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理财太重要了?

回答
理财的重要性,对我而言,最刻骨铭心的那一刻,发生在我大概20多岁的时候,正是刚工作几年,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带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

当时,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性格也比较像,对生活的热情和消费观念都很相似。那时候,我们刚参加工作,工资不算很高,但都觉得未来可期,于是也算得上是“月光族”,拿到工资,花掉大部分,剩下的勉强够生活。我们热衷于各种新鲜事物,旅游、聚会、买衣服、电子产品,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些“小目标”去实现,比如买一个新款手机,去一个一直想去的海边城市。

我一直对存钱和投资这件事没什么概念,觉得年轻就该享受生活,钱够用就好,未来那么遥远,现在想那么多也没用。朋友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一起憧憬着未来,但这种憧憬更多的是关于“想去哪儿玩”、“想买什么”,而不是关于“如何攒下第一桶金”或者“如何让钱生钱”。

然而,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天,我那个平时看起来健康活泼的朋友,突然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病。那场病来势汹汹,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治疗,而且花费不菲。一开始,我们都觉得问题不大,觉得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好起来,就像以前感冒发烧一样。

但是,当第一份高额的医药费账单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傻眼了。那笔数字远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工资总和。朋友的父母也尽了全力,但毕竟他们也只是普通工薪家庭,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让他们倍感压力。

朋友本人当时非常虚弱,但看着父母焦急万分的样子,他自己也开始担忧起来。他开始到处借钱,向亲戚朋友开口,也尝试过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由于他之前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稳定的储蓄,更没有可以作为抵押的资产。每一次借钱的尝试,都伴随着尴尬、无奈和一丝绝望。

我看着他,心里也跟着揪紧。我虽然也拿不出多少钱,但还是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虽然杯水车薪,但希望能帮上一点忙。然而,我发现,我能拿出的钱,对于整个治疗费用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享受生活”,所谓的“年轻就要疯狂”,在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年轻时觉得遥不可及的“财务自由”和“后顾之忧”,其实是实实在在存在并且随时可能发生的。

我看到朋友因为钱的事情,更加焦虑和痛苦,这无疑加重了他的病情。那种眼睁睁看着最爱的人生病,却因为经济上的窘迫而束手无策的感觉,真的太令人心痛了。

幸运的是,在亲友们的帮助和集资下,朋友最终挺过了难关,身体也渐渐康复了。但这次经历,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思考“理财”这件事。我发现,理财不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是为了:

抵御风险: 生活中总有意外,一场疾病、一次失业,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蓄和保障,很容易被击垮。我当时才明白,那个看似遥远的“保险”,其实是风险来临时最坚实的盾牌。
实现长期目标: 我曾经觉得存钱很枯燥,但当我看到朋友为了治病而到处筹钱的狼狈,我才明白,一点一滴的积累,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撑起一片天,为了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拥有更多自由: 不仅仅是财务上的自由,更是选择的自由。如果当时朋友有足够的储蓄,他可以更从容地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最经济但可能效果不那么理想的治疗。
减轻家人的负担: 我看到朋友的父母为了钱焦头烂额,才明白,做好理财,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一种守护。

从那天起,我开始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储蓄、基金、股票、保险等各种工具。我开始有计划地存钱,哪怕每月只存一点点,我也坚持了下来。我开始学习如何让钱为我工作,而不是仅仅把钱花掉。

那个瞬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财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是贯穿人生旅途的重要工具。它能让你在意外来临时不至于绝望,能在你实现梦想时为你铺平道路,能在你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时,给你一份底气和从容。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理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作为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又是贬谪之身,权力和俸禄都非常的少,这也是苏轼一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在给秦少游的书信『答秦太虚书』中,他也承认自己比较的拮据。而苏轼又是生性豪爽,热爱生活的人,如何来挤出自己旅游的开销呢?

