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43人访问团定于5日至10日访台,期间将与台湾相关部会共同召开“第一届台斯跨部会经济合作咨商会议”。
这是斯洛伐克2003年在台湾设立贸易代表处以来,首度派遣规模及层级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员访台。
斯洛伐克经济部次长佳雷克(Karol Galek)将率领斯洛伐克官、研、产、学界代表访问团搭专机访台,成员包括斯洛伐克经济、外交、教育科研暨体育、创新及能源局、商务局、投资局及国家科学院等共18位跨部会高阶官员。
更多欧洲国家的蠢蠢欲动逼着中国要对始作俑者立陶宛下重手,即使会付出一定的外交代价也要杀鸡儆猴,不然真的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明显是中国企业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自愿自主做出的举动。并非政府统一部署的。
而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并不应该干涉这些中国企业的经营选择。
所以这事不能找政府,只能找市场。请立陶宛加强和印度的经贸联系来破解,对了,千万不要进口印度维护的直升机。你看我多好心。
谢邀
这应该能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也可以用实质上的“长臂管辖式”经济制裁来给某些脑子不太清楚的国家政权造成威慑。
在此之前,大部分国家打台湾牌几乎是毫无成本的,因为我们的抵制大多都非常克制,外交抗议、个别制裁、经济断投是最常用的三板斧,但这仅限于那些和我们直接贸易往来较多的国家想对有效,对于和我们缺少直接经贸的国家、或是我们有求于他国货品的国家却是无能为力的。
相反,美国就毫无顾忌,长臂管辖用的风生水起,国防生产法这种国内法都可以直接制裁国外企业。
从这次给立陶宛的举措开始,我们也开始给第三方公司出“二选一”难题了:你在我们这里做生意,你就不应该和那些反对中国统一的国家企业做生意。
那些没有和我们直接贸易的国家,大多也是体量不大的国家,不和中国做生意可能还行,但是不和跨国企业做生意几乎是不可能的,绝对会伤筋动骨。
不知美国那7亿美元贷款,立陶宛政府还花得起吗?
立陶宛的出口排名前几名是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波兰和另外一个波罗的海三小只国家爱沙尼亚
第一,这么制裁当然是正确的,因为毕竟立陶宛和我们的贸易量太低,几乎微不足道
第二,不过即使是如此制裁,本身立陶宛的出口一共只有200多亿欧元,也很少,第一出口国还是俄罗斯,搞笑不,这么恨俄罗斯的国家,已经是一个欧元区国家,第一出口还是俄罗斯。
插一句,和波兰类似,波罗的海三小只为休克疗法和加入欧盟,出卖了大量经济主权
第三,就是因为微不足道,欧盟管你咧?欧盟外交比比两句也就得了,乌克兰都管不明白还管你这个冤大头?
所以美国那6亿美元还真是有点诱惑力的,足够这一届立陶宛政府吃两年的,这是一门生意,不过美国以后也只能用这些袖珍国家玩玩了,德铁都代理中欧业务了,汉堡港都引入东方资本了,还说什么?
那德国三党结盟怎么说?那要绿党先问问德国车企电动车还想卖不了?
