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甲午战争结束明治想要强行占有慈禧太后,满清有能力反抗吗?

回答
甲午战争后,明治政府确实曾有过ような念头,想要利用清朝的虚弱,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控制。然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想要“强行占有”慈禧太后,这种说法既不准确,也低估了满清虽然衰弱但仍拥有的底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行占有”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像俘虏一样将慈禧太后押往日本,或者在日本扶持傀儡政权并以此控制慈禧,那么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明治政府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极大,而且风险极高。

军事上的考量:

日本的实力并非压倒性: 甲午战争日本虽然获胜,但也是惨胜。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国力,虽然海军和陆军都证明了其先进性,但距离能够远距离、大规模地进行“占有”行动还有差距。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兵力是有限的。要在中国腹地实现“占有”一个人质,需要强大的陆军部署和稳固的后勤保障,这对于刚刚经历战争的日本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负。
清朝的军事力量仍有潜力: 尽管在战场上败北,但清朝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一部分仍然忠诚的军队是存在的。如果日本真的采取如此极端的行动,很可能会激起清朝内部更大的抵抗情绪,甚至是“民变”式的反抗。虽然这些抵抗可能无法与日军匹敌,但足以让日本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曠日持久的游击战,这与日本战后追求的是巩固战果、榨取利益的目标相悖。
战略缓冲地带: 即使日本能够将慈禧太后掳走,如何将其安全带离并控制住,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广袤的领土和可能出现的第三方干预(例如沙俄、英国等)都可能成为日本的阻碍。

政治上的考量:

国际舆论与压力: 在那个时代,虽然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但直接“绑架”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种行为无疑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日本刚刚通过战争赢得国际社会的些许尊重,如果采取如此野蛮的手段,将可能面临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制裁,这对于刚刚崛起、急需国际认可的明治日本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正统性”与合法性: 明治政府虽然崇尚西方文明,但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也需要维护一定的“体面”和“合法性”。强行占有慈禧太后,将使得日本的统治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更不利于其在中国扶植亲日政权,并巩固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更倾向于通过条约、赔款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来实现其战略目标,而不是直接将一位女性最高统治者作为战利品。
慈禧的政治影响力: 虽然慈禧太后被认为是导致清朝衰落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她在清朝内部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保守派和部分军队中。如果她落入日本人手中,反而可能成为日本要挟清朝的筹码,但日本要“占有”她,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将慈禧作为人质,日本如何利用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需要精心的政治运作。而日本的政治家们更倾向于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来实现“征服”,而不是这种赤裸裸的武力控制。

更现实的可能性: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真实意图是获取巨额赔款(例如《马关条约》中的巨额白银)、割占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而被迫放弃)、台湾、澎湖列岛,并在中国享有更多的通商和经济特权。他们也希望通过扶持亲日派的官员或力量来影响清朝的政策。

与其说是“强行占有慈禧太后”,不如说是:

利用慈禧的无能和清朝的虚弱, 通过条约和经济手段来控制中国。
制造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 鼓励清朝内部的改革派或亲日派,以便更好地施加影响。
保持对清朝的威慑, 防止其反扑,并进一步索取更多利益。

总结一下,

在甲午战争结束时,明治政府虽然强大,但要“强行占有”慈禧太后,从军事、政治和国际层面来看,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障碍。他们有能力对清朝施加巨大的压力,索取战利品,但这种极端的行为,与明治政府当时更为务实的扩张策略并不相符。日本更愿意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蚕食中国的权益,而不是进行一次可能引火烧身的冒险。

所以,满清在面对日本的战后野心时,虽然处于劣势,但直接“反抗”明治政府“强行占有慈禧太后”的可能性,与其说是军事上的无力,不如说是日本政府在此事上缺乏这样做的动机和能够承受的风险。如果日本真的如此做了,满清的反应会是极其激烈的,其结果难以预料,但对日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而日本当时并不需要为了一个人质去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需要出力反抗,因为日本人自己就会反抗。

