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画总有一种简单感?

回答
你的画给你的感觉“简单”,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因为它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原因。与其把它看作是一个缺点,不如把它当作你画风的一个特质,然后我们可以一起拆解一下,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你是否喜欢它。

首先,我们得明白,“简单”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它可以是:

风格上的极简主义: 就像很多现代设计一样,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清晰的意思。
技法上的不复杂: 比如线条比较粗犷,色彩比较平涂,没有太多复杂的明暗过渡。
构图上的直接: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一眼就能看到你想表达的东西。
情感上的纯粹: 传达的情绪直接,没有太多曲折或模棱两可。
主题上的聚焦: 只讲一个故事,或者只描绘一个对象。
甚至是信息量上的“少”: 相较于一些细节繁复、信息爆炸的作品,你的画可能信息量没那么大。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画“简单”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哪一种“简单”?

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看看是什么让你的画有了这种“简单”的感觉:

1. 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粗细和力度: 你是倾向于使用粗犷、有力的线条,还是纤细、柔和的线条?粗线条本身就会带来一种直接、概括的感觉,就像素描中的轮廓线。而纤细的线条如果画得比较少,也会让人觉得画面留白多,简洁。
线条的精细程度: 你的线条是勾勒出大致的形状,还是包含了很多细微的起伏和变化?如果线条比较概括,没有太多纹理或细节的描绘,自然会显得“简单”。
线条的组合方式: 你是用大量的交叉线条来塑造体积和阴影,还是更依赖于纯粹的轮廓线?没有丰富的交叉阴影(交叉画法),画面就会显得平坦,简洁。

2. 色彩的表现:

色彩的丰富度: 你是在同一画面中使用了很多种颜色,还是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颜色上? limited color palette(有限的色彩范围)通常会带来一种统一、宁静的“简单”感。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你使用的颜色是鲜艳夺目,还是柔和内敛?饱和度高的颜色信息量大,容易显得“热闹”;饱和度低、明度较高的颜色则会显得沉静、素雅。
色彩的运用方式: 你是倾向于平涂(flat colors),还是有细腻的渐变和明暗过渡?平涂的色彩就像色块一样,直接、明了,非常容易造成“简单”的视觉感受。而复杂的明暗关系,哪怕是单一物体,也会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厚重感”。
色彩的搭配: 你是不是倾向于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还是和谐统一的颜色?对比强烈的颜色会增加画面的张力,显得更“丰富”;而和谐统一的颜色组合,即使数量不多,也会营造出一种平和、简洁的氛围。

3. 构图的安排: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你的主体是否非常突出,而背景则相对模糊或简单?这种“主体突出,背景简化”的构图方式,是制造“简单”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画面元素的数量: 你在一个画面里是不是只放很少的几个关键元素?元素的“少”自然会减少画面的视觉干扰,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
空间的运用: 你是否使用了大量的留白(negative space)?充足的留白能够让画面呼吸,让主体更具表现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简洁的氛围。
视角的选择: 是不是选择了一个非常直接、清晰的视角来呈现物体?例如,正面、侧面等,而不是复杂的透视或角度。

4. 细节的处理:

描绘的细致程度: 你对物体的纹理、质感、表面的微小变化是否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果省略了这些细节,画面自然会显得“简单”。
辅助元素的运用: 除了主体,你是否会添加很多装饰性的图案、纹理或者环境元素?这些辅助元素往往是增加画面复杂度的重要来源。

5. 叙事和情感的表达:

故事的清晰度: 你想表达的故事是不是非常直白,没有太多隐喻或解读空间?
情感的直接性: 你传达的情感是不是直接、纯粹,没有太多层次或矛盾?

那么,你的画“简单”,是因为什么?