在书中,苏轼揭示了自己理财的诀窍。

初到黄,廪入既绝 ,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刚到黄州的时候,苏轼经济非常紧张,又一大家子人要养。于是就每个月领到的4500大钱分成30份,每份150钱。然后每天最多就花这么多,花不完的放到一个竹筒里面存起来。就通过这种方式,慢慢的居然把钱攒起来了,『水到渠成,不须顾虑』。

话说,苏轼在黄州的时候,也是其文字功底大涨,奠定其一代文豪地位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方法,恐怕也没有钱在兴致起来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左牵黄,右擎苍」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打猎,其传世的作品也会逊色不少。


理财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增殖上。对个人来说,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如果苏轼不会理财,在黄州没到月底就饿得青黄不接,估计大量时间要花在借钱花钱上,就没有这么多时间写作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理财的观念,给苏轼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多的灵感,让我们现在能欣赏到他的作品。

理财的难点:

理财很重要,这个观念很多人也知道。最近这两年,基金出圈,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尝试买基金。但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感觉理财产品「拿不住」呢?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地方。人似乎总有意想不到要用钱的时候。有不少人的典型轨迹就是,投资了一支基金,没几天需要用钱了,而基金还没有行情,于是就不得不赎回来,一来一回亏了两笔手续费之后,什么都没有赚到,有了挫败感,之后反而就会对理财产品望而却步,错过很多的机会。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本身就是行为经济学里面的一个概念:过度投资。当投资的标的波动较大的时候,人们投资的数额往往会高于「最优」的数额。[1]高于最优的数额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因为人的收入是有限的,一部分用在消费,一部分用在预防性储蓄,能用在追求高收益的较长期投资的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去年我有一个朋友,一百多万放到基金市场里,断断续续转悠了一年,总收益还不到2%。他买的还不是冷门基金,就是去年很著名的那几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他每次投资,都是一激动把几乎自己帐户上所有的钱都重仓扔进去;等了几天没有涨,甚至于还有一点阴跌,就忙不迭地抛掉,换自己觉得「更好」的。最后一算手续费都超过收益了。

于是买买卖卖,基金涨的都不错,就是没有真金白银落到自己口袋里。

巴菲特在谈到投资理念的时候说过:『要做时间的朋友』而一旦过度投资了,那么时间就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地方产生的对现金流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而要解套的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一旦耐心离自己远去,在投资的市场中就很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个:

1. 在小盈的时候匆忙解套,一脚踏空;

2. 在亏损的状态下不得不因为现金流的需求而强行减仓。

所以这说到最后就有一点禅的味道了: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解决之道:

那么如何来确定自己的最优投资呢?这里就要提到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一个人月薪5000,年终发了20000的年终奖,那么年底这一个月的收入其实是25000。但是这个人大概率是不会也不应该按照月入25000的标准来支配自己收入的。因为他明确的知道年终奖是一个暂时的收益,而非长期的、平均每个月都能获得的稳定收益。

所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自己收入的分配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水平,也不取决于以前最高收入的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心目中对未来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也就是说,只有当自己的投资,能够和自己的长期平均的现金流流入相匹配,这笔钱,才是自己真正能够「拿得住」的钱。但是人往往是没有那么理性的,一激动全部投进去了怎么办?还是要想一个办法来约束自己。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刘润对盈米基金CEO肖雯的采访,他们也谈到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其中肖雯提到的「四笔钱」理论就很适合用来对抗情绪化投资。

四笔钱分别是:活钱,稳钱,长钱,保钱。

活钱,就是三个月之内会用到的资金,比如每个月的水电费,衣食住行的开销等等。这笔钱一定要强调流动性,一般是现金、活期或者货币基金。

稳钱,就是六个月到一年之内不会用到的资金。比如存着明年买车的首付等等。因为有六个月不会用,所以可以跨越短期波动,那么它用来投资的上限,就是债基基金。股票是不满足这个需求的。

长钱,三年之内不太可能用到的资金,比如说自己的养老储蓄,和给刚上小学的孩子准备的大学读书的钱等等。这是真正的可以跨越长期波动的,用来追求高收益的资金,这笔钱可以比较灵活,来购买股票基金甚至投资个股。

