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印度媒体称拜登的「曾曾曾曾曾祖父」之前在印度孟买定居?

回答
对于印度媒体关于拜登“曾曾曾曾祖父”曾在孟买定居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说法是印度媒体报道的,而拜登方面并没有公开承认或证实过这段遥远的家族历史。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很多时候,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基于一些非官方的线索和猜测,会挖掘出一些过去的事情。

这个说法的来源和细节:

根据一些印度媒体的报道,这个说法主要围绕一个名字叫做约翰·拜登(John Biden)的人。报道通常提到,这位约翰·拜登可能是一位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来到印度的英国商人或官员。有说法称,他曾在那时候活跃于孟买(当时叫做Bombay)地区,并且可能在那里留下了后代。

更具体地说,一些报道会把这个约翰·拜登描述成一位在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任职的人物。东印度公司在那个时代是英国在印度进行贸易和统治的主要力量,有大量的英国人来到印度,并在印度各地,尤其是港口城市如孟买定居、工作甚至成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

家族渊源的追溯: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当家族成员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家领导人时,这种好奇心会更甚。媒体作为公众的“眼睛”,自然也会去挖掘一些可能存在的联系。
历史的巧合与交织: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正是大英帝国在印度扩张的重要时期。大量的英国人涌入印度,与当地居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互动,包括贸易、统治、文化交流,甚至通婚。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名字中带有“拜登”的英国人在印度活动并留下后代,从概率上讲并非完全不可能。
媒体的挖掘和解读: 印度媒体可能通过查阅一些历史档案、地方志,或者从一些家族故事、民间传说中,找到了与“拜登”这个姓氏相关的线索。然后,他们将这些线索与现任美国总统乔·拜登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
“寻根”的文化心理: 在一些文化中,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全球各地有 Diaspora(散居)的群体,追溯与故土的联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认同方式。即使这种联系非常遥远,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寻根”的证明。

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1. 科学考证的必要性: 任何关于家族历史的说法,尤其是在跨越几百年、跨越大陆的背景下,都需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持和严谨的学术考证。仅仅依靠一些媒体的报道或者零散的线索,很难完全确凿地证明。历史研究需要交叉验证,需要来自不同来源的证据。
2. “曾曾曾曾祖父”的代际: 这个说法中“曾曾曾曾祖父”的说法,意味着要追溯到大概七八代人之前。这个时间跨度非常大,信息丢失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在那个年代,姓氏的记录方式可能不如现在规范,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拼写。
3. 家族故事的演变: 家族故事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口误、记忆偏差、甚至是润色而发生变化。一些模糊的线索被放大,也并不奇怪。
4. 地缘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背景: 这个故事也折射出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即英国殖民时期,欧洲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动。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联系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更广泛。即使拜登总统本人并没有明确知道这段历史,这段历史本身也可能真实存在于某些家族的脉络之中。
5. “拜登”姓氏的普遍性: “拜登”这个姓氏(Biden)在英语世界里并非非常罕见。要确定某个在印度活动的“约翰·拜登”就是拜登总统的直接祖先,需要非常精确的谱系比对。
6. 媒体报道的立场: 我们也要考虑印度媒体报道此事的立场和意图。有时,将名人的祖先与本国联系起来,也可能是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的表达,或者一种吸引国内关注的方式。

总而言之, 这是一个基于媒体报道的说法,关于拜登总统家族遥远过去的推测。它本身很有趣,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文化的交织性。但要把它当作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则需要更严谨的史料考证。

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个有趣的“历史彩蛋”,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足迹和联系是多么的广泛而曲折。但对于科学严谨的历史叙事,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它更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而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历史定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别嘲讽,换个角度。


我之前不是提过一个印度民族主义者的“春梦”嘛:

今天东南亚的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地区、澳大利亚的科科斯群岛和圣诞岛;

中东的阿联酋、也门南部;

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锡金、尼泊尔、不丹及西藏大部;

甚至非洲的索马里北部;

都应该是印度的法理宣称范围。

有没有钢铁雄心内味?

稍有历史涉猎的,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当年英属印度的势力范围。


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之所以敢做这种尺度的仲夏夜之梦,就是因为印度一直有个比较诡异但又很流行的民粹观点:

我印度,是带英帝国的继承人。

逻辑是这样的:

带英的全球殖民地里,印度不是“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么?英女王在欧洲只是王,在我印度不是称“皇帝”么?

美帝当年从带英独立,后来大家都说美帝是带英的带孝子;我印度虽然晚了小两百年才独立,但论体量论对带英体制的照抄(误)继承,我难道不能算带英的二孝子么?