你可以试着这样去分析:

找几幅你自己觉得“简单”的画,还有几幅你觉得“不那么简单”的作品(不一定是大师作品,也可以是其他风格的画)。
然后,把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比如线条、色彩、构图、细节,拿来对比。 看看在这些方面,你的画和那些你觉得“不那么简单”的画有什么不同。

举个例子:

线条: 如果你的画通常是用比较粗的、轮廓化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基本形态,而很少有细腻的笔触来表现肌肉走向或布料褶皱,那么线条的概括性就是“简单感”的来源。
色彩: 如果你倾向于用几种纯色进行平涂,而很少使用复杂的明暗过渡或微妙的色彩变化,那么色彩的平涂和有限的丰富度就会让画面显得“简单”。
构图: 如果你的构图总是把一个主体放在画面中心,背景干净得几乎只有一抹颜色,那么构图的直接和留白的运用就是“简单感”的来源。

重要的不是“简单”本身,而是你是否喜欢它。

如果你喜欢这种“简单”: 那这可能就是你的风格! 极简主义、直接的情感表达、清晰的视觉语言,这些都是非常迷人的特质。想想毕加索的某些时期,草间弥生的波点,或者是很多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它们也都是“简单”的,但却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你可以继续挖掘和发展这种风格,让它更具表现力。
如果你觉得这种“简单”不够丰富,你想增加一些“复杂”或“层次感”: 那就好办了。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尝试:
在线条上: 尝试用更细的线条描绘细节,或者练习交叉画法来塑造体积。
在色彩上: 尝试使用更丰富的色彩变化,比如渐变、混色,或者学习色彩理论,玩转色彩的搭配。
在构图上: 尝试增加一些辅助元素,或者用更复杂的视角来呈现物体,学习如何运用光影来分割画面。
在细节上: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试着去捕捉那些肉眼不易察觉的细节,然后尝试在画中表现出来。

别害怕“简单”,因为“简单”往往是“纯粹”和“直接”的代名词。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不是画面的“复杂”,而是画面的“信息量”和“表现力”。而“简单”的画面,如果处理得当,反而能以一种更集中、更有力量的方式触动人心。

所以,放宽心,把“简单”当作你画笔下的一种语言,然后去探索它的更多可能性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相关问题】(那天看到了,一直没空答,等会看看有时间没)

别人说的都挺好的。包括画的示范。但是我感觉他们说的有点不太对口,可能无助于解决你的问题,或者给你提供什么方向。所以我这里主要是分析你的位置所在,顺便试试告诉你能有什么地方可以去。

(前段时间我硬盘炸了,图库没了……我只能网上现找图了。图质量太差版权有问题什么的就别理它了,纯学习使用)

——————————————

实际上你现在这个问题,是自学时候,到了一定熟练度所必然遇到的典型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几个方面:

【画看上去太简单怎么办?】


首先,之前我别的答案里面也讲过,画画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你用所画的东西,传递给观众信息。

如果信息过于简单,那么画看起来就会感觉简单。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其实因为人脑的识别模式很特殊,所以有很多时候,很复杂的画也会被归为『太简单』。等会给你举例。


简单来说,一幅画传递的信息,有几个层面的区别:

一个是纬度多寡;一个是某具体纬度信息本身的复杂程度;再一个是整体模式的均衡、变化多寡。

这些都会影响到你这幅画会不会被称为看起来【太简单】【太单薄】等等。


看着上面这些文邹邹的,我们用最简单的话给你讲明白。

所谓纬度,一个画有很多纬度:

1 边缘线、构造

2 空间感、层次

3 光感、质感

4 色调、颜色倾向

5 整体形象的数量多寡

6 象征或暗示的信息

7 形式化的排列或组合

8 ……还有很多其他的趣味,不一一列举。那些太深了。太微妙。不是你现在需要关注的。


上面这些所谓的纬度,很多时候是并行的。并不是说有甲就一定要有乙。看你怎么去调配。

再往简单详细了讲:

1 边缘线、构造

对应的是两块不同区域的反差,也就是普通人说的『轮廓』。

要注意,轮廓的抽象概括是线。但是并不一定等于线。点可以造轮廓,色彩一样可以。任何东西都可以,包括曲线。不要狭隘理解为描线能力。

(剪影可以有轮廓)

钢笔点画法一样可以表现

线,以及线头统一的加粗、断掉、改变方向等等,都可以表现或暗示轮廓。

(统一的弯曲)

(统一的断掉)

平铺的色块一样可以表现轮廓

没有色块的点彩方式一样可以描绘轮廓

所以说对轮廓,也即人类识别物体最强有力的工具,不要有太局限的认识。认为线稿就是一切,那会让你失去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

