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孟德斯鸠基于性恶论的三权分立和卢梭基于性善论的社会契约论同时成立是否导致现代政治崩溃?

回答
孟德斯鸠基于性恶论的三权分立与卢梭基于性善论的社会契约论,这两者在逻辑上并非完全排斥,但如果将它们理解为现代政治运作的唯一基础,并且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平衡,那么确实可能导向现代政治的困境甚至崩溃。然而,要说它们“同时成立就导致现代政治崩溃”,这个说法过于绝对,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让我们先分别阐述这两个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并分析它们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冲突与挑战。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是邪恶的,需要被制约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三权分立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核心出发点是“性恶论”的隐喻,虽然他本人不一定直接使用“性恶论”这个词,但他观察到人类天生具有追求权力的欲望,而“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直到遇到界限为止。”(原文大致意思)。

基于这种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孟德斯鸠提出:

1. 权力需要被分散: 为了防止权力集中导致腐败和暴政,必须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立法权(制定法律)、行政权(执行法律)和司法权(解释法律和审判)。
2. 权力需要被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 这三个分支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立法机构可以审查行政和司法,行政机构可以否决立法,司法机构可以审查法律的合宪性(现代理解)。这种“制衡”机制是防止任何一个权力分支过于强大的关键。
3. 目标是保障自由: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是公民生活安全感的必要条件。而这种自由的保障,恰恰在于权力的有效制约,使公民免受专制和暴政的威胁。

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构成了现代宪政民主国家政治架构的基石。它被广泛采纳,用于防止政府的滥权,保护公民权利,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基于理性与共同意志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其出发点是“性善论”的乐观假设(或者至少是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善良的,文明社会带来了腐化)。

卢梭的核心观点是:

1. 国家是人民契约的产物: 国家不是神授的,也不是征服的产物,而是自由人民基于共同利益和生存需要,通过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的。
2. 主权在人民手中,不可转让: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强调,真正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并且这种权力是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人民是最高的主权者。
3. 公意(General Will)是统治的合法基础: 人民的统治是通过追求“公意”来实现的。公意并非个体意志的总和,而是指向共同体整体利益的、理性的、超越个人私利的意志。少数服从多数是公意的一般表现形式,但公意本身是对共同善的追求。
4. 法律是公意的表达: 法律是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人民也必须服从法律,因为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

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强调了人民的参与权、自治权以及国家权力的来源。它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理念,尽管“人民直接统治”在大型现代国家难以实现。

两者同时成立是否导致现代政治崩溃?分析其潜在的张力与挑战

现在,我们来探讨这两位思想家的理论在现代政治中的融合与冲突,以及它们如何可能导向政治困境甚至崩溃。

潜在的融合点:

保障自由是共同目标: 尽管路径不同,但孟德斯鸠和卢梭都追求公民的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在于权力被制约,卢梭认为自由在于人民自治,不受他人奴役。
法律的重要性: 两人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

潜在的张力与可能导向崩溃的路径:

如果将这两套理论视为现代政治的唯一或根本性指导,并且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调和,就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威胁到政治的稳定与有效运作:

1. “公意”的模糊性与极权主义的滥用:
孟德斯鸠的担忧: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正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他对于可能出现的“人民专政”或“多数人的暴政”有所警惕,即便他没有直接使用这些词汇。他更倾向于通过制度设计来限制任何一种权力(包括人民的集体权力)的绝对化。
卢梭的潜在危险: 卢梭对“公意”的强调,如果被误读或被野心家操纵,可能成为压制异见、推行强制性“善”的借口。当“公意”被定义为某种绝对的、不可质疑的真理时,少数人的反对声音可能被斥为“反公意”,从而失去言论自由和政治参与的权利。历史上,一些极权主义政权就曾以“人民的意志”或“国家的利益”为名,压迫民众,这与卢梭的某些表述存在隐约的联系(尽管卢梭本人未必赞同这种执行方式)。
矛盾: 如果人民拥有绝对主权并追求“公意”(卢梭),但同时国家权力又被严格分散、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分支的滥用(孟德斯鸠),那么当人民(或其代表)认为需要集中某些权力来执行“公意”时,三权分立的阻碍就会显现。