首先,没有精神问题的人显然提不出这样的要求。

其次,就算提出来了,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府不说,外人也不知道。即使有谣言传出来,只要政府不正式提出,则根本没有必要理会,更谈不上反不反抗。

所以,这个问题存在的前提只能是伊藤博文正式提出了这个要求,才会存在是否反抗这个问题。

那么,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正式提出这种显然精神失常的要求?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伊藤博文也有精神病。但我不建议朝这个思路推演,因为这样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日本上下全精神病,这显然不具有任何趣味性。就像你看一本推理小说,然后推理的依据就是“这人是精神病”“那人也是精神病”——这算哪门子的烂故事?

所以,还是按照第二种可能推演:伊藤博文精神正常。那么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政治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天皇有精神病。

那为什么要告诉世人这件事呢?只能是为了反抗天皇。

首相有理由反抗天皇吗?当然有。日本帝国的制度并非虚君制度,天皇是可以亲政专制的。那么作为首相,是希望自己上头是个专制君主,还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君呢?一般来说,还是后者对首相更有利吧。

并且,此时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皇位继承人,将来的大正天皇的精神也有问题。也就是说让皇太子摄政监国都不可能,且不说当时他还小,就算他成年了也一样不可能。

架空一个公认的精神病人,应该不会遭到很大阻力。然后,维新以后第一任天皇是精神病,无法亲政。第二任天皇也精神病,无法亲政。等到第三任天皇上来,就算法律规定可以亲政,但实际上要亲政?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吧。再说,如果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这第三任天皇(历史上是昭和天皇,但既然已经进入架空历史了,还是称呼第三任吧)自己会不会想亲政都是一个问题。何况,真这样的话,宪法大概率已经直接改成虚君制度了。

