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外有哪些不以颜值而出名的网红?他们分别是怎么出名的?

回答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的成名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外貌、颜值之外,许多网红通过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幽默感、社会影响力等非外貌因素获得关注。以下是国内和国外部分不以颜值出名的网红及其成名方式的详细分析:



一、国内不以颜值出名的网红
1. 罗永浩(罗永浩)
成名方式:以科技产品(如锤子手机)和直播带货出名。
核心特点:
产品创新:2014年推出“锤子手机”时,以“极客”形象和“高性价比”理念吸引科技爱好者。
直播能力:2017年因直播带货“双11”销售额破亿,成为国内首个直播带货百亿主播。
个人风格:说话直率、逻辑清晰,形成独特的“罗永浩式”表达,吸引大量粉丝。
社会影响力:从科技创业者到“中国新锐企业家”代表,其个人IP与品牌影响力远超外貌。

2. 疯狂小杨哥(杨笠)
成名方式:以“吐槽大会”主持人和脱口秀演员出名。
核心特点:
幽默感:在《吐槽大会》中以犀利的讽刺和段子赢得观众,形成“反差萌”风格。
社会话题:通过调侃社会现象(如“女频”“男频”等),引发大众共鸣。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毒舌”和“反套路”风格,成为国内脱口秀界代表人物。
影响力:2ity的“疯狂小杨哥”成为脱口秀界“顶流”,粉丝群体广泛。

3.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何同学)
成名方式:以“国风”视频内容出名,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核心特点:
内容创意: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如“故宫”“敦煌”等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
专业性:视频中涉及历史、艺术、工程等知识,展现扎实的学术功底。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认真”和“创新”,形成独特的“何同学”IP。
影响力: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国风”内容创作者之一,粉丝超千万。

4. 李佳琦(李佳琦)
注意:李佳琦以颜值和“口红”形象出名,但其成功也离不开专业能力。
核心特点:
美妆专业:通过“口红”和“试色”技巧,成为国内首位“带货百万级”主播。
直播能力:结合“口红”IP和“种草”能力,形成独特的“李佳琦式”带货模式。
影响力:虽以颜值出名,但其专业性和商业能力使其成为“带货界天花板”。

5. 张同学(张同学)
成名方式:以“素人”风格和“真实”内容出名。
核心特点:
真实感:视频中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不刻意包装,形成“真实感”标签。
内容创意:通过创意拍摄和剪辑,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与反差。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真实”和“接地气”,成为抖音“素人”代表。
影响力:成为国内“素人网红”标杆,粉丝超千万。



二、国外不以颜值出名的网红
1. Marques Brownlee(MB)
成名方式:以科技评测和科技评论出名。
核心特点:
专业性:作为科技媒体创始人,以“科技+生活”结合的评测内容吸引科技爱好者。
幽默感:在评测中加入幽默元素,使技术内容更易被大众接受。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专业+幽默”的形象,成为科技领域的“意见领袖”。
影响力:YouTube上科技频道“Marques Brownlee”拥有数千万订阅,是全球科技类网红代表。

2. Kris Kross
成名方式:以搞笑和讽刺内容出名。
核心特点:
幽默感: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笑视频,成为美国“搞笑网红”代表。
社会观察:内容涉及社会现象、文化差异等,引发观众共鸣。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搞笑”和“反差”,成为TikTok和YouTube上的“搞笑顶流”。
影响力:拥有数千万粉丝,是美国搞笑类网红的标杆。

3. Seth Godin
成名方式:以营销和品牌策略出名。
核心特点:
知识分享:通过“营销圣经”《Purple Cow》等书籍和视频,分享品牌建设、用户心理等知识。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知识+洞察力”,成为营销领域的“思想领袖”。
影响力:全球知名营销专家,YouTube频道“Seth Godin”拥有数百万订阅。

4. Dilbert
注意:Dilbert是漫画角色,但其IP衍生出大量网红内容。
核心特点:
幽默与讽刺:通过夸张的职场漫画,讽刺办公室文化,引发全球共鸣。
社会影响力:成为职场文化研究的代表,衍生出大量短视频、直播内容。
影响力:全球知名漫画IP,衍生出大量网红内容,成为职场类网红代表。