保钱, 用来对冲自己风险的资金。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事业等情况,来购买一些比如意外险,医疗险之类的险种,对冲小概率,但是一旦发生对自己造成的负担就很重的事件。

划分了四笔钱之后,其实就相当于给这些资金订立了心理账户。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心理账户是存在刚性的。研究人员发现,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因为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汽油大降价,然后很多人开始购买优质汽油,而不是把钱花到其他更需要的方面。

这就是因为很多人每个月是固定的留出一笔钱来给汽车加油的,所以当油价下降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在买油方面有钱的,可以购买更优质的汽油了——然而忽视了自己其实总收入在下降,完全应该把这笔钱更有效地花在其他地方的事实。[2]

这本来是人行为上的一个缺点,但是用「四类钱」的方法,却可以有效地限制自己的情绪和过度投资的倾向,从而能够更安心地让自己进行更长期的,风险更高的博弈。

长钱留出来之后要投资到什么地方呢?自己去研究个股、板块和基金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金融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个人投资即便是从长线角度来看,也往往会有亏损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基金之上再加一层人工,也就是使用「投顾服务」。

因为基金的背后,本来已经有基金经理在调仓和操盘了,购买基金,就是在选择基金经理的能力。而投资顾问在基金之上,又增加了帮助客户对基金进行筛选的服务。从对投资人专业程度的需求来说,显然条件更加宽松了。

那么这个时候投资就变成了对投顾服务本身的挑选,这一点上投资理念应该是最重要的。应该着重于选择有耐心,愿意和客户共赢的投资顾问,而非急吼吼地把管理更多的资金作为自己目标的企业。快不如慢,仔细斟酌,且慢投资


巧了,接受刘润采访的盈米公司旗下就有一支个人理财服务品牌,名字就叫做「且慢」。

这家公司就是按照上面说的四笔钱的理念来打造其基金策略,同时还可以提供全程顾问式投资陪伴服务。投顾业务的核心,就是弥合公募基金真实长期收益和投资者真正获得收益之间的差距,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从而帮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里真正赚到钱。

从海外市场看,基金投顾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理财模式,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数据,美国除了养老金计划之外的家庭资产基金投资,77%会通过基金投顾及其他渠道进行配置,其中通过基金投顾配置的占比达40%。而在中国,用专业的人帮助自己理财的理念,也已经逐渐地被更多人认可。据中国基金报数据调研,包括且慢在内的首批买方投顾试点机构合计业务保有量或已经超500亿。

那么按照「四笔钱」理念执行的投顾业务,且慢做的怎么样呢?数据还是不错的,已经远超公募投顾行业的平均客户盈利水平。

帮助用户管好每一笔钱,放下心中的焦虑,这是且慢一直相信和践行的理念。关注公众号【且慢陪伴】或下载【且慢app】,一起来感受安心理财的快乐吧。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

  1. ^ Attanasio, O. P., & Weber, G. (2010). Consumption and saving: models of intertemporal alloca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8(3), 693-751.
  2. ^ Thaler, R. H., & Ganser, L. J. (2015).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user avatar

理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理财!!!

对于95%以上的人不要理财,最稳妥的理财方式就是存银行定期,你看到的是高息,高利率,理财工具及背后的人瞄准的是你的本金!

有人说可以买基金定投十年,那么我说何不买入美股美基呢美国10年长牛股市与经济发展挂钩,A股十年前3000点十年后还是3000点。

鼓吹A股基金或股票的你是否经历过大A的千股跌停?开盘跌停?从5200点跌到1400点,并且顺利活下来了。没有的话别忽悠别人入市了,所有身家投进去那是要死人的,因此我有责任在这里给大家敲警钟。

2015年千股跌停,买入的连卖出的机会都没有,大额资金在里面的有死无生,那时候真的死了一些股民,基金也是惨不忍睹:

