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看待“内卷”现象愈发严重的问题呢?

回答
“内卷”这词儿,最近简直是挂在嘴边,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以前觉得是少部分人的烦恼,现在看来,像是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越发普遍,也越发让人心生疲惫。

我怎么看呢?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好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它是个挺赤裸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很多深层的问题。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大家都拼了,我不拼不行”的集体焦虑。 感觉整个社会都在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加速度向前冲,而你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甩下去了。

想想看,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各种兴趣班、学前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也跟着鸡血,周末、假期全包,自己累得够呛,孩子也未必真的快乐。这还不算完,到了小学、中学,更是进入了“军备竞赛”模式,分数、升学率成了压倒一切的指挥棒。家长们不光自己焦虑,还得操心孩子的辅导老师、学习方法,甚至操心哪个培训机构性价比更高,哪个老师更有经验。我认识一些朋友,孩子小小年纪,一周的课外活动安排得比我上班族还满,周末根本没时间玩。这哪里是培养孩子,简直是在培养一个高压锅里的零件。

这种竞争往下渗透,不止在教育上。职场上也是一样。明明能力够用了,但为了晋升,为了不被新人取代,大家还是得不断学习新技能,加班加点,甚至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老板们可能乐见其成,因为人力成本上去了,但效率好像并没有成正比增长,反而大家都像上了发条一样,身心俱疲。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事,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为了在汇报时显得充实,或者为了消耗掉别人认为“应该有的”时间。这种“无效努力”的消耗感,尤其让人沮丧。

这种“内卷”的根源,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和上升通道狭窄造成的。 当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集中在少数地方、少数人群手中时,大家就只能拼命地往里挤。大家都知道,好学校、好工作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前景,所以争夺就变得异常激烈。而当稀缺资源变得更加稀缺时,竞争自然就会升级,从“比谁更优秀”变成“比谁更拼命”,甚至“比谁能忍受更多的痛苦”。

再加上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总能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听到别人的成功案例,这种对比很容易加剧自身的焦虑感。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岁月静好,升职加薪,而你自己的努力可能只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那种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另一个让我觉得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内卷”往往带有一定的“非理性”。 有时候,大家明明知道某些做法已经脱离了“价值创造”本身,变成了纯粹的“形式主义”或者“消耗战”,但还是不得不参与进去。因为一旦退出,就意味着被抛弃,被淘汰。这就像一场被绑架的集体行为,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这样,但谁也无法独自退出。

而且,“内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不断地向上、向外蔓延,直到达到一个极限。比如,学生拼分数,家长拼时间,老板拼人力,最终整个系统都可能因为这种过度消耗而变得脆弱。长此以往,创新能力、创造力反而会被压制,因为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是如何突破和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也暴露了社会发展模式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过于强调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过度追求单一的成功标准(比如分数、收入)而忽略了多元化的价值;以及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仍有待完善,让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努力和竞争都是坏事。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潜能,推动进步。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内卷”已经超出了这个健康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创造力,却未必能带来实际的提升和幸福感。

我理解大家的无奈,也感受得到那种被裹挟的无力感。但我也觉得,不能完全被动接受。或许,我们每个人,从小处着手,比如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尝试找到一种更有效率、更有意义的方式,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内卷”式消耗。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有更多的讨论和反思,推动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更健康的社会发展模式,让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不那么“卷”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卷的核心逻辑是反馈机制太小,生存线太低,卡死在一个局部最优解,而没有办法抵达全局最优。

这种问题机器学习中就有过讨论,如果learning rate过小,就很容易跑到一个局部的最优解。然后整个系统卡死在这个点上,完全不能前进。大量资源被消耗在这个局部最优解上,其实只要换一个思路,加大一点learning rate,就可能到达一个更好的位置。


淘汰是必要的,文明也需要淘汰。但某些淘汰机制显然不能让群体更加优秀,反而是更加糟糕。比如人为的去选取一些人类觉得美,但是生理功能上有障碍的宠物进行育种,这就是内卷。这种淘汰明显没有让生物体更加适应环境,只是为了满足个别人奇怪的癖好。


