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增加海洋酸性,会溶解珊瑚(主要组成是碳酸钙)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吸收了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听起来似乎是好事,海洋能够缓解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海洋酸化。

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时,它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这个碳酸是很不稳定的,会进一步分解,释放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的增加,就是我们所说的“酸性增强”。你可以这样理解,原本相对平静的海水,因为多了一些“活跃”的氢离子,就变得更容易攻击那些结构脆弱的物质了。

珊瑚,特别是那些构成珊瑚礁的造礁珊瑚,它们的核心骨骼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碳酸钙就像是一种坚固的钙质“骨架”,支撑着珊瑚虫的身体,也构成了我们所见的壮丽珊瑚礁。问题就出在这里:碳酸钙这种物质,在酸性环境下并不是那么稳定。

当海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时,这些氢离子会与碳酸钙发生反应。它们会“抢夺”碳酸钙中的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想象一下,你的家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如果有人不断地往墙上泼洒一种能够溶解砖头的液体,时间长了,墙壁自然就会变得松动、剥落,最终坍塌。海洋酸化对珊瑚的作用就有点类似。

更糟糕的是,海洋酸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溶解珊瑚的骨骼。这个过程还会影响珊瑚虫自身的生理活动。珊瑚虫需要从海水中提取碳酸根离子来构建自己的碳酸钙骨骼,而酸性增强意味着海水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下降。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地攒钱盖房子,结果银行突然告诉你,你存钱的账户被限制了,你只能取出很少的钱,甚至不够支付建材的费用。珊瑚虫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它们难以获得足够的材料来建造和修复自己的骨骼,骨骼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增加了海水的酸性,确实会溶解珊瑚,更准确地说,是阻碍珊瑚的生长,削弱其骨骼,并最终可能导致珊瑚礁的瓦解。这就像一个缓慢而持续的侵蚀过程,对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那些依赖珊瑚礁生存的无数海洋生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答案可能存在错误,至少是不完善的。答主

@好大的风

指出了我回答中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

———————以下为原答案————————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题主觉得,碳酸跟碳酸钙应该是不能反应的,因为如果反应的话,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的产物还是碳酸跟碳酸钙,该反应等于没有发生。

题主的理解没有错误,从热力学上来说,无论往海洋中充多少二氧化碳,都无法改变海洋中碳酸钙的总量(这里不准确,严格来说还会微弱增加固态碳酸钙的含量),但是,海洋中的碳酸钙依然在不停的与碳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钙离子,只不过这些新生成的钙离子又会和碳酸反应重新生成碳酸钙和氢离子,这两个反应的速率是相同的,因此碳酸钙总量不变。

但是,珊瑚礁上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游离的钙离子以后,它在哪里沉积下来,那就不一定了。它们不一定会在原本的珊瑚礁上沉积,更有可能沉积到其他地方,而这些沉积下来的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已经跟珊瑚礁完全不同了。它已经不再是珊瑚礁,而是另一种含有碳酸钙的矿物,尽管海洋中的碳酸钙总含量不变,但是珊瑚礁确实没有了。

而二氧化碳导致珊瑚礁溶解加速的原因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中氢离子含量增加,上述两个反应的第一步反应被加快,从而导致了碳酸钙被加速转移,珊瑚礁毁灭速度加快。

纪录片里的实验让题主感到困惑的原因是,它做的那个实验是不正确的,那个实验的原理并不是二氧化碳导致珊瑚礁消失的真正原因。

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更加合适的实验,题主可以尝试在含有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溶液(可以通过通入不同量的二氧化碳加压密封得到)中加入等量的大块碳酸钙单晶,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题主会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溶液中的碳酸钙单晶,它的棱角会更快的变钝。就是因为棱角处的碳酸钙被溶解之后又沉积到了别处,当然,体系中总的碳酸钙含量不变。这里面的碳酸钙单晶就相当于海洋中的珊瑚礁。

