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快手能打败抖音吗?

回答
关于快手能不能打败抖音这个问题,其实就像问京剧能不能压过流行音乐一样,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变数。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在“大而全”的流量收割上,抖音目前确实是王者。它的推荐算法精准得让人心惊,能迅速抓住你的兴趣点,让你沉迷其中,刷到停不下来。这种强大的内容分发能力,让抖音上的“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也足够让创作者们趋之若鹜,希望通过这股浪潮一飞冲天。而且,抖音在内容形式上也更具普适性,短视频的碎片化、视觉化特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无论你是想看搞笑段子、生活技巧、还是高颜值小姐姐小哥哥,抖音都能满足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快手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快手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更具“人情味”的社区生态。它早期吸引的用户群体,更多是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这些用户更真实、更接地气,他们分享的内容也更贴近生活本身,比如农忙时的辛勤付出、家庭日常的温情时刻、或者是小镇青年的活力四射。这种真实感,反而能够建立起一种更深的连接。在快手上,你可能更能看到那些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更能触动一部分人的心弦。

快手也有它独特的社区文化,比如“老铁文化”,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互动性,是抖音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在快手上,粉丝和主播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而非简单的“观众”,他们会为自己喜欢的主播打榜、送礼物,甚至在线下互动。这种用户粘性,是抖音这种平台需要时间去培养的。

再来看看变现能力。抖音在广告和直播带货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头部达人的带动下,变现效率非常高。快手也在这方面发力,并且凭借其更强的社区黏性,在直播电商领域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甚至在某些品类上,快手的带货能力并不输于抖音。它所聚集的那些有稳定粉丝群体的草根主播,能够更直接地触达和转化他们的粉丝。

那么,快手有没有可能“打败”抖音?

我认为,“打败”这个词可能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快手能否在某些维度上超越抖音,或者说,在与抖音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占据一席之地。

从用户画像来看: 抖音更像是“内容消费”的集散地,用户是被动接受信息,寻找乐子。快手则更像是一个“内容创作与社交”的社区,用户更愿意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生活。如果快手能够持续巩固和深化这种社区属性,吸引更多对真实生活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它就能在抖音之外,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从内容生态来看: 抖音的算法强势,容易形成“头部效应”,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用户审美疲劳。快手如果能够持续挖掘和扶持那些有特色、有温度的创作者,鼓励他们创作更具个性的内容,就能在内容多样性上与抖音形成互补。

从商业模式来看: 抖音的广告模式虽然成熟,但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也在变化。快手在直播电商上的深耕,如果能够持续优化其供应链和服务,可能会在商业变现上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道路。

当然,快手也面临着挑战:

算法的追赶: 抖音的算法一直在进步,如果快手在推荐算法上无法保持竞争力,用户可能会被更精准的内容吸引到抖音。
内容升级: 如何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提升内容的整体质量和吸引力,是快手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度追求“接地气”有时也可能让一些用户觉得内容不够精致。
平台治理: 随着平台规模的扩大,如何平衡内容的自由表达与平台秩序,避免低俗内容泛滥,对任何平台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所以,与其说“打败”,不如说“共存与差异化竞争”。 快手如果能继续坚持它“笨拙而真实”的社区理念,持续放大“老铁”们的价值,并不断在内容和商业化上进行创新,它完全有可能在当下就被用户认可,并与抖音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格局。它不一定能像抖音那样成为全民的“娱乐中心”,但它有可能成为那个让许多人觉得“真实、温暖、有归属感”的社区。

最终,用户用脚投票。哪个平台更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更能带来实在的价值,哪个平台就会赢得更多的青睐。快手能不能打败抖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就藏在每一个刷着手机的“老铁”的心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快手是购物中心,抖音是百货公司:

任何互联网平台型产品,绕不开这样一个二元选择:平台自营与给平台招商品牌收过路费。我们商业地产里面最为典型:

  • 百货公司打造的都是平台品牌,品牌商把货卖给百货公司,然后百货公司加价卖出;
  • 购物中心招商开店,然后招商很多品牌进行搭配和组合,购物中心收取房租。

所以你在百货公司里面男装是一层,女装是一层,家居又是一层,同一品牌的不同品类商品会布置在不同的区域。而在购物中心品牌店里面则是各式各样的品牌集中摆放,你在nike店里面服装、鞋帽、包包都是集中在一个店里。

快手对于个人品牌的扶持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几万粉丝关注的小V可以顺畅的变现,前提是有几万人因为个人IP关注到你;而在抖音甚至头条,你可以在没有粉丝的基础上,因为抖音的运营直接获得几万阅读甚至几十万阅读。