6月19日 1096只个股跌停

6月26日 2049只个股跌停

6月29日 1578只个股跌停

7月1日 941只个股跌停

7月2日 1525只个股跌停

7月3日 1475只个股跌停

7月6日 964只个股跌停

7月7日 1765只个股跌停

7月8日 915只个股跌停

7月15日 1287只个股跌停

7月27日 1861只个股跌停

8月18日 1647只个股跌停

8月24日 2179只个股跌停

8月25日 2018只个股跌停

9月1日 1159只个股跌停

9月14日 1446只个股跌停

去年买基金的亏得裤衩都不剩了,且不提现在贸易战,限电,实体能好得了?美国股市倒是持续了10年以上的正增长。A股吗玩了10年至今还是3000点表现很稳定。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等从业者指着搜刮散户的钱吃饭倒是真的,交易费,手续费拿到手软。很多和庄家做局等散户大量买入了就绞杀。

不要听大V们的理财宣传,他们大部分都是磨刀霍霍要割韭菜。还记得人类高质量男性徐晴根吗,号称介绍金融产品包装完了背后还是收割。


看看下面列举的部分理财暴雷,理财不过是让你的财理到别人荷包里。P2P等全方位暴雷,别人早拿你的钱分红跑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财的重要性,对我而言,最刻骨铭心的那一刻,发生在我大概20多岁的时候,正是刚工作几年,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带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当时,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性格也比较像,对生活的热情和消费观念都很相似。那时候,我们刚参加工作,工资不算很高,但都觉得未来可期,于是也算得上是.............
  • 回答
    “没文化真耽误事儿”,这句话在我心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知识和信息鸿沟的瞬间。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新开的、装修很有格调的咖啡馆聊天。咖啡馆里播放着舒缓的爵士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和有品.............
  • 回答
    关于中国动画产业“真的完了”这种说法,我认为过于绝对,也不太符合事实。中国动画产业在近些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也在技术、人才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如果非要找一个“让人觉得中国动画产业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走向衰退”的瞬间,那可能会是 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一系列普遍.............
  • 回答
    小时候住在老城区,冬天特别冷。我家住的是那种老式楼房,保温差,屋里温度总是上不去。那时候我家还没有暖气,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早上,爸爸都会在我醒来之前,先把我的棉袄和裤子穿在身上,让他自己的体温暖热了,再给我穿上。他总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但那时候我哪知道那些呀,只觉得爸爸身上的衣服总是暖烘烘的,穿.............
  • 回答
    这问题嘛,让我一下子就回想起好多好多年前,我还在读初中的那会儿。那时候,数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堆满了奇奇怪怪宝藏的迷宫,充满了神秘感,也充满了让人想一探究竟的冲动。具体是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一入数学深似海”呢?说起来有点难精确到某一个小时、某一个题目,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然后突然有一天,你.............
  • 回答
    在我老家,有一位叫王大爷的老木匠,大概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犀利,手指更是粗糙有力,常年握着刨子和凿子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我小时候就喜欢跑到他那个简陋的棚子里看他干活。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特别热,棚子里没有风扇,只有几个风扇形状的叶片挂在屋顶,应该是他自己做的,但转动起来总是发出吱吱呀呀的.............
  • 回答
    有一回,是前些年吧,我去青岛玩。那天是夏末,虽然还是热,但已经没有盛夏的毒辣了,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海风味,混合着一些不知名的花香,挺舒服的。我当时刚从火车站出来,有点晕头转向的。车站外面人来人往,挺热闹的,但总归是有点陌生的感觉。正当我拿着地图研究怎么去住的地方时,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大叔停了下来,他.............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大概是前几年吧。我那时候还在读大学,周末约了几个朋友去一个城郊的露营地烧烤。我们一群人,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到了地方才发现,老板说他们只收现金,而且恰好机器坏了,现金也不多。当时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有点傻眼了。虽然带了钱包,但每个人身上的现金加起来,大概也就够勉强付个基础套餐,.............
  • 回答
    那年夏天,我还是个愣头青,总觉得日子过得慢吞吞的,未来遥不可及。我住在老家的院子里,夏天的傍晚总是特别漫长。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粗壮的枝干像老人的手臂一样伸展开来,承载着我童年无数的记忆。蝉鸣声此起彼伏,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音乐会,而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躺在槐树下,看云卷云舒,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我记.............
