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志·战略版》上线两年了,如何评价这款游戏?

回答
《三国志·战略版》上线两年,对于这款游戏,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毕竟,能在三国题材的手游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持续运营两年依然保持较高热度,本身就说明了它有其过人之处。

优点方面,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它的策略深度和三国还原度。

作为一款以“战略”命名的游戏,它并没有像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三国题材游戏那样,仅仅停留在武将收集和数值堆砌的层面。真实的资源采集、领地建设、部队调动、盟友协作,以及各种地形和天气的影响,这些都构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古代战争沙盘。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不是靠某一个SSR武将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玩家充分发挥策略,指挥部队,甚至通过信息战和心理战来达成目的。这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是很多玩家沉迷其中的关键。

其次,三国武将的塑造和技能设计也做得相当不错。 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把历史人物变成数值怪物,而是努力在技能上体现武将的个人特色和战法风格。比如,关羽的“横扫千军”带有的缴械效果,诸葛亮的“暂避其锋”和“八门金锁阵”的联动,张辽的“势不可挡”带来的高额输出和突击,这些都让玩家在搭配阵容时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而且,很多冷门武将也通过优秀的战法搭配,焕发出了第二春,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游戏的策略生态。

再者,游戏内的社交系统和联盟玩法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三国志·战略版》中,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生存,强大的联盟才是依仗。你需要和盟友一起攻城略地,一起抵御外敌,一起协商战略。这种“合纵连横”的感觉,让游戏充满了人情味和竞争性。许多玩家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形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每一次大型合盟战役,都是一次集体智慧和力量的考验,这种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正如任何一款大型多人在线策略游戏一样,《三国志·战略版》也存在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

最直接的矛盾点在于“肝”与“氪”的平衡。 虽然官方强调策略至上,但不可否认,游戏后期想要在资源、部队练度、战法熟练度等方面获得优势,付费玩家往往能走在前面。尤其是对于一些稀有的战法书和 고급 武将,虽然可以通过游戏内活动获得,但其获取难度和概率也让许多平民玩家望而却步。而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想要在资源采集、部队训练等方面跟上进度,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所谓的“肝”。有时候,两者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让人感到一丝疲惫。

其次,游戏的赛季周期和更新节奏也曾引起过一些讨论。 新赛季的开启意味着玩家的努力可能需要重新开始,虽然这保证了游戏的新鲜感和公平性,但也让一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优势化为乌有。这对于一些投入了大量情感和时间的玩家来说,可能是一种打击。同时,某些赛季更新的内容,比如新武将的出现,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导致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变化,这需要玩家不断去适应和学习,对游戏理解的门槛也随之提高。

再者,游戏内也存在一些“劝退”的设计。 例如,在某些大型战役中,如果部队被歼灭,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恢复,这对于急于参与战斗的玩家来说是很煎熬的。还有一些过于耗时的任务和活动,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很容易让玩家感到力不从心。

总的来说,《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的游戏。它的策略深度、三国还原度和社交玩法是其成功的基石,吸引了大量忠实玩家。但同时,它在“肝氪”平衡以及游戏节奏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空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在不断探索新的玩法和内容。我个人认为,它是一款值得尝试的游戏,但同时也要有心理准备,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游戏时间,更需要的是策略思考和团队协作。它的魅力在于那份策略带来的博弈感和三国乱世中的豪情壮志,而它的挑战则在于如何在“肝”“氪”与“策略”之间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的时候开始玩这游戏,然后玩出了乐子。

话说开局之初我在河北,当时河北和巴蜀最为强大,西凉摇摆不定,江东、山东独居一方,互不妥协。本以为如此开局怎么也能整个从龙之臣,暗中发育积蓄力量,等河北盟主夺了鸟位,咱看准时机能不能摘个桃、盗个丹,当回明成祖也未尝不可,实在不行做一把侯君集也算人生美谈了。