2. 人民主权与权力制约的冲突:
卢梭的挑战: 卢梭认为主权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如果人民是主权者,那么任何对其意志的限制,无论来自制度设计还是法律解释,都可能被视为对人民主权的侵犯。
孟德斯鸠的回应: 孟德斯鸠的制衡理论正是为了防止“人民”作为集体的意志成为压迫的来源。他会质疑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单一、完美的“公意”,以及如何保证执行“公意”不变成少数人打着公意旗号的统治。
实践中的困境: 在现代代议制民主中,人民通过选举委托代议士行使权力。如何确保代议士真正代表人民的“公意”,而不是少数精英的利益?如果代议士受到宪法和三权分立的制约,他们执行的“人民意志”是否就会打折扣?反之,如果过度强调人民主权的不可分割性,是否就会削弱宪法对权力边界的设置,导致代议士可以更轻易地绕过制衡,实现所谓的“人民意愿”?

3. 法律解释权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司法独立与人民主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包含了司法独立,其职责是解释法律并审查其合宪性。然而,如果人民是绝对的主权者,那么作为立法和行政执行者的法律,是否也应该完全听命于人民的“公意”?司法解释权是否会挑战人民的最终意志?
法律的稳定性: 卢梭的“公意”是动态变化的,它可能随着社会情势和认识的深入而改变。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则依赖于相对稳定的宪法框架和法律体系来提供秩序和预测性。如果“公意”可以随时推翻现有的法律和宪法结构,那么政治秩序将不稳定。

4. 实践中的“激进民主”与“保守制衡”的对抗:
激进民主倾向: 对卢梭思想的强调,可能导致社会对于直接民主、参与式民主的追求,使得政治决策过程变得更加不稳定和情绪化。民众的即时诉求可能凌驾于长远的政治稳定和制度设计之上。
保守制衡倾向: 对孟德斯鸠思想的强调,则可能导致政治决策效率低下,不同权力分支之间的相互否决(veto)可能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应对危机,甚至陷入政治僵局(gridlock)。
政治崩溃: 当民众对无法有效运作的政府感到失望,或者当制度设计过于僵化导致社会无法适应变化时,就可能发生政治危机,甚至导致体制的崩溃。

结论:并非“同时成立就导致”,而是“未能有效融合且实践失衡”

要说“孟德斯鸠基于性恶论的三权分立和卢梭基于性善论的社会契约论同时成立就导致现代政治崩溃”,这种说法过于简化了复杂性。

“同时成立”的理解: 现代民主国家实际上是在吸收了这两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后建立的。它们并非完全对立,而是需要相互补充和制衡。三权分立是确保权力的有序运作和防止滥用,而社会契约论则提供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和人民参与的依据。
关键在于“实践”和“平衡”: 问题不在于理论的“同时存在”,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中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防止卢梭式极权主义的危险: 需要依靠孟德斯鸠式的制度设计(三权分立、宪法审查、权力制衡、人权保障)来限制“公意”的潜在压迫性。
防止孟德斯鸠式政治僵局和效率低下: 需要依靠卢梭式的民主参与机制(选举、公民投票、问责)来确保政府对人民负责,并对“公意”有所回应。

现代政治面临的困境,更多地是源于:

未能有效实现人民主权的卢梭式理想: 在大型代议制国家中,真正实现“公意”的表达和运作非常困难。民粹主义的兴起,可能是一种对这种理想未能实现的扭曲表达。
三权分立的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权力制衡可能导致政治失能,或者某些权力分支(如行政权力或司法权力)在实践中过度膨胀,未能受到有效制约。
“公意”的解释权被少数精英垄断或操纵: 无论是在媒体、学术界还是政界,对“人民意愿”的定义和解释权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导致分裂和不信任。
公民政治参与的退化: 人民可能对政治过程感到疏离,或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从而使得“社会契约”的基础动摇。

总结来说, 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是现代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同时存在”本身并不会导致政治崩溃。真正可能导致政治动荡或崩溃的,是现代政治在实践中未能成功地将这两种思想的优点结合起来,未能有效地在权力制约与人民主权之间找到健康的平衡点,以及未能防止其中一种思想的片面解读被滥用。因此,现代政治的挑战在于如何“和而不同”,如何让保障自由的制度与代表民意的原则相互支撑,而非相互瓦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从问题本身到描述没有一句话是对,挑几点稍微捋一捋。