议会内阁制国家有一点好,就是虽然看起来乱七八糟群魔乱舞呜呜渣渣,但实际产业政策延续性比总统制国家好
立陶宛的表述,明显就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因为没有任何公开的证据表明他说的话是真实的,而且只要正常一丁点的国家,也绝对不会这样做,如果真的那样做了,那和土匪有什么区别;所以,这是立陶宛对中国的污蔑。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Mantas Adomenas)告诉路透社,最近,中方一直向跨国公司发出信息,“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企业供应的零部件等产品,便将不再被允许向中国市场进出口”。
说话是要讲究证据的,请立方拿出证据。
阿多梅纳斯还声称,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这是立方的一面之词,纯属污蔑。
立陶宛不顾中方的一再警告,违反中国法律与台湾发生不正当的外交关系,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所以,之后发生的一切后果都由立方承担,这是中国外交部早就声明过的,勿谓言之不预。
中方一再警告立方,希望立方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停止一切损害中国的违法行动。
第一,基于对外媒的不信任,严重怀疑所报导内容的真实性。
第二,报导中的“本周,我们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国)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放弃立陶宛产品。”这一表述,模糊了中方的定义,是官方还是民间?基于第一条,我认为这个报导只是无中生有的舆论战而已。是美方在无法及时回应我们对美式民主的舆论打击的情况下,美方临时性推出这条消息来搅混水罢了。
第三,根据中国政府一贯的只在规则内做事的行事风格,这种所谓的“施压”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伤敌一百自损八万的操作只有鼠目寸光的民主政府才会做。
第四,如果是哪个民间企业做的这事,拜托请告诉我,如果这企业有民用产品的话,我以后会优先选择。
第五,文末说到立陶宛向我们出口服装?这编辑是我们的卧底吗?
第六,我非常非常非常讨厌这种断章取义的新闻标题。
对立陶宛政客:没啥影响,反正当完这一任就润美国了。
对立陶宛民众:没啥影响,反正本来承受能力就挺强的,疫情通胀都是美国的好几倍,这都能承受,那再超级加倍也无所谓。
让我们来看看MIT搞得OEC(The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统计的2019年立陶宛出口情况。
总共出口也就320亿美元,出口最大的几个品种就是:精炼燃料,其他家具,卷烟,小麦,聚缩醛(树脂类)。
其中燃料类,消费链短,而且中国也不是主要目标市场:
卷烟也是类似。都是最终品,就不提了。
有意思的是其他家具,这个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配件(搭配成组合家具再出口)。看看,中国只占到立陶宛出口的3%。但是这不代表对他的影响只有3%。瑞典占到了12.8%,别忘了,瑞典有宜家啊。瑞典进口这么多立陶宛的家具,无非就是便宜贴牌,要么内销,要么转出口,对不起,现在你转出口,只要来自立陶宛,不行了!
小麦更是这样,直接出口中国的占到了6.76%,这部分直接没了。然后小麦是中间产品,什么面包,意大利面之类的都得用。现在要么你说你100%本地生产,要么,你就改出产地吧,反正不要有立陶宛的就好。
至于聚缩醛,更是工业中上游。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缩醛树脂的应用包括:齿轮、辊筒、管道部件、泵零 件、风扇叶片、吹塑膜制的空气溶胶容器、模制链轮和锁链,它经常用以直接取代金属。缩醛树脂主要用于注射成型,其次用于挤出板材和棒材。缩醛树脂的低摩擦系数使之可用以制造良好的轴承。
全是很普通的工业零件。嘿嘿,我看到了瑞典和德国,斯凯孚,舍弗勒,还有施韦因富特那一大堆齿轮轴承厂商,嘿嘿,你们得另找供应商了。咱们国家轴承齿轮是有点差,但是凑合一下还能用,而且也不是只有你们欧洲几家能生产。想要中国市场?先把立陶宛踢滚蛋。
反正这么梳理下来,我觉得最伤的可能是德国,然后是瑞典等一票北欧国家,现在是二选一,你不出口给我,难道老美能供养起你们?
反正觉得咱们这套“美式”打法学的挺地道的,慢慢来,接下来还可能是金融层面的,要不也试试?制裁立陶宛官员?和立陶宛官方有金融往来的,那么以后进入中国要面临更多阻碍?反正牌多了去了,慢慢打
再重申一遍,中国海关从未删除立陶宛,不信你们现在去看,立陶宛又在海关清单上了。
之前跟立陶宛沾边的产品不能入关,原因是我们海关系统出现了系统故障。
如果,我是说如果,未来有些国家贸易商因为害怕类似系统故障而拒绝与立陶宛合作,那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与兔子无关。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欧盟半发达国家立陶宛的挑衅,我们才是受害者。
我们以德报怨,没有对立陶宛的主权进行损害,这恰好说明了我国的高风亮节和大度,立陶宛副部长借助系统故障对我们泼脏水,这种行为恰好印证了他们自身行为不端。
啥?你说我们不是发展中国家?
