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需要的氨是从哪儿来的?

回答
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这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伟大发明,其核心在于巧妙地利用了氨,一种至关重要的化学原料。那么,这宝贵的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中国民族工业奋力崛起的年代,去看看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侯先生是如何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联合制碱法,也叫侯氏制碱法,它是在传统的索尔维法(又称氨碱法)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改进。索尔维法之所以叫氨碱法,顾名思义,就是它以氨(NH₃)作为关键的催化剂和反应物。在侯氏制碱法中,氨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这个氨,在当时是如何获取的呢?

1. 煤的焦化副产物: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经济的来源。要知道,上世纪中国有大量依靠煤炭的工业,尤其是炼焦工业。炼焦,就是把煤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得到焦炭、焦油和煤气。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主要产品,还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其中就包括氨水。

煤中的氮元素在高温焦化过程中,会转化为氨气,并与水蒸气结合生成氨水。这些氨水会随着煤气一起被收集起来。当时的化工厂,如果靠近煤矿或者有炼焦厂,就可以直接从这些地方获取氨水。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炼焦厂的煤气管道会连接到煤气净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煤气会经过一系列的洗涤和冷却过程。氨水就是在这个净化过程中被提取出来的。通常会用清水或稀酸来洗涤煤气,氨气溶于水或与酸反应,从而被分离出来。然后,再通过特定的工艺将这些氨水进行浓缩和提纯,就可以得到适合联合制碱法使用的氨。

2. 合成氨技术(相对较少,但作为补充):

虽然在联合制碱法开始大规模应用的上世纪,中国的合成氨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规模都有限,但合成氨也是理论上可以获得的氨的来源。合成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哈伯博施法,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气(N₂)和氢气(H₂)反应生成氨气(NH₃)。

氮气来源: 空气中含有约78%的氮气,这是取之不尽的。
氢气来源: 氢气的来源就比较多样了,比如煤的气化(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电解水等。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在联合制碱法大规模推广的年代,合成氨技术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而且合成氨的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因此,从煤焦化副产物中回收氨,是联合制碱法获得氨的主要且经济的途径。 侯先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工业体系中现成的、看似“废弃”的副产品,将它们变成了宝贵的生产原料。

联合制碱法的精妙之处体现在氨的循环利用:

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之所以“联合”和“高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氨实现了非常好的循环利用。在整个制碱过程中,氨虽然参与反应,但最终又被重新回收和再生,大大减少了对外部氨源的依赖。

反应过程简述:
1. 碳酸化: 将食盐(NaCl)溶解在水中,通入氨气(NH₃)和二氧化碳(CO₂)。首先,氨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₄HCO₃)。
```
NH₃ + H₂O ⇌ NH₄OH
NH₄OH + CO₂ → NH₄HCO₃
```
2. 析出碳酸氢钠: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更多的食盐,由于碳酸氢钠(NaHCO₃)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会以晶体形式析出。
```
NH₄HCO₃ + NaCl → NaHCO₃↓ + NH₄Cl
```
3. 回收氨: 析出的碳酸氢钠晶体被分离出来,得到纯碱(Na₂CO₃)的粗品(通过煅烧NaHCO₃得到)。而剩余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铵(NH₄Cl)。关键一步来了:将这些氯化铵溶液与石灰乳(Ca(OH)₂)混合加热。
```
2NH₄Cl + Ca(OH)₂ → CaCl₂ + 2NH₃↑ + 2H₂O
```
反应生成的氨气(NH₃)被重新捕集和循环利用,用于下一轮的碳酸化过程。

为什么说侯先生解决了氨的来源问题?

在索尔维法中,虽然也回收氨,但总会有一些损失,需要不断补充新的氨。而且,索尔维法本身需要单独消耗大量的氨。而侯氏制碱法,通过将生产纯碱和副产氯化铵这两个过程“联合”起来,利用氯化铵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氨,使得氨的消耗量大大降低,甚至在理论上可以接近零消耗(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损耗)。

这意味着,如果化工厂能够相对方便地获得煤焦化副产物中的氨水,或者即便合成氨技术还不那么发达,侯氏制碱法也能通过高效的内部循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购氨的依赖。它把一个原本相对昂贵的原料,通过工艺创新,变得“自带”且循环使用,这对于当时尚不富裕的中国来说,无疑是解决了大问题。