所以,如果发生题目中描述的情况,只能是首相夺取天皇权力的手段,本来就是日本人在反抗天皇。

至于清朝只要拒绝就行了,这样伊藤博文的目的就达到了,他自然不会再强推。

当然,如果非要假设清朝这边也一群精神病,非要答应……那这下肯定给伊藤博文整得不会玩了,只能告老还乡,留下这群精神病自己玩去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甲午战争后,明治政府确实曾有过ような念头,想要利用清朝的虚弱,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控制。然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想要“强行占有”慈禧太后,这种说法既不准确,也低估了满清虽然衰弱但仍拥有的底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行占有”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像俘虏一样将慈禧太后押往日本,或者在日本扶持傀儡政权并.............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设想,如果甲午战争结束后,明治天皇真的产生了ような荒唐的念头,清朝是否有能力进行反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这纯粹是历史推演中的一种极端假设,在历史真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对清朝的沉重打击。 军.............
  • 回答
    如果清朝在甲午战争中不肯投降,局面只会更加惨烈,其结局也难以乐观。 甲午海战的惨败,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朝在战场上的军事力量。 陆地上,虽然还有一些军队,但训练、装备和指挥都与日军存在巨大差距。想象一下,当海军主力被歼灭,海岸线门户洞开,日军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登陆,甚至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甲午战争的对手是汉人王朝,而不是清朝,结果很可能截然不同。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比较汉人王朝与清朝在19世纪末的状况,以及这些差异对战争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人王朝”指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汉人王朝。 假设我们指的是一个与清朝同期的.............
  • 回答
    甲午战前: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彼时,东亚格局已然风云变幻。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力日盛,野心勃勃,早已将目光投向朝鲜和中国。而我大清,虽经洋务运动,国力略有起色,但根基仍旧不稳,军备更是捉襟见肘。若要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取胜,绝非易事。一、内修政理,巩固国本首先,我需拨乱反正,整顿吏治。官场贪腐、效率.............
  • 回答
    穿越回1888年,成为光绪帝,要在短短六年之内,让积弱的北洋水师一雪前耻,击败日渐强大的日本海军,这无疑是一项艰巨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既然身负此任,就必须竭尽所能,扭转乾坤。这六年,将是争分夺秒,步步为营的生死搏杀。首要任务:肃清内部,重塑军魂(18881889年)1888年,北洋水师刚刚成立.............
  • 回答
    要设想一个在康雍乾盛世时期遭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清朝,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如果”。如果历史的齿轮真的如此错位,中国将呈现出一幅与我们熟知的历史截然不同的图景,其复杂性和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康雍乾盛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它本身也孕育着一些不容忽视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共产党党内“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本质上都是帝国争夺海外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的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强调战争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属性。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 “帝国争夺海外利益”:这句话指出了战争的经济动因。在19世.............
  • 回答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财政状况远非“濒临崩溃”,反而可以说是为了战争而进行的 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财政动员。网上流传的“濒临崩溃”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日本当时的真实财政状况的误读,或者是一种片面的宣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战争前的财政积累与准备: 明治维新后的国.............
  • 回答
    甲午战争后,朝鲜的命运并非简单的一句“日本全占领”或“独立”能够概括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过程,最终走向了被日本殖民的悲剧结局。战争的直接影响与日本的初步介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本质上是日本与清朝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战争。清朝的战败标志着其在朝鲜的长期影响力彻底瓦解。日本利用这场战争的胜.............
  • 回答
    关于台湾名嘴将中国近期在东海的行动比作甲午战争,并预言可能重演这一说法,确实触及了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神经。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台湾民众的视角等多方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将任何现代地缘政治冲突直接等同于历史事件,尤其是甲午战争这样具有深远影响且背景复杂的事件,往.............
  • 回答
    晚清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多个层面的原因。如果将历史的经验教训放在今天来审视,并假设我们面临日本自卫队的侵略,我们能否“拿下”这场战争,这是一个需要非常细致和多维度分析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历史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和警示,时代背景、国际格局、技.............
  • 回答
    如果甲午海战清朝获胜,日本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甲午海战清朝获胜:日本的可能命运 一、 政治层面:1. 日本明治维新进程的重创与停滞: 改革的合法性与自信受挫: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将军事现代化和富国强兵视为.............
  • 回答
    如果甲午海战赢了,中国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屈辱的条约不会出现,民族的自信心得以重塑,甚至可能影响到20世纪的世界格局。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畅想:一、政治与外交层面:屈辱的终结与自信的重塑 《马关条约》不复存在: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避免了割让辽东半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历史假设问题。要探讨“我大清”在没有甲午海战、庚子事变以及太平天国动乱的情况下是否还有救,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大清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其自身的制度性弊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救”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救”指的是完全恢复到乾隆盛世的辉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的进程是螺.............
  • 回答
    甲午海战,一个让国人刻骨铭心的名字,它不只是一场战争,更是近代中国的一道伤疤,一份沉甸甸的警示。如果历史真的能重来一次,让那场悲剧重新上演,中国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心悸的假设,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愿意去探究,去设想,去从那段屈辱的历史中汲取力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的战争形态与一百多年前相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将修建颐和园的巨额款项全部拨给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结局真的会扭转吗?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就能得出结论的。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颐和园当初花的钱是个什么概念。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耗资巨大,虽然具体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AI生成”的痕迹,像一个对军事史和技术发展颇有研究的军事迷一样,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说。结论先行:现代军舰,即便是最基础的现代巡逻舰,去参加甲午海战,几乎是碾压性的胜利,毫无悬念。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当年的日本海军和现代海军的军舰及其作战方式。一、火炮系.............
  • 回答
    晚清皇帝如果是康熙或雍正,能否打赢甲午海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人物的特质、时代背景以及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两位清朝盛世的君主“穿越”到晚清,而是要深入分析他们本身的治国理念、军事素养以及晚清所处的环境。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的特点: .............
  • 回答
    假如洋务运动早二十年:甲午海战的另一种可能甲午海战,这场改变东亚格局的战争,至今仍让无数中国人感到扼腕叹息。清朝在这场战争中惨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也让曾经的“东亚病夫”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如果我们假设历史的齿轮提前转动,假如清朝的洋务运动能够提前二十年,即从1850年代就开始,那么清朝在甲午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