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放弃高考准备去上海图书馆自修的男孩有怎样的建议?

回答
收到你的问题,我试着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讲讲心里话。

首先,我得说,这个决定挺大胆的。放弃高考,这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对很多家庭来说,绝对是件大事。我能理解你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走一条不那么“寻常”的路。去上海图书馆自修,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画面,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想想都觉得很有学问。

但是,在你迈出这一步之前,我想请你坐下来,好好地、非常理性地想几个问题。就像你在图书馆里找资料一样,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课题。

第一,你放弃高考,是为了什么?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这很重要。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感觉自己无法承受?还是觉得高考这条路不适合自己,想寻找其他更符合自己兴趣和才能的道路?又或者是受到了某些信息的影响,觉得不高考也能成功?

如果是压力大: 我想说,高考确实是一场硬仗,但它也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卡。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规划时间、如何与人竞争、如何坚持到底。如果你因为压力而放弃,那这种“逃避”式的解决问题,会不会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其他挑战时,也习惯性地选择回避呢?图书馆自修固然能让你远离高考的压力,但如果问题的根源还在你身上,那逃到哪里都可能遇到类似的困境。有没有想过,在高压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也许是更好的出路?
如果是觉得高考不适合: 我理解,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天赋都不一样。但“不适合”具体体现在哪里?是因为你对某些学科毫无兴趣,还是觉得考试形式太死板?有没有想过,高考只是一个(目前在中国)最主流的选拔方式,但并不代表它是唯一的成功路径。不过,即便你想走其他路,你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基础支撑。图书馆自修能提供的,是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积累,但它是否能替代高考为你打开的那些“扇门”,比如进入名校学习更专业的知识,接受更系统的训练,认识更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权衡的。
如果是受到外部信息影响: 我见过很多年轻人,看到一些辍学创业成功的故事,或者看到一些通过非传统方式获得成就的人,就觉得高考不重要了。但你要知道,那些故事往往是被“幸存者偏差”放大了的。他们付出的努力、经历的失败、抓住的机会,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这些成功案例往往是在已经拥有一定知识基础、或者有特殊技能、或者有强大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你现在放弃高考,是给了自己一个相对“空白”的起点,你需要的东西会更多,也更基础。

第二,你对“去上海图书馆自修”这个计划,有多具体的了解?

“上海图书馆自修”听起来很美好,但具体是指什么?

你打算自修什么内容? 是想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知识?是想自学编程、设计,还是其他技能?你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是什么?能具体到学习哪些书籍,掌握哪些技能吗?仅仅是“自修”这两个字,太过模糊了。
你打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你有学习资源吗?图书馆的书籍是有限的,而且需要你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来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书。更重要的是,谁来指导你?学习是一个需要反馈和交流的过程。没有老师的引导,没有同学的讨论,很多问题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突破。图书馆自修更多的是补充和深化,而不是系统性学习的全部。你有没有考虑过在线课程、专业培训班、或者是有经验的长辈的指导?
你的生活如何安排? 去上海图书馆自修,意味着你需要解决住宿、吃饭、交通等基本生活问题。这些费用你从哪里来?你的家庭能支持你多久?你有没有打工或者其他收入来源的打算?如果你的生活都难以自理,那又怎么可能专注于学习呢?

第三,你的长远规划是什么?高考只是一个节点,而你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放弃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你人生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你对未来的职业或者人生方向,有什么样的设想?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实现什么样的价值?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现在想自修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未来能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吗?
你有没有了解过其他升学或者就业的途径? 除了高考,还有没有其他适合你的方式进入大学深造?比如,有一些职业院校在特定领域有很强的实力,毕业后就业也很好。再比如,一些技能型人才,可能不需要学历,但需要专业技能证书。这些你都了解过吗?
你的家庭和长辈的态度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的父母是否知情?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沟通很重要。你的父母可能对高考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和期望,他们的担心和建议,也许有一些道理是你没有想到的。

