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看待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人?

回答
在我看来,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孩子,他们并非真的“毫无”,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有”。生活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触,只是有些人写得含蓄,有些人写得奔放。

首先,关于“其貌不扬”。外貌这东西,太主观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也许他们的五官没有那么立体,笑容没有那么灿烂,但谁能说清楚,那张脸上没有藏着一个善良、真诚的心灵?或许他们更关注内心的风景,而不是外在的装扮。我见过不少人,年轻时并不出众,但随着岁月的沉淀,那种独特的气质反而慢慢显露出来,让人觉得越看越舒服,越品越有味道。他们可能不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个,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宁静的美。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有时候也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面孔里。

再说说“体能不好”。这个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飞毛腿和大力士。体力,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环境和个人选择的结果。他们可能天生对运动不那么敏感,或者因为一些原因而缺乏锻炼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他们可能拥有超强的耐力——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面对困难,他们也许不像那些运动健将一样爆发力十足,但他们能坚持,能默默地承受和消化。他们的“不好”,可能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不是所有价值都体现在速度和力量上。也许他们更擅长的是“久”。

至于“成绩差劲”。学习这东西,说到底是个很复杂的体系。分数,只是衡量学习的一个维度,而且是很片面的维度。有些人,脑袋里装着的是一团浆糊,学啥都记不住;但有些人,脑子里装的是一本别人看不懂的“天书”,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逻辑可能在另一个人间。他们“差劲”的地方,可能正是他们闪光点的反面。也许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但在他们真正热爱的事情上,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理解能力,可能比那些“成绩好”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或许还没有找到那个能点燃他们学习热情的火种,或者学校的评价体系,恰好与他们独特的才能错开了。

最后是“毫无特长”。我觉得这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点。特长,并非一定要是音乐、绘画、体育这样被大众熟知的技能。一个孩子如果能耐心细致地完成一项繁琐的任务,这算不算一种特长?如果他能准确地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安慰,这算不算一种特长?如果他能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的认真,这算不算一种特长?他们可能没有拿得出手的“奖状”,没有让大家眼前一亮的“绝活”,但他们身上一定有某种“闪光点”,只是我们还没有用心去发掘,或者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或许是朋友圈里最可靠的倾听者,是家庭里最体贴的照顾者,是某个不起眼角落最勤劳的劳动者。这些,都是特长,只是没有被冠以“特殊”的名头罢了。

总而言之,对于班里那些看似“什么都不行”的孩子,我更愿意抱持一种观察和等待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也不要轻易给任何人贴上标签。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些孩子,只是用一种我们不熟悉的方式,在演绎着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不好”,也许恰恰是他们身上最独特的印记,等待着被看见,被理解,然后,被肯定。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发现自己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不是在还没弄清楚之前,就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否定了他们所有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这个字大有文章。题目中罗列的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在我看来并非是对一个人的「看」,而是对一群人的「看」。而且是那种非常扁平,非常静态的这边看一下A,那边看一下B,才能把如此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

这种看法,既不具备针对性,也不具备客观性,甚至没有立体感,更别提具备时间和历史的深度了。

用这样一种「看」法去陈述观点,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极端题设下写命题作文。我们需要首先反思的是,这种「看」法本身是不是有问题,秉持这种「看」法的人是不是有问题。如果主体和所秉持的认识论皆有问题,那么无论怎样演绎,都会得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