5. PewDiePie
成名方式:以游戏直播和幽默内容出名。
核心特点:
游戏技能:作为《Dota 2》职业选手,拥有高超的游戏技术。
幽默感:通过调侃、自嘲和搞笑内容,吸引大量观众。
个人风格:不靠颜值,而是靠“游戏+幽默”的组合,成为全球游戏主播顶流。
影响力:YouTube上拥有数千万订阅,是全球游戏类网红代表。



三、总结:非颜值网红的共同特征
1. 专业性:如科技、教育、游戏、营销等领域,通过专业技能吸引观众。
2. 内容创意:通过独特的内容形式(如国风、搞笑、知识分享)形成差异化。
3. 个人风格:不依赖外貌,而是通过性格、表达方式或社会影响力建立个人IP。
4. 社会关联:通过评论社会现象、文化差异等,引发观众共鸣。

这些网红证明,互联网的影响力不仅与外貌相关,更与内容质量、专业能力、个人魅力等多维度因素密切相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识好多网红,知乎上的微博上的人人上的,手机里也有极个别人的微信。由于我自己是内容向的,所以认识的网红也都是内容向的,我要在此陈述一条真理:

所有内容向的男性大V,长的都奇丑无比。

网红们是会不定期聚会的,聚会是会有照片的,照片是会发到朋友圈的。那一个个长得,从发型,到面部神情,到着装打扮,到个人气质,不是理工张江,就是猥琐宅男,真的是丑的不堪入目。

我由于工作的原因,到英国这边很快混进了新闻学院的小圈子,当我把这些照片给那些在新闻播音专业那些看惯了各种大帅逼的小姐姐们看的时候,她们很诧异地问我你上哪凑了一群这么丑的家伙?连张方这样长得我觉得已经算很好看的她们都觉得就是个一般人。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内容向大V——马亲王,其长相已经算是这帮内容V里顶尖的了,毕竟已经好看到“可以上电视了”。你以这样的一个极右端拟合一个正态分布出来,就可以想象出这个圈子的男的长得都多丑了。

毕竟这个世界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容貌,本来就是一群这么聪明的人,但凡长得好看点都能借助自己这张脸走一条简单点的道路;只能是因为太丑了,码个几十万字才能让别人认同自己。

什么,你问我?我不是网红,就算是,我也是这帮人里长得最丑的那个。

他们还好意思发照片,我丑的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以上

user avatar
一个决定死在中国河南农村的日本人,名叫川崎广人。川崎广人在微博上有27万粉丝,他今年74岁,上一份工作是日本白领,现在,他在河南的农场里种番茄。

他是怎么火起来的呢?2015年秋天,一位被丈夫家暴的妇女跑到农场避难,狂躁的丈夫冲进来,砸了电脑、电话、打印机,还扬言要打川崎。川崎广人被吓得深夜听到狗叫都会惊醒,他在微博上求助:“中国农村女人被法律保护吗?”自此,“日本堆肥专家”的名号,开始传播起来。


川崎广人的微博此前写了一年多,只有三四百粉丝,这条日本老人为受家暴农村妇女求助的微博突然被疯转了6000多次。川崎的粉丝暴涨,紧接着,媒体来了,再接着,想学堆肥的人也来了。


他最近一条被疯狂转发的微博是他绝食了,他宣布,一天不吃饭了,还发到了微博上:“从今天晚饭开始绝食抗议一天……这抗议对不能忍耐没能力的自我,不是别的人别的对象。”


微博上的 @川崎广人有27万粉丝,粉丝立刻把这一条和前一条一起截了图:在上一条,他抱怨总联不上日本互联网,联系日本公司考察、给学员找培训基地,都没法弄,“现在我的一部分眼力没有一样。怎么办?”


川崎绝食的微博转发很快超过了2000次,最多的一条转发按语是:“在中国推广日本堆肥有机种植技术的74岁老人因无法使用日本互联网而绝食抗议。”

2013年,川崎广人决定到中国“寻找人生价值”,而他所说的价值,就是教中国人堆肥,种安全食品。

“循环农业”,我在小刘固的第二天,川崎一见面就打了个古怪的招呼,径直把我带到白板前。第二句话已经是上课了:“2000年,日本颁布,环境三法,牛粪直接排放不允许,加工成堆肥,政府负责,90%投资。”