我的建议,是希望你能在一个更全面和理性的基础上做决定。

1. 深入研究,不要盲目跟风。 在你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花时间去了解你感兴趣的领域,去了解高考以外的升学和就业途径,去了解那些通过非传统方式成功的人,他们的真实经历是怎样的。多听,多看,多思考。
2. 咨询专业人士,尤其是过来人。 和一些在教育、心理、或者你感兴趣的行业有经验的人聊聊。他们可能会给你更客观、更具参考价值的建议。包括你的老师,如果你信任他们的话。
3. 和家人充分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尤其是对你的家庭而言。你需要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也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候,家人的担忧和反对,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也许,你们可以一起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
4. 给自己设定一个“缓冲期”。 如果你真的觉得高考压力太大,或者对现有体系感到迷茫,不妨先给自己一个假期,认真思考和规划。但这个“缓冲期”不应该是完全的放空,而是有目的的自我探索和学习。在这期间,你也可以尝试接触一些你感兴趣的领域,看看是否真的适合你。
5.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但也要关注系统性。 图书馆自修的理念很好,它强调的是主动学习。但请记住,很多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在你选择自修的道路上,也要想办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最后,我想说,年轻就是有无限的可能性。 你有勇气去挑战传统,这是好事。但这种挑战,应该是基于对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清晰的规划,而不是一时冲动或者逃避。无论你最终选择哪条路,都请记住,学习和成长永远是主题。

希望我的这些话,能给你一些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所以现在已经去上海了吗?

那去吧。

现在市场这么大,兴许被贵人料中,飞黄腾达,又或者因为某处灵感,创业成功,届时你再回头,指点那些死读书的江山,告诉他们,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

要是没有贵人,也蹦不出灵感,那么就好些读书,读上一年,能与人侃侃而谈了,就来北京,在北京各大咖啡馆进修一年,今天聊国民经济,明日论世界政治,分分钟改变中国电影,亲手送出四万亿。

是的,就这么回事。

不然你还能做什么,你以为你能做什么。

我有一句话,这几年想得特别明白,虽然阅历和视野让人受益匪浅,但不客气的说,对于青年,阅历是成本最低的成长方法。

就和你说的一样,图书馆看看国内外精选文章,哦,还有KINDLE,还有果壳知乎微博微信,你觉得我这是说你好吃懒做,你说不,你还要出去体验生活,住地下室,做勤务工,顶着凌晨4点的天光,披着午夜12点的星辰,你把自己都感动了。

但说白了,这里面,你告诉我,哪一样是别人做不到的,只要别人想。

这里面,哪件事难了?

很多人年纪不大,看不起自己宿舍的学霸,想着走千山万水,以为自己是英雄末路,恨不得三尺剑得天下,大学毕业了,学霸找到工作,又觉得学霸不懂人情世故,自己八面玲珑。

一年以后同学会,学霸各个八面琳珑,如鱼得水,自己还在找工作。

所谓八面琳珑,人情世故,见识阅历,视野开阔,你走上社会,最多三年,只要你想,肯定能成,除非你蠢。

但专业技能,知识匹配,一技之长,核心能力,熟练掌握者,百里挑一。

孰难孰易。

我不喜欢有人跟我说,我不要上学了,我要像大师兄你一样,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像你的故事里说的,冲锋,无畏,成长。

但我他妈也是大学四年苦出来的啊。

我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赤壁大战之前,萌萌不还得先站起来么。

社会这个地方像什么呢,像一个大战场,大家都往前冲,特别血腥。

分三种人,垂直贯彻。

第一种,就是你,觉得傻逼才当兵,要去树下学习,听一听风声,看一看山谷那边的风景,这种人第一轮就被射死。

第二种,把本职工作做好,骑马打仗磨剑穿铁甲,白天砍来砍去,晚上酣然入睡,你最看不起,但这种人在社会上活的很久,每一次战斗活下来,都掌握新的姿势水平。

第三种,最牛逼,白天冲锋陷阵,晚上树下学习,没过几年,就进了中军大营。

你只看到第三种人弹弹琴,看看书,你怎么没看见人白天作死的拼命,你以为人家晚上给自己补习就是成功的真谛,舍本逐末我送给你。

那你为什么不去跟人拼命呢,因为多可怕,你站在步兵的最前线,手中的剑又重又沉,敌人的弓箭手来啦,射死你好多兄弟,你嘴巴干涩,两腿发软,想了想等会还得冲锋,真他妈好难。