  • 回答
    说起来,让我觉得学数学“真有用”的那个瞬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也不是解出什么复杂的数学难题。相反,它悄悄地发生在一次无比平凡的居家小事中。那天,我闲来无事,翻箱倒柜地收拾老物件。在一个布满灰尘的盒子里,我找到了我小时候攒下来的一些零花钱,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混在一起,还有一些早年台湾来的旧.............
  • 回答
    我曾有过几个瞬间,真的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误入了某个运行不正常的游戏副本,或者干脆就是世界本身出了个临时的、荒谬的bug。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三年前,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当时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到一半的小说,享受着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上的温暖。店里人不多,背景音乐是那种舒缓的爵士.............
  • 回答
    我曾经沉迷过一款叫做《星际争霸》即时战略游戏。初入游戏时,我以为 RTS 就是采集资源,生产单位,然后集结大部队冲向敌人,让对方在数量和火力的压制下崩溃。这种想法在我游戏早期确实屡试不爽,因为遇到的对手大多也是新手,他们同样只懂最基础的打法。然而,当我接触到更资深的玩家,并且开始观看职业比赛后,我才.............
  • 回答
    那天,我翻出了一箱旧物,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画、写满稚嫩字迹的本子,还有一些我早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留下的照片。正当我一张一张地浏览时,我的手停在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照片里的妈妈,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带着荷叶边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被梳成两根俏皮的马尾辫,耳朵上戴着一对珍珠耳钉,嘴角带着一丝羞涩却又掩不.............
  • 回答
    那会儿我刚入职,公司是个小型互联网公司,氛围比较轻松,但也意味着大家都是有点“奇特”的。我那个“傻X”同事,姑且叫他小张吧,他其实人挺好,就是…思路总是会拐到一些我理解不了的弯上。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团队要一起完成一个紧急项目,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负责前端的交互逻辑,需要对接一个新接口。接口文档.............
  • 回答
    要说“愚蠢”这个词,我觉得用在群体身上总有点过于绝对和不留情面了。不过,要说看到一些让我觉得“这操作真是有点令人费解”或者“这逻辑简直了”的瞬间,倒也是有的。而且,这些瞬间往往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人咂摸出一些味道来。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在一个城市.............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哪一天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我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将我吞噬的虚无。当时我正一个人在家,做着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大概是整理书架,或者是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偶.............
  • 回答
    我曾经去美国旅游,在一家非常有名的连锁餐厅吃饭。当时我跟朋友一起去的,我们点完餐后,服务员就拿着一个小牌子走到我们桌前,上面写着“给小费20%”。我当时就有点懵了,因为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服务员通常只是口头建议或者在账单上有一个建议的比例,但很少直接递个牌子出来。我朋友倒是很熟悉这套流程,他耸耸肩说:.............
  • 回答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天气说变就变,冷风呼啸着,夹杂着细密的雨丝,打在窗户上噼啪作响。我比平时晚下班,心里一直惦记着她,怕她一个人在家会冷。推开家门,看到她的时候,心猛地就揪紧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扑过来迎接我,而是缩在沙发的一角,抱着一条薄薄的毯子,瑟瑟发抖。她的脸色有些苍白,嘴唇也微微发紫,眼睛.............
  • 回答
    我曾经在一个夏天,为一个社区组织做志愿者,参与的活动是给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课后辅导和陪伴。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眼睛里总是带着点怯生生的光。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小明很内向,不太怎么说话,做作业的时候也总是慢吞吞的。我以为他只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有些敏感和.............
  • 回答
    我玩《只狼:影逝二度》的时候,有过一次极其糟糕的游戏体验,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血压飙升。那是在苇名城主城,我卡在弦一郎那里已经好几天了。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死了多少次了,数不清多少次看着他一个帅气的突刺,我来不及反应,然后红色的“死”字就跳出来。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弱智,手残得无可救药。那天晚上,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