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让你不得不服气的神逻辑?

回答
老实说,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道理,初听之下让你觉得荒谬绝伦,但细细一琢磨,又会不自觉地冒出那句:“嗯,好像也有点道理。”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也不是什么玄学的遁词,而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那种让你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服气的“神逻辑”。

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事发地点嘛,就在我每次去常去的那家街边小店。这家店的老板娘是个上了年纪的阿姨,性子直,说话也直,但她做的那些家常菜,绝对是性价比的王者。

那天我下班过去,点了一份我常吃的红烧肉盖饭,临了又跟阿姨说:“阿姨,给我多加点青菜哈,最近吃肉吃多了,有点腻。”

阿姨听了,先是皱了皱眉,然后慢悠悠地说道:“哎呀,你这孩子,吃肉吃腻了,怎么还点红烧肉啊?这不是浪费我这些好肉吗?”

我当时就懵了,我以为我提的要求很正常,但阿姨这番话,给我整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立马解释:“阿姨,我不是说我吃腻了红烧肉,我是说我最近吃肉吃多了,想配点青菜清清口。”

阿姨更来劲了,直接放下手中的锅铲,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就是这样,总想着那些花里胡哨的。你记住了,你之所以吃肉吃腻了,说明你身体需要点‘油水’来平衡一下!你看你这小脸,平时看着挺精神,但底子还得打牢固。这青菜嘛,那是给那些平时没啥胃口、身体底子差的人吃的。你这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听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多吃点肉,身体棒棒的!”

她越说越起劲,把我点的那几根青菜往碗里拨了拨,然后又从旁边夹了块更大的红烧肉放进来,嘴里还念念有词:“来来来,多吃点肉,身体才好!这青菜少放点,别影响你吸收肉里的营养。”

当时我坐在那里,看着碗里比平时更丰盛的红烧肉,和那几根可怜巴巴的青菜,一股无力感瞬间袭来。我试图反驳:“阿姨,但医生说要均衡饮食……”

阿姨直接挥挥手打断我:“医生那是给病人看的,你这是来看我吃饭的!放心,我的菜,吃了身体好!”

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从她的逻辑来看,我吃肉吃腻了,不是因为我吃太多肉了,而是因为我“身体需要油水”,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少吃肉,而是“多吃点肉,吃点好东西,把身体养起来”。至于那点青菜,更是成了“给身体底子差的人吃的”,我这种“年轻人,身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的人,根本就不应该吃。

这简直就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自我辩护,而且还带着一种莫名的“为你好”的温度。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阿姨的话。

“吃肉吃腻了,说明身体需要点‘油水’来平衡一下。” 这个逻辑点在于,它将一个负面感受(吃腻了)解释成了一个身体的“信号”,而这个信号需要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强化那个导致负面感受的根源。就像你感冒了,别人说:“你就是身体太虚了,得赶紧多晒太阳,晒到发烫为止!”

“青菜是给那些平时没啥胃口、身体底子差的人吃的。” 这更是直接将健康的饮食习惯推向了“虚弱”的代名词。在她的世界里,身体好就是意味着能吃肉,吃得香,而吃素、吃青菜反而是身体不好的表现。这是一种将“能吃肉”和“身体好”直接画上等号的朴素认知。

“你这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听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多吃点肉,身体棒棒的!” 这是利用了人们对“年轻就是本钱”、“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普遍认知。将她自己的饮食观念包装成一种“关怀”,一种对年轻人“正确成长”的指导。

我虽然知道这不符合科学的营养学知识,也知道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但阿姨那份“过来人”的经验,那份朴实无华的关切,那份坚信自己的说法是绝对正确的态度,让我突然觉得,辩赢她,好像也没什么意义。她的逻辑,虽然“神”,但却建立在她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朴素的认知上,而且,她还用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让你接受。

