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觉得金庸小说装逼最过瘾的是哪一段?

回答
金庸小说中“装逼”的桥段数不胜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过瘾”之选。但如果要我选一段最令人拍案叫绝,同时又带着点无赖式潇洒的“装逼”,我可能会选择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光明顶一人单挑六大门派 的那一段。

之所以说它“装逼最过瘾”,是因为它集合了以下几个要素,使得这场面既有逼格,又有戏剧冲突,还带着一丝无奈的英雄主义:

1. 绝境中的爆发,万众瞩目:

故事背景是明教在光明顶内被六大门派围攻,内外交困,危在旦夕。张无忌此时刚刚被殷天正救回光明顶,身受重伤,功力尚未完全恢复,而且对之前明教的恩怨情仇并不了解。他本可以置身事外,甚至趁机逃离。

然而,在看到明教群龙无首、群情激奋,而六大门派步步紧逼,即将将明教赶尽杀绝之际,他心中一股正气油然而生。他本不是明教之人,却在这种绝望的时刻站了出来,承担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这种“我虽不善此道,但此刻舍我其谁”的姿态,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英雄色彩。

2. 功力提升的惊世骇俗,打脸最直接:

张无忌之前练成了乾坤大挪移神功,但在光明顶之前,他并没有完全施展过。面对六大门派的高手,他展现出的功力,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他先是以乾坤大挪移神功化解了崆峒派唐文亮的点穴手法,接着又以同样的神功化解了华山派鲜于通的剑招。这两个情节,看似只是简单的“接招”,但背后却是将对方的招式卸力、反制,展现了其功法的精妙与使用者功力的深厚。

紧接着,他更是直接施展了九阳神功,将空性大师的少林大力金刚掌硬生生震开,甚至震飞。少林绝技何等厉害,寻常高手难以抵挡,张无忌却能以一人之力抗衡,而且是以一种近乎轻描淡写的方式,这其中的反差感极具冲击力。

然后是张无忌的巅峰之作——与玄冥二老之一的玄冥掌掌力硬碰硬。玄冥掌的寒毒早已深入张无忌骨髓,但他却能凭借九阳神功的内力与之抗衡,甚至反震玄冥掌力。这一招,是全场最惊心动魄的对决。他并非用什么精妙的招式,而是以纯粹的内力硬撼,这种“以力破巧”的霸道,加上他面不改色,仿佛事不关己的神情,才是真正的“装逼”。

3. 言语上的轻描淡写,气势上的压倒一切:

在施展高深武功的同时,张无忌的言语更是“装逼”的精髓。

当崆峒派唐文亮嘲讽他“乳臭未干”时,他毫不客气地回击:“你太客气了,我不过是二十余岁。” 言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却道出了自己年轻却功力深厚的现实,将对方的嘲讽变成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面对六大门派围攻时,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宣言,反而是一句:“明教是魔教,各位均是名门正派,今日在此动手,岂非有失身份?” 这句话看似在劝说对方顾全身份,实则是在提醒他们,以他们的身份来围攻一个“魔教”,并且还要用上这般围攻的手段,本身就是一种“不地道”的行为。这种以德服人(或者说以理服人)的姿态,反衬出对方的“以势压人”的无理。

更绝的是,在将玄冥掌掌力震开之后,他还能淡淡地说一句:“玄冥神掌,名不虚传,但若再得进十招,在下就支持不住了。” 这句话有几个层面:

示弱的艺术: 他并没有说“我赢了”,而是说“支持不住了”,这是一种示弱,但这种示弱本身就是一种最极致的“装逼”。他让你觉得他还能坚持,但他选择了“不出手了”,仿佛是给他对手留了面子,但实际上是他拥有绝对的碾压能力,他只是懒得继续下去了。
对敌人的尊重(反讽): 他称赞“玄冥神掌,名不虚传”,这是对对方武功的肯定,但这种肯定,在这种场合下,更像是一种对弱者的怜悯和嘲讽。
将主动权完全掌握: 他设定了“十招”这个条件,并且说自己“支持不住”,这是一种看似处于劣势的表态,但实际上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束方式。他并没有被逼到绝境,而是主动选择退场。

4. 结果上的出人意料,改变格局:

张无忌一人之力,不仅化解了光明顶的危机,更是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让六大门派颜面扫地。这种一个人对抗整个主流武林的做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光明顶的局势,也间接影响了之后整个武林的走向。他以一己之力,让曾经被视为正道的六大门派,在江湖中声誉大跌,而原本被视为魔教的明教,却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甚至逐渐走上台面。

总结一下,张无忌在光明顶这段“装逼”的过瘾之处在于:

时机: 在最绝望的时候挺身而出。
力量: 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功力,直接碾压对手。
态度: 言语轻描淡写,表情平静,仿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又带着一丝超然。
结果: 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对手无话可说,让旁观者震撼不已。

这种“装逼”,不是那种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的炫耀,而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之上,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姿态,完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这种“不动声色地装逼”,反而最令人折服,也最令人觉得“过瘾”。它不是为了炫耀而装,而是因为太强,所以自然而然地“装”了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洪七公)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睁开眼来,见黄蓉正竖起了大拇指,不由得甚是得意,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又有个甚么古怪名目?」……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解心虚,乃是君子。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雌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

这次装逼厉害就厉害在,装逼的人甚至都没直接出场。


一、

金庸小说之中,有一位学究天人、武艺超群、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宗师。

他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天文术数、奇门遁甲、五行生克、医经药理,也都不在话下。难得的是博而能专,凡所涉猎,皆可称得上精通。

