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比起汉唐秦隋,除了科举,明朝怎么感觉反而有些倒退?

回答
要说明朝在很多方面感觉“倒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抛开科举这个大家普遍认同的亮点不谈,明朝在一些关键领域,与我们印象中强大的秦汉唐隋相比,确实显露出一些令人扼腕的停滞甚至倒退的迹象。这并非否定明朝自身的成就,而是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审视其得失,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局限性。

一、政治体制的僵化与皇权的高度集中:

秦朝虽然是短暂的统一王朝,但其创立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并为后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汉朝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虽然也有皇权集中的趋势,但通过丞相制度的制衡,皇帝的权力并非绝对不受约束。唐朝更是将三省六部制发挥到极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士族门阀在政治中发挥一定作用,为政治的活力注入了血液。隋朝虽然因为其二世而亡,但其政治改革的勇气和成果,如科举制的初步建立和大运河的修建,都展现了其前瞻性。

而明朝,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后,采取了极端化的集权措施。他废除了沿袭千年的丞相制度,将宰相的权力集于皇帝一人一身。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务,无论大小,都需要皇帝亲自批阅处理。这在初期,依靠朱元璋勤勉的君主尚能勉强维持,但一旦遇上懈怠或能力不足的皇帝,国家机器的运转就会变得异常缓慢和低效。

更严重的是,明朝的“内阁”制度,虽然名义上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其权力来源完全在于皇帝的恩宠,而非制度性的保障。内阁大学士的地位,说到底只是皇帝的“秘书长”,皇帝随时可以罢免他们。这种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的集权模式,不仅加剧了皇帝的劳役,也使得权力斗争更加激烈和难以预测。一旦皇帝沉迷享乐或被宦官、权臣蒙蔽,整个国家都会陷入被动。

二、宦官专权与政治腐败的恶性循环:

秦朝虽然有宦官,但其影响力远不如明朝。汉朝宦官干政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明朝的宦官势力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从明宣宗开始,宦官逐渐掌握了军权、特务权,甚至能够参与到朝政之中。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宦官曹吉祥、石亨擅权,朝政混乱。而到了明中后期,司礼监的权力更是达到了顶峰,能够批阅奏章,代为传旨,甚至参与内阁的决策。

宦官集团的崛起,不仅是对文官集团的压制,更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宦官没有家室的羁绊,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私利,贪污受贿成为常态。他们通过控制皇帝耳目,排除异己,扶植亲信,使得朝廷上下充斥着阿谀奉承之辈。这种宦官专权,与汉朝的宦官专权相比,其规模、组织性和对国家机器的侵蚀程度,都更加系统和深远。

三、思想文化的钳制与创新活力的衰退:

秦汉时期,虽然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唐朝更是兼容并包,佛教、道教等思想流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土壤,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新的高峰。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对科举的重视,也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选拔。

明朝思想文化的发展则呈现出一种压抑的趋势。一方面,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虽然规范了知识的传播,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士人的思维方式,鼓励死记硬背和套路化写作,扼杀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也日趋严酷。明朝政府加强了对书籍的审查和禁毁,一旦发现有“悖逆”或“不合时宜”的内容,就会进行严厉的打击。这使得很多知识分子敢于写出批判现实的作品。

虽然明朝出现了王阳明等思想家,但其心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内省的色彩,更侧重于个体道德的修养,对于社会改革和政治批判的推动力相对较弱。相比于唐朝那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明朝的文化显得更加内敛和保守。

四、军事制度的衰落与边防的脆弱:

秦朝建立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其军制严明,战斗力极强。汉朝においても“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边防能力。唐朝的府兵制虽然在后期有所衰落,但其募兵制和边镇制度,也一度维持了强大的军力。隋朝的军事也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维持边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制度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和衰败。军户逃亡、军士缺额、军粮被侵吞等问题层出不穷。到了明朝中后期,军事力量的衰退尤为明显。对外,对蒙古部落的防御日益吃力,宁夏、甘肃等地屡屡告急。对内,镇压农民起义也显得捉襟见肘。