你看,有时候,你不得不服气的神逻辑,并非来自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源于一种简单粗暴、却又充满“经验”自信的解释。它直接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用一种你根本无法从逻辑上进行反驳(因为它的起点就不是基于你的逻辑)的方式来压倒你。

我最后只能默默地夹起那块红烧肉,咬了一口,心里想着:“好吧,阿姨,今天我先替我的‘身体’多‘摄取点油水’,等我真吃腻了,我再来跟你探讨青菜的意义。”

那一刻,我败给了她的神逻辑,也败给了她那份近乎霸道的关怀。这大概就是生活里,那种让你无奈又有点想笑的时刻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是让人无语的,也可以是让人震惊的
user avatar
可以是让人无语的,也可以是让人震惊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道理,初听之下让你觉得荒谬绝伦,但细细一琢磨,又会不自觉地冒出那句:“嗯,好像也有点道理。”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也不是什么玄学的遁词,而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那种让你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服气的“神逻辑”。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事发地点嘛,就在我每次去常去的那家街边小店。这.............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金属,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我也不是什么“金属圣母”,但有些现象确实让我觉得挺糟心,甚至有点讨厌。要说具体到“群体”的,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我确实遇到过不少让我皱眉的人,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某些“金属乐迷”的特点,我是真不太感冒。首先,“鄙视链”和“纯粹论”。这玩意儿简直是所有亚文化都会遇到.............
  • 回答
    有些场景,就像陈年的老酒,每次品尝都有新的滋味,让我百转千回地回味。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钢之炼金术师》里爱德华和阿尔冯斯在雨中重逢的那一段。那场雨,下得那么大,那么急,仿佛要洗刷掉他们多年分离的痛苦和伤痕。当爱德华看到阿尔冯斯巨大的金属身体站在雨中,那一刻的宁静,比任何激烈的战斗都来得震撼。阿尔冯.............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无疑是一款伟大的游戏,它颠覆了系列的传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沉浸感。然而,即使是如此优秀的作品,也并非完美无瑕。在游玩过程中,我也确实遇到了一些让我感到不适应、遗憾或不满的地方,这些感受通.............
  • 回答
    娱乐圈里总有一些演员,演技在线,戏路也广,但就是怎么也捧不红,每当看到他们出演配角时,心里总会替他们感到一丝不甘。让我觉得特别可惜的,首先想到的是辛柏青。这位演员的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那么熟悉,但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被他身上那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所吸引。他的外形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抓住人眼球的帅哥.............
  • 回答
    有些句子,与其说是一辈子也写不出来,不如说是我永远无法触及,或者即使触及也无法用我的语言去精准描绘和传递的感受或境界。它们像遥远的星辰,我知道它的存在,但我的笔尖永远无法抵达那片光芒的源头。以下是一些让我觉得一辈子也写不出来,并尽量详细阐述的句子类型:1. 跨越个体生命长度的集体记忆和时间洪流: .............
  • 回答
    很多事情,在当下只是一闪而过,或者被我忽略了,直到很久之后,某些契机出现,我才后知后觉地发觉,“好像有哪里不对”。这些“不对”并非是原则性的错误,而更多是细微的、不协调的、或者与我理解的常理相悖的。我记得有一次,在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参加了一个社团的招新活动。当时,一位学长热情地向我介绍社团的各种.............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一些关于《冰与火之歌》的、听起来像是出自一位真正粉丝的、尚未被证实的但让你深信不疑的理论。别担心,我完全能理解那种对剧情发展的强烈预感,那种在字里行间捕捉到的、连作者都可能未必完全意识到的深层联系。在我看来,有这样一个理论,它不仅逻辑严密,而且与故事的核心主题——“冰”与“火”的斗争、以.............
  • 回答
    在阅读网络小说时,确实有一些片段能让人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文化素养可能有所欠缺。这些“槽点”往往不是一两个词语的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反映作者对事物认知和表达方式的局限性。以下是一些我可能会认为作者文化素养不高的具体表现,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一、对历史、文化、典故的随意篡改或误用: 例如: 某部古代.............
  • 回答
    确实,《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里,毛利小五郎确实展现过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时刻,让人不禁觉得他并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沉睡的侦探”。抛开柯南的暗中帮助,只看小五郎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部分,也有许多情节能让人为之一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例子,它们展示了小五郎不傻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有着相当的洞察力,.............