我们海关系统都能因不明愿意故障好几天然后莫名其妙自己恢复,你还说我们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一个半发达国家欺负一个发展中国家:
今天的南德意志报已经在质疑立陶宛了,认为它为了向美国效忠,自己得到了好处,却给欧盟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认为立陶宛反华并不纯粹,自己也并不纯洁。一直与人权情况并不好的伊朗和沙特关系加强。
南德意志报是德国传统三大报之一,左翼报纸,与法兰克福汇报立场是相反的。
大家可以结合今天的这则新闻:德国总理朔尔茨认为应该在2025年之前成立“欧洲合众国“,不同意的国家必须离开欧盟。《卫报》称,德国人想让欧盟成员签一份新的宪法条约,以建立联邦,今年是社会民主党提出“欧洲合众国”梦想102年。
这是把美国操纵的小国排挤出欧盟的好办法,立陶宛显然就是这样的国家。德国对其过度依美不满意。
立陶宛现在比较麻烦,干脆放弃算了。赶紧把台湾办事处关了,赶快把中国大使给请回去。
那美国给了立陶宛六亿美元的事又怎么办呢?这件事可得慎重处理。建议立陶宛举办一个盛大的“立陶宛人民向美国致歉及赔偿仪式”。简单说就是搞一个盛大的仪式,在仪式上以现金的方式把六亿零一百万美元交给美国。
为什么要用现金方式呢?你想六亿多美元得堆一屋子吧?这是一个多大的新闻噱头呐。本来就是敏感的政治事件,再有这么吸引眼球的表演,不由得媒体不关注,美国想低调处理也不行。
那为什么美国给了六亿但立陶宛得还六亿零一百万美元?这不是辜负了美国老大的期望么?立陶宛人民心里有愧,所以就多赔一点。那为什么只多出区区一百万呢?六亿零一百万这个数字多别扭啊!那这不是显得:第一,立陶宛确实经济困难;第二,立陶宛政府把重点摆在立陶宛人民的民生上面拿不出太多的钱。
总之,这个仪式风风光光办了,然后敲锣打鼓把这六亿零一百万美元现金给送到美国大使馆去。
接下来美国怎么办呢?当然他可以报复立陶宛,但稍微想一下,此举实属不智。立陶宛挑衅中国是被美国怂恿干的,美国给了立陶宛各种保证,但立陶宛被中国重锤顶不住了,美国也好欧盟也好都救不了他。现在立陶宛力量不支了也老老实实不占美国一分一毫便宜。这么一个忠心耿耿冲锋陷阵的老实人,你都要因为他能力不足而下毒手对付他,那让那些不仅能力不足而且态度也不积极的围观者怎么想呢?以后美国再怂恿小弟在中国面前冲锋陷阵还有几个敢出头呢?尤其是这个盛大仪式办过之后,全球舆论包括美国国内的舆论都很关注这件事情。美国真要下毒手的话,只怕美国人民自己也会觉得拜登真是一个“斗敌人不行斗自己人内行”的讨厌家伙了。搞不好啊,美国还不好意思收立陶宛退回的这六亿零一百万美元呢。 可能在大使馆就大大方方大手一挥:“诶,既然钱给了,就没有再拿回来的道理”。当然了,即使美国不把钱拿回去,等事情过去立陶宛政府还是要乖乖把六亿美元退回去。这件事可不能犯糊涂。
有的读者可能敏锐地觉察到了我上面计划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可能一下子拿不出六亿美元现金。没关系,立陶宛拿不出来,中国肯定拿得出来嘛。立陶宛可以先把六亿美元转给中国,然后中国取出六亿美元现金交给他办事。如果可能的话,这六亿美元可以安排一架运20送过去,也显显运20的风采。