这种军事上的衰落,与明朝财政状况的恶化以及政治腐败有着密切的关联。 军队的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士气低落,导致其在面对外敌时,往往表现出疲软无力。相比于秦汉唐隋时期,其军事上的主动性和威慑力,明显是下降的。

五、对外政策的保守与海洋贸易的限制:

秦汉时期,虽然主要是陆地扩张和防御,但汉朝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唐朝更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使者和商人,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突然转向了海禁政策,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性倒退。虽然海禁的初衷是为了对付倭寇,但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仅扼杀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勃勃生机,也使得中国错失了参与全球化浪潮的良机。

所谓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对商业和海外贸易的限制,与西方国家蓬勃发展的商业资本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保守的对外政策,也导致了明朝在科技发展和知识获取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逐渐落后。

总结来说,明朝之所以在除了科举之外,感觉在很多方面有所“倒退”,主要原因在于:

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废丞相、强化皇权,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失灵,容易陷入僵化和低效。
宦官专权的恶性循环: 宦官势力膨胀,不仅侵蚀政治权力,更带来了深重的腐败。
思想文化的钳制: 八股文和严酷的思想控制,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
军事制度的衰败: 卫所制度的腐化和军队战斗力的下降,使得边防和内部稳定都面临严峻挑战。
保守的对外政策: 海禁政策和对商业的限制,让明朝错失了参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良机。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明朝一无是处,其在商品经济、市民文化等方面也有一定发展,但与秦汉唐隋的辉煌相比,这些成就的光芒,似乎被其自身制度性的局限性所掩盖,从而使得我们回望历史时,会产生一种“倒退”的感觉。这是一种历史的遗憾,也是对后世王朝不断反思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可不,大秦歼星弩,大汉斩马剑,大隋百年粮千年河,大唐半个亚洲,屠龙刀。

