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五个地区标志能登上西班牙国旗,而其他的却不能?

回答
西班牙国旗,那抹鲜艳的黄红相间,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这个国家波澜壮阔历史的缩影。旗帜上那四个盾徽,分别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再加上背景中那枚格拉纳达的石榴,它们之所以能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政治意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塑造了现代西班牙的中古世纪。

首先,我们要明白,西班牙并不是一个从一开始就统一的国家。我们现在所说的“西班牙”,实际上是多个王国漫长而复杂的整合过程的产物。在摩尔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漫长岁月中,北部的基督教王国一直在进行“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这几个王国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它们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逐渐成为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卡斯蒂利亚王国:力量的汇聚与统一的基石

卡斯蒂利亚(Castile)是西班牙统一进程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它的名字来源于“城堡”(castillo),暗示着其在抵御摩尔人入侵中的军事堡垒作用。卡斯蒂利亚王国在中古世纪不断扩张,尤其是在12世纪以后,逐渐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王国和领地。

到了15世纪,西班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Isabella I of Castile)与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的联姻,成为了西班牙统一的里程碑。这次联姻并非简单的两国合并,而是两个强大的王国在王室层面的联合,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政治整合奠定了基础。卡斯蒂利亚作为联姻中更具实力的部分,其影响力和扩张野心自然更为显著。

莱昂王国:历史的传承与卡斯蒂利亚的融合

莱昂王国(León)与卡斯蒂利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早期的卡斯蒂利亚就曾是莱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莱昂王国也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但随着卡斯蒂利亚的崛起,其独立性逐渐减弱,最终被卡斯蒂利亚兼并。然而,莱昂的王室传统和历史地位依然被重视,因此,在象征性地代表西班牙的国旗上,依然保留了莱昂的盾徽,这是一种对过往辉煌和历史传承的尊重。

阿拉贡王国:海洋的霸主与东方的盟友

阿拉贡王国(Aragon)则代表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另一个重要力量中心。它不仅在陆地上与卡斯蒂利亚一起推进收复失地运动,更重要的是,阿拉贡是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阿拉贡王国在14世纪和15世纪在地中海拥有广阔的贸易网络和殖民地,影响力远至意大利南部和希腊。

阿拉贡与卡斯蒂利亚的联合,意味着伊比利亚半岛两个最强大的基督教王国走到了一起,这极大地增强了联合后的西班牙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阿拉贡的盾徽,即“阿拉贡的四根红色条纹”(也称为“阿拉贡的旗帜”或“国王的旗帜”),代表着其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纳瓦拉王国:最后的拼图与独立的象征

纳瓦拉王国(Navarre)位于比利牛斯山脉,地处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易受外部势力影响的王国。在漫长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纳瓦拉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虽然规模不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

最终,在1512年,纳瓦拉被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同时也是阿拉贡国王)征服,并被并入卡斯蒂利亚王国。尽管如此,纳瓦拉王国在并入卡斯蒂利亚后,仍然保留了其一定的自治权和特殊的身份,其独特的盾徽也因此被纳入了西班牙国旗的象征体系,这既是对纳瓦拉历史地位的承认,也代表着其独立意志在历史进程中的某种延续。

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的终结

格拉纳达(Granada)的石榴图案,虽然它本身不是一个王国,但它的意义非凡。在1492年,随着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攻克格拉纳达,标志着持续了近八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画上了句号。格拉纳达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由摩尔人统治的伊斯兰国家,它的陷落,意味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统治得以完全恢复。

因此,格拉纳达的石榴,作为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的象征,被置于西班牙国旗的中心位置(或者说,作为盾徽的一部分),代表着国家统一和宗教信仰的胜利,是西班牙民族认同形成的关键时刻的纪念。

为什么其他地区没有登上国旗?

那么,为什么像加泰罗尼亚(Catalonia)、巴斯克地区(Basque Country)等其他重要的历史地区就没有直接出现在国旗上呢?这涉及到西班牙统一进程中的权力分配和历史演变。

卡斯蒂利亚的主导地位: 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联合后,卡斯蒂利亚逐渐成为了西班牙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西班牙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卡斯蒂利亚主导下的统一。
政治整合的模式: 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的联合,虽然是将两个王国联合起来,但更像是两个王国在君主层面的联合,而非所有地区的平等合并。卡斯蒂利亚的制度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西班牙的通用模式。
加泰罗尼亚的特殊地位: 加泰罗尼亚(Catalonia)在历史上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实力,也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和制度,并且在阿拉贡王国的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统一的过程中,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历史地位虽然被承认,但并未像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那样成为西班牙统一的“主角”。
区域自治与历史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治变动。虽然一些地区保留了其历史上的自治权和文化特色,但西班牙国旗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象征国家整体的形成和关键性的历史事件,而非囊括所有历史上的区域实体。

