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淘特宣布入局「10元店」赛道?主打性价比的购物模式是否已成为主流消费趋势?

回答
淘特入局“10元店”赛道:性价比浪潮下的新篇章

淘特宣布入局“10元店”赛道,这无疑是近期电商领域最具话题性的新闻之一。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淘特进一步巩固其在下沉市场和性价比消费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再次将“10元店”这一消费模式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深入分析淘特此举的背后逻辑、其对市场的潜在影响以及主打性价比的购物模式是否已成为主流消费趋势,需要我们进行多维度的审视。

一、 淘特入局“10元店”赛道的深层逻辑

淘特作为阿里巴巴集团针对下沉市场和追求极致性价比用户的电商平台,其入局“10元店”赛道是其战略定位的自然延伸和强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其动机:

巩固和扩大下沉市场份额: 下沉市场是电商增长的新蓝海,也是性价比消费需求最为旺盛的市场。淘特通过引入“10元店”模式,能够更直接地满足这部分用户对低价、实用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下沉市场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度。
应对同质化竞争,寻找差异化优势: 电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纯的商品丰富度和价格优势已难以形成持久的壁垒。“10元店”模式凭借其明确的价格定位和品类聚焦,能够提供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购物体验,从而在众多的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
抓住用户对“小确幸”的需求: “10元店”所售卖的商品通常是日用百货、小零食、文具、饰品等,单价不高但品类繁多,能够满足消费者“随心买、不心疼”的购物心理。在经济压力和消费情绪变化的情况下,这种能够带来即时满足感和低负担快乐的消费模式,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
整合供应链,发挥平台优势: 阿里巴巴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物流配送体系。淘特通过引入“10元店”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对工厂直供、小单快返等供应链的整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在“10元”这个利润空间极小的价格点上实现盈利。
探索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虽然以“10元”为主要定价策略,但通过规模效应、流量导入以及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淘特有望在这一赛道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例如,通过打包销售、组合优惠等方式提升客单价,或者通过引流到其他商品品类来实现交叉销售。
对标线下实体“10元店”的成功模式: 以无印良品、名创优品为代表的线下高颜值、高性价比杂货店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受消费者喜爱。淘特此举可以看作是将这种成功的线下模式线上化,并嫁接阿里巴巴的平台优势,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二、 主打性价比的购物模式是否已成为主流消费趋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当前的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宏观经济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主打性价比的购物模式正在深刻地影响甚至在很多维度上已经成为主流消费趋势。

以下是支持这一观点的详细论述:

1. 宏观经济环境的驱动:
经济增长放缓与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也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增长压力。消费者在面对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朗、生活成本上升(如房租、教育、医疗等)的情况下,会更加谨慎支出,将有限的预算用于更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
结构性通胀与消费者购买力: 部分非必需品价格可能保持稳定甚至下降,但部分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却在上涨,这导致整体购买力受到挤压,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非必需品上寻找性价比。
后疫情时代消费心理: 经历了疫情的冲击,消费者对经济的韧性和自身的财务安全更加关注,这使得一部分人倾向于储蓄,另一部分则转向更务实的消费,追求“物超所值”。

2. 消费者行为的转变:
“理性消费”的回归与升级: “性价比”并非简单的“低价”,而是指在合理的价格下获得令人满意的产品品质、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产品信息的获取能力更强,也更愿意花时间研究和对比,他们追求的是“买对的、不买贵的”。
“质价比”意识的增强: 随着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辨别能力的提升,单纯的低价已经难以吸引消费者。他们更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即“质量与价格的比例”,愿意为优质但价格适中的商品买单,而拒绝“低价低质”的产品。
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 Z世代和千禧一代是当前消费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捷,乐于尝试新事物,但也对价格敏感,并形成了独特的消费观念。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比价工具、促销活动,并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购物经验,从而推动了性价比消费的普及。
对品牌的重新审视: 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传统品牌溢价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看重产品本身的价值而非品牌的光环,更愿意支持那些产品力强、定价合理、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
“悦己型”消费的理性化: 即使是追求“悦己”的消费,也并非一味追求奢侈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情绪价值、符合自身品味、价格又相对友好的商品,例如高颜值、设计感强的“平替”产品。