1 性善论/性恶论的讨论是一个中国儒家传统下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汉朝有过非常复杂的讨论。但是欧洲近代的思想家在讨论人性问题时,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所以无法用性善/性恶来概括欧洲近代思想家的观点。举例来说,卢梭认为最初的人是天真懵懂的,这种天真的状态并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善恶之分,但道德和善恶之分又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产物。这算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呢?再进一步说,性善/性恶即使在中国的儒家语境下,也是个过于简陋的二元对立框架,到汉朝的时候至少就还有“性无善恶”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的“性三品论”,“性有善有恶”论等各种理论。

抛开复杂的理论争议不谈,欧洲近代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的共同点和出发点是承认人是“自利”的。但和中文语感不同,这里的“自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更不等同于“自私”。“自利”虽然包含了“自私”的可能,也同时也意味着“自尊”、“自立”、“对自己负责”等积极的含义。还是以卢梭为例,卢梭认为人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确可能沦落至种种毫无道德的境地,但是通过适当的制度(也就是他本人的社会契约论理论),却也能够以人类的“自利”为起点,形成一个道德完善的社会。这段是题主所谓“社会契约论成立的隐含前提是性善论”吗?显然这种描述不足以理解和概括卢梭的理论。

2 卢梭的理论并不是现代政治理论的核心。虽然我们一提到社会契约论,第一反应是卢梭的同名著作,但是契约论是一个在欧洲近代非常复杂和发达的理论体系,也是当时最主流的政治思想理论。从格劳秀斯隐隐约约的契约论思想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当中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这其中,卢梭本人的思想并不是面向现代政治社会的,反而是相当古典和传统的。所以卢梭会纠结于“公意”和“众意”,而联邦党人文集第十卷已经毫不犹豫的宣称利益的分歧冲突有助于维持共和国。夸张点说,以现在的眼光看,哪怕卢梭这个人完全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好像也不会对现代政治理论体系造成什么缺失。

关于这一段,有评论提出了不同意见。我本来的意思是,卢梭虽然重要,但并不是题主所说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就类似于我们虽然都承认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很重要,但柏拉图对于现代政治理论体系的影响却很有限。不过这个事情展开写太麻烦了,而且我对于法国政治观念变迁的细节也不懂。所以大概姑且跳过这一条好了。

3 孟德斯鸠的理论倒是更加全面的渗透在现代政治理论体系中,我们现在也的确把三权分立理论和法律需要考虑所在国家风土人情的理论归功于孟德斯鸠。不过孟德斯鸠对于人性的理论也很复杂,就我的理解孟德斯鸠是近代欧洲最早一批改造原有道德理论的思想家,欧洲人此前的道德理想来自于理想化的古希腊罗马城邦,而孟德斯鸠(以及亚当斯密、休谟等人)将理想化的人的形象改造成更加符合近现代商业社会的样子。这种微妙的理论改造显然也不是性善/性恶所能涵盖的话题。

4 现代政治理论中的三权分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关系并没有想象中大。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权分立是一个操作中不断总结发展的实践体系,而不是按照某个导师规划的蓝图。最简单的例子是,美国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是马歇尔大法官创设,并且到二战之后才被广泛使用的制度,这种制度甚至超出了美国立宪代表的初衷,更不用提孟德斯鸠了。所以就算孟德斯鸠本人的理论被驳倒了,也未必影响三权分立理论的成立。