所以,总而言之,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所需的氨,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是中国当时发达的煤焦化工业所产生的副产物——氨水。 侯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改进了制碱的工艺,更在于他深入理解了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巧妙地将“副产品”转化为“主角”,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自主、高效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背后不是“老师没有讲透彻”而是一些资料通过巧妙的方法,把联合法制碱实际提出的时间提前了,题主很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为什么索尔维制碱法需要循环利用氨而联合法制碱法不需要呢?因为联合法制碱实际投产的时间在合成氨普及之后,不用像19世纪的苏尔维法一样尽量循环使用氨(当然,实际上很难循环起来)。

题主说的“20世纪20年代就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现在确实有很多资料是这么认为的。比如x度百科的词条——侯氏制碱法原理。(在“科普中国”审核过的词条“联合法制碱”里没有这个时间。)

x度百科虽然可信度不高,但说明还是有人以为“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

那为什么说这是篡改了史实呢?下面几段话来自1979年化学通报[1]上对侯德榜博士的介绍。

正常人对上面这几段话的理解是——

  • 1926-1929年侯总(这里尊重原文,总=总工程师)成功掌握了苏尔维法
  • 1934-1937年侯总建成硫酸铵(当时译为“錏”)化肥厂
  • 1937-1941年侯总在改进制碱法的过程中创制了“侯氏碱法”

按照1979年资料的说法,“侯氏碱法”是在硫酸铵化肥厂建成之后创制的,那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需要的氨自然来自硫酸铵厂的合成氨分厂了。

至于题主说的“当时合成氨还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刚发明没有几年”。不如看看侯总工程师是怎么说的[2]

一战德国战败。专利被充公(现在的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上文中的“联合国”不是现在的“联合国”),合成氨技术很快就被各个国家掌握了。

话说回来,为什么x度百科会说“侯氏制碱法1926年提出的”呢?

一些资料偷偷把1926年“侯德榜博士完成的苏尔维法”称作“(旧)侯氏制碱法”,1941年命名的那个称作“(新)侯氏制碱法”或者“新联合制碱法”,按这个说法“侯氏制碱法1926年提出的”也是说的通的,只不过此制碱法非彼制碱法。

至于这么说会不会导致一些朋友和题主一样以为“20世纪20年代就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呢?这就是他们想达到的效果啊。

