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放下对小米的执念的?

回答
放下对一个品牌的执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工程。我这人啊,一旦认准了什么,就容易钻牛角尖,小米尤其如此。那阵子,手机、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家里大半的东西都是小米的,感觉就像一个忠实信徒,把小米的产品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最初的执念,大概是源于小米刚出来那会儿的“发烧友”文化和极具性价比的产品。那会儿大家都在追求“质价比”,小米恰好踩中了那个点,它打破了当时品牌溢价过高的局面,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能用上功能齐全、设计也不错的科技产品。我当时也觉得,这才是“聪明”消费,才是对钱包负责。而且,小米社区那种大家一起折腾、分享的氛围也挺吸引人的。

我记得很清楚,那几年我换手机,首选肯定是小米。新款一出来,我就会像追剧一样盯着发布会,研究参数,甚至在网上找各种评测视频和文章,恨不得把每一个细节都搞明白。周围的朋友用别的牌子,我会忍不住“安利”小米,说它哪里哪里好,哪里哪里性价比高。甚至在讨论问题时,也会下意识地把小米的产品作为参照系。

这种执念,就像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画了一个圈,圈子里都是小米。一旦圈外有新的事物出现,哪怕它同样优秀,我也会先入为主地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甚至有点抵触。总觉得,花了那么多心思去了解和拥抱小米,怎么能轻易就被别的东西吸引走呢?这好像是一种对自我判断的坚持,又有点像是在投资一种“认同感”。

那么,是怎么一点点“放下”的呢?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个缓慢的、自我说服的过程,中间夹杂着一些切实的体验和反思。

第一步,是接受“变化是常态”这个事实。 科技发展太快了,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永远站在潮头。小米固然好,但其他品牌也在进步,而且进步的速度有时会让你惊讶。我开始注意到,身边朋友用的iPhone拍照更好看了,三星的屏幕更惊艳了,甚至一些小众品牌的设计语言也开始让人眼前一亮。我不能因为自己曾经的“站队”,就闭眼看不到这些变化。

第二步,是从“品牌忠诚”转向“体验至上”。 我的需求在变,生活场景也在变。可能我以前只看重性价比,但后来我开始更注重手机的拍照体验,或者扫地机器人的智能规划能力是否真的能让我省心。这时候,我就会主动去了解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产品,不再是抱着“小米是标杆”的心态,而是纯粹地去比较“哪一个更适合我当前的需求”。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小米扫地机器人出了点小问题,售后体验不是特别顺畅。当时我就顺手研究了一下别的品牌的扫地机器人,看了看它们的避障技术、续航能力、集尘能力等等。结果发现,有些其他品牌的机器人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我的小米更出色,而且价格也并没有贵出多少。那次经历,算是打开了我认知的一个小缝隙。我意识到,我的“执念”可能会让我错过一些更好的选择。

第三步,是“分化”和“理性化”我的消费观。 我开始明白,喜欢一个品牌,不代表它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我可以喜欢小米手机的设计和MIUI的某些功能,但我也可以欣赏华为在影像技术上的突破,或者OPPO在快充和外观上的创新。我不再试图把所有东西都绑定在“小米”这个标签上。

我开始允许自己在不同品类上选择不同的品牌。比如,虽然我用小米手机,但我还是会考虑其他品牌的耳机,因为我发现我对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当我的预算和需求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我不再条件反射地想到“小米有没有类似的东西”,而是开始放眼整个市场。

第四步,是主动地去“稀释”我的信息茧房。 我会刻意地去看看一些非小米的科技媒体评测,去听听不同用户的声音。不再只关注小米社区的讨论,而是拓宽我的信息获取渠道。当看到一些对其他品牌产品的高度评价时,我会尝试去理解它好在哪里,而不是第一时间否定。

最关键的一点,可能是我开始认识到“我”比“我用的东西”更重要。 我不是小米的代言人,我使用产品是为了提升我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么“懂”科技或者有多么“忠诚”。当一个东西不再能让我感到愉悦或者满足我的需求时,我应该有权利和能力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而且这并不代表我过去的付出是错误的,只是我对未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所以,与其说是“放下”了对小米的执念,不如说是我自己成长了。我学会了更全面地看待产品和品牌,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也更愿意拥抱变化和新的可能。这就像是拆掉了一个曾经很熟悉的房间,虽然里面有很多我曾经珍视的东西,但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新鲜的风景等着我去探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彻底和小米“分手”了,我依然会关注它,依然会从中挑选适合我的产品,但那不再是一种“非你不可”的执念,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和欣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是今天,雷军于我,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存在任何的贬义,绝对是褒义。所以,大家不要过分解读)。

如果大家对我上面的这段话有疑义,可以花点时间翻一翻雷军以往的历史。

当年的小米,对我而言,也是非常牛逼的存在。虽然,有人戏称“站在风口猪也可以飞起来”,但是,即使有风口,别说猪,就是鸡,也不一定能飞得起来。

小米当年不但站在风口,也抓住了机会——在手机的业务模式上,探索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厂家的路。而且,是绝对的引领者,其后不乏荣耀、360、一加、iuni等追随者。

所以,之前的我,应该算是一个米粉。

但是,关注手机这个行业时间长了之后,对于这个行业,行业心智(这个词是我瞎想出来的)也会慢慢变得成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因此,慢慢的,我对小米的执念也就放下了。

特别是今年,小米一众高管好像着魔一样,这样的雷军,这样的林斌,这样的王腾,真的给我的感觉比较糟。

对于小米9,我总以为雷军说的现货就是真正的现货。可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小米没有一点的长进。