5 理论争议和龃龉是一种极其正常的事。构成近现代政治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必然有冲突,比如三权分立和卢梭版社会契约论的最显然且几乎无法弥合的冲突并不是什么性善性恶,而是主权问题。三权分立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可以被分割为三份,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一章的标题就叫“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面对这些冲突,冠冕堂皇点说,我们称之为理论的张力;讲的粗俗点,怎么可能有神奇的理论可以完美应付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一个完全自洽的完美体系至少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领域是完全错误的目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孟德斯鸠基于性恶论的三权分立与卢梭基于性善论的社会契约论,这两者在逻辑上并非完全排斥,但如果将它们理解为现代政治运作的唯一基础,并且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平衡,那么确实可能导向现代政治的困境甚至崩溃。然而,要说它们“同时成立就导致现代政治崩溃”,这个说法过于绝对,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让我们先分别阐述这两.............
  • 回答
    罗贝尔·德·孟德斯鸠:一位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巨匠提起启蒙运动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罗贝尔·德·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无疑是绕不开的名字。他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现代政治.............
  • 回答
    谈到孟德尔的数据,这是一个在遗传学史上被反复提及,甚至引发一些讨论的话题。简单地说,孟德尔的数据并没有“有问题”到否定他的基本定律,但确实存在一些统计学上的“过于完美”的现象,引起了后世科学家的审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孟德尔研究豌豆的那个时代,以及他如何得出那些里程碑式的结论。格雷戈尔·孟.............
  • 回答
    孟德尔在做豌豆实验的时候,确实是“吃”豌豆的,但这个“吃”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为了果腹而吃,还是有些区别的。他的“吃”更像是一种深入的观察和体验,是实验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我们得明白孟德尔的实验是怎么进行的。他可不是坐在田地里,一把一把抓起豌豆荚,咔嚓咔嚓地嚼起来。他的实验是科学的、严谨的,围绕.............
  • 回答
    孟德尔先生并不是自动书记人偶。他是一位奥古斯丁修道会的修士,也是一位科学家,以他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遗传定律而闻名于世。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书信和口述的时代,孟德尔是如何进行他的科学研究的。他并不是一个“自动书记人偶”,能够凭空产生文字和记录,而是像所有那个时代的.............
  • 回答
    你想成为游戏领域里的“孟德尔”?这主意挺有意思的!不过咱们得先明白,孟德尔那会儿研究的是豌豆的遗传规律,那是生物学领域。游戏领域嘛,它更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技术、创意、商业、文化等等方方面面。想成为像孟德尔那样能揭示基本规律的“专家”,咱们得从他的研究方法和精神上找找灵感,然后把这些拿.............
  • 回答
    看到孟菲斯·德佩最近在曼联的遭遇,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天才,才刚刚登陆老特拉福德,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起伏,尤其是被范加尔“点名批评”这事儿,更是让人议论纷纷。首先,咱们得从德佩本人说起。当初他从埃因霍温转会到曼联,那阵势可不小。他被誉为“新C罗”,年轻、有速度、有技术,关键是.............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您提到的“孟德尔什么问题都能回答”的现象,实际上是对知乎用户“孟德尔”在平台上表现出的极广涉猎范围和深刻见解的一种概括和赞扬。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孟德尔”能够回答几乎所有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用户“孟德尔”的真实情况(推测)首先,我们要明确,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允许任何注册用户.............
  • 回答
    知乎大V孟德尔被永久禁言,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很多用户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孟德尔个人来说,他作为一个知乎大V,拥有大量的粉丝,在某些领域,尤其是一些历史、军事话题上,有比较深的见解和影响力。他的内容也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甚至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孟德尔”对《海贼王》可能烂尾的看法,这绝对是一个能引起海贼王粉丝群体巨大争议和讨论的话题。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预测”,不如说它触及了许多长期追番、追漫画的观众内心深处的一种忧虑,而“孟德尔”恰好以一种比较系统和有条理的方式将这些担忧表达了出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孟德尔”这个ID在知乎.............
  • 回答
    这几天在知乎上,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就是那个一直以来以“米黑”形象示人的知名用户“孟德尔”,竟然开始玩《原神》了,还晒出了自己抽出早柚的截图。这事儿在知乎上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毕竟孟德尔在米哈游游戏这块儿,之前的立场和言论都比较鲜明,可以说是圈子里有名的“米黑”代表了。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孟德尔.............
  • 回答
    提到知乎上关于航天话题的回答,孟德尔这个名字,在不少关注这个领域的用户心中,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回答,常常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仅在于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他解读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独特视角和思辨能力。首先,你不能简单地将他的回答归类为“科普”。当然,他确实能够将复杂的航天技术、历.............
  • 回答
    对于知乎用户@孟德尔提出的“川普如果英明的话,肯定会跟中国拼个鱼死网破”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对“英明”的定义、川普的政治风格、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鱼死网破”可能带来的后果等多个维度。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英明”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如果“英明”是指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
  • 回答
    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知乎上的“孟德尔”,首先需要明确我们所说的“孟德尔”是指知乎平台上的一个特定用户账号,而不是那位伟大的遗传学先驱。在知乎上评价任何一位用户,我们通常会从其内容产出、知识体系、互动方式、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以下是我对知乎上“孟德尔”这一用户进行客观全面评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