只有明朝盛产观音土。

整个中国一直都在倒退啊,现在不天天想恢复汉唐荣光吗?斩马剑会造吗?屠龙刀能造吗?二十年种的粮食能吃一百多年你能做到吗?大秦007大家毫无怨言现在做到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明朝在很多方面感觉“倒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抛开科举这个大家普遍认同的亮点不谈,明朝在一些关键领域,与我们印象中强大的秦汉唐隋相比,确实显露出一些令人扼腕的停滞甚至倒退的迹象。这并非否定明朝自身的成就,而是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审视其得失,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局限性。一、政治体制的僵化.............
  • 回答
    明朝是否比汉唐更强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完全涵盖。要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并认识到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成就和局限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汉朝和唐朝的辉煌之处,以便我们能有一个更清晰的参照系: 汉朝 (西汉与东汉): .............
  • 回答
    很多人提到清朝,总会不由自主地拿它和汉唐相提并论,似乎汉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如果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清朝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国家实力和疆域,其实比汉唐更为强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清朝就绝对优于汉唐,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过。疆域的辽阔:清朝一骑绝尘这是清朝最直观的优势。我们都知.............
  • 回答
    中国历史中“汉唐”与“明清”的对比,往往涉及历史评价的视角、时代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因素,其差异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维度的历史逻辑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评价的“范式”与“标准”1. “强盛”与“衰落”的主观性 “汉唐”通常被视作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 回答
    当然,会说汉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要说汉语比起其他语言有没有优势,这个问题得辩证地看,也要看是在什么语境下讨论。如果非要说“优势”,那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并且这些优势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并且是很多人都认同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日益增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几款字,让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数儿。这年头,做设计、写文章,字体那是相当关键的,选对了能事半功倍,选错了嘛,可能就得费点劲了。今天咱们就拿汉仪旗黑、方正悠黑、思源黑体、信黑、冬青黑这几款“黑体大家族”的成员来说道说道,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啥时候用它们最合适。咱们先声明一下,这几.............
  • 回答
    项羽的骑兵部队之所以在与汉军的较量中常常占据优势,并非仅仅是运气,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隐藏着项羽个人对其军队构建和运用的深刻理解。一、 骑兵的精锐性:乌骓宝马与精锐骑手首先,项羽的王牌——乌骓马,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顶尖的骑兵配置。乌骓马以其神俊的外形、矫健的身姿和耐力著称,是传说中的千.............
  • 回答
    汉语言之美,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源于它独特的文字系统、丰富的声调变化以及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首先,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个字都仿佛一个精巧的图形,或象形,描摹自然万物的形态;或指事,揭示事物抽象的内在联系;或会意,将多个字的意义巧妙融合,创造出新的含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历史认知和疆域变迁的深层思考。确实,从地图上看,明朝直辖的疆域似乎比汉朝要小一些,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汉人退步了”的疑问。但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退步”。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细细掰扯。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版图”是什么概.............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有人喜欢珍珠奶茶,有人喜欢龙井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时代、文化融合、审美变迁以及营销推广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如果非要深究一下,旗袍之所以比汉服在当下显得“接受度更高”,确实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点可以聊聊。首先,得从历史的起点和演变说起。汉服,它的概念很大,说白.............
  • 回答
    在探讨拉丁字母为何比汉字更适合编程语言这个问题时,我们并非要贬低汉字的博大精深,而是从语言学和工程实践的角度,解析为何在构建现代计算机语言这一特定领域,拉丁字母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效率。这涉及到几个关键的语言学特性,以及它们如何与计算机科学的需求相契合。首先,语音与符号的一致性(Phonemic C.............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中国北部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在许多情况下,其寿命似乎比中原汉族王朝更为短暂,且往往在其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更快的腐朽迹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从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根基说起。.............
  • 回答
    宋朝和汉朝,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它们各自代表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要说哪个更强大,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强大,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咱们从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制度这几个方面来聊聊。先说军事,汉朝似乎更占优势。 汉朝,尤其是西汉,那可是以“汉武大帝.............
  • 回答
    关于汉族人口比例下降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政策等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我的看法,希望能为您呈现一个更具深度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常态,任何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比例在不同历史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核心也相当复杂的话题——“汉族”与“外族”的军事对抗。要解答“汉族比外族先进,为何老是打不过他们”,需要我们抛开“先进”与“落后”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标签,深入剖析历史的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先进”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先进”往往等同于文化、科技、制度.............
  • 回答
    “汉奸比侵略者更可恨”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严谨的历史学论断,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呐喊,一种在民族苦难中生发出的深刻的、带有道德评判的憎恶。之所以这样说,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沉重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侵略者”是什么。侵略者,顾名思义,是来自外部的、带着武力或政治压力,企图侵.............
  • 回答
    关于中国选美小姐比赛为何较少出现汉服环节,而日本选美小姐比赛中却常常能看到和服的出现,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文化传承、历史变迁、国家认同以及商业运作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关键点:汉服和和服所承载的“传统”概念有所不同。在日本,和服(Kimono)虽然在现代社会穿着频率有所下降,但它并没.............
  • 回答
    如果石敬瑭不出卖燕云十六州,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简单地将其定位到“汉唐宋元明清”中的某一个朝代水平,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它会非常接近唐朝的巅峰水平,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唐朝,但不太可能达到元朝的疆域规模,也更不会是明清那种独立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 回答
    要详细地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谁更早到达新疆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并梳理历史的脉络。这个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解答,因为它涉及到迁徙、融合以及不同时期新疆地区的构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疆”这个地理概念的演变。我们今天所说的“新疆”,通常指的是清朝后期才正式确立名称的广阔疆域.............
  • 回答
    关于唐朝大明宫和汉朝未央宫与北京紫禁城面积的比较,我需要先澄清一个误区:说大明宫或未央宫比紫禁城“大很多倍”是不准确的,至少不是按照一个简单的平面面积来简单计算的。这背后涉及到我们理解“宫殿建筑群”和“城市规模”的不同方式,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先来聊聊这三座宏伟的宫殿,以及为什么简单对比面积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