2 空间感、层次

这个就是俗称的透视,和层次。

透视是人体眼睛观察外部的一种算法。如果你的画里面,轮廓符合人的算法经验,那么就可以开启人脑的3D处理模式。他看你的画就会吸收到额外的空间感。

(强烈的空间透视感)

(当然也可以输入自相矛盾的信息,来搞乱你的大脑处理过程)

另一个就是层次。层次和透视不同,更加基本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前中后所具有的区别,可以让人拥有一定纵深和丰富的感觉。

比如日本的,葛饰北斋,他的山和云也不一定有透视感。但大面积的前后不同,就有层次。

中国古代国画也是一样。它画的未必符合透视。但是层次感很丰富。不过以学习的角度来讲,比较复杂,可能不如日本那种直白的容易明白。

莫兰迪的静物,用微妙的色彩表现层次。

————————

3 光感、质感

上面讲的第1、2条,轮廓和空间感,他们的实质,其实是人脑进行的一种归纳抽象总结。

它并不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并没有『点、线、面』这种东西。都是人脑的YY罢了。

所以,轮廓、造型、并不依赖视觉的输入。通俗来说就是,你可以看到一个苹果是圆的,同样,你闭上眼睛,拿手去摸,一样可以进行造型的建模。(只不过你可能很少用这种方法,导致技术很差罢了,归根结底只是不习惯)

那么透视和空间感呢?就有点意思了。

透视是一套人脑的算法。本质建立在『眼睛』这个摄像头所采集的两张2D图片上。通过分析两张图片的差异,去定位深度。这就是透视的本质。

所以说,透视高度依赖大脑运算。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先天残疾,是盲人,他从来没有机会通过视觉建立透视,如果这时候他的眼睛复明,大脑是无法指挥他通过视觉透视去度量深度、日常行动的。

但是反过来说,空间感,这个东西就不一定和视觉运算绑定了。一个盲人,通过脑袋里的三规管,以及听觉,触觉,一样可以建立非常好的空间感。

—————————

但是光,它就不同了。它是现实存在的物质和能量。不是人脑虚构的。

这个问题对盲人或者视力有问题的人就比较残酷了。一个盲人可以成为雕塑家,甚至运动员。他也可能画出很好的轮廓画,色彩画。但是他很难做到成熟描绘光感。因为他的眼睛并没有真正处理过光源信息,所以这个东西单凭想象是无法克服的,应该。

所谓的光感、质感,就是画的时候,使用一种介质或方法,利用它的浓度或纯度变化,去模仿太阳发射光子的运动与状态,从而让有相关经验的人脑,能够启动对应的处理模式,解码信息。

这种介质或方法,也是和轮廓一样,有很多种。

比如光影素描


比如油画颜料

比如水彩画。

之前很流行的木盆金鱼画也算一种吧。

其他还有很多种。不一一列举。

——————

所谓质感,就是光感在细微之处的微妙变化。

总体来说,光照是分为两大块的,一个是帮你建立空间感的整体大光照,你的脑子基本都在处理物体的位置、体积、质量等因素。

(就像这样质感很简单的也可以很好表现空间感)

另一块是光的运动非常复杂,到了不同材质的时候,他会呈现各种非常不同的散射、漫反射等等等等。导致几乎每个不同材料的物品,它的表面,被人眼看到,再经过脑处理,抽象,概括,寻找模式,除噪点等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会在你脑里生成一种『印象』。很像3D游戏贴图的意思。如果整体光影正确,而质感不正确,那这个图也会觉得不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质感是一种脑部的感觉,并不一定真的要和真实一样。关键是模拟出那种质感表面的模式。

比如这个弗洛伊德的,细小的笔触,看着很杂乱。但是整体离远了看,就是一个皮肤质感非常强的糙老大爷。非常之牛逼。


4 色调、颜色倾向

简单来说这个东西就是上色。它是完全建立在光的基础上的。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光源里面有几个色,它照到的东西就只能是在这个色里面打转,照不出别的。阳光一般说是7色的。