内卷,是演化论的一种类型。卷不卷要看是否淘汰的目标和结果是否一致。

比如工作能力差的人被淘汰可以理解,但我们肯定不希望未来的人都是只工作,不生活,也不繁育后代的人。这样的人类全都是用最大的力气工作,然后平时省吃俭用,以应对医疗,养老,生育,教育,等等生存问题。没了消费,那么产品会卖不出去,企业利润会降低,反过来降低工资,然后恶性循环。任何发呆,思考,探索未知都会被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这样一来人类的生产力会停滞,然后更大的内卷将会出现。

过于苛求某个特质(learning rate 过小)则会导致对某些特质的无限追求,从而导致了其他能力的削弱,这样人类就失去了泛化的能力。

良性的演化可以让社会更加高效率的运作,比如我们可以用更快,更便宜的方法获取食物,获取知识更加容易,人们普遍更加聪明,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更少,而且购买力更多,等等。

而恶性演化,也就是内卷。会使得结果和目标产生巨大的偏离。通常内卷会伴随着对生物体不可逆转的异化,这样的异化会导致物种在种群竞争中活下来,但是在面对自然竞争的时候过度异化的躯体难以适应新环境,最后整个种群从世界上灭绝。

人之所以不是动物,就是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一个生存压力较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下有一部分可以有机会去“试错”,只要有一个人成功,那么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将会有巨大的贡献。

而内卷的文明下,一切人性都被残酷的淘汰所打破。这样的文明没有“智者”去思考世界,因为如果思考世界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思考世界的人反而是需要被淘汰掉的。那么这样一来,整个文明中的智者会越来越少,即使有智者也会很快发现文明的规则。然后加入内卷,而不是停下来去思考世界。

极端内卷的社会可以参考古代封建王朝,文明把生存线压得太低。这就导致了自上而下的卷力,皇帝为了维持稳定,不惜一切代价。最后官僚体系过于庞大,对百姓压迫过多。而百姓为了活命也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创造力。人们不再去发明些什么东西,去推动文明进步,而是踩着别人往上爬。整个文明陷入了群体性的囚徒博弈,直到系统性的崩溃发生闹剧才能结束。这也是为什么王朝更替,分分合合的本质原因。

