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互联网平台型产品,绕不开这样一个二元选择:平台自营与给平台招商品牌收过路费。我们商业地产里面最为典型:
所以你在百货公司里面男装是一层,女装是一层,家居又是一层,同一品牌的不同品类商品会布置在不同的区域。而在购物中心品牌店里面则是各式各样的品牌集中摆放,你在nike店里面服装、鞋帽、包包都是集中在一个店里。
快手对于个人品牌的扶持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几万粉丝关注的小V可以顺畅的变现,前提是有几万人因为个人IP关注到你;而在抖音甚至头条,你可以在没有粉丝的基础上,因为抖音的运营直接获得几万阅读甚至几十万阅读。
做生意都是想通的,百货公司的能力就是在于把产品采购过来经过自己的摆放、宣传和推广卖出去,甚至你都可以不是什么品牌。而在购物中心如果你不是品牌,甚至你都没有开店的机会。这一点来看,快手是购物中心模式、抖音是百货公司模式。
于是我的结论也很清晰,谁也打败不了谁。就像百货公司打不死购物中心一样。
小up主类似小品牌,他们有成为大品牌的动机;大up类似大品牌,他们有形成品牌粘性的动机
百货公司的矛盾点在于,做的好的品牌其实更愿意直接销售,有跳开百货公司生态的意愿。比如很多的服装品牌给百货公司的进价都是5折、6折,遇到尾货甚至更低,而服装品牌给到购物中心的价格只有房租水电费,一般是营业额的10%~20%。强势品牌有极大的动力给跳开百货公司,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抖音就是这样的问题,抖音能够通过强大的分发机制让小up主迅速提升流量,但是对大up主,如果你的内容做的不好,就不会被推荐。大UP主是一帮什么人呢?是一帮有的粉丝无论你上什么内容,都会疯狂点赞转发的人,要是你推荐机制给我屏蔽了,我当然不是很高兴。有强烈的的意愿寻找对私域流量很友好的平台。抖音的玩法就是“采购”UP主内容,对内容极尽可能去有效分发。
购物中心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办法做爆款,没有办法发现有潜力的品牌。既然是收房租,一切以稳定为主,如果招商进来的品牌很弱活不下去,房租就收不到。对于很多小品牌来说,购物中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这种擦肩而过则意味着没有渠道去挖掘爆款。大UP主也是小UP主做起来的,早发现平台合作起来就顺畅、成本就低、忠诚度高;晚合作,你只能等着别人漫天要价。对于很多希望引爆的up主、追热点的up主,快手的效率的确不如抖音。快手的理念,有点新地产的味道,尽可能把UP主培养成为一个品牌。
当然两种模式一定是融合的,比如优衣库开店在百货公司也是相对独立的铺位,而nike在有些百货公司也是分别展示。这是调和产品供应方和平台方的必然路径,只不过业务模型决定了,大融合是不存在的。因为抖音内容分发的好,大家认可的是抖音的这种让人上瘾的能力;快手是up主品牌打造的好,大家认可的是你把握入驻up高质量的能力。
品牌在用户心智里定位如此,哪能这么好改变呢?
说到底,互联网也是生意,互联网也要赚钱。有人输出内容,有人消费内容。一个巨型市场里面,平台类角色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在电商行业有京东和淘宝模式之争,在交通出行行业有共享网约车和自营网约车之争。没有品牌的人希望通过大平台成长为品牌,有品牌的人不希望平台抽取高额佣金或溢价佣金。
对抖音来说,每一次推荐都是计算成本,都需要物尽其用,因此没有私域流量不私域流量的概念。所有up主都是抖音的供应商,谁好就用谁,谁不行了就可以弃掉;对快手来说当然没有购物中心的铺位限制,但也是相当冒险的,如果扶持的UP主没有留下,相当于这个“房租”就收不到了,也白白浪费了计算成本。
只要这个市场上还有品牌这个概念,平台和品牌的战争就会继续,不可调和。
更多有意思的商业评论,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家哥的小黑屋”。你看,我也招架不住知识平台这种做不好就被限流的玩法,也得攒私域流量不是。
农村傻孩子跟城里傻孩子的PK。
字节跳动不止抖音一个产品,他们有火山小视频跟快手对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