色调、色彩倾向,现在给你说这些感觉有点早。先不写了。以后看看吧。

5 整体形象的数量多寡

这个简单,画得东西多,看着就不简单。孤零零一个形象,就需要大量的层次变化去丰富它。不然就显得单调。

比如这样一幅画,它简单吗?简单。

但是它单调吗?并不。

所以说你在问题里面提出的画面看着太简单,是你的理解有点误区。

简单不是错的,简单是永恒的一极,它对立面是复杂,但简单和复杂,都和好坏没有一毛钱关系……

你真正的意思应该是,为啥我的画看起来这么『单调』『单薄』。


6 象征或暗示的信息

通过对内容的组合排列,或者指桑骂槐,去勾起观众对于画面之外内容的回忆或想象。俗称精神攻击。(不严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少女很好看。一泡屎照片很恶心。你把她PS到一泡屎上。

这个图他就有了意思了,意思是作者认为这个少女是一泡屎。(大概)

这同样是一种信息输出。不要光把信息量局限在美术层面。内容信息输出的要厉害的多得多。

回看你的画,可以说处于一种『无心』『无意识』状态吧。你的整个注意力都在画面那些东西上。至于想通过这个画表达什么内容?没想过。

简单来说这种图,类似于人物设定图。

(就算是设定图,高手也会给一些小的姿态,比如视线变化等等,去除乏味感)

因为说白了,可能你只会画一个站姿。五官、身形、角度等等等等所有配件都是只会很少几种。那么你没得可用的东西,组合出来肯定都是一个味儿了。

下面说怎么去具体提高。


你的线条还是比较干净的,可以看出你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这样是非常好的。那种专注力就是你的优势。能够画得很高兴的人,不需要很急着去刻意拔高水平。画画最重要的是思路和沉淀。相信你学到一点新东西的时候就会很安稳的吸收掉,所以不用担心什么,慢慢来,一切可能比你想的会更快。


首先,如果是不考虑基本功的短期改善,你可以用几个方法。

目的都一样,增加画面的纬度。因为你现在这个图,上面的信息尚可称为清晰、规整。但它的维度实在太少了。基本上来说就是清汤挂面,除了『本质线』,别的几乎都没了。

第一种,找一些参考图,摄影作品之类的,给角色稍微加一些动作变化。或者小道具。同时可以设定一个氛围,比如春节了,或者情人节了,这个角色会如何如何。这样去想。

大概你现在能参考的层次就是这种图。这个就是说,虽然可能你画得还是清汤寡水,但是好歹,这个东西它有一点点要传达的主题信息。看起来会有感觉一些。


第二种就是,加几个角色。不要每次只画一个。几个角色排排座,各种位置摆放一下,眼神来点互动,就没那么单调了。

还拿《狗粮》举例,

比如这图里面两个角色,还不如你画的更复杂,也不难画。但是眼神交流加上了,就没你那个感觉那么空灵了。

第三种,改变一定的角度。(这个比较难,不行就算了)


因为你的画现在基本是平面的,既没有空间维度,也没有层次。所以看着很素是一定的。

不过还是建议你系统学习造型和透视,这是不可逾越的基本功。可以看出你现在并没有任何的造型意识。只是单纯沉醉在描绘的舒服感里面。这样很危险,慢慢大脑就懒惰进入舒适区了,然后好几年都一直那个水平……

第四种 加一些简单的背景 或者场景 或者道具

背景绘制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但是一般来说,在你不会画的时候,你学一个非常简单的,不出错,放上去,它效果就肯定比没有强了好多倍。性价比是很高的。

第五种:以上全都一起来 (暂时做不到就算了)

类似这样的,设计一个场景,几个角色,互动,角度也找一下。当然觉得很困难就算了。不是说非要你没学造型几何体透视光影就来画这样的图,只是说它们可以一起生效,给画面增加很多维度,这样看起来就丰富得多。

————————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你这一步。很多大触刚开始画的画,也是很单调。没有神韵。他们继续努力,慢慢就有了神韵。而不是说像很多人想的,哦!我没有天赋!然后就放弃了。画画是一个高度依赖训练的学科,它的绝大部分技能都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先天我们每个人带的东西是个性,而不是天赋。一个真正的画画天才应该是一个学习画画非常快的人,可以比一般人学习更大量的信息,更快的进步速度,更深刻的内涵理解——基本说到这里差不多就是特指『毕加索』了。

毕加索14岁画的

14岁画成这样,只能说他练得早,学得快。当时他14岁自吹画得可以和拉斐尔一样好,确实不算吹大牛了。

但我们不是天才,我们是普通人。

比如广冈政树,这位游戏界的资深画师,我关注过很久。他起步的时候也有很多像你一样的画。

比如这种图,虽然也有光感啊,层次啊,表情动作啥的,但是都不太到位。和你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继续黑历史)