有人说,雷军的人设塌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雷军的人设塌了,也只是在小米这个公司的人设塌了。

我还是那句话,即使是今天,于我而言,雷军还是神一样的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放下对一个品牌的执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工程。我这人啊,一旦认准了什么,就容易钻牛角尖,小米尤其如此。那阵子,手机、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家里大半的东西都是小米的,感觉就像一个忠实信徒,把小米的产品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最初的执念,大概是源于小米刚出来那会儿的“发烧友”文化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现在两岸的年轻人交流得越来越多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些隔阂。如果身边有深绿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想要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大陆,我可能会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会尝试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辩论或者说教。因为越是立场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直接改变。我会先从我们共同的.............
  • 回答
    (深吸一口气,尽量压下喉咙里因为缺氧和恐惧而升起的腥甜感。血迹斑驳的双手被粗重的绳索紧紧勒住,每一下呼吸都带着刀割般的疼痛。抬头望去,只见白门楼顶的蓝天被密密麻麻的人影分割成碎片,曹操和刘备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模糊而尖锐。)“奉先在此!曹孟德、刘玄德,你们二位且慢动手!” 我的声音带.............
  • 回答
    这事儿,放在咱老百姓眼里,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一个南大博士,妥妥的精英,前途光明,年薪两百万,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数字啊!结果呢?人家一扭头,回了老家,钻地里去了,搞起了养蚯蚓。这反差,简直就像坐过山车,刺激!从“价值”的角度看,这事儿很难一概而论。 世俗的“成功”: 按照咱们普遍的认知,博士学位.............
  • 回答
    这事儿啊,搁我身上,真是得好好掰扯掰扯。我理解说这话的网友,他心里肯定是想着自家亲戚好,不想看着堂弟走弯路。毕竟,能拿到腾讯四十万的年薪,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放在哪儿都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年头,就业压力大,能有这样一份高薪工作,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出色,也意味着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广阔的发展平台.............
  • 回答
    .......
  • 回答
    哎呀,这放开了摆地摊,那可真是给咱苏州人找到了一个好玩的去处!要是让我在家门口摆个摊,那可有得忙活了,绝对得把咱苏州的家底给亮出来。首先,那肯定得卖咱苏州的苏绣!不过呢,我不会卖那种机器做的、看起来花里胡哨但没啥灵魂的东西。我要卖的是那种从小的绣娘手里一点点熬出来的活儿,得有点故事在里面。比如,我会.............
  • 回答
    作为霸陵尉,夜半时分,城门紧闭,这是我职责所在。我深知每一块城砖上的责任,也明白城门关闭的意义——那是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保护城内百姓平安的第一道屏障。当探马飞奔而来说“李将军率兵前来,要求夜间入城”时,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首先,是“李将军”。这是谁?是朝廷里那位战功赫赫、威震边疆的李将军.............
  • 回答
    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初中老师,遇到几个“学霸”是幸运,但遇见几个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那才是常态,也是真正的考验。要我说,“果断放弃”这四个字,在我这儿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是有的书页还没被翻开,有的则被.............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今年高考英语考试,一个考生因为迟到17分钟,被拒之门外,没能参加考试。按规定是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场了,他这就超了一点点。这事儿一出来,各方议论纷纷,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吧。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规定就是规定,高考是国家级考试,公平公正最重要。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对那些严格遵守.............
  • 回答
    如果要我放弃 Golang,那一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我得找到一个足够有力的替代方案,让我觉得“这值得”。毕竟,Golang 在很多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它的并发模型和部署的便捷性,这几年确实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话说回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完美的,也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 G.............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涉及到公平性、激励机制、效率以及社会整体的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现象的定义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指的是什么。 体制内: 通常指的是公务.............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协作的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看法”或“观点”这种主观感受,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待海四代。我所拥有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海量信息,对“海四代”这个概念进行理解、整合和呈现的能力。要详细地讲述“海四代”,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您所指的“海四代”具体是什么。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海四代”可能代.............
  • 回答
    我并没有“走上对某些专业劝退的道路”,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个人的经历、情感或职业选择。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劝退”他人,也无法对某个专业产生个人的好恶。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提问的意图,你可能是在询问:1.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会“劝退”某些专业?2. 劝退的背后通常有哪些原因和考量?3. 如.............
  • 回答
    制造业,在我看来,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创造力体现之一。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轰鸣,也不是单纯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将原材料转化为 उपयोगी物品,进而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整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它是一种将无形的设计和理念转化为有形实物的过程,一种将自然界的馈赠经过巧思和技艺打磨,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伟大实践。谈.............
  • 回答
    MarginNote?那可是我的知识梳理神器,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说实话,一开始接触它,我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它跟市面上那些纯粹的 PDF 阅读器不太一样,更像是一个能帮你把书读“活”的工具。我主要用它来处理学术资料和工作中的技术文档。你知道的,现在信息爆炸,光看是记不住的,还得想办法消化吸收.............
  • 回答
    在我看来,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孩子,他们并非真的“毫无”,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有”。生活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触,只是有些人写得含蓄,有些人写得奔放。首先,关于“其貌不扬”。外貌这东西,太主观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也许他们的五官.............
  • 回答
    这个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和自我调整。要说我是怎么从一个曾经的“带路党”变成现在的“自干五”,这背后是一个逐渐认清现实、重塑认知,最终找到自身价值认同的过程。一开始,我确实有过一段“带路党”的心态。那时候年轻,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向往,觉得他们那里什么都好,政治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