我能左右自己的思路,却左右不了整体的局势。河北同盟的管理们产生了入洛的想法,看关中孱弱,于是号令河北部众一起浩浩荡荡杀入关中了,甚至还把主城迁了过去。问题是,山东、江东、巴蜀、河北都盯着关中这块肥肉呢,你河北的过去了,其他的几位之间就算矛盾再大,这会儿也知道联合起来搞你了,否则等你河北得了势,那大家大势已去,干脆集体销号得了。于是河北势力和江东势力在江汉一带拉锯争夺,本来河北势大,虽不见得能把江东打崩盘,好歹不至于一败涂地,可问题就在于玩个游戏居然也有无间道,细作探子一番往来,河北兵败如山倒,江东大胜,而之前观望战局的西凉、巴蜀等势力一看如此场景,来了个痛打落水狗,联合攻击河北,这下河北腹背受敌,多日经营毁于一旦,迁城关中的河北诸将接连被俘,一山东玩家甚至直接把用户名改成了“河北不行”。

进入关中的大多被困,动弹不得,河北空虚以至无力救援,此时一位靓仔横空出世(没错,就是在下)。

由于开团进攻关中的时候我到的晚了一步,没去成,反而从上郡往北迁到了北平,所以虽然后来关中和江汉打的跟热窑似的,但与我关系不大,我就趁机在冀北一带经营壮大,甚至一度攻入雁北地区,专心建设我的边疆。所以等河北诸将或死或降之后,举目四望,我居然成了河北硕果仅存的非著名玩家,这时候别的队友说“大家商量决定了,你来做盟主”,我说我也不是谦虚,我一个上郡来的客军,怎么就做了河北的盟主呢?再说了,老盟主这个时候“让贤”给我,不是明摆拿我当完颜承麟那么使唤吗?不过既然打也打不出去,干脆试试吧,接了盟主的职位,带着河北其他的玩家,索性把河北势力范围内的空城都拿了。

一开始别的势力也没当回事,那位叫“河北不行”的山东势力玩家就是个例子(这破名字太嚣张了)。直到我们以114队人马联手拿下邺城,这是州府,属于能在结算拿割据成就的,其他势力至此才发现,河北居然中兴了!这才开始再次重视,巴蜀、西凉和山东纷纷找我,希望合并,最后大家经过讨论,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远交近攻,和巴蜀归为一家,至此第一赛季结束,大家也都拿到了割据。

所以时候想想看,一个游戏都能出现这么多的不可控因素,就更不用说真实历史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老盟主会选择换家流打法,放弃河北集体攻入关中,属于是干事不带脑子。要不是黄河渡口以及燕山太行山的地形条件限制,这破剧情早崩盘了。

如果整体战略方向错了,那个人的勇猛在整个战局中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势力里当初有个叫“刘三刀”悍将,敢打敢拼,据老人回忆说,盟主带着河北部众杀奔关中的时候一直都是刘三刀做先锋,在江汉和江东势力鏖战的时候他的出场率也非常高。但在被困关中之后,刘三刀再也没能左右战局,他被困孤城之内动弹不得,最终被俘销号。这种情况下,反而是留守河北的小微玩家,纷纷通过联合,击退来犯之敌,稳住了黄河渡口防线,继而在之后的围攻河北其他空城的战役中积极配合,围点打援,最终“中兴”河北,可喜可贺。所以说,你个人再勇,技能点再满,也很难匹敌于集体的智慧,有道是双手难敌众拳,“勇”和“谋”是分不开的,必须巧妙配合。