既然要运六亿美元,不派个一百来人的特种兵护卫恐怕也说不过去吧。这批特战队员到了立陶宛就不用回来了,反正新开的大使馆还是需要护卫的嘛。顺便说一下,台湾办事处关门了,那地方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送给中国大使馆算是扩建馆舍,也算是立陶宛给中国赔礼道歉的方式。那这一百多特战队员到了立陶宛就直接从最后几个湾湾那里接手台湾办事处的大楼好了。再想一想啊,既然人和钱都到了,那大使干脆也做同一趟飞机去,好不好?仔细想一想:中国大使,六亿现金,一百多特战队员,大型运输机,到达目的地立刻从敌对方手中抢下地盘。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是不是一趟威风凛凛的一带一路之旅呢? 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同意这个方案的可能性还不小呢。
总之,整个闹剧就是以政治面子戏而开始的,不妨就以政治面子戏收尾吧。
跟美帝那是两回事。
美国那是某国的东西谁买我制裁谁,谁卖给某国带我技术的东西我制裁谁,你买俄罗斯的天然气我就制裁你。
我国这是我不买有立陶宛产品的任何东西,至于别人买不买我管不着,你有本事卖给别人我也不吭声,哪个二道贩子把我的东西卖给立陶宛我也管不着。
所以美帝那叫长臂管辖,我们这叫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
我们可不流氓,别污名化我国。
托里切利法
托里切利法,又称古巴民主法案,1992年美国颁布该法案,法案分两条。
1.限制古巴同美国在第三国公司的贸易。
2.禁止驶抵古巴的船只在180天内停靠美国港口。
赫尔姆斯-伯顿法
又称古巴自由与民主巩固法案,法案共四项内容,分别为:
1.禁止第三国在美销售古巴产品,包括含有古巴原材料的制成品。
2.对与古巴有投资贸易的第三国企业经理、股东及其家属,停止发放入境签证。
3.允许在古巴革命期间被没收财产的美国人向法院起诉对在古巴利用其财产进行经营活动的外国公司或投资者。
4.反对国际金融机构向古巴发放贷款或接纳古巴加入
显然,我们是在向美国学习,保护立陶宛的民主。
啊,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立陶宛这个蕞尔小国就在世界面前哗众取宠,在中国面前演闹剧。
为此也没少挨收拾,没少被摁在地上摩擦。
小孩挨打了去找爹,立陶宛挨收拾了去找美国。
美国告诉它,美国护照给你办好了,美元给你留足了,干就完了!立陶宛还真听话,给钱就行,跟中国男足似的。
立陶宛这个小国实在是太小了,小得咱们过节都忘了给它“送礼”了,像这样的小国世界上也绝无仅有了,忘了必须给补上,这不刚上班,就给它准备了一份迟到的“礼物”。
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暂停接受自2月9日后(含2月9日)启运的立陶宛牛肉进口申报。”
像立陶宛这样的国家就得年年“送礼”,月月“送礼”,天天“送礼”。
与之前的兰姆酒、啤酒和巧克力相比,这一波“牛肉禁令”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牛肉关系到立陶宛国内一整条产业链,涉及8万多个农业家庭和40多万人的利益。
中国一年进口牛肉数量为236万吨(2021年数量),立陶宛的775吨显得微不足道,但对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却是举足轻重,
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被打肿了脸还要充胖子,他10日表示,莫的问题,这一决定对立陶宛没有任何影响,我们的供应商已经找到了新市场了,但她没有说具体市场在哪里。
“别问了,反正就是有,你问那么多干什么,回头我给台湾打个电话就得了,立陶宛兰姆酒配立陶宛牛肉,再加上日本核食,饭后还有凤梨和释迦,他们这回有口福了!”
台湾见了立陶宛气就不打一处来!你承诺今年1月开设的“驻台湾代表处”呢?之后又说春天开设,现在春天到了,电话响了我还以为是代表处的事呢......