总而言之,西班牙国旗上的这几个盾徽,是对那个关键历史时期——收复失地运动后期到国家初步统一——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标志性事件的致敬。它们代表了构成现代西班牙国家的关键力量和里程碑,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国家身份的象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班牙国徽之所以只有这五个王国是因为,只剩下这五个了……是的,西班牙有许多大区,大大小小17个(如图),但是并不是所有大区之前都是独立的王国呀。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西班牙的历史,尤其是“收复失地运动”时期。

一、罗马统治时期:

在罗马人来到西班牙之前,西班牙境内大多数都是伊比利亚人和北部的凯尔特人。公元前181年至133年,在强大的罗马军团和西班牙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部落间发生战争,被称为西班牙战争。后来在罗马帝国治下,西班牙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都被不同程度的“罗马化”。罗马人数个世纪的定居和统治对西班牙文化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比如现在的西班牙语

二、西哥特人统治时期: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部落侵入帝国疆域,他们在罗马帝国疆域内各地定居下来并继承了罗马人的遗产,建立了多个王国。伊比利亚半岛自410年之后就为西哥特人所统治。

三、穆斯林统治时期:

8世纪,北非的摩尔人和柏柏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介入西哥特人的内战,最终消灭西哥特王国,自此,开始了对伊比利亚的统治。直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最强盛的的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

四、收复失地运动:

718年,西哥特贵族佩拉约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后来的莱昂王国),与伊斯兰势力相对抗,此为“收复失地运动”之肇始

810年,法兰克大军占领巴塞罗那,法兰克君主把该地封给巴塞罗那伯爵,让他管理夺回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但因为法兰克和加泰罗尼亚在地理上的隔阂,令加泰罗尼亚不久就燃起独立之心,不久后也成功摆脱了法兰克的统治。

824年,纳瓦拉王国建立

914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迁都莱昂,从此改名莱昂王国,盘踞伊比利亚半岛北部。

932年,作为对抗穆斯林的屏障,莱昂国王下设卡斯蒂利亚伯国。可是,卡斯蒂利亚伯爵逐渐萌生了独立的念头,自封为王。951年,卡斯蒂利亚伯爵费尔南冈萨雷斯向莱昂王国要求继承王位不果,两国战端因此而开。958年,莱昂国王桑乔一世被迫放弃王位,不久他与后倭马亚立约:“只要后倭马亚出兵援助他恢复王位,便答应向后倭马亚称臣及割让土地。”

960年,桑乔一世复位,拒不承认之前的约定。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有鉴于北非战线正处于胶着状态,便转而开展伊比利亚战线,报复桑乔的不守信用。最终,基督教各势力败北,全部向倭马亚称臣……(不讲信用没有好下场!)

1031年,后倭马亚末代哈里发希沙姆三世被罢黜,后倭马亚王朝正式宣告解体。自此,后倭马亚王朝本来的领地形成小国林立的局面。塞维利亚、萨拉戈萨、托莱多、格拉纳达等地都成为了泰法(类似于诸侯)的割据领地。 随着后倭马亚王朝的衰亡,伊比利亚北部的基督教势力再次出现内讧。纳瓦拉国王桑乔三世,又称“桑乔大帝”,为了统一西班牙基督教各国,进攻莱昂王国以扩张势力,后来卡斯蒂利亚伯国也并入了纳瓦拉。

1035年,桑乔大帝逝世,他的长子继承了纳瓦拉,次子继承了卡斯蒂利亚,幼子则继承了阿拉贡。自此,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都从“伯国”头衔变为“王国”

1037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兼并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正式建国,他还从穆斯林手中夺回托莱多。后来他在远征瓦伦西亚的途中不幸去世,国家又分裂成卡斯蒂利亚、莱昂、加里西亚三国(不肖子孙何其多……)。后来,次子阿方索六世刺杀兄长,进攻加里西亚,再次统一了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再后来,阿方索六世在平定托莱多的叛乱后,自称为“全西班牙皇帝”。

1110年,萨拉戈萨被穆拉比特王朝军队占领,伊比利亚南部完成统一。

1139年,葡萄牙从莱昂王国独立出去,葡萄牙王国建立。1147年,葡萄牙攻下穆拉比特统治下的里斯本。

1147年,叛乱多年的穆拉比特王朝灭亡,伊比利亚南部再次陷入穆斯林势力割据的情况。

1162年,由于巴塞罗那伯国与阿拉贡王国的联姻,两国合并,阿拉贡联合王国建立

1198年,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号召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教军队和十字军战士在伊比利亚集结,在后来的大战中重创了南部伊斯兰势力。