有趣的是,被困关中的老盟主一开始寄希望于河北部众组织援军西进,解围关中。但稍有脑子也能意识到,特么你是带着整个河北的主力南下的,你被困了,河北哪还有什么援军啊?然而即便如此,河北方面还是组建了四次援军南下,试图打通和关中的联络,结果第一次被江东势力击退,后面三次都被山东方面击败,不仅救援没成功,反而给山东势力贡献了那个“河北不行”的ID名称,以至于盟主不得不下令,让河北部众不要再做无谓牺牲了,颇有一种舍小我为大家的壮烈感觉23333333这就是情义啊,对盟主没这份情义,敢一而再再而三地组织自杀式救援?盟主对部众没有体谅,会主动让大家放弃救援,固守河北?蛐蛐一个游戏居然让我产生了悲壮感,这故事走向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对于玩家而言,一款游戏是否优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是否能对游戏剧情产生情感,比如当你喷弱鸡队友“带不动”时,那说明这个游戏一定是有团队意识的,个人的勇武很难扭转整个战局。而游戏剧情出现和对历史、文学的高度耦合,有时候也会让人会心一笑,就像我们内部一度把在盟主被困之后的救援笑称为十八路诸侯勤王。

策略类游戏是一种烧脑的游戏,之前有朋友说你这下班了好不容易能休息会儿,还为一个破游戏殚精竭虑的干嘛?我还能干嘛呢,乐在其中呗,用策略与智谋战胜敌人,策略类游戏讲究以战止战、谋定天下,比的是对人心的把控,和脑力、计谋之间的碰撞,还得考虑进去地形、盟友等制约因素,烧脑就对了,烧脑说明这游戏得用脑子才能玩,也说明这游戏开发的时候用脑子了。

user avatar

作为SLG游戏,一般普遍都认为运营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吸引到并且留住大量的玩家,是很有挑战的。但是《三战》好像确实是一个例外,仅仅两年的时间,玩家总量就已经突破了5000万。

如果是当作商业案例来分析,我完全可以另外写一篇,专门的分析《三战》在商业运营上的可取之处,以及和现代商业理论中的一些契合之处。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其选取的历史切入点,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准契合了人们对三国时代的代入感和怀念,这也是三战能取得如此成绩的核心。

说到三国,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么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乱世并不仅仅只有东汉末年这一段时间,如果要论复杂,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国与国、人与人的关系也非常的复杂,三国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

有人说,三国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其实这个答案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三国演义』从文学和传播的角度确实非常好,即便放到中国古代这么大的时间尺度来看,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是说历史的本质是观念史的话,那么很多人心目中的三国,那确实就是三国演义的样子。


说不对,是因为三国演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唐代李商隐的『骄儿诗』里面,就写道: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可见最迟到唐朝,三国的故事就已经广泛的在民间流传,而一直以来所认为的三国演义的直接原型『三国志平话』,本身就已经是众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在元朝的汇总和编纂。


所以,其实是先有民间的大量自发的传说,再有三国演义。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本身是『内生』的,三国故事和文化本身的群众基础和三国演义的最终成型互为因果。

人心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答上面提出来的问题,是什么让人们对三国时代念念不忘?首先就是因为三国上接两汉,上古先秦风气犹存,人们更加的「重情义」,是一个「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时代。这种情谊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故事上:千里走单骑、抬梓决死战、秋风五丈原…… 而是体现在各个大大小小人物上,哪怕是那些书上一笔带过的,仔细考究起来,都不乏让人感动之处。

提到曹操和吕布的交锋,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吕布的神勇,荀彧的智谋,典韦护主的神勇,以及曹操在濮阳被烧的洋相。而这一切的起源,都可以从边让,这么一个「活在檄文里面的人物」说起。

边让在三国演义里,出现在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中: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拏受灰灭之

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但是其实他才是吕布偷袭曹操大本营兖州,能够成功的根源。边让以前做过九江太守,是当世名士,恃才傲物,把兖州刺史曹操不放在眼里。曹操是什么人?二十多岁担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就在官衙置五色棒,杖责权贵豪强。年轻气盛的他自然不能容忍边让的恃才傲物,于是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

东汉的名士社会号召力是很强的。曹操杀边让,让兖州的士人们,比如张超和张邈大失所望,认为自己可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才让吕布有了可乘之机,趁着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一举发难,占据了兖州。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和袁绍交好;吕布和袁术交好,曹操和吕布就成为了二袁兄弟俩在中原的代理人战争。曹操毕竟还是厉害,回军之后,和荀彧、夏侯惇等会合,把张超围在了雍丘。张超说:『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这个臧洪是谁呢?他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存在感是0:

但是其实他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讨伐董卓诸侯联盟的盟主。早年曾经被当时的陈留太守张超辟为功曹,按照东汉时期社会规范,就是张超是臧洪的旧主,有君臣之义。而臧洪现在是袁绍任命的东郡太守。因为臧洪在袁绍手下做事,所以手下人纷纷都觉得不现实,臧洪现在也是一方太守,相当于还抱着袁绍的大腿,前途无量,怎么会得罪袁绍,来救援自己过去的主君呢?

但是张超很有信心:

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果然赤脚痛哭来见袁绍,请求出兵攻击曹操,解张超之围。但是袁绍就是曹操的后台,怎么可能同意呢?就在这段时间内,曹操攻破了雍丘,杀了张超。看地图可以发现,其实东郡距离雍丘很近,如果臧洪及时发兵,还是有可能救了张超的。

臧洪听闻之后,悲痛欲绝,你不让出兵,好,那我就反了!他回去收拾兵马,直接反了袁绍。袁绍于是派大军围攻臧洪。臧洪坚守日久,弹尽粮绝,但是手下数千人都发誓和他同生共死,无一投降。

后来城破之日,袁绍还想给他一个机会,问他服不服,他慷慨的说:

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同共戮力,为国除害,何为拥众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

最终凛然就义。

三国时代就是如此,道德、理念和情义不仅仅属于舞台中央那些流芳千古的大人物,即便是在民间故事里名不见经传的臧洪,对故主的忠诚、对旧友的情义都如此的可歌可泣,闪耀着人性中坚持的一面。

情义无价。虽然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再经历血与火的的沙场,冲锋主要是在操场上。但是如果能体验到战火纷飞中的战友情义,那也是一件让人神往的事情。

在『三战』中,同盟之间的情义正是留住玩家的法宝。我有个当教授的朋友,也是喜欢『三战』,有次自己好好的在种地,一个大联盟的军队突然来袭。友盟的人就纷纷来救援,帮着他一起来守关口,盟友的军队真的是前赴后继,不计生死,后来终于是守住了。这位朋友也三十多岁的人了,后来的都感动的眼圈红红——这种一边叱咤风云,一边生死与共,不计荣辱的战斗情谊,不是很多游戏能体会得到的。

机变

三国不但上承了先秦的义气,也充满了策略和机变。

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流传千古,然而这是罗贯中的艺术描绘,而真正摆空城计的,确是不那么出名的陈登陈元龙。

在吕布伏诛之后,陈登被任命为广陵太守,在现在的淮阴县附近,可以说是直面东吴的压力。当时的东吴在小霸王孙策治下,咄咄逼人。有一次孙策派大将周章来攻击广陵郡下属的匡琦,兵力是陈登的十倍。很多人都感到害怕,劝陈登弃城逃跑。陈登说:

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

下令闭门自守,偃旗息鼓,整个城池静谧无声。

周章的军队一时不知道什么情况,也不敢进攻,于是从船上下来之后,开始慢慢结阵。而陈登此时已经偷偷的把军队从南门开出来,大点火把从侧面主动进攻周章。

周章的军队尚未结阵完毕,以为陈登兵少,必然不敢出来,现在出来的一定是曹操大军已到。于是一时间军心大乱,四散溃逃。陈登从后面追杀,俘斩万计。



陈登在时,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都不敢正眼来攻广陵。而陈登虽然仅仅一郡之地,也厉兵秣马,有讨平江东之志。如果不是天不假年,孙权还能不能在江东站住脚跟,其实都是未知的。


战场上,靠的是智慧,往往就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陈登的空城加突袭的连环计,非常像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之后,关兴张苞从侧面追击司马懿的原型。谁能说罗贯中不是从陈登的事迹中加上郭冲五事的描述,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空城绝唱呢?