立陶宛满嘴谎言,没一句真话,于是台湾高呼了两声“牛肉挺住”的口号,并没有像之前兰姆酒那样立刻出手相救。
立陶宛心想兄弟不帮忙,找大哥去吧,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跑到澳大利亚诉苦,以此向中国施压,他在澳大利亚不点名地指责说,“反对某些国家企图以贸易武器胁迫其它国家”。
澳大利亚外长佩恩则强调了一个中国政策,立陶宛碰了一鼻子灰.......
大哥看它有些失意,教育道,别满世界说“某些国家企图以贸易武器胁迫其它国家”这话,你一说这话,别人听了都以为说咱爹呢,牛肉的事就算了吧,他们连咱爹都不怕,还能怕你我吗......
往前捋捋,看看牛肉是怎么回事。
2016年,中国与立陶宛达成了水产品与乳制品的《卫生检验检疫议定书》,有30多家立陶宛相关企业获得了对华出口资格,但立陶宛强烈希望能获得牛肉出口资格。
因为一带一路与波罗的海地区合作也需要有具体项目,再一个看立方态度诚恳,经过评估后,认为可以考虑进口立陶宛牛肉。
为了签署协定书,中国的专家们跑遍这个县城级的国家,考察了养殖,饲料,屠宰各个环节,举行了9场谈判,7次实地考察。
立政府为了牛肉出口的资格,下令各个机构,工作组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要热情接待,哪怕是晚上睡着了,也得给我爬起来陪着!
签完协定书之后,立陶宛农业部长马尔考斯卡斯还邀请代表团去他家的私人农场去参观。
那时候立陶宛和现在可不一样,毕恭毕敬的,因为中国允许立陶宛牛肉进来是带有照顾性质的。
此一时彼一时了,立陶宛政客非要心甘情愿地当木偶,让人在后面提着线表演,这不是什么政治能力问题,这纯粹是智商问题。
面对着这种弱智的国家,谁也没办法,自己挖的坑自已埋吧。
或者来趟中国的青城山,看了门口的对联就豁然开朗了。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转自公众号”青杨柳”
需要一滴血选择。
任何进口产品,有立陶宛原料或者配件,禁止进口。
任何跨国公司,如果有立陶宛业务,就不允许有中国业务。
所有跨国公司。
要求在一个日期之前,做二选一。
或者关闭立陶宛分公司,或者关闭中国分公司。
以前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霸道总裁的做法,很看不惯。
例如,我一个电话,就能让你在这个行业里找不到工作。
我看谁敢用你。
我一句话,就能弄死你。
很多时候这都是一些反派的台词。
可实际上,当这些手段用在反派身上的时候,却格外的解气。
都说全世界就一个我,你还敢对全世界说有两个我,不关注我这个文刀半瞎,你偏偏要去关注另一个文刀半瞎,还说他才是正宗的。
那我能怎么办?
当然是对自己粉丝说,不许跟他玩了,谁要是关注他,我以后就踩你。
谁要是给他点赞,我也踩你。
呐呐呐,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超解气。
这与美国长臂管辖形式类似,但是出发点和目的却完全不同。
美国的长臂管辖建立在维护自己霸权打压竞争对手的基础上。
而我们这是对立陶宛无端染指我国内政问题进行的反制。
立陶宛这种小国敢这么做,无非就是觉得收益大于损失,或者换个说法就是立国政客们认为反华的收益要大于他们的损失。
总之他们立足的出发点和许多反华国家反华分子包括国内公知们在内的群体是一样的。
既可以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又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代价。
赚钱赚名又没代价没成本的事,傻子才会不愿意干。
所以,他们才敢于一次次操弄反华议题并乐此不疲。
所以我就说这个,要切实的用实际行动来回击诸如立陶宛一样的国家,尤其、特别、重点就是这样的国家。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何况我们自身的能力未必能够伤人十指,那不如就抓典型找重点揪出一个弱鸡对其穷追猛打。
目前来看,对立陶宛我们确实是多方面都在动。
外交上降级外交关系,经贸合作上也有该问题中的表现以及中欧班列绕过立陶宛的动作。
其他方面我们也在做,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给了白俄罗斯疫苗和资金援助。
早说过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对付立陶宛这些臭鱼烂虾,一定是它的邻国比我们专业的多,事实证明卢卡申科先生在这一块确实有两把刷子,一波难民问题就搅的立陶宛一个脑袋两个大。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其实制裁来制裁去也真的是治标不治本。