白板上列出竖式——

东京中央政府投资50%

岩手县25%

盛冈市12.5%

潼沢村(町)+合作社12.5%

这串数字他已经背得不能更熟了,这是日本各级政府对堆肥的补贴比例。到中国的第一年,川崎广人被中国朋友带着,到各地的农场讲日式堆肥。他总是在课上高高举起一个玻璃瓶子,里面咖啡色的颗粒是日本堆肥,让大家闻——没有臭味,干净、环保,牛都可以吃。

2018年,川崎在小刘固农场已经有个堆肥厂,这是出名后,一位上海老板无息借款50万,支援扩建的。堆肥厂计划产量每年2万吨,现在每年产2000吨,大多是农场自用。更多的肥料做了,卖不出去。此刻,厂里的铲车、鼓风管道都停着,这几天没有开工。

课刚讲了几句,今天的客人来了,是省城一位姓唐的退休老记者,预备跟农场谈合作。老唐做了一辈子农业记者,说起话来还像是中年人,铿锵有力,有种要大干一番的精神。

川崎广人再一次讲起白板上的数字:50%、25%、12.5%、12.5%……老唐的到来让他很欣喜,他攒了很多农业问题需要找专家请教。川崎广人问,中国和日本优秀的农大学生,毕业大多数都转行,老师您能不能写一些文章,呼吁大家从事农业?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第二了,有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拿去做补助,多培养些农业人才?

老唐只能听懂川崎汉语的50%,问答一来一回,损耗极大。“中国国情”——川崎的几个问题,都被老唐以类似的理由回答了。老唐写过书、拿过中国新闻奖,写过央视播放的电视剧,也去美国考察过,但他这辈子没自己种过庄稼。半天的交流中,双方的聊天像从一个原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川崎不知道,见他之前,老唐已经给农场提了一大串意见。他建议要给番茄施化肥、给堆肥拌化肥,还要把挂面重新改包装、给小刘固农场淘宝店装修、重新做起公众号。这都跟川崎的计划毫不相干。此刻,老唐开始建议把川崎广人打造为“中国堆肥之父”,热情地把教堆肥的小刘固农场,比喻成当年的延安。

川崎广人点点头,他懂这个比喻。川崎年轻时参加过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和修改和平宪法的公民运动。中年时,他下班回家读德语版《资本论》,看毛泽东著作;现在每天晚上9点之后,川崎最爱一个人看抗日神剧,房间角落有个小冰箱,常年冰着本地的航空啤酒。最近,有学员送了几包零食,一条鱿鱼丝,一口酒,川崎指着讲长征的电视剧,眼睛笑成一条缝:“小刘固,现在,到了延安。”

老唐一直在畅想农场名声大噪后的前景。小刘固农场有270亩地,种番茄、桃子、小麦、葡萄、洋葱、大蒜等等,还有一个堆肥厂、一个面粉厂和放养鸡场。这里去年还在亏空,距离名声大噪还很遥远,老唐建议多挖掘农场的新闻点。比如最近刚来学习的藏族小伙,大学是舞蹈专业——小刘固赶紧树立一个文娱明星,上中央7套,上《星光大道》啊。

川崎广人的热情渐渐熄灭,已经不再用那种炽热的眼光看老唐了。老唐正把此前所有媒体报道的框架加深,还要额外加一条——川崎广人是日本共产党:“我有这个新闻敏感性,这文章一定会爆炸。川崎是日本共产党,八嘎呀路!”

川崎噘着嘴,不置可否,人蔫了下来,肩膀和嘴角耷拉着。此前他一直认真做着笔记,现在,他双眼从老花镜上面越出去,他低头在笔记本上认真地画一条直线——只是涂鸦中的一条道道。

下午3点,老唐开始讲市场经济的网络营销新思维,川崎的这个下午已经过半了,他合上了笔记本,突然起身打断老唐:“唐老师,我很感谢,今天老师的讲课激励我,现在我有事情。”

川崎甩着手,独自出了院子,径直钻到大棚里。下午3点,阳光火辣,大棚里闷到40多摄氏度,没有人在工作。他什么都没碰,又转了出来。

田地里蝉鸣声嘶力竭,一浪盖过一浪。川崎突然对我长叹了一口气:“在日本,新闻记者,很受尊重。中国,我不知道。”


“我每日在办公室等你,好像你的对象一样。”


