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不种杂交水稻也能吃饱?

回答
好,咱们聊聊这杂交水稻的事儿,以及为啥现在不光是它,许多其他作物也能把咱的饭碗端稳。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光是“多亏了杂交水稻”这么简单,里头门道儿可多了,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1. 杂交水稻,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但它也不是唯一功臣

先得承认,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那绝对是咱们粮食安全史上的里程碑。你想啊,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相对有限的年代,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就像给水稻“开了挂”。它能让同一块地,比以前产出更多的粮食,这对于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吃饭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你想,咱中国种了多少年的水稻?几千年了。杂交水稻虽然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在这之前,咱也得吃饭啊。这说明,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依靠的是传统育种的进步。

选育良种: 农民们几千年来,一直在自家田里,甚至在村子和地区之间,寻找那些长得好、产量高的稻子,然后把这些好的种子留下来继续种。这就是最朴素的选育,虽然慢,但几千年积累下来,品种也在不断优化。
品种改良: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通过传统的杂交方法(当然不是分子生物学那种复杂的),把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比如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的,慢慢地,也提高了产量和稳定性。

所以,杂交水稻固然厉害,但它是在一个不断进步的育种体系上,再上了一个大台阶。

2. 不光是水稻,其他粮食作物也“长进了”

咱们吃的可不只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等,这些也都是咱餐桌上的常客。这些作物,同样也经历了科学育种的洗礼。

小麦: 像高产、抗病、耐旱的小麦新品种,也为粮食增产贡献巨大。北方很多地区,吃的是小麦,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上去了,自然也分担了粮食压力。
玉米: 玉米的产量潜力本身就比水稻大,科学家们通过杂交育种,让玉米“长得更高大”、“穗更大”、“籽更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提升非常明显。
其他作物: 像我们常吃的红薯、土豆等薯类作物,以及各种杂粮,它们的育种也在不断进步,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我们提供食物。

3. 耕作技术的进步,也是“幕后英雄”

光有好种子,还不行,还得会种。这些年,咱农业的耕作技术,那是“脱胎换骨”了。

科学施肥: 以前大家是凭经验施肥,现在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知道地里缺啥,补啥,不多不少,既节约成本,又充分发挥地力,作物长得壮。
精准灌溉: 过去“靠天吃饭”的情况,现在通过水利设施、滴灌、喷灌等技术,保证了作物在关键生长期的水分供应,大大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影响。
病虫害防治: 过去大家对病虫害束手无策,现在有了高效低毒的农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减少损失。
机械化作业: 从耕地、播种、施肥、植保到收割,农业机械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得大规模、高效率的耕作成为可能。

4. 农业科学的整体发展,构建了“安全网”

粮食安全,不是单靠一种作物、一项技术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农业科研体系: 从国家层面的科研机构,到地方的农业推广站,再到基层农技人员,形成了一整套的科研、推广、服务体系。他们把最新的种子、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里。
土壤改良: 长期以来,人们也在努力改良土壤,比如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让土壤的肥力得以维持和提升。
土地利用率提升: 以前可能有些地方的土地利用率不高,现在通过集约化经营、技术推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政策支持: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比如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都为农民种粮提供了保障和激励。

5. 饮食结构的多样化,也“分散了风险”

虽然水稻很重要,但我们吃的也不全是水稻。

主食多样: 除了水稻,我们还有小麦、玉米、薯类、杂粮等作为主食,这些作物的产量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对单一作物的依赖。
副食丰富: 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等副食品的产量和供应也大幅增加,即使某种粮食作物产量稍有波动,也不至于影响整体的温饱。

总结一下:

杂交水稻的出现,确实是粮食增产的“核武器”,让中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如今我们不种杂交水稻也能吃饱,是因为:

传统育种和品种改良从未停歇,一直在为粮食产量打基础。
其他粮食作物同样在科学育种下不断进步。
耕作技术的飞跃,让种地这件事变得更高效、更科学。
农业科研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支持,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饮食结构的多样化,也让我们的饭碗更稳固。