只有治了台湾,才能让这些乌龟王八蛋没有台湾牌可玩。
时常看我回答的朋友知道,我不是急统派,会理解国家有些现实的难处需要处理,有些功课需要补足,有些内功需要加练,更有些漏洞需要填堵。
但是我只是希望在因为各种条件不足所以无法迅速实现国家统一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手段来震慑台伪政权,能打击台独势力。
比如对远东集团的做法就是一个在我看来,注意我不说是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只是说在我个人看来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毕竟,在我对于选票政治的理解里,钱才是占有决定性地位的。
资本主义社会,没有钱,那我搞政治是为了吃屎吗?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够进行相关立法,狠狠的制裁台独金主们一波。
因为我听邱毅教授讲过相关数据,有74%的台湾上市企业在大陆有商业活动。
如果我们做到有法可依,利用法律严惩台独金主,甚至对其进行支持统一的改造,那在我的认识里,应该是对台独势力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我认为,我们治标的时候最好治本也要跟上才是。
师他美国爷爷长技,制他孙子立陶宛。兔子的学习能力果然强,才几年的功夫就活成了曾经讨厌的模样。
当然,杀鸡儆猴的目的还是为了治病救人,以免捷克等脑子不清醒的国家也犯浑掉同一个坑里去,兔子果然大慈大悲啊!让全世界都知道,拿美国的票子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的,不是打完嘴炮就能算了的!
有意思,看目前的中美对峙,从一开始是气氛十分紧张,非常严肃的,到现在久了之后,渐入佳境,竟然开始闻到了一股饭圈或者是互联网公司二选一的味道出来了。
本质上来说,立陶宛实际上已经卷入了战争。只是这场战争没有炮火,也没有交战,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同样可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没想到中国学的挺快的,才没多久就把美国那一套用上了,只是美国是想出招就出招,而中国是见招拆招。拿了美刀,应该没问题,也不差那点人民币,反正你立陶宛的出口国里面,中国也就排在22,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盟国家,少了中国应该没啥问题吧?如果有问题,那你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够努力。
从立陶宛这个事情,就可以以小见大。中美现在正在划圈。当然,主要是美国在画圈,圈起来的算他的,我们可没有画圈,只是美国画圈了之后,中国被动地也画一下。那么,拿了美刀之后,是收益大于弊端,还是弊端大于收益,就看立陶宛怎么做了。这一战也非常重要,如果立陶宛面对这样的制裁能够坚挺下去,那会有其他国家继续效仿,觉得自己没问题。那么以后就会事实上形成又一次新的冷战格局,只不过这回主角换成了中国和美国。
但如果立陶宛撑不住的话,其他亲美的国家估计会怎么样呢?会精神上支持立陶宛,然后美国叫他们也学立陶宛时,他们就会说天晚了,赶时间回家,晚上还有个场子要去走,蹦一下迪喝两杯啥的,学习立陶宛这事情要开会研究讨论一下,然后这些国家就全盘日本化,要么就是划水消极怠工,要么就是经常换国家领导人,跟美国慢慢地磨洋工。然后亲美国家和美国就会在这种无聊的内耗中,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语言表达的艺术。反正美国刚从阿富汗撤军,也玩不起什么东西来,肯定没法打盟友,一打就正好倒戈。
这种背景下,就会不断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出现质的转变,恐怕要等中国明显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和美国拉来一定的差距才行。到那个时候,美国就会非常地尴尬,这回是真的使唤不动小弟了。
另外,美国会不会因为自己通货膨胀先绷不住了,也是个不稳定因素,如果美国通货膨胀撑得时间久,那么这些亲美国家还可以闹挺一阵子,如果美国绷不住比我们想象的要快,那也许还等不到其他国家划水,提前进入不听话的状态。
现在奥密克戎已经成功入驻美国19个州了,这效率要不要那么高啊?