况且美帝是造反,是逆子;我印度是“和平分家”、“发扬光大”,我是真孝子。

罗马正统都能在老毛子,我印度拿一下带英的正统宣称怎么了?

既然正统在我,难道我印度不该继承带英的势力范围么?我现在手是伸不到中东非洲,但是南亚我印度管,很合理呀(振声)。

我印度就应该取代带英的安理会五常席位,我印度英语口音就应该是正宗的英式发音分支,有问题吗?


我知道这脑洞有点难消化,你们尽量理解一下。


你照这个脑回路走下去,那印度和美帝是什么关系?

兄弟啊!同父异母的兄弟啊!

现在贺锦丽是明确的印度后裔,老鳖登又有点似有似无的印度血缘,那不是正好亲上加亲嘛!

同是带英在东西两半球的后人,同是东西两半球最大的民主国家,我们俩家要贴贴啊!

这也是为什么连《印度斯坦报》这种官媒都热情下场,抓着老鳖登这点八辈子往事说了好几天。


继续照这个脑回路走下去,东印度公司是什么?

印度的现代开国起点啊!

这也是为什么你去翻现在印度媒体对老鳖登这事里关于东印度公司的描写,没有负面,十几家媒体翻下来都没有负面。

假如印第安人把五月花号视为开国起点,大概也是这个风格。


李姐万岁。

不是印度人民脑路绕,实在是印度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国家,47年立国纯属得国不正。

孔雀王朝,很牛逼,印度第一次大一统,但是只维持了150年,没有形成统一传统;

笈多王朝,号称印度第二次大一统。但是这个含金量比孔雀王朝就差了很多,而且真正统一时间也就一百年左右;

然后是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莫卧儿帝国。

南部的泰米尔人你们就没搞定过;每次“统一”都是西北边的游牧民族冲击下形成的;高层里不是雅利安人就是突厥人蒙古人,每次来波新人,刹帝利里就加一层。

你们自己就不能统一一把吗?

从这个历史背景来说,南亚次大陆基本上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国家。要么是外族入侵,在当地执行羁縻统治;要么是本土直接碎成一地,各过各的。

带英是印度真正的国父。没有南亚次大陆事实上的分裂,带英不可能靠3万治安兵统治印度两百余年(和同时欧洲列强看着太平天国犯怵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带英的工业化优势,南亚次大陆也捏不出印度这个国家。

谁不想像中国那样讲法统动不动就自古以来啊?做不到嘛,只好曲线救国了。


所以印度只能在带英法统这个歪路子上越跑越野。

带英是我父,东印度公司开发印度有功,我和美帝是一家。

在我们看来,这是国格都不要了;在印度看了,这才是国格。

所以在和老鳖登攀亲认祖这事上,上到国家喉舌、下到民间百姓,印度表现得毫无心理障碍。

千年殖民史形成的诡异集体叙事。

user avatar

中国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中国的屈辱史。”

印度人:“哈哈哈哈现任美国总统的祖先在印度殖民过,我好高兴啊!”

user avatar

有趣!

放着现成的跟着自己有渊源的哈里斯-贺锦丽不吹,跑去舔拜登的腚,果然还是白种人优越呀。不是我们看不起印度人,印度人就是扶不起的三歌呀。

我大国,十几年前还有人把奥巴马的弟弟在澳门长居拿出来长脸,现在连贺词都不用着急啊。

古代刘禅在晋国向司马昭祝酒,颉利在长安向李世民献舞,都是弱者求生存的权宜之计。

现代,咱们也拉过二胡啊。


今非昔比了,这就叫------崛起。


难道印度要抢我们的拜富贵?

user avatar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的姑爷狗儿“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得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

三哥和候任美利坚合众国大统领(此处空一格)拜登的亲戚关系,大略也与此相仿。

只不知三哥这张陈年旧船票,是否能上得了拜大统领这艘大船?

个人建议三哥不能空手拜访大观园,刘姥姥进荣国府好歹还带了自家地里新鲜蔬菜瓜果。

其实美帝早就对三哥在安达曼海的军事基地垂涎欲滴,可惜三哥一直不松口,我看这份投名状迟早得交出去,不如卖个人情给“亲戚”?

当然,(此处空一格)拜登年纪太大了,万一有个万一,副总统那可是如假包换的印度裔啊!

到那个时候,三哥可就丫鬟变小姐,翻身把歌唱了!