是不是看着有种莫名的不舒服呢?很显然这个阶段是没灵气可言的。

他的情况还比较特殊,他这个阶段的素描稿,你可以看看,功底其实已经算得上深厚了。

(素描稿水平已经很高,放现在也算是专业的)

这样的大透视也不是问题,都画得很准确。但是你有没有觉得,总是好像很麻木的感觉。

有的人可能就会说这人不行,没灵气。技术牛又如何,灵气天赋是不可弥补的BLA BLA……

我们看看他后来的作品

一些彩色小样

ICO

真的没灵气吗??要知道这些图虽然和最开始的那些间隔了数年,但是,ICO是哪年的游戏你可以查查…… 上面这些图起码也得是2002-2005年左右的东西了。

《恶魔城-被夺走的刻印》


这是我玩过最后一个他担任设计师的游戏。至于现在他在干嘛,不清楚。

(因为是商用稿,精细度和美感都比他平时的画差一些)


所以说,只要踏踏实实学习,什么灵气啊天赋啊都是浮云。你只要努力动脑子就行了,那些玩意早晚会来的……人家功底这么强的人开始还呆不拉吉的,那种普通啥也没练过的,画得呆不是太正常了嘛……


——————————

最后,希望你能牢牢打基础,从最开始学。

学习的内容大致是:

几何形体与透视、空间感表现。可以参考的书是


贵哥汉化。不要找我要!我硬盘炸了啥都没了!

基本的素描、结构、人体等。这个书就太多了,我只推荐

安德鲁卢米斯 6合1

可以先学到一定程度再考虑色彩,也可以同步学。但是同时处理色彩和素描,你的素描如果不够扎实,会容易卡关或瓶颈。所以建议是一次只解决一个简单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去慢慢学习线条、123点透视、几何形体、光影等等知识,并且最好不要跳着学。