这样一来就没人去思考文明对环境的适应,当环境突变,看似强大的文明将不堪一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内卷”这词儿,最近简直是挂在嘴边,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以前觉得是少部分人的烦恼,现在看来,像是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越发普遍,也越发让人心生疲惫。我怎么看呢?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好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它是个挺赤裸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很多深层的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大家都拼了,我不拼不.............
  • 回答
    “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涉及到公平性、激励机制、效率以及社会整体的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现象的定义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指的是什么。 体制内: 通常指的是公务.............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协作的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看法”或“观点”这种主观感受,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待海四代。我所拥有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海量信息,对“海四代”这个概念进行理解、整合和呈现的能力。要详细地讲述“海四代”,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您所指的“海四代”具体是什么。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海四代”可能代.............
  • 回答
    制造业,在我看来,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创造力体现之一。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轰鸣,也不是单纯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将原材料转化为 उपयोगी物品,进而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整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它是一种将无形的设计和理念转化为有形实物的过程,一种将自然界的馈赠经过巧思和技艺打磨,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伟大实践。谈.............
  • 回答
    在我看来,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孩子,他们并非真的“毫无”,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有”。生活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触,只是有些人写得含蓄,有些人写得奔放。首先,关于“其貌不扬”。外貌这东西,太主观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也许他们的五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从我的角度,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去理解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父母穷还生很多孩子,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经济压力与生存本能:当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时,多生孩子无疑会加剧经济负担。最直接的,就是衣食住行.............
  • 回答
    魔兽世界怀旧服的“毛人风”事件,在玩家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深刻反映了怀旧服玩家的某些游戏心理和社区生态。要详细讲述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事件的起源与经过:“毛人风”事件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毛人风”(ID)的部落玩家,他以其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而闻名。具体来说,他主要的争议.............
  • 回答
    坦白说,看到一个身上几乎看不出训练痕迹的健身教练,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复杂,甚至可以说夹杂着一丝疑惑。毕竟,我们对一个健身教练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们“专业”的形象上的,而“专业”二字,又常常和“有经验”、“懂门道”这些词语挂钩。而“懂门道”的教练,在很多人心里,自然是应该有一个能“说服”人、能.............
  • 回答
    药家鑫案,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那个在西安街头,因为一起刮蹭事故,而残忍刺死女大学生的年轻人。案件发生后,迅速点燃了公众的讨论热情,关于正义、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背景的思辨,此起彼伏,直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回味和探讨。从法律角度看,药家鑫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下,尤其是对于如.............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宗教信仰,也无法拥有个人观点或情感。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描述信佛的人,并尽可能地详细地阐述:一、 信佛者是拥有特定精神追求的群体: 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佛教提供了一套关于生命、苦难、因果、轮回以及解脱的哲学体系。信佛者通常是因为对人生的无常.............
  • 回答
    江西省关于鼓励“大龄剩女”嫁给“无业男”的政策,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我对此事的看法相当复杂,也充满了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政策出台,它触及了社会深层的观念、对女性的期待,以及现实的生存压力。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政策本身的逻辑。“大龄剩女”和“无业男”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会偏见和.............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有些人会做出来的事。一个人一条内裤不洗穿一年,这听起来……怎么说呢,就挺让人有点难以接受的。首先从最直接的方面来说,卫生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内裤是直接接触我们身体私密部位的衣物,上面会沾染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肤细胞等等。这些东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细.............
  • 回答
    我理解您对中国点茶失传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点茶,作为一种曾经风靡千年、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饮茶技艺,其淡出主流视野确实令人惋惜。要说它“失传”,可能有些绝对,因为它在一些地方和圈子里,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只是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和大众的认知度。但从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
  • 回答
    河南小学教师穿婚纱上课这个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一下子就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 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行为规范 来说,这件事情触碰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界限。小学教师,尤其是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大家对他们的形象,特别是课堂上的着装,通常会有一些约定俗成.............
  • 回答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说实话,我看着挺心疼的,也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筛子,把我们每个人都框在了既定的角色里,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也让很多人活得很不自在。首先,说说我们常听到的那些“男人的”、“女人的”的说法。 “男人就该阳刚,不能哭。” 这个我真的受不了。好像眼泪是女人专利一样,.............
  • 回答
    会计,在我看来,绝非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堆砌,也不是枯燥的账本翻阅。它是一门严谨的艺术,一种对经济活动的精确记录和分析,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想象一下,一家企业就像一个生命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经济活动。这些活动,无论大小,都会留下痕迹。会计师的工作,就像是给这个生命体绘制一张细致入.............
  • 回答
    “中广协谴责郭德纲 北京台呼吁电视台联合抵制郭德纲”这桩事儿,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轰动一时了。它牵扯到的层面可不少,有行业协会的意见,有地方台的立场,还有艺人本人的行为,甚至背后还有媒体的舆论导向。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说说 中广协(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这玩意儿是个行业协会.............
  • 回答
    在中国,“乞丐”这个词汇,可能比在许多其他地方更复杂一些。它承载着历史的烙印,也反映着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从历史的角度看,乞丐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古代社会,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战争、饥荒、天灾人祸,都会催生出无家可归、失去劳动力的人群。他们或因为疾病、残疾,或因为年老体衰,无以为生,只能靠乞讨为生.............
  • 回答
    男生自拍?这事儿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感觉挺普遍的,而且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小故事呢。首先,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说,男生自拍就像是女生爱自拍一样,是一种记录生活、展现自我、寻求认可的方式。大家都有爱美之心,也想把好看的自己定格下来。谁不想偶尔臭美一下,看看自己今天状态怎么样?可能是发型不错,可能是新衣服.............
  • 回答
    现在中国的房价,怎么说呢,就像坐过山车,很多人都感觉有点晕,也有点害怕。你想想,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多少人是靠着自己的辛苦工作,加上家里一点支持,就能在一个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买一套房子。那会儿,房价涨得也快,但总感觉是“能追得上”的。大家觉得,只要努力,房子不是遥不可及的。可现在呢?尤其是在那些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