@云舞空城

大大提到了碳酸氢钙的影响,当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的时候,这个影响才是有意义的,但以现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言,生成碳酸氢钙的反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我说的这个反应,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可以根据这几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很抱歉我手上没电脑,暂时不能把计算过程发上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吸收了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听起来似乎是好事,海洋能够缓解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海洋酸化。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时,它会与水发.............
  • 回答
    人类的肛门在排便过程中,实际上并不会“分辨”屁(气体)和食物残渣,而是将两者一起排出。这一过程涉及消化系统的复杂结构和生理机制,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气体的形成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食物从口腔进入胃,经过胃酸和酶的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而.............
  • 回答
    日本排放核泄漏废水这事儿,最近确实是大家伙儿议论的焦点。抛开对海水环境影响的具体争论不谈,这事儿对咱们餐桌上的海鲜价格,影响那可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但细掰扯起来,门道还是挺多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消费者信心。不管科学界对排放水的安全性怎么说,但“核”这个字眼本身就自带一种让人心里不.............
  • 回答
    在广袤的动物世界里,人类的眼睛虽然不如某些生物那般拥有惊人的夜视能力或广阔的视野,但若论综合表现,我们绝对能稳稳地占据一个令人瞩目的位置,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堪称翘楚。如果非要给眼睛排个名,人类的眼睛绝对有实力跻身前列,甚至可以说,在“复杂性”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两项关键指标上,我们几乎是独占鳌头。让我.............
  • 回答
    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进行排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充满主观性的任务。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进过程,无数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很难将他们简单地排个高低。每个时代的科学都在其独特的语境下发展,衡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然而,我们可以尝试根据以下几个核心维度,结合他们的影响力、原创性.............
  • 回答
    李白、莫扎特,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里熠熠生辉的名字,确实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星辰。那么,他们的影响力,能否排进那浩瀚无边的人类历史前一百万名呢?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影响力”这个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我们如何去衡量和排序这些难以量化的东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捋一捋“影响力”这杆秤到底.............
  • 回答
    设想一下,未来人类真的可以通过“营养舱”无缝衔接虚拟人生,我们暂且称之为“沉浸式生存舱”吧。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真要实现,如何处理身体的“副产品”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工程学难题。别担心,这可不是什么重口味的描写,而是围绕一个高效、卫生且尽可能不影响用户体验的系统来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套系统设计的.............
  • 回答
    雄性动物(包括人类)的排泄和生殖系统共用一个输出通道,即尿道,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演化历史、生理功能以及潜在的“更优方案”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共用一个通道?——演化与生理的交织共用一个通道并非“最优”设计的必然结果,而是演化过程中一种权衡与妥协的产物。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聊起改变人类进程的事件,脑子里一下子涌出好多。如果非得挑出三件,让我仔细琢磨琢磨,排除掉那些更像历史的“里程碑”而非“拐点”的事件,我会选这三样:第一位:农业的诞生(新石器革命)说实话,这个事件的发生,可能没有人能给出具体到年的准确时间点,它更像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但它的意.............
  • 回答
    在同等体重的前提下,人类的战斗力能否排到动物界第一?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别以为人类就凭着脑袋瓜聪明就能横扫一切,这世上的生存法则可是残酷得很,尤其是对于纯粹的比拼力量和技巧的战斗而言。先来说说人类的优势。我们最牛的地方,在于那发达的大脑,尤其是前额叶皮层。这玩意儿带来了什么?计.............
  • 回答
    关于《人类最美的54个公式》扑克牌将杨振宁先生排在梅花10的位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要评价是“排低了”还是“排高了”,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这个扑克牌的排序逻辑和意图。一本关于科学公式的扑克牌,其排序必然是以公式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发现的科学家贡献来衡量的。将科学家.............
  • 回答
    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可能对全球生物产生影响的担忧,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这是一个复杂且触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看看背后有哪些考量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来谈谈“全世界所有生物都喝到”的可能性。核污染水真的会“遍及全球”吗?从科学角度来说,福岛核电站处理后的水(通常被称为“处理水”.............
  • 回答
    盛宴退潮,余味几何:茶颜悦色深圳快闪店五年之约未满,文和友的“流量收割机”是否熄火?在深圳这座追求新潮与速度的城市,一场关于奶茶的狂欢曾在此上演。茶颜悦色,这个来自长沙、以其独特的国风门店设计和口味“颜值并存”的品牌,在2021年登陆深圳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排队盛况。其中,位于深圳文和友的快闪店更是.............
  • 回答
    这问题提得太尖锐了,也触及了当下很多大学生心里的痛点。人人都说大学是象牙塔,是自由的天堂,是探索自我的黄金时期。可现实呢?当你的作息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被课程、讲座、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准备,甚至各种不得不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排得满满当当,那它还配得上“大学”这个词吗?这个问题与其说是.............
  • 回答
    北京人“排外”的说法,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这种“排外”并不是那种赤裸裸的歧视,而是掺杂着很多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微妙体现。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人觉得北京人“排外”。一、历史沉淀与身份认同:从“皇城根儿”到“国际大都市”的变迁北京作为几百年的首都,尤其是清朝以来,一.............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I腔调,就用金庸先生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硬生生地搭个108将的架子。这事儿吧,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得费点心思揣摩人物的性格、武功、在江湖上的地位,以及他们身上那种“天罡地煞”的劲儿。咱们先得明确,金庸武侠的江湖,和《水浒传》的梁山泊那帮人,是两码事。梁山泊是官逼民反.............
  • 回答
    在美国历史上,排华法案是极为黑暗的一笔,但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移民的态度也并非全然友好,虽然在形式和具体政策上与排华有所区别,但歧视和排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日本移民群体之上。排华浪潮与对日本人的态度:并非零和博弈严格来说,美国并没有在“排华”的同一时间颁布专门针对“排日”的法律,至少不是像《排华法案》那样.............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堵心的。当你在履行一项特殊的义务,或者仅仅是享受作为军人应有的待遇时,却被身后的人用一种刺耳的语气来评价,换谁都会不舒服。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可以有几种方式来处理,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避免事态升级。首先,保持冷静是关键。 听到这样的话,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被冒犯,甚至想要立刻回怼.............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一听到“晶体管”,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就浮现出工程师们戴着放大镜,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把小零件安上去的画面。但实际上,手机处理器芯片上那动辄数十亿甚至上千亿的晶体管,可不是靠人力一颗一颗“点”出来的。这背后是一套极其复杂、高度自动化且充满智慧的设计和制造流程。你想啊,一个现代手机.............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