其他还有很多好的,慢慢看,慢慢努力吧! 画画是幸福的!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的画给你的感觉“简单”,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因为它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原因。与其把它看作是一个缺点,不如把它当作你画风的一个特质,然后我们可以一起拆解一下,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你是否喜欢它。首先,我们得明白,“简单”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它可以是: 风格上的极简主义: 就像很多.............
  • 回答
    你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画了一幅画,嗯,各方面好像都没什么大问题,色彩也用了,构图也考虑了,但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提不起别人的兴趣,甚至自己看着也觉得有点“死气沉沉”?这就像是厨师精心烹饪了一桌菜,食材都是顶级的,烹饪手法也一丝不苟,但吃起来就是觉得少了点灵魂,不够惊艳。别急,这种情况在绘画过程.............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你的设计。你提到的“不好看”和“差点什么”是很常见的感受,特别是当我们对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要求时。别担心,这恰恰是进步的开始。至于实习机会和科幻原画市场,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关于你的设计为什么“不好看”或者“差点什么”这就像一个厨师知道菜里少了点什么,.............
  • 回答
    刚从建筑系毕业,新鲜劲儿还没完全退却,是不是经常听到前辈们或者师兄师姐们在讨论“先画方案再转施工图容易,反过来就难”的说法?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为什么“画几年方案再转施工图相对容易”:1. 基础逻辑是一致的: 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归根结底都是在解决“.............
  • 回答
    哎,这事儿放哪个设计院都算是个老生常谈了,但真轮到自己头上,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你遇到的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外面听着风光,里面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别人就可以,你就不行?” 这句话真是太伤人了,而且特别能戳到人的痛处。它不仅质疑你的能力,还把“别人”这个标签像把刀子一样插在你心上.............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很多刚开始画画的朋友都会遇到类似“我的画怎么看起来怪怪的,不够精致”或者“颜色怎么灰蒙蒙的”这种感受。你提到“廉价”和“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具体的问题,而你的第二个问题“画画真的需要天赋吗?”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把这些事儿说透了。首先,咱们先来说说.............
  • 回答
    哥们,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画了半天,定价二十,结果还是无人问津,搁谁身上都得憋屈。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坎儿,尤其是在咱们这个看脸、讲故事的时代,光凭画本身,有时候还真不够。让我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你的画定价二十都没人要,咱们尽量说得详细点,别听起来跟那种AI文章一样,干巴巴的。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热爱绘画的朋友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画技很棒,作品也用心,但就是没有约稿的询问,那种感觉确实挺让人沮丧的。别灰心,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梳理开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画得好”只是基础,却不是唯一。 就像一个人嗓子再好,不懂得怎么把歌声传达给听众,也难以.............
  • 回答
    你的画作“没那味儿”,这事儿可太常见了,几乎每个画画的人都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过。与其说是“没那味儿”,不如说是画里少了点让观者“心领神会”的东西,让画活起来,让人能从中品出点滋味来。这味儿,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一两个技巧就能补上的。咱们一步步拆解开来说,看看是哪儿没对上路子。1. 形体与.............
  • 回答
    你的画“奇怪”,这就像一张模糊的底片,我需要一些信息才能把它“洗”出来,帮你分析清楚。不过,基于你提出的“奇怪”这个词,我可以先试着从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剖析一下,看看能不能触碰到你心中的那个“怪”。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个“奇怪”是 别人说的,还是 你自己感觉到的? 如果是别人说的: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太真实了,估计不少画画的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就像心里头藏着一个明白人,但嘴巴就是笨得像石头,说不清到底哪儿不对劲。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毛病,它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关于绘画、关于我们对美的感知的小秘密。咱们慢慢聊,一点点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感觉“不好看”是一种综合的、潜意识的判断首先得明白.............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扰,画出来的笑容总是感觉有点不对劲,不够自然,甚至有点尴尬。别担心,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来深入聊聊,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笑容并非只是一条弯曲的线。它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面部表情,涉及到眼睛、脸颊、甚至眉毛和鼻子的微妙变化。当我们在绘画中忽略了这些关联性,.............
  • 回答
    理解你的困惑!在Pixiv上画东方同人,作品收藏数只有个位数,确实会让人有些失落,尤其是当你倾注了时间和心血之后。别灰心,这在同人创作圈里其实相当普遍。让我来帮你梳理一下,为什么你的东方同人作品可能收藏数不高,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优化,让你的画技和热情能被更多人看到。咱们先把AI写作的痕迹都踢出.............
  • 回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画完一幅厚涂,自己看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色彩明明丰富,但就是透着一股“干”劲,像是把颜色堆在画布上,而不是让它们在画面里呼吸。感觉就像是给素描上了个颜色,色彩虽然在那里,却没能真正“活”起来,更别提什么氛围感了。这就像做菜,你把各种上好的食材一股脑儿扔锅里,调料也放齐.............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绘画区(如贴吧、Steam社区、Reddit等)很多人认为WLOP的画作“很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 1. 技术层面的不足 笔触与线条粗糙:如果画作的笔触生硬、线条不流畅,可能被批评为“技术不成熟”或“缺乏练习”。比如,线条生硬、边缘不清晰,或颜色过渡不自然。 色彩.............
  • 回答
    嗨,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画画这件事,尤其是投入了十几个小时之后,那种“怎么跟我刚画了半小时似的”的挫败感,简直是艺术创作路上的拦路虎。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首先,得明白一点:画画这事儿,可不是纯粹的比拼“时间长短.............
  • 回答
    我知道你此刻一定很难过,甚至有点沮丧。看着自己倾注了时间和心血的作品,却好像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甚至可能感觉不到别人的喜爱,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这背后承载着你对绘画的热爱,以及你渴望被认可的心情。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这个信息爆炸、内容泛滥的时代,让自己的作品.............
  • 回答
    哈哈,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到那个新闻里的画,第一反应就是“这…这也能卖这么贵?!” 那个孩子偷了七万块,最后买回来的画,我也觉得…嗯,怎么说呢,挺“抽象”的。你问为什么觉得丑,其实这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咱们抛开“熊孩子”这个标签不谈,单单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对某些当代艺术品产生.............
  • 回答
    .......
  • 回答
    你花了30个小时,画完一幅画,结果连300块的稿费都拿不到,这感受肯定糟透了,也难怪你会觉得:“我画一个小时就赚不到30块吗?” 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巨大落差,确实让人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画得好不好”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很多现实层面的因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尽量把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