3. 市场供给侧的响应:
国货品牌的崛起: 中国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不断进步,能够提供高品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
供应链的优化与数字化: 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信息传递更高效,这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创造了条件。工厂直供、品牌特卖等模式层出不穷。
电商平台的赋能: 拼多多、淘特等平台通过C2M(用户直连制造)、产地直发等模式,有效缩短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将更多实惠让渡给消费者。
新兴业态的涌现: 除了淘特推出的“10元店”,还有临期食品店、折扣店、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性价比消费业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低价和价值的需求。

但是,也需要辩证地看待“性价比”成为主流:

“主流”不等于“唯一”: 毋庸置疑,性价比是当下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只追求性价比。高端消费、品牌忠诚度、情感体验等其他因素在特定群体和特定品类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例如,在汽车、奢侈品、电子产品等领域,品牌价值、技术创新、情感连接仍然是驱动消费的重要因素。
性价比的内涵在演变: 如今的性价比不再是简单的“价廉物美”,而是包含了更广泛的价值维度,例如:产品的好用性、设计的审美性、品牌的信任度、购买的便捷性、售后服务的保障等。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定义也在不断升级。
平台和品类的差异: 在不同平台、不同品类中,性价比的影响力程度也不同。在日用百货、快消品等领域,性价比的驱动力可能更强;而在需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或高情感连接的领域,品牌和创新可能占据更主导的地位。

三、 淘特入局“10元店”对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

对行业的影响:
加剧竞争: 淘特的入局无疑将进一步加剧“10元店”乃至整个低价商品市场的竞争,迫使其他平台和商家在商品质量、运营效率和服务上投入更多。
推动供应链升级: 为了满足“10元”的定价要求并保证一定的品质,平台和商家将更积极地与源头工厂对接,推动C2M模式的发展,优化供应链管理。
引领新的商品品类开发: 平台的需求会反向驱动生产商开发更多符合“10元”定位且具有吸引力的商品。
规范市场秩序: 头部平台的介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低价倾销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的关注。
模式的线上化与规模化: 淘特将线下“10元店”模式线上化,有望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大的规模效应,并可能催生新的线上低价商品运营模式。

对消费者的影响:
更多的选择与便利: 消费者将拥有更多以低廉价格购买到实用商品的渠道,购物更加便捷。
提升购物幸福感: 在经济压力下,以极低成本获得满足感和实用性,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价格敏感度被强化: 持续接触低价商品,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对其他价位的商品产生更高的审视。
潜在的消费陷阱: 低价策略也可能伴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理性选择。

结论:

淘特入局“10元店”赛道,是其深耕下沉市场、拥抱性价比消费趋势的必然选择。主打性价比的购物模式,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主流消费趋势,并体现在多个维度上。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追求,以及对实用性、便利性和情绪价值的重视,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淘特的介入将为这一赛道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竞争,但也可能伴随挑战。关键在于平台如何平衡低价与品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总而言之,淘特此举不仅是顺应市场潮流的战略动作,更是对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一个生动回应,预示着低价、高质的商品将继续在消费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不断重塑电商行业的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信大部分的九零后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两元店”的影子,县城车站旁、批发市场里总是那么几家两元店叫卖,从晾衣夹子到扎头发的头花,再到锅碗瓢盆、肥皂毛巾、茶杯牙刷甚至是包包首饰,应有尽有。在过去没有网购的时代,这种超性价比的店铺确实吸引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不管是小时候的2元店,还是现在遍地的10元店,都是靠平价经济获得了大家的关注。放眼全球,各国商业中都存在着“10元店”模式的头部公司。比如美国就有2家跻身世界500强的10元店——Dollar General、Dollar Tree。

