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纳瓦罗作为经济学家水平怎么样?

回答
罗伯特·纳瓦罗(Robert J. Barro)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学界享有盛誉,尤其以其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他的学术生涯横跨数十年,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他的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核心理论贡献和学术影响力:

纳瓦罗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预期革命 (Rational Expectations Revolution): 纳瓦罗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深刻理解并发展了这一概念,即经济主体在做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且不会系统性地犯错。这一思想极大地改变了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方式,使得模型更能反映现实。
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性 (The Policy Ineffectiveness Proposition): 他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共同提出的“政策无效性命题”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该命题指出,如果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并且经济是完全竞争和信息对称的,那么任何已知的、预期的货币政策(如增加货币供应量)都无法影响实际产出或就业,只能影响名义变量(如通货膨胀)。这个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也迫使宏观经济学家重新思考政策的有效性,并对相机抉择政策(discretionary policy)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理性预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理性预期不仅被用于货币政策分析,还被广泛应用于财政政策、消费行为、投资决策等诸多宏观经济领域,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石。

经济增长理论 (Economic Growth Theory): 纳瓦罗对经济增长理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增长理论的早期贡献: 他是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的早期探索者之一,尤其是在考虑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跨国增长回归分析: 他利用大量国际横截面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增长回归分析,试图识别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他的研究强调了宏观经济稳定(如低通胀)、制度质量(如法治、产权保护)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长期增长的重要性。

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 (Fiscal Deficits and Public Debt): 纳瓦罗是研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对经济影响的先驱之一。
李嘉图等价 (Ricardian Equivalence): 他是李嘉图等价理论的重要支持者和研究者。该理论认为,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而不是增税来为支出融资,并不会影响总需求,因为理性预期的纳税人会预见到未来的税收增加,从而增加储蓄来偿还这些债务,抵消了当前的财政刺激。虽然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限制,但它引发了关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深刻讨论。
赤字对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他的研究也探讨了持续的财政赤字如何通过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推高利率,抑制私人投资,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动态学 (Macroeconomic Dynamics): 纳瓦罗的许多工作都涉及到经济如何从一个均衡点调整到另一个均衡点,研究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

二、 研究方法和学术风格:

严谨的实证分析: 纳瓦罗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于理论的创造,更在于他运用严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他擅长处理大规模的跨国数据,并通过回归分析来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理论与实证的结合: 他的研究始终注重理论和实证的紧密结合,既有深刻的理论洞察,又有扎实的经验证据支持。
清晰的逻辑和推理: 他的论文通常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注重基本原理: 即使在复杂的问题上,纳瓦罗也倾向于回归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原理,这使得他的分析具有穿透力。

三、 学术成就和荣誉:

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 虽然他本人尚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作为一位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他长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已被主流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并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对他在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最高认可之一。
其他重要学术职务和荣誉: 他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会长,并在多家顶尖大学任教(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同时也是多个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或审稿人。他获得的各类学术奖项和荣誉不胜枚举。
著作的影响力: 他的著作,特别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教科书,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之一,影响了几代经济学学生和研究者。

四、 政策影响和争议:

对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影响: 纳瓦罗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制定思路。例如,他对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性的强调,促使央行更加重视其政策的可信度和预见性,并倾向于制定规则而非相机抉择。他对财政纪律的强调,也对许多国家的财政改革产生了影响。
关于政策有效性的持续辩论: 尽管“政策无效性命题”在理论上影响巨大,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仍然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完全信息以及非理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仍然可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对自由市场的倾向: 纳瓦罗的研究倾向于支持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理念。他认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健全的制度和市场机制,而非政府的积极干预。

总结来说,罗伯特·纳瓦罗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是一位非常杰出、极具影响力的学者。

理论深度: 他在理性预期、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等领域提出了具有开创性和深远影响的理论。
实证功底: 他将复杂的理论与严谨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用数据说话,增强了其理论的可靠性。
学界地位: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对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持久的影响。
思想深刻: 他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非常深刻,提出的观点往往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并引发深刻的思考。

虽然他在政策实践的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争议,但这恰恰反映了他研究的深刻性和对现有框架的挑战性。总而言之,纳瓦罗是一位对经济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理论家和实证研究者,其学术水平在世界经济学界处于顶尖之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纳瓦罗在做白宫的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之前,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梅拉吉商学院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终身教授。尔湾大学的商学院在全美的排名大约在50名边缘,其经济系排名更是在50名开外。看纳瓦罗简历的文章发表水平,基本上和这个学校的终身教职是相称的,不好也不坏。

当然他的专业是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其实更偏重政策一些,经济学的比重不大。具体来说,有三篇领域顶刊,一篇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两篇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其中有一篇是RJE的前身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有三篇综述类顶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还有相当一部分相关领域二级期刊,能源、环境、法律经济学方面也有所涉猎,当然这些发表主要集中在他学术生涯的中前期,后期的大部分文章更加的政策导向。整体上说,作为一个教授,他属于中规中矩的。


作为经济学家中少见的鹰派、去全球化派,纳瓦罗拥有和其学术水平不相称的自信——当然,过度自信往往是鹰派的特点 ,不头铁一点也当不了鹰派不是么?