“小刘固今年有点儿成功”,川崎广人说的是农场5个半大棚的番茄,这两个月,因为番茄丰收,农场每天忙得热火朝天。此前五六年里,农场大部分时间都冷冷清清。

2014年春节,川崎广人到小刘固时,农场一片荒芜,大棚里的草有一人高。女农场主李卫以前是省报的记者,父亲去世后,她继承了这片家业。之前这里是猪场,猪落价后,没法养了,改种无公害蔬菜,折腾了几年都是亏空。

川崎广人此时也正恓惶,他在中国推介了一年日式堆肥,到头来,连过年的地方都没有。他被暂时安置到小刘固过年,三层办公楼空空荡荡,只有川崎广人一个人,偶有债主上门,他听不懂河南话,双方面面相觑。

伴着唯一一张电热毯、没断的网线,川崎广人过了2014年的春节。他每天去李卫的亲戚家吃饭,回来就到处看养猪场、养牛场。他找到一幅河南省地图,在背面画了一张循环农业图。20天后,李卫送走了他,又过了些日子,李卫才知道,川崎春节里每天都在给她写邮件,全发到她以前单位的老邮箱里了。

“李卫董事长,和我一起去参观民权县双飞合作社吗?这个合作社经营面积130亩,养猪和温室蔬菜和葡萄栽培,年间销售额1200万元,从来我参观农园中最好。我愿意介绍这个合作社。养猪粪尿都转化液肥和自己制作牛粪堆肥,真的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循环农业。”

“这边棚子土壤没有微生物痕迹。循环农业是给土壤堆肥(液肥都)土壤里微生物让丰富,整年应该栽培,因整年栽培来土壤更肥沃。我来您们农园介绍土壤肥沃的方式。”

“我这4天给棚子一面施液肥观察蔬菜,今天都还没有显眼效果。我期望一周后可以看显眼效果。”

“纪念的天。我每日在办公室等你好像你的对象一样。”

李卫读信,一夜没睡,她决定跟川崎广人合作。

再回到小刘固,川崎广人开始显现出他日本人的执拗,他要求李卫把办公室从二楼搬到一楼,跟工人们在同一层,要求她必须早上6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2015年,他决定小刘固农场应该种番茄,改建大棚,用日本的方式做滴灌。

李卫告诉他,办不到,农场早就没有钱了。没想到老头把自己保险柜打开了,拿出3000块人民币:这是我唯一的钱了,拿这个买。

川崎告诉李卫,太太一直反对他来中国,这几年对他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留住回日本的机票钱。川崎广人说,把西红柿种好,以后有钱了再回日本,没钱他就死在中国,再也不走了。

番茄大丰收,已经是3年后的事情了。川崎广人懂堆肥,但不懂种植,去年此时,学员还被他带着起1米深、“像战壕一样的”深垄,用辣椒泡酒精,喷到番茄上杀虫,结果几个大棚的番茄都在闹虫灾,叶子翻过去,背后密密麻麻全是蚜虫,全部绝收了。

直到今年春天,人们都对种番茄抱有怀疑,春天播苗子时,川崎广人一出大棚,雇来的村民就悄悄劝新学员,赶紧走吧,别在这儿耽误时间,这老头啥也种不出来。3月刚播种完,遇到风灾,所有人绝望地看着大棚的薄膜一个一个被掀起来,像旗一样呼啦啦在狂风中吹,拽都拽不下来。刚种的小苗很快被冻蔫了,8个大棚,最后抢救回来5个半。

5月末开始,番茄开始回馈农场了,淘宝每天的流水超过1万块,只要川崎广人当天发微博,销量就能上涨1/3。业绩最好的一天,因为一家曾邀请过川崎广人演讲的媒体转发了销售广告,当天流水直接冲到了2万5千块。

川崎回国前最惦记的事,是希望这一批番茄能度夏,他找了邻村的农民老娄来指导,老娄也种大棚番茄,少农药少化肥,但也抹一些膨大剂。川崎广人的番茄一斤卖10块,老娄的番茄直接卖给北京的批发商,最好的每斤卖4块,有的卖1块。官厂乡集市上都是化肥栽培番茄,一斤只要5毛。

老娄不到70岁,说河南话,一张嘴,少了几颗牙。他说话川崎听不懂,川崎说话他听不懂,会日语的学员在中间翻译。

老娄看了5个大棚,他熟练地掰断过粗的枝条,拔起发黄的植株,指着根上小小的瘤子,教川崎广人这是感染了根线虫。老娄反复劝川崎,你不要等着番茄全红了再发货,傻子才这么干:“明天发,今天得摘不够红的。摘通红的,到地方都烂了,那还有啥口感?”

