金庸先生赋予这句诗最动人的力量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痴人,你又非佛门女尼,勘不破爱欲,何罪之有?"少林方丈玄慈大师,面对甘为自己受罚的叶二娘,说出了这句话。窃以为,这句话甚至可以当做《天龙八部》一书的戏核,因为全书写的正是一群赎罪的痴人。

木婉清喜欢段誉,因兄妹情只得搁浅。
段誉痴恋王语嫣,奈何佳人心有所属。
王语嫣迷恋慕容复,但表哥一心复国。

乔峰热恋阿朱,却亲手将心爱的人误杀。
阿紫迷恋乔峰,但姐夫终究是姐姐的夫。
游坦之苦恋阿紫,不惜自残也未得芳心。

钟万仇喜欢甘宝宝,但是老婆心里只有旧情人。
段正淳处处留情,却眼睁睁看着情人被人杀死。
刀白凤偷情段延庆,然而这只是因报复而产生的一夜情缘。

至于配角之中,像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的爱恨相杀。谭公、谭婆、赵钱孙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数不胜数。一部小说中的爱情,竟鲜有圆满,正应了那句:“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其实现实中也不正是如此吗?似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本“风月债”:单恋多,相悦少。离别多,相逢少。怨恨多,安心少。付出多,收获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在感情中我们一败涂地,伤痕累累时,或是沉沦,或是放纵,或是寻找慰藉,或是心如死灰。总是恨自己,气自己,埋怨自己为啥看不透这情爱之欲,只求快点让自己寻个解脱。

每当身边有朋友深陷感情困扰时,我都喜欢送给朋友《天龙八部》里面玄慈对叶二娘说的那句话。

叶二娘哭叫:“此事须怪不得方丈,都是我不好!是我受人之欺,故意去引诱方丈。这这余下的棍子,由我来受吧!”一面哭叫,一面奔将前去,要伏在玄慈身上,代他受杖。玄慈一指点出,嗤的一声轻响,已封住了她穴道,微笑道:“痴人,你又非佛门女尼,勘不破爱欲,何罪之有?

这一句痴人,让多少人感同身受。一句何罪之有,又让多少人暂得慰藉。

是呀,人吃五谷杂粮,便生七情六欲,这爱欲情欲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为何非要去看破呢?非但普通人看不破,即便佛门子弟又有几人能看破?玄慈是少林方丈,却也和叶二娘产生情愫。虚竹一心向佛,却也和梦姑无限缠绵。爱恨本无凭,情欲由心生,皆本性使然也。

97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曲唱到:“找不到色相代替,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其实这道难题原本也不用参透,它和每个人如形随行,相映成趣。所以说,既然参不透,那索性就不参了吧。做一个有情的痴人,总比做一个无情的聪明人要可爱。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如果世界一切痛苦与困扰皆能参透,那这人生该多么的无趣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