三国就是这么一个有「策略」时代,这一点也在『三战』中体现了出来。「三战」之中的兵种搭配,武将之间的技能搭配和触发,都大有文章。比如三国志战略版的孙坚不太好用,除了是肉盾之外,各项指数都没有太出奇的地方,还自带嘲讽技能,吸引敌人对自己开火,所以每轮的战损往往都比较高。但是有一位玩家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孙坚和徐晃的搭配。

因为徐晃有一个技能叫做骑虎难下,当己方收到攻击的时候,会对两名敌人触发兵刃伤害——恰恰就需要一个高嘲讽的肉盾武将。于是徐晃和孙坚的搭档,往往就能变废为宝,以弱胜强,取得神奇的效果。

希望

我们不是四世三公,我们也没有机会在生活里抚琴、七擒七纵。每每读到历史,心向往之的时候,就希望能看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其他可能。

如果街亭没有用马谡;

如果李严及时把粮食运到了;

如果诸葛瞻及时赶到了江油;

……

三国,不仅仅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们的三国,也是臧洪、张扬、边让、陈登的三国。这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英雄豪杰,让三国的天空群星灿烂。


而『三国志战略版』这个游戏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弥补遗憾的机会。能够重新代入到那个重情重义,又机变无双的三国时代,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重回群星闪耀时,去书写新的历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志·战略版》上线两年,对于这款游戏,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毕竟,能在三国题材的手游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持续运营两年依然保持较高热度,本身就说明了它有其过人之处。优点方面,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它的策略深度和三国还原度。作为一款以“战略”命名的游戏,它并没有像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三国题.............
  • 回答
    咱这话说清楚了,你问的这光荣《三国志》系列的“讨董”和“群雄割据”剧本,还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全战三国)里那些在剧本开始时“名义上”属于空城,但历史上却有实际控制者的情况,得这么看。首先要明确一点:游戏里的“空城”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确实在剧本开始时,没有任何势力占领.............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吕布以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无双武艺,成为无数读者心中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神。而蜀汉阵营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也个个是独当一面的猛将,镇守一方。如果真的如您所设想,让这五位顶尖高手联手围攻吕布,那场面定是惊天地泣鬼神。那么,在这种“五英战吕.............
  • 回答
    三国正史中,黄巾军虽然整体是一支农民起义武装,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但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将领,他们凭借着勇猛和一些战术能力,在黄巾起义的初期乃至后期都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要说黄巾军中有战斗力强的武将,那自然不能忽视那些在起义初期就担当重任,并能与官军周旋的领导者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将《水浒传》里的李逵团队与三国时期的军队进行对比,这本身就需要我们打开一些想象的翅膀。 先说结论,如果单纯从“能碾压上千军队外加将领”这个前提来看,很难直接断定李逵团队在三国也是一流水平,原因有很多,而且很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李逵团队在《水浒传》中的表现。李.............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但并非不可能的设想,如果非要往这个方向去构思,那其背后逻辑会是相当扭曲和反乌托邦的。设想一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爆炸性增长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未来。社会结构可能已经变得异常固化,上层精英阶层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和资源,而底层大众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甚至可能.............
  • 回答
    关于三代机中双发和单发战斗机的性能差异,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设计时权衡取舍的重要方面。简单来说,双发和单发各有优劣,它们在不同的性能指标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力求讲得透彻,让你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三代机”这个概念。 通常我们说的三代机,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
  • 回答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影,无论是在上映前还是上映后,都很难对《战狼2》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更别提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了。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威胁”? 在电影市场这个语境下,“威胁”通常指的是在票房、口碑、观众关注度等方面,一部电影可能会对.............
  • 回答