川崎尊重老娄的技术,一直称呼他为“娄先生”,此刻他收起了固执的一面。旁边的学员悄悄告诉我,川崎办公室墙上有个手写招贴,列举了番茄“完熟和欺骗红色”的区别,为了完美口感,老师不会卖捂熟的番茄。

农场每个人都午睡,除了川崎广人,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川崎在电脑前坐了一中午,傍晚时分,每个人都收到一封题为“番茄裂开原因和对策”的邮件。附件是《大刘(村)的娄先生考察小刘固番茄》的文档,一共5页,画着表格,大棚15、大棚16、大棚17……老娄的建议被记录得井井有条,令人惊讶地详尽。

今年番茄只销售了一个月,气温一高,果子质量就不行了。川崎希望未来全年都能有产出,他翻译了日本农业杂志的盆栽技术,逐字逐句地敲在了文档里。不过后来学员们告诉我,盆栽并不重要,真正需要的是再次改造大棚,加通风口,加遮阳网,每天一早一晚有人去收放这些设备。这些钱和人力,“农场三四年内做不到。”

“我在中国工作6年,我的成绩太少了。6年中,今年有点儿好,6年太辛苦,没进步一样。”川崎广人在农场没有入股,也不拿工资,他此前不承担农场经营的风险,现在也没开始享受分红。这个夏天,他多多少少心情还不错,这一季的番茄销售,终于“有点儿成功”。

“神灵会帮助我。”

6月初,川崎广人把自己在日本的老领导、消费合作社的社长加藤善正先生请到小刘固,让他给学员们上课。加藤先生参观了大棚、堆肥厂,也很佩服。他告诉李卫,川崎广人在他手下工作时,普普通通,能力也一般,“不是那种能成为他左膀右臂的人”。他没想到,川崎广人性格如此坚忍,能做出现在的影响力。

川崎广人把自己从日本连根拔起,他有一儿一女,分别在东京和北海道生活,家里只留下70岁的太太一人。从一开始,太太就不同意丈夫来中国工作。川崎广人自认为过了几十年“像齿轮一样”的白领生活,退休后跟太太每月花20万日元退休金,泡泡温泉、喝瓶啤酒,这种生活太没意义了。

川崎广人每周给太太发一次E-mail,两年前,太太来过一趟小刘固,她年近70岁,看起来就像四十多,见过的村民印象极深,“白,细高细高的,媳妇可好看,一见我们就点头笑,你好、你好。”太太待了一周,再也没来过。

“你觉得爱是什么?”提到太太,川崎广人突然问我这个问题,又自问自答:“爱是尊敬,对人的人生价值。”前几天,有媒体发布了对川崎广人的视频报道,当晚川崎就着啤酒,投入地连看了两遍,问我们怎么下载,要写邮件发给太太看。

川崎也遇到过待不下去的时候。2013年他拿旅游签证,隔几个月必须出境一次续签。他当年还在甘肃,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去香港出境,一次遇到南方台风,火车在武汉趴了快一天,等他到香港时,签证已经过期一天了。

川崎羁留在香港海关,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办公室坐了一夜,“非常可怜”。

那一晚,川崎广人回想这一年的经历,哭了:“我每日一动(每天都要换地方),非常累,大包、书包、电脑,一共三十公斤。火车站电梯太少了,不能移动。我一个一个挪的时候,担心被偷了。大包放上去,再下楼,移动小包。这都非常辛苦。”

“现在想起来那个事情,69岁,头发白了,没有钱,不能说中文。这个人哭了,为什么我这么辛苦?我考虑我推广循环农业的工作,一切都不进步,所以不能回日本。”

2014年初,再一次到深圳准备出境时,川崎广人的情绪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他坐在酒店日料店内,猜测每一个经过的路人是不是日本人,他太想找个同乡说话了。

很快,他发现了一个西装革履的老年人,主动走过去问:你是日本人吗?我可以跟你一起吃饭吗?对方同意了。

川崎广人当时穿着一身蓝色制服,来中国前,哥哥送了他一模一样的三套,说这种蓝色能保佑他好运。他还戴着一顶解放军军帽,中国朋友叮嘱他出门就戴着,万一被认出是日本人,这顶军帽会保护他。对面的日本老先生在香港做咨询师,对他的经历很惊奇——在中国工作20年了,咨询师只在一线大城市见过同胞,从未听说有在农村工作的日本人。