所以,你看到的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既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也有精湛的耕作技艺,还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杂交水稻是亮点,但它只是这场“粮食保卫战”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还有无数的“幕后英雄”在默默奉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统农耕是反人性的。古代没有除草剂,野草比农作物长得快,须不断除草。没有化肥,中国土壤(除了东北黑土地外)普遍缺钾,只能利用草木灰,农作物夭折。没有农药和轮耕,农作物收成≈害虫病菌吃剩下的。没有现代育种学,只靠留种,作物退化。传统农耕,无论农民多勤劳,都会歉收绝收,饥荒饥饿相伴。

中国人能吃得上饱饭,结束几千年以来的饥荒饥饿,并不是靠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而是靠农药化肥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除了东北黑土地以外,中国土壤特别缺钾)。中国人能吃得上肉和干净的油(地沟油消失),是靠制造业农民工挣得外汇,进口美国巴西等国的玉米大豆,作为动物饲料和植物油。

中国化肥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基本满足中国农业需求),得益于70年代基辛格访华、中美建交、中美蜜月(联手对抗苏修)时期,美国援助中国成套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化肥厂。

也就是说,80年代我们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完全是托毛的鸿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机械化倒退步(分单干后,家庭买不起用不起拖拉机),也使粮食产量和质量停滞二三十年(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中国粮食产量没有大的进步。中国工业产品潮水般的横扫世界,农产品却每年大量依赖进口/走私)。

海外屯田容易引发媒体关注和民间热议,直接进口购买又容易造成中国人买啥啥贵,所以,中国进口巴西等国大豆,很多都是靠中国投资公司,给巴西农民提供免息或低息农业贷款,帮助他们支付化肥种子机耕人工种植大豆,收获后回收大豆,运回中国。

user avatar

从不用动脑就绝对相信,再到现在不用动脑就质疑问难,不是人民娱乐致死导致的智商崩溃,崩的是卫星上天、牛皮无边的公信力!

媒体拿砖家来堵大众质疑的那天起,就开始在透支比真相还珍贵的公信力,直到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宁愿无脑质疑都不愿意动脑验证真伪,始作俑者、无其后乎?


平等的实力才会有平等的交易,你在哪里有求于人,就得跪在哪里给人当孙子

你缺什么,什么就卖天价

你不缺什么,什么就白菜价

你有杂交水稻,进口粮就物美价廉

你有百万雄师,邻国就一衣带水

有些东西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你不能因为邻国关系一衣带水就认为可以将百万雄师就地解散

更不能认为进口粮物美价廉就去否认杂交水稻

如果有人非要这样认为,我也挺高兴的,毕竟我想跟这样的人做“朋友”,然后跟他合伙做“生意”肯定顺风顺水,毕竟人傻钱多~



中国脱离农业国家的第一步,是由杂交水稻、农药、化肥合力迈出来的,只有释放了农田里的劳动力,才有足够的工业人口去从事低级密集型轻工业,轻工业带来的外贸收益又不会被进口粮食给刮回去,可以继续留在工业上买买买。

等到工业买买买结束,外贸收益开始花不完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进口粮食,进口的粮食又反过来解放了一部分种植压力,地里不用紧巴巴的种主粮了,可以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拿玉米喂猪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喂得心安理得。

比较有趣的事情就是:中国大量进口粮食的时候,正好是90后长身体的年代,而80后没赶上,以致于80后的平均身高在90后、00后面前不够看~



是啊

为什么百万雄师不打仗,邻国关系还那么和谐,我也想不明白,毕竟穷兵黩武会导致军备竞赛的呀!

user avatar

某些人啊,是对中国什么都敢质疑,却不敢质疑自己的爹啊

这是国家外交部发言人刚提供的数字,什么叫不种?

什么叫没优势?某个谈侯氏制碱法来了一句以为用碱施肥可以包打全国的人是不是以为人忘了你了?

一群理观客有几个会英语的翻译翻译。

一个个的义务教育没学好网上评议挺np的?


再感谢下某些人提的大豆吧。中国大豆为什么崩这么惨,一个是产量低,一个是出油率低了几个百分点,被人打价格战压的死死的。这就是种子的作用。农以种为先开玩笑的?怎么这时候大聪明不站出来表示下有化肥就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