此外,日本零售鼻祖Daiso大创,以及中国最大10元店名创优品,都是这种“十元店”的模式,即以低价高质打开了市场。

然而不管是几十年前的两元店,还是现在的十元店,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主打线下市场。以名创优品为例,作为一个生活产品零售商,一直主打低价格、低成本、低加价的“三低”方法。论背后,还是强大可靠的供应系统给的底气。据悉,名创优品在全球已经开设超过5000家门店,更小的门店,更密的布点,更高的便利性,这些都促使其有充足的底气一直靠这种低价高质的销售模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而相比之下,线上平台就没有这般优势了,网店比比皆是,在没有创设出自主品牌的时候,很难通过一家店就能吸引这么大体量的消费者,更何况,大多数网店背后也没有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供应链。

而淘特这次选择布局线上10元店则是平台对自己定位的清晰认知,要知道,淘特针对的是下沉市场用户。区别于其他平台,淘特主打的就像线下十元店一样——高性价比购物模式。

而淘特的直供模式也决定了它有这个能力做线上10元店。淘特本身就是追求“好货低价”的平台,其平台的商品属性与过去成功的线下10元店有很大的一致性。其特有的M2C供货模式,即在依托其生态供应链的基础上,精确指导到制造端。过去是厂家生产出来一堆东西,让经销商给店铺放在店里等顾客,现在是利用数据导向,通过用户需求反向推给制造端。生产厂家直接对消费者减少了整个商品流通链条的中间环节,用短链经济降低销售和流通成本,使消费者用更少的价钱获得价廉物美的商品。


也就是说,淘特的直供模式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强大的供应系统,其背后庞大的工厂合作伙伴都是可以做到从源头降低成本,控制品质,真正实现“好物低价”的。

从2020年淘特接入1688工厂资源,到去年有与农业直供合作,打通了全国5000个直采基地,淘特的高性价比“10元店”从生活用品铺到农副产品甚至到电子产品,真真儿的实现了“买啥都十元”的高性价比“十元王者”心智。

有人可能会觉得淘特的线上10元店会给那些线下店带来威胁,其实我觉得不是,恰恰相反,二者其实是互补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理性消费观念的盛行,越来越多消费者甚至年轻人开始追求“精致省”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单纯追求极致低价,还要求商品质量好,商品形式多元化,这种细分趋势是传统线下渠道很难满足的,你永远不可能在一个需要高昂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高级商店买到低价高质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在淘特上比比皆是。

9.9元的电动牙刷、低于市场价一半多的儿童电话手表、新鲜却又廉价的热带水果,这些借助淘特的M2C模式,省下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价格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以本质上,淘特提供了这样一个“场”,通过不断完善源头好货的供给,来满足价格敏感人群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新的“人货场”稳定供需结构。

我觉得淘特入局十元店某种意义上也是引导了如今的主流消费趋势是朝着主打性价比的模式去了。如今的年轻人也大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超前消费的利害,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物,不求最贵但求性价比最高。在理性消费和品质提升的双重追求下,不管是来自一二线大城市还是县域的居民,都将成为这线上“10元店”的常客,花费降级但不降低生活质量,才是未来我们都在追求的吧。

user avatar

商家和平台要做得好,必须服务好客户,主动拿掉各种中间环节,让客户得到实惠,既是服务好客户的有效手段,也要主流消费的未来趋势。

人在东南亚,就是有时候感觉本地商品比我们国内的贵。举个例子,10元rmb在本地吃不到一份稍不错的牛肉粉的,只能喝一杯咖啡。

一方面我们商品极大丰富,海外的许多商品要现从国内运出,另一方面是本地各种中间商赚差价,你加点我加点,到最终用户手里就挺贵的了。

我国是制造业全球第一,要啥有啥,具备了很好的去中间层的条件,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期。

原来做中间商的人可以去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我们许许多多的行业都缺懂商业的人才,这样一举两得。

只要不去炒股票炒虚拟币,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Jack Wang

user avatar

与其说性价比购物模式

不如说,这是疫情之下的消费降级跟消费替代。

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到,大家都没钱了,或者说大家的消费更谨慎了。

动不动就隔离的日子里,那种往常轻储蓄重消费的时光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是完全不符合当下的生存模式的。

储蓄跟实用,必然成为大家的新选择。

因为没钱,真的过不下去。

所以能不买的不买,能少买的少买,能替代的替代。

但是有些必需的消费又不能省略,那这些购物空间自然被发掘出来。

性价比购物或许将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大家的更多选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