立陶宛:欧盟救我!
欧盟:普京会不会打乌克兰呀,拜登你说句话呀!
立陶宛:欧盟救我,我被压迫报复啦!
欧盟:拜登和普京会面究竟谈出了什么结果?泽连斯基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胡说八道,肯定是这些立陶宛企业制造的东西质量低劣,被中国客户退货了。
商业的东西非要往政治上扯,这个副部长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代表了立陶宛民意?
立陶宛人是怎么回事?难道你的东西中国人必须要说好?
现在中国客户对你们的东西不满意,转用其他国家优秀企业的产品,这有问题吗?
承认别人优秀有这么难吗?希望立陶宛人理性爱国!
我只能说立陶宛,摊上大事了!因为他把一万亿的生意做成授信六亿生意。
立陶宛拎不清,他以为他只是得罪了中俄,伤害了中国利益,其实他现在把欧盟主导者德法德利益也损害了。
英国脱欧后,美国操控欧盟内部的抓手没了,大不列颠搅屎棍被折断了,现在四处找欧盟里的国家当棍子,比如立陶宛,让立陶宛搞事情和中国冲突,立陶宛又站出来博取同情,杠杆效应撬动中欧关系对立。
人菜瘾大的法国对美国早就憋着一肚子火,德国利益集团早就对欧盟里的小国家吃里扒外很不满意了(欧盟转移支付的付款人),欧盟反中吗?肯定反中,但是生意不是这么做的,他们痛恨的是这个筹码是美国的,要是让立陶宛得逞了,以后其他小国也效仿,欧盟的对外政策间接被美国主导,这显然不符合德法主导欧盟的利益。欧盟现在国际生态位是最好的,中美俄三方都有求自己,并且都没有直接的矛盾,他就是二战中海外中立发大财美国的生态位,欧盟待价而沽,他的态度就是敲诈中美俄的筹码,价值连城啊!结果立陶宛6亿的美元授信额度就把这价值连城的东西卖给美国了,现在立陶宛跑过来让欧盟兑现,德法估计把立陶宛的八辈祖宗都问候了一遍,中立两国的外交风波,现在变成德法争夺欧盟外交控制权的问题。
这次中国对立陶宛(正县级国家)搞制裁,德法绝对会站在我们这边,疫情下欧盟已经很多裂痕了,既要拿着转移支付的胡萝卜弥补,也要拿大棒敲打,这样才能巩固欧盟,我们这次就是给欧盟递了根大棒。他要是不用,不去敲打美国利益代言人,不去巩固德法的欧盟主导权不把一万亿的生意做成授信六亿生意的立陶宛往死里干,德法的决策层还是回家卖红薯吧。
有德法的配合,这次制裁绝对能给立陶宛一个重创。
11月份,当时人们问,中国就拿立陶宛没办法吗?我在文章中说,要想真的打击立陶宛,可以用毒丸条款,就是,谁和立陶宛做生意,就不得再和中国做生意。这个就是美国对付伊朗的,制裁一切跟伊朗做生意的公司。任何公司在14亿人口的中国和300万人口的立陶宛中间都会选择的。
今天,伟大的国家终于行动了,就是用的这个办法。
庆祝,中国拿立陶宛没办法,是因为双方贸易额太少,立陶宛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美。
现在中国也学了美国这招,要么跟立陶宛做生意,要么和中国做生意,和立陶宛贸易就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干得漂亮,200万人口的立陶宛市场VS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好难选啊。
我们国家太聪明了,学习美国的办法去对付这些美国的走狗。
1、首先要说的是:这个观点是立陶宛人说的,没见到中国官宣,没有中国官方文件。所以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
2、讲到狡猾还要属五眼联盟之类的老油条,搞什么外交抵制,恶心人又不实际伤害经济,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强。
只有呆萌的立陶宛小弟敢于冲在最前面,直接在经济领域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怼上了,果然是直率的小国,可称是欧盟里的邢道荣(原来写的廖化。因为评论区指出廖将军的战力不错,廖化成称先锋只是说蜀国没有年轻将军)先锋一个,战力为五。
3、立陶宛小国一个。他们在供应链上的地位微不足道,属于完全可以抛弃和绕过的节点。中国不在乎,欧盟面子上在乎骨子里也不在乎,德国一个小拇指头弯一弯就把缺口补上的水平 。
4、立陶宛一手拿着WW的好处,一边转脸向世界装可怜向欧盟求援,这两面派尽显小国无奈。
5、立陶宛太小,要去中国影响也问题不大,买东西更贵,卖东西更难,容易挨否决而已,克服克服,向WW向米国向欧盟持续卖惨就行。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什么?白俄罗斯和土耳其背后有人指使?那个真没有,我兔绝对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善良之兔、文明之兔本兔。。。