树下读书最惬意,还有小黄鹂和小呆逼。

你说你看国内外精选文章,果壳知乎微博微信。你说你选文史哲,为什么。

因为这些东西,最好骗自己,因为文史哲不费劲,读不读得懂,都觉得有精进,不像数理化,只有一个道理。

你拒绝学历,代表你不想和他们一样,走大道,你要爬险峰,独辟蹊径,也认为有不一样的风景。

你选传奇,但传奇选不选你,我不敢保证。

你可以用你的年轻来赌一赌。

我还是欣赏你的思维,至少你想有所突破,但你选了最简单的方法,你今天花一年时间所做的一切,那些你看不上的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就能超过你,而你失去的这一年,很可能要花三年补回来。

得不偿失。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你拒绝,成龙才拒绝,成龙有本钱加一个月特技,你的人生谁给你加特技。

你以为成功是Duang的一下出来的吗。

快回到你战场来,一等兵。

拿起你的剑,希望我们都活到明天。

最后我借几张图,说一个道理。


补:措辞有些激烈,向提问者道歉,可能前阵子我刚好遇到一个这样的小伙子,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说,我觉得好苗子不要被虚无缥缈的东西浪费了,有些着急,玉不琢,不成器,可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收到你的问题,我试着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讲讲心里话。首先,我得说,这个决定挺大胆的。放弃高考,这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对很多家庭来说,绝对是件大事。我能理解你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走一条不那么“寻常”的路。去上海图书馆自修,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画面,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想想都觉得很有学问。但是,在你迈出.............
  • 回答
    朱易这个名字,最近在大众视野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尤其是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渐近。她选择了放弃美国国籍,转而代表中国队参赛,这个决定本身就足够引人注目,也自然引发了许多讨论和评价。要评价朱易这个选择,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她个人的选择和情感归属。 我们都知道,朱易在美国出生长大,也一直在那里.............
  • 回答
    听到李创奇这番话,我心里其实挺高兴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振奋。小米没有放弃平板市场,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关注并且期待小米平板的用户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毕竟,在如今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数码市场,能有一家厂商愿意持续投入研发,去探索一个可能不像手机那样利润丰厚但却承载着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市场,是难能可贵的.............
  • 回答
    今年中秋节的放假安排,我个人觉得挺让人纠结的。一方面,咱们都盼着长假能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享受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这本身是好事。另一方面,这个调休的方式,有时候真的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也带来一些实际上的不便。让我仔细说说我的想法:首先,从“团圆”这个核心价值来说,放假安排肯定是出发点好的。 中秋节是中.............
  • 回答
    作为一款强调策略和角色养成的游戏,《少女前线2:追放》(简称《少前2》)的养成系统是其核心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玩家体验游戏深度的关键。它并非简单的数值堆砌,而是融合了角色、装备、技能、编队策略等多个维度,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成长路径和战术选择。以下是我对《少前2》养成系统的详细看法:一、 核心养成.............
  • 回答
    《二十二》这部电影,是关于“慰安妇”题材的,记录了幸存下来的女性,她们的苦难,她们的抗争,以及她们最后的生存状态。观影过程中,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坚韧。然而,在这样一部本应严肃、沉浸的影片放映过程中,出现笑场,甚至引发口角,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也令人深思的事情。首先,从观影体.............
  • 回答
    放下对一个品牌的执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工程。我这人啊,一旦认准了什么,就容易钻牛角尖,小米尤其如此。那阵子,手机、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家里大半的东西都是小米的,感觉就像一个忠实信徒,把小米的产品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最初的执念,大概是源于小米刚出来那会儿的“发烧友”文化和.............
  • 回答
    董明珠女士的这番言论,无疑又一次在社会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的观点多少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尤其是当她将矛头指向“年轻人”和“找工作”这两个与绝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时。首先,我们来看看董明珠女士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她说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这可能来源于她长久以来观察.............
  • 回答