他便是《射雕英雄传》之中的「东邪」黄药师。

83 年版电视剧的黄药师形象,颇得原著之神。他清朗、冷峻、不羁,却又深情。这种超凡脱俗又极具张力的人物,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看过这部剧之后,一直对黄药师很是心仪,只觉他格高侪辈,品可入神。但看了原著之后,又觉黄药师并非好相与之辈。外号「东邪」的他,行事真的邪得可以:

其徒弟梅超风和陈玄风盗了《九阴真经》,叛逃出师门,他一怒之下,竟然把其他不相干的弟子的腿打断,全部赶出师门。

他心痒于周伯通携来桃花岛的《九阴真经》,其妻冯蘅也帮他用计骗来。而后来真经被窃,冯蘅以待产之身重录真经,早产力竭而死,他竟然将罪归于周伯通,把他在桃花岛上一关十五年。软禁犹自不足,还夜夜以琴声相挑战,要逼得他心神错乱,宛如抓住耗子的猫,反复调弄猎物。

他被人假传消息,以为黄蓉已死——死于他那座本来准备用来自尽殉情的花船,满腔悲愤无处发泄,竟然归罪于郭靖,准备杀了他的师父江南六怪。

——我们发现了,黄药师特别爱迁怒。

他遇上不如意事,总要大破坏一番,而不管对方是否无辜,自己是否理亏。

可谁教他偏有这个本事呢?梅超风叛出师门之后,仍然是精神上的桃花岛门人,说是「我不后悔」,其实肠子都悔青了。

陆乘风、曲灵风等人,遭了这等无妄之灾,依然满心孺慕,毕生心愿,就是重列门墙。

黄药师还骄傲得很。

他幽禁周伯通多年,一直想要制服他,但始终不用强,饮食供给绝无猫腻,只夜夜吹箫相引,比拼内力。

郭靖到了岛上,黄药师万分瞧不上这个傻小子,但当老顽童担心黄药师忽施暗算,郭靖说瞧着黄岛主气派大得很,这种事必然是不屑做的,在旁窥伺的黄药师难得称赞了郭靖一句:「傻小子倒有几分眼光。」

黄药师的骄傲,源于他的通天之能,也源于他的个性。

他的武功高到飞花摘叶都能伤人,聪明机变到百技皆通,七窍玲珑到世事人情一看就透,自然没什么耐心和俗人庸人周旋。

黄药师骄傲到什么地步呢?

对《九阴真经》心痒难耐了十几年,但偏能按捺得住不暗算、不用强;

被误认杀了周伯通、谭处端,被全真教围攻,落了下风,有生死之险,也懒得解释争辩;

被柯镇恶、郭靖冤枉道他杀了江南五怪,他怒极反笑,索性将这罪孽全揽到自己身上。

他绝顶聪明,但一生被「我执」所困,他有近乎神人之能,却终究少了慈悲之心。所以他始终骄傲,但也始终不快乐。

二、

喜欢黄药师的人,说他风度超拔,才华横溢。不喜欢黄药师的人,却说他是伪君子,大渣男。

——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也确实不易反驳。

的确,黄药师一向自高身份,似有仙人气,却处处不能免俗。

他自视为武林高人,不屑与后辈动手,以多对一,也不喜与「俗人」言,因此屡屡使得宵小得志,良善扼腕。

他看似眼高于顶,无意俗务,实际上对武林至宝《九阴真经》也不免眼红,只不过,欧阳锋是明抢,他是暗争。他在底线上虽然比欧阳锋高,但又求利、又惜名,不免显得虚伪。

他意欲脱离俗谛,别人称他为「东邪」,他不以为忤,反颇为自诩。但他死要面子、护犊子、喜怒无常,还是落了俗谛。

他一生想求自在,但溺于情,惑于利,累于名,算不得真自在。

喜欢黄药师的人,羡慕他的桃花岛,向往他的「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心仪他的通天彻地之能——说到底,是因为觉得黄药师比他们自由,活成了他们想活的样子。

不喜欢黄药师的人,看到的是桃花岛上被拔掉舌头的哑仆,玉箫下压抑的欲望,通天彻地之能的后面,到底意难平。

不错,揭开黄药师华美的袍子,里面倒不是虱子,而是看得破,放不下,到底意难平。

这是聪明人的悲剧。他万般聪慧,但与彻悟究有一线之隔。所以旁人看他是潇洒,但潇洒中难免有痛苦,有矜持,有不彻底。

黄药师没有完美人格,但却是完美的小说人物——《射雕》里,他的形象,绝对是鲜活的。

最能表现他个性的一段,是他误听人言,以为黄蓉溺水而亡之后的反应:

这时候他胸中一阵冰凉,一阵沸热,就如当日爱妻逝世时一般。但见他双手发抖,脸上忽而雪白,忽而绯红。……突然听他哈哈长笑,声若龙吟,悠然不绝。
这一来出其不意,众人都是一惊,只见他仰天狂笑,越笑越响。笑声之中却隐隐然有一阵寒意,众人越听越感凄凉,不知不觉之间,笑声竟已变成了哭声,但听他放声大哭,悲切异常。众人情不自禁,似乎都要随着他伤心落泪。
这些人中只有欧阳锋知他素来放诞,歌哭无常,倒并不觉得怎么奇怪,
user avatar

就是郭靖请黄蓉在纽约的Smith&smith吃完牛排,去帝国大厦楼顶看“我心你”那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