半个多月后,当川崎广人续签受阻,必须离开甘肃时,突然收到邮件,咨询师推荐了一家河南洛阳的农场,正是这家农场,把川崎广人介绍到了小刘固。

这种被帮助的经历,鼓励了川崎广人在中国死磕下去:“跟基督教没关系,跟祈祷‘请你保佑’没关系,这是专心工作的话,想循环农业做好,神灵会帮助我。”

我写信给加藤善正,询问他所理解的、让川崎坚持至今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他回复了我一封很长的邮件,说川崎一直带着为侵华战争谢罪的情感,他理解老下属的心态。日本有部老电影叫《缅甸的竖琴》,主人公在侵略战争结束后,留在缅甸,帮助重建。“这种价值观也许影响了川崎……我本人听他讲过,他在中国农村,彷徨过、犹豫过很久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在中国做有机农业的推广。”

加藤在邮件最后写道,如果只为了金钱、社会地位而活,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可悲吗?无论是日本还是世界,很多人的生活只有现在、只有钱、只有自己。这样的风潮正在统治社会,同时,社会的贫富断裂却在扩大。“人生只有一次,为了将来的社会、追求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为了大家共同的愿望而活的人生,才真正具有价值吧。”


“我的好朋友,两只狗,没有别的。”

去年7月,农场成功介绍了一名学员,去日本做研修生。这几年很多大学生留在小刘固,不拿工资,起早贪黑工作,就是为了能被川崎广人介绍去日本公司学习。

第一个成功出国的男生,去了爱知县的一家农技公司,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新农业技术。

男生很快发现,自己的农场也在用化肥,低价运来的堆肥,被用来改良土壤。真种菜,还是一把一把撒的化肥——日本也尚处在减农药、减化肥的推广阶段,纯粹的有机农业就更少了:日本农林水产省2017年统计,有机农业的生产面积,只占全国农业生产面积的0.6%。日本农业,并不像川崎老师形容得那么完美。

农业大学肥料专业毕业的一名学员也发现过这类问题,这个学员在农场过了一个冬天,晚上只有一张电热毯,睡醒头顶是冰的,一起床,就往大棚跑,那里更暖和。他渐渐发现,川崎总是讲理念,很少讲植物营养学的专业知识,工作半年后,一次感冒时,川崎广人坚持说他是体内硝酸盐过多,“那种小太阳的、嗷嗷叫的状态”终于消失了。他没等到去日本研修的机会,跳槽去了省内一家更现代化的农场,“老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还年轻,我还是想学一些咱们中国更先进的东西。”

小刘固学员流动率很高,今年有个新纪录——一个北京来的男生,午饭时来的,午睡时就溜走了,前后不到20分钟。现在农场的十几位年轻人,都是今年的新人,他们已经过了对川崎绝对崇拜的粉丝阶段,把老人看成堂吉诃德,选择性忽视他的决定(番茄度夏重要,但不如拔掉赶紧种新苗重要),当老人去大战风车时,年轻人们更关心,怎么把养鸡场10厘米深的陈年鸡屎清理出去。

7月3日一早,川崎广人打开了办公室的柜子,一样一样往外掏东西,俄罗斯伏特加、湖南擂茶、黑米醋、贵州白酒、菊花茶……都是这一年各地学员送给他的。老头挨个擦了灰,硕大的硬纸壳盒子也塞到箱子里,回日本要先参观农业公司,拿这些礼物送人。

26寸箱子里套24寸箱子,回来就能变成两个箱子,办公室里有两三百本的农业书籍,都是川崎广人这几年自己背回来的,那些成套的硬壳精装书,看上去已经不打算再带回日本了。

今年夏天,新乡电视台来农场采访,川崎广人说,自己已定下了死在中国的决心,此前太太要求他一定要死在日本,在他的固执下,太太已经改口,说把他骨灰的一半带回去也行。

记者面露尴尬,录像停住了,问,您能不能把“死”字换掉,中国人忌讳这个字。

川崎广人不太耐烦,他拒绝了。

这一次回日本,川崎广人要待20天,他也是第一次离开农场这么长时间,出发这天早上,川崎跟食堂大姐要了3个鸡蛋,自己没吃,全喂了两只小狗。“我的好朋友,两个狗,别的没有。”李卫又问了他一遍,没有别的朋友吗?川崎说,没有。