1220到1250年代,卡斯蒂利亚、莱昂、葡萄牙和阿拉贡军队大举进攻内乱迭起的南方伊斯兰势力。最终,除了位于格拉纳达的西班牙最后一个由穆斯林建立的奈斯尔王朝外,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势力都已经退却。(而奈斯尔凭借其地理上的优势,对北部的基督教国家及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加以利用,得以久安至1492年。)

1230年,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逝世,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三世继承了整个莱昂王国,两国实现最终的统一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成婚。后来他们分别在1474年和1479年即位,两人并称“天主教双王”,两国统一,西班牙王国诞生。(两人的后裔在后来成为纳瓦拉国王后,成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

1492年,西班牙军队攻陷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奈斯尔王朝灭亡,近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

至此,其实就可以解释西班牙国徽上五国徽章(左上卡斯蒂利亚、右上莱昂、左下阿拉贡、右下纳瓦拉、最下格拉纳达)的来源了。

然而,你有没有注意到国徽正中的三朵法国百合(也有作鸢尾花)嘞?没错,今天的西班牙王室是波旁王朝家族的后代,所以加上法式百合花也不足为怪了。

还没完呢,再仔细看看代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两根海格力斯之柱上边的两顶王冠,是不是不同的?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西班牙王冠(右)、查理五世王冠(左)。缘由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曾经被称为“广大领地的主人”,其中就包括西班牙,而也是他开启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伟大时代。他曾说出举世闻名的一句话:“在我的领土,太阳永不落下!”

*查理五世的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永远的奥古斯都、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全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莱昂、纳瓦拉、格兰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哈恩、阿尔加维、阿尔赫西拉斯、直布罗陀、加那利群岛)国王、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萨丁尼亚与科西嘉国王、耶路撒冷国王、东与西印度群岛国王、奥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洛林公爵、施蒂里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卡尔尼奥拉公爵、林堡公爵、卢森堡公爵、海尔德兰公爵、符腾堡公爵、阿尔萨斯领地伯爵、那慕尔藩侯、弗兰德伯爵、哈布斯堡伯爵、蒂罗尔伯爵、戈里齐亚伯爵、巴塞罗那伯爵、夏洛莱伯爵、阿瓦图伯爵、勃艮第-普法尔茨伯爵、埃诺伯爵、荷兰伯爵、聚特芬伯爵、鲁西永伯爵。(神君啊有没有!头衔完全碾杀龙妈啊有没有!并且估计是各种国王当腻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主动的陆续的退位……)

咳咳!!最后,还有饰带上文字……“PLUS ULTRA”是拉丁语,意思为“大海之外,还有领土”。 (今天还有吗?……)

以上。


其实下边的内容就跟今天的西班牙国徽国旗没什么太大关系了,主要是来看看西班牙历史上其他版本的国徽~

比如,1556年腓力二世(查理五世的儿子)即位时,其王后为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玛丽一世,所以西班牙国徽上一度出现了英格兰的皇家徽章(图中第三个徽章的右半边)。但是很可惜,玛丽在1558年去世,年仅42岁,并且没有诞下任何子女。(玛丽一世曾下令杀死300多名宗教异议人士,得名“血腥玛丽”)

又比如,西班牙统一后,哈布斯堡王朝曾短暂的吞并过葡萄牙(伊比利亚联盟:1580-1640),所以也曾短暂出现过葡萄牙的徽章(图中第五个上半部分正中)。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广大领地的主人”查理五世在位时,他自己的王徽其实长下边儿这样,其中就包含了他自己众多的头衔(神罗皇帝、奥地利大公等等)。

再再比如1939年,独裁者佛朗哥掌权,他采纳了新的国徽,新国徽包括一只“圣若望之鹰”、天主教君主的捆箭、枷锁,此外还有“统一、伟大、自由”的格言标幅。(最后一行的倒数234)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啊,如今却落得这般模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班牙国旗,那抹鲜艳的黄红相间,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这个国家波澜壮阔历史的缩影。旗帜上那四个盾徽,分别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再加上背景中那枚格拉纳达的石榴,它们之所以能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政治意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塑造了现代西班牙的中古世纪.............
  • 回答
    当喜欢的男生对你说“你是卡斯蒂利亚,我就是阿拉贡”这句话的时候,这可不是一句随随便便的搭讪,里面藏着很多意思,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先知道卡斯蒂利亚(Castilla)和阿拉贡(Aragón)是怎么回事。这两位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地名,而是西班牙历史上非常有分量的两个王国。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
  • 回答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刑罚的对象正是它自己造成的犯罪”,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核心在于揭示了不当刑罚所产生的恶性循环和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首先,这句话直指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的刑罚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犯罪。 侵害了公民的权利:刑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权利。然而.............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