做生意都是想通的,百货公司的能力就是在于把产品采购过来经过自己的摆放、宣传和推广卖出去,甚至你都可以不是什么品牌。而在购物中心如果你不是品牌,甚至你都没有开店的机会。这一点来看,快手是购物中心模式、抖音是百货公司模式。

于是我的结论也很清晰,谁也打败不了谁。就像百货公司打不死购物中心一样。

1两种模式:品牌Vs平台,小UP主和大UP的不同偏好

小up主类似小品牌,他们有成为大品牌的动机;大up类似大品牌,他们有形成品牌粘性的动机

百货公司的矛盾点在于,做的好的品牌其实更愿意直接销售,有跳开百货公司生态的意愿。比如很多的服装品牌给百货公司的进价都是5折、6折,遇到尾货甚至更低,而服装品牌给到购物中心的价格只有房租水电费,一般是营业额的10%~20%。强势品牌有极大的动力给跳开百货公司,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抖音就是这样的问题,抖音能够通过强大的分发机制让小up主迅速提升流量,但是对大up主,如果你的内容做的不好,就不会被推荐。大UP主是一帮什么人呢?是一帮有的粉丝无论你上什么内容,都会疯狂点赞转发的人,要是你推荐机制给我屏蔽了,我当然不是很高兴。有强烈的的意愿寻找对私域流量很友好的平台。抖音的玩法就是“采购”UP主内容,对内容极尽可能去有效分发。

购物中心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办法做爆款,没有办法发现有潜力的品牌。既然是收房租,一切以稳定为主,如果招商进来的品牌很弱活不下去,房租就收不到。对于很多小品牌来说,购物中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这种擦肩而过则意味着没有渠道去挖掘爆款。大UP主也是小UP主做起来的,早发现平台合作起来就顺畅、成本就低、忠诚度高;晚合作,你只能等着别人漫天要价。对于很多希望引爆的up主、追热点的up主,快手的效率的确不如抖音。快手的理念,有点新地产的味道,尽可能把UP主培养成为一个品牌。

2两种模式的融合

当然两种模式一定是融合的,比如优衣库开店在百货公司也是相对独立的铺位,而nike在有些百货公司也是分别展示。这是调和产品供应方和平台方的必然路径,只不过业务模型决定了,大融合是不存在的。因为抖音内容分发的好,大家认可的是抖音的这种让人上瘾的能力;快手是up主品牌打造的好,大家认可的是你把握入驻up高质量的能力。

  • 开过百货公司的就知道,如果一个百货公司的选品能力不行,消费者就会对平台失去信心,他们没时间去思考你的男装区是不是有什么好品牌。哪天抖音做的不好,大家会觉得抖音越来越没意思了。


  • 开过购物中心的也明白,消费者会因为1~2个品牌,就来到你的购物中心消费,无论你其他品牌烂成什么样子。这就是为什么开购物中心一定要先搞定NB的电影院、超市,还有海底捞、优衣库这种品牌。哪天快手做的不好,大家会觉得快手上的up主都好没意思。

品牌在用户心智里定位如此,哪能这么好改变呢?

3互联网产品的特色

说到底,互联网也是生意,互联网也要赚钱。有人输出内容,有人消费内容。一个巨型市场里面,平台类角色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在电商行业有京东和淘宝模式之争,在交通出行行业有共享网约车和自营网约车之争。没有品牌的人希望通过大平台成长为品牌,有品牌的人不希望平台抽取高额佣金或溢价佣金。

对抖音来说,每一次推荐都是计算成本,都需要物尽其用,因此没有私域流量不私域流量的概念。所有up主都是抖音的供应商,谁好就用谁,谁不行了就可以弃掉;对快手来说当然没有购物中心的铺位限制,但也是相当冒险的,如果扶持的UP主没有留下,相当于这个“房租”就收不到了,也白白浪费了计算成本。

只要这个市场上还有品牌这个概念,平台和品牌的战争就会继续,不可调和。

  • 快手做大了,小up主上升空间就会逐渐被压缩,他们就会迁移到抖音搏一下;
  • 痘印做大了,大up主就会因为内容偶尔失手被限流,他们就会迁移到快手形成私域流量。

谁都干不掉谁就对了

更多有意思的商业评论,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家哥的小黑屋”。你看,我也招架不住知识平台这种做不好就被限流的玩法,也得攒私域流量不是。

user avatar

农村傻孩子跟城里傻孩子的PK。

字节跳动不止抖音一个产品,他们有火山小视频跟快手对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