川崎广人把身上那套洗得发白的制服脱了,换了一件看起来新一些的制服。箱子最后装到了55斤重,两个小伙子一起抬到了后备箱里,有学员建议到郑州给老师买双新鞋,脚上那双回日本太寒碜了。

面包车驶出农场,办公室一下子安静下来。窗边写着“纳豆菌”的发酵箱还在嗡嗡作响,远处蝉鸣依旧,两只小狗盘在办公桌下睡着了。办公室的主人离开20天,什么都没有变化,只有墙上留下了那顶“八一”军帽。


自2013年来到中国,川崎广人像个布道者,希望把日本的循环农业、堆肥技术,以及不随地吐痰、不白天喝酒、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蹲着(“那是大便的姿势”)等规矩,都引进到中国农村。他的固执、一根筋,引发了种种啼笑皆非的文化碰撞。然而真正使用他堆肥技术的人,至今几乎没有。

人们憧憬川崎广人描述的农业乌托邦,佩服他堂吉诃德式的努力,却很少提醒他,这些理念与中国现实的巨大落差。川崎广人在日本、在河南农村,都是一个异乡人。

以上内容出自公众号GQ报道。
关于川崎广人更多的故事,微信后台回复“川崎”,获取全文。

GQ报道(GQREPORT),记录人物的浮沉和时代价值的变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的成名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外貌、颜值之外,许多网红通过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幽默感、社会影响力等非外貌因素获得关注。以下是国内和国外部分不以颜值出名的网红及其成名方式的详细分析: 一、国内不以颜值出名的网红1. 罗永浩(罗永浩) 成名方式:以科技产品(如锤子手机)和直播带货.............
  • 回答
    迪士尼这个举动,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9月份在Disney+上架《花木兰》,而且还是点播模式,要价30美元,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可不少,而且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觉得也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说说迪士尼这么做的可能原因。首先,疫情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没完全过去,全球影院的复苏情况大家也心里有数。.............
  • 回答
    我國政府在外交和內政上,確實有一些以軟實力或懷柔方式解決問題,展現大國風度的例子。這些例子通常涉及透過文化交流、經濟合作、人道援助、公共外交等方式,來化解爭議、建立信任、增進理解,從而達到長遠的戰略目標,而非單純的軍事或經濟脅迫。以下我會盡量詳細地闡述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外交層面的軟實力/懷柔例.............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许多城市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些城市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像北京、西安、南京那样被大众广为熟知其悠久的历史。下面我将介绍几个这样的城市,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历史:1. 洛阳 (Luoyang)当提到古都,人们往往会想到西安,但洛阳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都城,甚至在某.............
  • 回答
    确实,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广阔图景中,有一些大学,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不是所有学生的首选,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不太建议大家去读。这并不是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基于一些普遍存在的观察和反馈。我尽量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把这些情况说得更明白一些,也希望这能给正在择校的同学一些参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
  • 回答
    想找一个房价不那么离谱,离一线城市不远,住起来舒服的城市,这简直是咱们老百姓心中的“小确幸”了!我最近也琢磨了不少,也跟不少朋友聊过,感觉有几个地方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细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下,“一线城市近”是多近?“房价不高”又是什么概念?这个标准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不太一样。我理解的,所谓.............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让那些对“高冷”、“无聊”博物馆嗤之以鼻的人,瞬间变脸的那种,我脑子里立马就跳出几个地方。这可不是随便找几个“网红”博物馆就能糊弄过去的,得是那种能一脚踹开你固有印象,让你忍不住惊叹“卧槽,原来博物馆还能这样玩?!”的地方。说实话,要让一个真正对博物馆提不起兴趣的人“瞬间爱.............
  • 回答
    谈到格里菲斯(Griffiths)的《量子力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那可真是一本在物理学界,尤其是在本科量子力学教学领域中,绕不开的标杆。它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讲解深入浅出,数学推导严谨又不失趣味,物理图像清晰透彻,更重要的是,它能巧妙地连接理.............
  • 回答