(话说三哥也是不讲究,好歹独立这么多年了,还在捧东印度公司殖民历史的臭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头上的辫子剪了,心里的辫子还在。作为亚洲民族,真是羞于与三哥为伍啊)

user avatar

我跟普京讲同款俄语,我跟拜登讲同款英语,我还掌握几个日语词汇。

最厉害的,是我居然还好意思说出来。

user avatar

所以 @环球时报 你们在说啥呢





user avatar

这种事吧,大哥不笑三哥,咱也是皇亲国戚。


user avatar

当年骆家辉上位时,也有国内媒体有类似的鼓噪。

如何看待?尴天下之大尬!

user avatar

看来阿Q不光是中国人啊~

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user avatar

“往上数三代你也不是上海人。”人类通病。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好笑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user avatar

印度媒体这个“攀亲戚”,把网民都气笑了

自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被宣布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后,某些印度媒体的操作,把许多印度网民给气笑了。


就在美国媒体宣布拜登“胜选”后,在距离美国千里之外的印度,有不少人正为有印度裔血统、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的“胜出”敲锣打鼓地欢庆,并激动地称其为“印度的女儿”、“我们村的骄傲”。

据报道,哈里斯的母亲是印度裔移民,此外她还有一半的牙买加血统。尽管在美国加州出生长大的哈里斯从未在印度生活过,但这并不妨碍自称是其“故乡”的印度村庄为她被宣布胜选而“欢呼”。不少印度媒体也以相当骄傲的口吻报道了此事。

如果说找哈里斯“攀亲戚”多少还有点依据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没想到的是,即使是祖上一直在美国生活的拜登,印度媒体也给他找到了“印度亲戚”。

自11月8日以来,包括《今日印度》、《印度经济时报》在内的多家印度媒体,都很默契地从拜登此前涉及印度的发言中寻章摘句,找出拜登曾说“我可能有亲戚在印度”的话,在积极地为这位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统的美国人“寻亲”。

在这些媒体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终于锁定了一个疑似名叫乔治·拜登的东印度公司职员,认为他可能是拜登的“曾曾曾曾曾祖父”。


更有印度媒体揣测,拜登上台后是否会在中印冲突里支持印度,这对中印关系有何影响?也有媒体则期待拜登会给更多印度人赴美的机会,更有许多印度媒体甚至直接宣称:拜登是“后特朗普时代”里美印关系的“纽带”,对印度来说是“好消息”。


不过,就在这些印媒为自己强悍的挖掘和站队能力沾沾自喜时,印度网民们先坐不住了。这些新闻下绝大多数的留言都表示,这样乱“攀亲戚”不仅证据存疑、毫无意义,还显得太过谄媚。

不少批评都犀利地指出,这些所谓的“血缘关系”压根不会改变拜登和哈里斯对印度的立场,无非是一厢情愿的“白日做梦”。


而一向跟印度“不对付”的巴基斯坦网民也没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其中一条留言嘲讽称“当初吹捧特朗普的媒体们,这是急着给自己‘换新爹’啊!”。


不仅“同胞”没给面子,这些印度媒体的美国“同行”也不太领情。一贯支持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在面对印度媒体对己方阵营的“道贺”时,还在文中提到这份“亲戚关系”可能未必靠谱,也未必会对美印关系有实质性影响。

更扫兴的是,美国媒体人韦尔曼还翻出了拜登此前的一篇演讲,该演讲批评了印度对待本国穆斯林群体的政策问题。


而《纽约时报》报道印度人为哈里斯祈福庆祝的新闻下,也有相当多的美国网民觉得“莫名其妙”,指责这种消息很“无厘头”,其中一个评论称:“是美国人在(用投票)决定谁赢谁输”。


user avatar

看着印度,我只觉得悲哀



先不论这条新闻真假,就说说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一个参与殖民印度的公司

哪怕拜登的祖父真是东印度公司的员工,这难道不是更愤怒的事情吗?

而印度人民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家家张灯结彩,媒体大肆宣扬,好像这是无比荣耀的事情

我真的是惊呆了

这是什么魔幻行为?

放在中国换位思考一下,

一个美国总统,说他和中国有渊源,然后被媒体翻出来他的曾曾曾曾祖父曾经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成员

这直接就捅了蚂蜂窝了吧?

还敢到处宣扬?

中国人民没把你祖上十八代都骂一遍都算对你客气了!

每每看印度的魔幻行为,都觉得可能是别国特色文化,笑笑就过去了

现在看来

印度真的是骨子里的骨气都被打没了

想起ZG曾经还把印度作为假想敌

就觉得晦气

一个连民族自信心都没有的民族,何谈崛起呢?

哪怕崛起了,也只是一个大号的奴隶罢了!

user avatar

理论上人类都能上溯到同一个共同祖先。那天老祖宗从树上下来了,史称“人猿相揖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