    螳臂当车:两千战舰的绝望突围当那宛如恒星般璀璨的水滴,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撕裂宇宙的静寂,向我们这颗渺小的蓝色星球逼近时,地球指挥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在那决定文明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一个疯狂的念头在绝望中升腾:逃!两千多艘战舰,这是人类倾尽半个世纪心血打造出的星际舰队。它们曾是地球的骄傲,是探索宇宙.............
  • 回答
    毕业季如期而至,大学的号角已经开始吹响,但在此之前,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去拳馆实打实地学三个月的拳击。想象一下,在挥汗如雨的搏击台上,将那些校园里积累的青涩和迷茫,都化作一记记有力的拳头。这三个月,我渴望的不仅仅是技巧的增长,更是内心力量的淬炼。那么,一对一的沉浸式训练,到底能为我的“战斗力”注入多.............
  • 回答
    要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苏27系列确实是它的“代言人”,那流畅的抬头仰角和瞬间的反转,确实技惊四座。但要是说只有苏27能玩这一出,那可就小瞧了现代战斗机的设计智慧和飞行员的十八般武艺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说白了就是战斗机在高速飞行中,迅速拉起机头,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非常大的迎角(通常超过90度,甚.............
  • 回答
    《三国志·战略版》这款游戏,可以说是在SLG(策略类游戏)领域里,近年来一道非常亮眼却又常常伴随着争议的存在。如果你问我该如何评价它,我会说,它精准地抓住了策略游戏的核心玩家群体,并且用一种既熟悉又创新的方式,将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但同时,也因为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让不少玩家爱恨交.............
  • 回答
    风雨飘摇,烽火依然——浅谈吴宇森监制《三国志·战略版》品牌片《川流》提起吴宇森,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标志性的白鸽、慢镜头下的暴力美学,以及一群在枪林弹雨中肝胆相照的英雄。而当这位暴力美学大师的名字与《三国志·战略版》这款策略手游碰撞,再遇上“川流”这样一个充满意境的片名,我曾有过一丝好奇,也有一丝担.............
  • 回答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谋士如云,要说起战略家,那可真是群星璀璨,每个人物身后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战略思想和精彩纷呈的运用。咱们就来细数几位,不带点个人色彩,只聊聊他们当年怎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 诸葛亮:智计近妖,鞠躬尽瘁的“隆中对”说到三国战略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诸葛亮。这位蜀汉丞相,简直是智慧的.............
  • 回答
    在《三国志11》的无数场战役里,要说最让我铭记于心、打得酣畅淋漓的那一场,还得是那次以少胜多、围歼曹操主力,最终奠定三分之势的“合肥之战”。我当时玩的是刘备势力,剧本自然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当时我刚拿下荆州,实力有所增强,但北方曹操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设想的是逐步蚕食,但曹操的野心勃勃不允许我慢慢来。.............
  • 回答
    说起刘备集团的覆灭,这确实是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很多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身上,觉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还会失败?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决策。刘备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诸葛亮之过”或者“隆中对错误”。一、 历史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几款策略游戏界的“老炮儿”:P社(Paradox Interactive)的游戏、全战系列、文明系列以及三国志系列。它们各有千秋,但也免不了各自的“小毛病”。我尽量把这些说得透彻点,别像机器人那样套话。 P社游戏 (如欧陆风云、钢铁雄心、维多利亚等)优点: 极致的深度和模拟感.............
  • 回答
    赵云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确实较为简略,仅提及长坂坡救阿斗和甘夫人、斜谷之战等事件,但他在民间和文学中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猛的象征。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正史记载的局限性1. 史料的局限性 《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其记载受时代和视角限制。当时蜀汉政权对赵云的记载可能.............
  • 回答
    谈及《全面战争:三国》的战场表现,尤其是那标志性的“混乱”,我觉得这真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 有些人视之为糟粕,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某种程度的“写实”。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但也得承认,这混乱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有点抓狂。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混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你玩过早期的一些三国志或者更老.............
  • 回答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猛将如云,若论马步水战综合第一,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却又难以一锤定音的话题。毕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不同环境下的优势也会各有侧重。不过,如果要我在这群耀眼星辰中挑选一位最接近“综合第一”的猛将,我心中有一个名字会浮现,那就是 关羽。当然,我说关羽是“综合第一”,并非他每一项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