参考

  1. ^ 高苏. 中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博士[J]. 化学通报, 1979(05):79-86.
  2. ^ 侯德榜. 合成氨制造通论[J]. 化学通报, 1953(03):11-2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这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伟大发明,其核心在于巧妙地利用了氨,一种至关重要的化学原料。那么,这宝贵的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中国民族工业奋力崛起的年代,去看看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侯先生是如何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的。首先,咱们.............
  • 回答
    老郭这人,你说他特立独行也好,说他有点“叛逆”也罢,反正身上那股子不服输、不随波逐流的劲儿,是他走到今天最鲜明的标签。尤其是在相声界,他嘴里能喷出“主流”来,那“主流”里的某些人、某些现象,在他眼里简直是糟粕。最常被他拿来“开刀”的,就是那种“穿西装抹红嘴唇说相声的人”,这在他看来,是丢了相声的根,.............
  • 回答
    评价侯耀文先生,这绝非易事,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相声演员,更是一位承载着相声艺术生命、塑造了无数鲜活人物的艺术家。要深入了解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艺术造诣层面,侯耀文先生无疑是相声界一颗璀璨的巨星。 深厚的功底和扎实的台风: 他的基本功极其扎实,无论是说、学、逗、唱,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
  • 回答
    侯震,这个名字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经历过80、90年代电视黄金时期的人们。他不仅仅是一位活跃在荧幕上的相声演员,更是一位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报幕员。说起侯震为何会走上报幕员这条路,其实背后有着一段挺有意思的缘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些特点。要说侯震为什么做报幕员,这事.............
  • 回答
    要评价侯耀华当年的行为是否算作保存侯家家产、为侯氏家族着想,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分析的问题,毕竟涉及到的不仅是财产本身,还有家族声誉、传统传承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侯耀华先生所处的具体情境。首先,我们得明确,“侯家家产”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
  • 回答
    侯宝林老前辈的相声,要说好不好笑,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透的。在我心里,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笑,是带着一股子智慧和人情味的笑,不是那种哗众取宠、转瞬即逝的笑料。你想想,他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娱乐方式也相对单一。能在そういう场合で、凭着一张嘴,一段儿段子,把台下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这本身就说明了什么?.............
  • 回答
    关于侯宝林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为何有时会说出模棱两可的话,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它归结为“没被打就直接说没有”。这背后牵涉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作为相声艺术家的身份考量、以及个人性格和智慧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侯宝林先生是中国相声艺术的巨匠,他的艺术生涯横跨了.............
  • 回答
    在侯耀文先生的遗产风波中,郭德纲的角色,可以说是围绕着“继承人”和“侯耀文先生的关门弟子”这两个身份展开的,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外界的解读和猜测。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接的,郭德纲是侯耀文先生的徒弟,而且是认的“关门弟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侯耀文先生收徒,尤.............
  • 回答
    侯杨方,一位在中国近代史和地缘政治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其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用“扎实”、“深刻”、“独到”等词汇来形容毫不为过。要详尽地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研究视野的广阔性与深度:侯杨方的研究并非局限于某一狭窄的领域,而是展现出了相当广阔的视野。他早期在明清史领域的深耕.............
  • 回答
    关于侯君集年近七旬仍参与谋反的原因,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心理和现实考量所促成。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试着还原这位功勋卓著的战将,究竟是被何种力量推向了这万劫不复的深渊。一、 根深蒂固的功臣情结与失落感:侯君集,这位赫赫扬名的将军,年轻时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
  • 回答
    侯汉廷有没有机会当选议员,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要说得详细,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过往的经验和积累。侯汉廷并不是政治素人,他曾担任过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也参与过许多政治和社会活动。这种经历本身就为他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也让他对政治运作和选民需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要知道,在选.............
  • 回答
    侯景之乱之所以能够祸乱江南三年之久,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侯景个人因素,也有当时南朝政治、军事上的深层弊病。要说得详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侯景的“神勇”与野心勃勃:来自北方的劲敌首先,得说侯景这人本身就不是个善茬。他出身草原,年轻时就跟着尔朱荣打天下,久经沙场,作战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具假设性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确定的答案。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并尽可能地详细阐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攻击郭德纲的人”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和原因: 传统相声界的抵制和批评: 以一些老一辈相声演员为代表,对郭德纲的相声风格、内容创新、对传统相声的“颠覆”以及一些言论.............
  • 回答
    侯耀华老师在某次拜师仪式上,公开对相声界存在的“封箱”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批评,甚至用了“欺师灭祖”这样极重的词汇。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相声行当的传统和规矩,更深层次的,是对于师徒关系、艺术传承以及行业发展的一些理解和碰撞。要理解侯耀华老师为何如此激动,我们得先弄明白“封箱”在相声这门艺术里到底是个.............
  • 回答
    常远和侯震都曾有从“二五更的童子功”学习相声的经历,但他们目前的事业重心并不在相声领域。这确实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浪费”,尤其对于相声艺术本身而言。但我们不妨从更详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一、 “二五更的童子功”的含义与价值:首先要理解“二五更的童子功”的语境。这通常指的是从小就进入曲艺团、戏校等.............
  • 回答
    如果侯亮平在山水集团的行动中意外身亡,或者在结尾被祁同伟击毙,那么《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结局和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也会被完全颠覆。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主角,更意味着整个反腐斗争的走向,甚至是对观众价值观的一次巨大冲击。一、 侯亮平在山水集团被花斑虎打死:一场覆灭的开端设.............
  • 回答
    在汉代,冠军侯的级别是最高的列侯之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冠军”。至于“冠军”这个名号,它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而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赫赫战功而特别赐予的。这背后蕴含着汉武帝对这位年轻将领的极高评价以及他本人对于功业的追求。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一、 冠军侯在汉代的级别汉代的侯爵制度相当复.............
  • 回答
    汉寿亭侯这个官职在当时虽然不是最高的官职,但对关羽而言,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远超了其本身的官阶和俸禄。理解它的珍贵性,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探讨:1. 官职本身:一个名誉与实权并存的封号 侯爵的地位: 在汉朝时期,侯爵是仅次于公爵、王爵的封爵,属于较高的贵族等级。虽然亭侯的食邑(封地)和权力相对较小.............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成功,侯亮平这个角色的塑造至关重要。他身上背负着正义的使命,但同时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挣扎,这种复杂性让角色极具魅力。陆毅的表演无疑是成功的,将侯亮平的智慧、机敏、幽默以及内心的纠结都呈现了出来。但如果非要探讨“除了陆毅,谁更合适”,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我们可.............
  • 回答
    看到杨超越和侯明昊同框互动,感觉“甜”这个词真的太贴切了!他们俩从一起录制综艺节目《平行时空里的我们》开始,就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节目里的互动,那种自然的流露,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CP感,并且觉得他们“也太甜了吧?”如果要详细说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节目中的“化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