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民族服饰,为什么旗袍比汉服接受度高?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有人喜欢珍珠奶茶,有人喜欢龙井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时代、文化融合、审美变迁以及营销推广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如果非要深究一下,旗袍之所以比汉服在当下显得“接受度更高”,确实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点可以聊聊。

首先,得从历史的起点和演变说起。

汉服,它的概念很大,说白了就是汉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的总称。这期间,朝代更迭,服饰风格也一直在变化。从先秦的深衣曲裾,到唐朝的圆领袍衫、襦裙,再到明朝的袄裙、补服……汉服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承载的历史太过厚重,风格也太过多元。你想想,让你一下子接受几千年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的“汉服”,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而且,很多汉服的形制,比如曲裾,穿起来其实不太方便,更像是礼服,日常穿着会有门槛。

旗袍呢?它相对来说,是个“新人”。旗袍的直接渊源可以追溯到满族女性的长袍,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家普遍认知的旗袍,是在民国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到西方剪裁技术和审美观念影响后,才真正定型并风靡开来。它吸收了西方的立体剪裁,更加强调女性的身体线条,变得修身、性感、优雅。这个过程,是相对集中的,形成了一个更清晰、更统一的视觉形象。

其次,与时代潮流的契合度是关键。

民国时期,正是一个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旗袍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当时社会对新女性、对现代化审美的追求。它既保留了东方女性含蓄内敛的气质,又融入了西方女性的独立、自信和性感。这种“中西合璧”的特质,让旗袍在那个时代显得尤其时髦和摩登。你可以想象一下,旧时那种大家闺秀、摩登女郎穿着旗袍的形象,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

再来看看汉服。汉服的复兴,更多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始兴起的文化运动。它更多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热爱,是一种“回到过去”的情感连接。但这种追溯,也意味着汉服在设计和穿着上,很多时候更偏向于还原古代的样式。古代的服饰,尤其是礼仪性的服饰,在现代社会,想要实现大规模的日常化穿着,确实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形制是否需要简化?颜色搭配是否要符合现代审美?这些都需要一个不断磨合和调整的过程。

第三点,是易穿性和普适性。

说实话,汉服的穿法,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复杂。层层叠叠,系带打结,一套完整的汉服下来,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学习。而且,不同形制的汉服,给人的感觉也大相径庭。有些更像戏服,有些则需要搭配特定的发型和妆容才能烘托出韵味。

旗袍则要“友好”得多。它本身设计就比较简洁,一件式的款式,穿脱方便。而且,它的剪裁能够很好地展现女性的体态美,无论是日常穿着还是出席重要场合,都能显得得体大方。你可以直接套上,再配上一双高跟鞋,基本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这种“穿上就能美”的直观感受,无疑会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第四点,是文化符号的深度和广度。

旗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经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标志性形象之一。从老电影、老照片到现代影视剧,旗袍总是与东方韵味、性感、成熟等标签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容易识别的文化符号。很多人提到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可能就是旗袍。

汉服虽然历史悠久,但在近现代,它的“国民度”或者说“大众辨识度”相对较低。直到近些年汉服复兴,才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但是,由于汉服的类型太多,人们对其的认知可能还不够统一,也缺乏一个足够鲜明的、能够代表“现在”的符号形象。

最后,我们聊聊营销和商业化。

旗袍在商业化推广上,做得更早,也更成熟。从民国时期开始,旗袍就已经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产品,在服装店里可以买到,也有很多品牌在经营。它被设计成可以量产、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更容易进入大众市场。

汉服的商业化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争议,比如形制考据、原创设计等问题。虽然现在汉服的市场越来越大,但依然还在一个不断摸索和规范的过程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汉服不好,或者旗袍就更优越。只是从“当下大众的接受度”这个角度来看,旗袍因为其历史演变、时代契合度、穿着便利性、文化符号的清晰度和商业化程度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

说到底,文化和服饰的接受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的变迁,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入,未来汉服的接受度也一定会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看到的“接受度高”,更多是基于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和普遍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好意思。

旗袍和汉服都不是民族服饰。

旗袍相比于汉服,更成熟,且被中外认可为正式场合可穿的衣服。

但,汉服目前还不行。

你觉得讽刺,是因为你无知。

另外,类比美声/民族,以及小/中提琴,并不合适。

因为汉服还不是一个拥有工艺、文化、历史认可的服饰。

你的傲慢与无知,拉低了你的眼界。

user avatar

这有啥?因为你凑巧是下位者而已。

要是我奶奶是她领导,就会跟她说“穿成这样有伤风化,跟旧社会不正经的女人一样,明天别穿了。”