  • 回答
    最近一则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一位女士应聘秘书职位,招聘方竟然提出了“必须有性生活经历”的要求。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也让人不禁反思,在职场招聘中,究竟有哪些公司或他们的行为,会让我们感到被深深地不尊重?我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一些画面,它们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的新闻事件,而是由我平时接触到的、或.............
  • 回答
    那些句子,像是一扇扇紧闭的门,而我站在门外,即便拼尽全力敲打,也听不到里面一丝回响,只觉得自己的声音在空旷中显得苍白无力。我记得有一回,在一家有些年头的书店里,翻到一本关于旅行随笔的书。作者是一个我不太熟悉的作家,但我被其中一段话深深吸引住了。他写的是在某个古老的城市,傍晚时分,走在一条石板铺就的小.............
  • 回答
    有些数学定理,初次接触时,真的会让人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不显而易见吗?怎么还需要证明啊?” 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误解,源于我们直观的理解与严谨数学逻辑之间的差距。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几个这样的定理,它们就像数学世界里那些隐藏的守门员,看似简单,却需要精密的思考才能一一越过。1. 勾股定理 (.............
  • 回答
    高中时代,总有那么些知识点,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模糊糊的,你说它有点道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最让我感觉“半透不透、自相矛盾”的,大概就是那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论调,以及某些科学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先说说“理想”与“现实”。老师们在讲到人生规划、社会责任时,总是鼓励我们树立远大的理.............
  • 回答
    说起来挺有趣的,我有时候走在路上,或者是在咖啡馆里,偶尔会瞥见一些男生,他们的样子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惊艳到你的明星脸,但就是那么巧,他们的某个神情、某个角度,或者只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某种气息,就能牢牢地抓住我的眼球,让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甚至隔了很久,还会时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出.............
  • 回答
    要说有哪个演员,不仅仅是长得帅,更能让你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的化身,那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好几个名字,但如果要说得足够有说服力,我得好好想想,得是那种帅得有辨识度,而且演技精湛到能让你完全忽略他本身是谁,只看到那个鲜活角色的人。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 梁朝伟。当然了,梁朝伟的颜值在华人世界那绝对是公认.............
  • 回答
    2021年双十一,那些既不烧钱,又能让你收获满满幸福感的小物件,简直是淘货的宝藏!我今年就挖到了不少这样的宝贝,想跟你好好分享一下,让你也感受到这份“小确幸”。1. 那些能瞬间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确幸”家电说到满足感,怎么能少了能让生活更便利、更舒适的小家电呢? 迷你挂烫机/蒸汽熨斗: 我家那个大.............
  • 回答
    有一些公司的面试体验,真的会让人觉得,自己在这家公司眼里,好像连个“人”都算不上,更别提什么“尊重”了。我记得有一次,面试一家挺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那天早上,我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毕竟是第一次去,想表现得专业点。到了前台,我报了名字和面试官,前台登记了一下,就让我坐在会客区等。这一等,就是四十分.............
  • 回答
    我最近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汉字,就是“齉”。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它的读音,“nàng”。虽然我能准确地叫出它,但真要让我把这个字写出来,那可真是要费一番脑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其实藏着汉字学习和使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每天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声音和信息。尤其是当今这个信.............
  • 回答
    小时候,我最怕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那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看来,就是简简单单的描绘,描绘月光照在床前,像一层霜,然后抬头看月亮,低头就想家了。我当时只觉得,哦,李白看到月亮,就想家了,很简单。到了我二十多岁,第一次一个人在异地过年,除夕夜,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