1.疫情期间工厂间断停工,国际物流不正常,打乱了西方的产业链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美国等国家的农机配件库存已经见底了。
10月份,设备制造商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将零件送到工厂,制造新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卖给农民,还是将这些零件重新定向到田间,为现有客户修理损坏的设备?
在爱荷华州,农民Cordt Holub每天晚上都会把他的机器锁在谷仓里,因为小偷从当地的迪尔公司(DE.)偷走了很难找到的拖拉机零件。
所以,疫情将严重影响工农业产出。
2.中国在疫情期间,居于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
在主要工业国中,只有中国的产业链能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维持正常运转,成为全球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的主要供应国。
疫情如果维持现状,世界各国会出现在本土生产的刚需,而大多数国家没有完整工业体系,工业生产又必然需要它国的各级别和领域的支撑。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工业支撑世界各国建立各自的生产体系。
3.Omicron出现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会更加严重
@拍照稀烂帮帮主 整理的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西方国家既往的疫苗接种努力被清空,重新走一遍研发、批量生产、流通和接种的流程,最快也需要10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开始接种。
而西方国家圣诞假期邻近,疫苗生产节奏还会被进一步拖延。对不能“动态清零”的国家,疫苗失效相当于无保护裸奔几个月。
由于Omicron的高传播速度和人群高感染率,疫苗空档期内,工人聚集性感染离岗,工厂间断停工将是常态。
4.作为没有自主工业产业链的小国,立陶宛被一脚踢出全球产业链,工业将难以为继
不过立陶宛只有280万人口,如果美国能信守承诺给予大量援助的话,“造不如买“的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5.东欧倒爷们的春天来了
我挺想挖个坟的,在这茬出来之前,是不是有一堆人说:
立陶宛跟中国的贸易额度非常少,中国对立陶宛根本没办法。理会这个跳梁小丑都算是输了。
还有人预判了中国会禁止跨国企业与立陶宛合作的事情,一大堆人就说: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怎么能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提并论,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外交。
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快人心!倒不是打了立陶宛的脸,而是打了中国软脚虾的脸。
————————————————————————————————
强行分割一波,
当年16年17年老特刚上台的时候,我还在某江浙沪城市工作,跟一个学生家长谈,他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中国企业的总裁。
他跟我说,中国绝对没有实力跟美国对抗,一定会投降,甭管是被逼的投降还是一开始就投降。最好是一开始就投降,因为这样对中国损失最小。
我不同意,说,美国虽然强大,但如果中国投降了那就是把未来拱手让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暴秦之欲无厌,怎么可能不打就认输呢?退让可能有,我们在抗日的时候也是退让忍辱,但在未来必会防守反击,退让也许存在,投降绝无可能。
他还以自己为高瞻远瞩,认为我的评论简直不值一提,不登大雅之堂。但,好像如今攻守之势异也,不知他内心如何感受啊?
立陶宛应该果断抓住基于,化危为机,大力发展自主工业与经济,解决经济上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