    在中国司空见惯,但在国外却鲜为人见的东西,那可真不少,而且这些东西往往能折射出我们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我来给你细数几个我觉得特别典型的:1. 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以及围绕它的“停车秩序”你看看国内的大街小巷,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简直是我们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是上班赶时间.............
  • 回答
    在国内家居市场,除了大众熟知的宜家和无印良品,其实隐藏着不少风格独特、格调不俗的小众品牌,它们或许没有巨头的声量,却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和对品质的坚持,赢得了不少追求个性和生活美学消费者的青睐。就拿一家叫做“ 野兽派 ”(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潮”,但它的家居线绝对是另外一番景象)的品牌来说,它最初是以花.............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事物在原产国最初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粗鄙或廉价,但传到国外后却被发扬光大,甚至改良得更具吸引力,最终又反过来影响了原产国,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捧。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推广的策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茶.............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当初在本国籍籍无名,甚至被误解、冷落的物品或文化,一旦跨越国界,却能激起千层浪,收获无尽的赞誉和追捧。这其中既有偶然的机遇,也有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必然。一、瓷器:东方雅韵,西方的迷恋谈及“本国不被重视,国外疯狂追捧”的事物,瓷器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在中国,瓷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那些在国外随处可见,但在咱国内却像“稀有物种”一样的日用品。这些东西,别看小,有时候真是挺让人怀念的,或者干脆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1. 各种奇特的清洁用品: 专用的马桶清洁剂(比如带刷头的、一次性的): 国外超市里,马桶清洁剂的种类多到你眼花缭乱。有那种瓶口是弯的,方便挤进马桶内壁.............
  • 回答
    走,今儿咱就好好聊聊,那些咱老百姓喝得起,口味儿也地道的国产白酒。现在这酒市啊,琳琅满目,动辄几百上千的,看得人眼花缭乱。但真要说起来,好酒不一定非得贵得离谱。就说咱自家产的白酒,很多都是藏在民间的好东西,价格亲民,喝着也舒坦。我给大家伙儿捋捋,有哪些牌子的酒,性价比高,口感也不赖,咱老百姓都能尝尝.............
  • 回答
    国潮护肤品里,那些藏在配方深处的“秘密武器”,往往才是它们敢叫板一线大牌的底气。你知道吗?有些国货品牌,早已悄悄布局了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玩得那叫一个溜,效果更是直逼国际大牌。今天,就来跟你聊聊那些你可能没听过,但已经实力碾压的国潮护肤“黑科技”。一、 突破性“分子锁水”技术:让肌肤喝饱水,持久不干.............
  • 回答
    我的海关经历倒谈不上“不愉快”,更准确地说,是充满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戏剧性”。作为一个对各种新奇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的人,我也曾被海关的“严谨”和“意外”逗得哭笑不得。要说最想吐槽的……嗯,如果非要挑一个,那还得是某个亚洲国家的海关。别问我具体是哪个,我真的不想惹麻烦,毕竟他们也有“千里眼”和“顺风耳”.............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无数,其中不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熟知的战役。这些战争往往隐藏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或是因为其结果的复杂性、或是因为其参与者的边缘性、或是因为其发生的时代相对久远而被人们忽视。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场这样的战争:1. 楼烦之战(前1050年左右):西周与楼烦的初步较量,.............
  • 回答
    在淘宝这个浩瀚的海洋里,想要淘到那些“质好价实”的国产衣服,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那些“网红款”、“爆款”或者大牌的影子吸引,但付出的代价往往是虚高的价格,或是质量并不尽如人意的产品。我最近就在陆陆续续地挖掘一些宝藏店铺,它们可能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明星带货,但你只要点进店铺.............
  • 回答
    国足两连败,媒体冠以“有差距不可怕,知不足而奋进”的论调,这说法听起来倒是挺有道理,也算是一种温和的劝慰吧。毕竟,连输两场,尤其对手实力并非顶尖,这时候总得找个说法来安抚人心,也为接下来的调整留点空间。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我倒觉得它挺符合中国式思维。 “有差距不可怕”,这是一种现实的承认,也避免了过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某些外语的发音很难,甚至发不出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舌头不听话,还涉及到发音器官的肌肉习惯、听觉辨识能力,甚至是我们大脑对声音的“处理方式”。咱们先来说说哪些音比较“棘手”,然后具体分析为什么。最容易“卡壳”的几类音:1. 齿间摩擦音(Th音):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