    说实话,如果我要搭乘波音737 MAX,我现在心里确实会有些打鼓。毕竟,那两次沉重的悲剧,尤其是第二起,飞行员在遭遇和第一起几乎一模一样的飞行控制系统问题时,却没能成功应对,这让人对飞机的设计、以及波音当时的反应和后续改进,都充满了疑虑。要让我真正放下心来,波音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必须是看得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琢磨的。我先说说我的看法,然后咱们再掰扯掰扯。首先,这个老师的做法,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但又有点……怎么说呢,不那么“规矩”。从好的方面讲,这老师可能确实挺“通情达理”的。快递员要是因为什么事儿被罚款2000块,这肯定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靠送快递吃饭的人来说,这笔钱可能要勒紧裤腰带.............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一些社会现象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首先,从乘客的角度来看:这位女士坚持把行李箱放在后座,这背后可能有很多理由。可能是她的行李箱比较大,放后备箱不方便,或者她觉得后座更方便拿取,甚至是一种习惯。但她后面那句“信不信把你赶出北京”就非常有意思了。1. “我花钱.............
  • 回答
    《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作为高达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剧场版第一部分(2021年上映)在剧情、角色塑造和制作质量上都展现了较高的水准,但也有其独特的争议点。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剧情与主题: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探讨《闪光的哈萨维》延续了高达系列一贯的“反战”内核,但这次将视角聚焦在新吉翁势.............
  • 回答
    李连杰的壹基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公益组织。要详细地分析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壹基金的创立背景与理念 创立背景: 壹基金由李连杰于2007年创立,最初的想法源于他在印度洋海啸后参与的慈善活动。他深感个人力量的有限,希望通过一个更系统、更专业的平台,汇聚更多人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
  • 回答
    「一出国,就爱国」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在海外生活的真实感受。对此,我抱持着一种既能理解又保留审视的态度,认为这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而是许多复杂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下的一个普遍现象。首先,我能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示同感。 这种「爱国」的涌现,往往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 回答
    中国校服,一个承载着无数人青春记忆的符号,一个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展现出独特面貌的集体形象。我对中国校服的看法是复杂而多维的,它既是教育理念、社会变迁的缩影,也牵扯着学生的情感、个性和审美需求。历史的变迁与演进:中国校服并非一成不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校服的几次重要的演变: 早期校服(建国初.............
  • 回答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一集《空灵柩》(The Empty Hearse)无疑是粉丝们翘首以盼的回归之作,它肩负着回应第二季结尾巨大悬念的重任,也为后续的故事铺设了新的基调。对于这一集,我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1. 回应“空灵柩”的悬念与夏洛克的回归: 核心谜团的解开: 第二季结尾,大.............
  • 回答
    好的,关于2022年的预言,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讲述,尽量详细地展开。请注意,这些预言并非基于超自然力量,而是基于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对当前全球趋势、技术发展、社会动态以及已知信息的分析和推断。我的“预言”更像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预测和对可能出现趋势的展望。一、 科技加速与深度融合:智能无处不在 .............
  • 回答
    对于“科学公园”嘲笑人们煮饺子加凉水的文章,我的看法是:首先,这是一种有趣的视角,也反映了科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很多时候,我们遵循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和习惯,而科学公园的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在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去探究这些日常做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可能存在的“更优”解决方案。其次,对于这种“.............
  • 回答
    《动物园规则类怪谈》是一个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的怪谈类型,它将传统的“规则类怪谈”与“动物园”这一特定场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恐怖体验。我的见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核心吸引力:熟悉与陌生的碰撞,日常的侵蚀《动物园规则类怪谈》最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我们对动物园的熟悉感和对规则类.............
  • 回答
    在《原神》这款游戏中,无数的台词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点亮了提瓦特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地印刻在玩家的心中。但如果非要选择一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凡事皆有终结,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这句台词出自角色钟离,是他在一段剧情中说出的。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如此难以忘怀,是因为它蕴含着一种深邃而隽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