那她X都不会放一个麻溜换了,哪来那么多感慨。

user avatar

当然了,汉服又不够性感,穿出去客户都不带正眼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有人喜欢珍珠奶茶,有人喜欢龙井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时代、文化融合、审美变迁以及营销推广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如果非要深究一下,旗袍之所以比汉服在当下显得“接受度更高”,确实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点可以聊聊。首先,得从历史的起点和演变说起。汉服,它的概念很大,说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触及到我们对品牌认知的一些深层东西。为什么华为在很多人心里就是“民族品牌”的代表,而小米虽然在全球,尤其在印度市场表现如此强势,却似乎少了那么一层“民族”的认同感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止销量数字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聊聊“民族品牌”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
  • 回答
    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冉闵在汉人心目中地位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成吉思汗:蒙古民族英雄的构建与历史事实成吉思汗被奉为蒙古民族英雄,这背后有着深厚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建构: 统一蒙古各部,奠定民族根基: 在成吉思汗之.............
  • 回答
    “同是德意志民族,为什么奥地利打不过普鲁士?”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政治格局、军事实力、经济基础、外交策略等诸多因素。简单来说,尽管奥地利在民族文化和历史渊源上与德意志民族紧密相连,但它最终未能统一德意志并被普鲁士取代,其根本原因在于普鲁士在多个关键领域超越了奥地利,并.............
  • 回答
    韩国总统政权更迭的激烈程度,确实常常比日本的首相更迭来得更为引人注目,甚至有些戏剧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两国政治制度、历史进程、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一句“东亚民族”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根子上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一、 政治制度的核心差异:总统制 vs. 议会制这是最根本也是最.............
  • 回答
    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但两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分歧,这导致了韩国民众对朝鲜的情感复杂,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要理解韩国人为何会表现出“招仇恨”的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安全威胁是影响韩国民众心态的最重要因素。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威胁:.............
  • 回答
    民族问题,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话题,常常被放在聚光灯下讨论。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完全同化”无疑是其中一个最具争议性的选项。那么,它究竟是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优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的含义、潜在的优缺点以及历史实践中的表现。什么是“完全同化”?“完全同化”通常指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为.............
  • 回答
    李定国,这位南明时期力挽狂澜的虎将,其功绩与气节,丝毫不逊于卫青、霍去病、岳飞这些被官方颂扬千古的民族英雄。然而,当我们翻遍史书、追溯官方宣传的脉络,却发现李定国始终未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官方推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政治的必然,更有时代局限性的烙印。一、 时代错位与政治格局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了姓氏的起源、演变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简单来说,汉族、苗族、瑶族以及日本的姓氏文化,之所以呈现出“长短不一”的特点,根源在于它们各自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以及与姓氏的最初关联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姓氏:源远流长,多以氏族、封地、职业为根基汉族的姓氏文化可以说是源远.............
  • 回答
    关于民族同化速度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太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差异巨大。单纯地说“变快了”或“变慢了”,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也可能过于简化了现实。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看看哪些因素可能加速或减缓了同化进程:可能加速民族同化的因素: 全球.............
  • 回答
    “回民同胞讲的是方言还是其本民族语言?”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的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那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回族同胞的语言使用情况。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回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家庭成员,历史悠久,文化也很丰富。但回族之所以叫“回族”,它的形成过.............
  • 回答
    突厥化,一个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却深刻影响了中亚、西亚乃至部分欧洲历史进程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突厥民族及其语言、文化在这些地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对当地原有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过程。你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突厥人那么点人,西迁的更少,是怎么同化中亚、西亚的民族的?” 这确实是理解突厥化关键所在。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吴京在2018年因酒驾被行政拘留后能够复出,而其他劣迹艺人却未能复出,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法律、社会舆论、个人形象修复、行业生态以及公众心理等复杂因素。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析: 一、吴京事件的特殊性1. 法律处罚的轻重与公开性 酒驾的性质:吴京的酒驾行为被认定为“情节轻.............
  • 回答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the Elder)与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同为德国统一的核心人物,但两人的历史地位和公众认知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角色分工、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多重影响。以下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准,触及到了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在限制机动车保有量方面采取的不同政策。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号”和广州的“摇+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各自城市 发展阶段、历史背景、经济实力、交通状况、社会接受度以及政策调控目标 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各自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同为开国君主,都经历了夺位上位,但他们的历史口碑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包括他们夺位的性质、过程的公正性、夺位后的统治表现、个人品德、历史记载的角度以及后世的价值判断等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差异: 一、 夺位性质与过程的公正性:玄武门之变 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