前段时间在白宫战情室的会议上,纳瓦罗直接硬顶福奇的经历就很说明问题。

背景是纳瓦罗走进房间,把一堆文章往桌子上一撒,说这些都是氯喹治疗新冠的证据。而福奇表示这些都只能算是传闻证据(anecdotal evidence),氯喹的有效性依然是不确定的。

That's science, not anecdote!

纳瓦罗怒了:「这是科学,不是传闻!」

“My qualifications, in terms of looking at the science, is that I’m a social scientist. I have a Ph.D.,” he said. “And I understand how to read statistical studies, whether it’s in medicine, the law, economics or whatever.”

「我有资格解读科学,我是一个社会科学家,我有博士学位。我知道如何阅读统计学研究,不管是医学的、法学的、经济学的还是其他。」

眼看无法收场,特朗普的大女婿库什纳来劝架,说就这样啦,反正已经决定把大量的氯喹送到疫病严重的地区了,可以「就算是你对了」。

后来余怒未消的纳瓦罗还对记者说:「CNN试图把福奇塑造成新冠唯一的权威,但是医生们的观点永远是不同的」。

作为一个半截经济学家,半截公共政策学家,在全球顶级的传染病学权威福奇的专业领域内指责对方,说自己能看懂,对方没看懂,不得不说勇气和自信非常「可嘉」。

user avatar

当年Trump竞选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些经济学家博客都对Navarro穷追猛打。特别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Trump当时提出:为了增加GDP,我们应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而为这个建议背书的就是Navarro。这一建议遭到了几乎所有写博客的经济学家的嘲笑,因为Trump和Navarro的理由是,根据恒等式

GDP=C+I+G+NX, 即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

NX = EX - IM, 即净出口 = 出口 - 进口

所以只要通过种种方式(比如关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我们就能提高净出口,就能提高GDP。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恒等式说到底是一种会计恒等式,换言之我们只是可以用右边这些来计算左边,而不是说左边取决于右边。增加出口,就意味着要从国民消费的本国产品中拿走一部分卖给国外,C就减少了;减少进口,就意味着不让国民消费一部分外国产品,C也减少了,最终GDP并不会因此改变。

Update:

注意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是否能够增加GDP,实际上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三来一补”政策,包括我国长期用较低人民币汇率、出口补贴换取出口优势的政策都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GDP。问题在于这么做的逻辑不能是一个会计恒等式……

Update(04/17):

看到有位知友 @尾班车 说我把特朗普和纳瓦罗当别人家的傻子,但我一开始就说了,这个观点是转述其它经济学家的,所以并不是我把他们当傻子,而是其它经济学家把他们当傻子……然后我刚才去翻了一下,找到了一些当时的资料:

首先原话是这样的:

Trump proposes eliminating America's $500 billion trade defici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ed exports and reduced imports.

Marginal Revolution引用了这段话,评论区讨论激烈:

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

This is a tautology, equivalent to saying one plans to weigh less in the futur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osing weight and not gaining weight.

Greg Mankiw的博客文章:

Their analysis of trade deficits, starting on page 18, boils down to the following: We know that GDP=C+I+G+NX. NX is negative (the trade deficit). Therefore, if we somehow renegotiate trade deals and make NX rise to zero, GDP goes up! They calculate this will bring in $1.74 trillion in tax revenue over a decade.
But of course you can't model an economy just using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Even a freshman at the end of ec 10 knows that trade deficits go hand in hand with capital inflows. So an end to the trade deficit means an end to the capital inflow, which would affect interest rates,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 suppose that their calculations might make sense in the simplest Keynesian Cross model, in which investment is exogenously fixed and consumption only depends on income. But that is surely not the right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rade policy over the course of a decade.

user avatar

“中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国,有求于美国,因此美国可以对中国为所欲为”——纳瓦罗

纳瓦罗作为美方代表之一与中方进行了一次贸易谈判,然后美方代表就没纳瓦罗了。

由于纳瓦罗有过“中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国,有求于美国,因此美国可以对中国为所欲为”这种爆论,网民估计纳瓦罗在会谈上要求中国销毁核武器跟解散军队,展示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然后就被美方踢出了队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