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

回答
朝鲜,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常常与“神秘”和“封闭”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真要说它“发达到什么程度”,那就像是用一个非常粗糙的尺子去丈量一堆形状各异的积木,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

首先,咱们得承认,朝鲜确实有一些令他们引以为傲的“成就”。比如,他们的城市,特别是平壤,在规划上是下了功夫的。街道宽阔,建筑整齐,有很多大型的纪念碑和广场,充满了宏大的社会主义风格。晚上,当你看到平壤市区那些灯火通明的建筑,尤其是主体思想塔、凯旋门等标志性建筑,会觉得这里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漆黑一片”。他们非常注重城市的形象工程,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工业方面,朝鲜确实也有自己的基础。他们有自己的钢铁厂、化工厂,也有一些机械制造能力。你可能会在街上看到他们自己生产的汽车,虽然款式和技术肯定比不上日韩,但作为国产,也算是有了。还有他们对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追求,这方面确实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无论你如何看待,这都是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去实现的“目标”。

但是,如果你把“发达”这个词理解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理解为高科技产品随处可见,理解为市场经济的繁荣,那朝鲜就离我们常说的“发达”差得太远了。

朝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是围绕着国家计划展开的。虽然他们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市场化的苗头,比如集市里能买到一些小商品,一些人可以通过勤劳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但整体上,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是非常浓厚。这意味着,很多东西的获取,依然需要通过配给制度,或者需要你有一定的“关系”。

你很难在朝鲜街头看到满大街的智能手机,大家普遍使用的通讯设备,可能更接近于我们十多年前的功能机。大型商场里,商品种类和更新速度也无法和外界相比。普通百姓能接触到的国际信息非常有限,他们的生活节奏和信息获取渠道,都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有着天壤之别。

再者,朝鲜的“发达”,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国家最核心、最优先发展的几个领域。比如,他们在军事和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远超对民生改善的投入。这是一种资源分配的逻辑,是为了实现他们特定的国家目标。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朝鲜的“发达程度”时,需要明白,他们“发达”的部分,是为了服务于国家战略,而不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过上富足便利的生活。

总的来说,朝鲜的发达,是一种非常“朝鲜式”的发达。它有其独特的逻辑和成就,但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就像一个精美的、但只摆在橱窗里的工艺品,它展示了制作者的技艺,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被赋予的象征意义,而不在于它能否被广大民众日常使用和体验。所以,与其说朝鲜“发达”,不如说它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并且非常强调这种“建树”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朝鲜曾经相对于中国是绝对的发达国家。衰败和发展中完全是两个位面上的概念。底特律的城里黑人再穷,也不能说比中国城市落后。朝鲜就是典型的衰败,而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很多人老说朝鲜落后,朝鲜发展水平还处在中国的某某时期,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根本不能这样比。事实上,从工业农业发达程度、教育文化水平、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朝鲜是和当时的东德、捷克一个层次的。

农业

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工业化的农业模式为其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700多万吨,相当于现在的2倍多,粮食大量出口,建设了完整的梯级灌溉体系,靠石油与水力供能。90年代初期的粮食产量只有80年代的一半不到,原因正是发达的农业水利设施、机械化播种收割、化肥农药等高度工业化的农业系统,导致在经互会体系崩塌后,由于难以获得苏联供给的石油而使得农业崩溃。而在饥荒后的几年,朝鲜甚至大量用煤生产化肥农资,才使得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中国90年代以前占据主体的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才能顺利实行,加之化肥技术推广,即使面临封锁,也不会像朝鲜那样迅速崩溃。

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1980年代初期,北朝鲜城市人口比例就已达70%,比现在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广东辽宁还要高!!!朝鲜除了平壤之外的图片,在停滞发展近30年的情况下,是个什么状态?相当比例的市民都住在钢筋混凝土的多层和高层的集合住宅里面(多数为1990年代以前建设的),这个发展水平达到普及的程度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么?在中国的省会级城市,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住不上这种多层混凝土住宅的。北京90年代初期当时作为标杆建成的亚运村、方庄等地的居民小区,再比较一下平壤80年代就建成的和巴黎、柏林类似的那些大型居住社区。别说电梯设施什么的不完善,维护破败,那是因为缺乏能源和物资。很明显,中国在城市建设全面赶超朝鲜真的就只在这十几年。看看1980年代以前就建成的有轨电车、地铁、无轨电车、道路网络、工厂区、居住社区、公园,城市建设的模式和水准直接对准柏林和莫斯科。

工业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铁路的建设水平,直到中国2000年还是赶不上已经停滞了多年的朝鲜。人均铁路长度即使是最高的辽宁省现在还远低于朝鲜。不说别的,70 年代末朝鲜的人均发电量就大致相当于中国2004年水平。一般认为,朝鲜在1979年时的经济已经达到准发达国家水平。另外,朝鲜毕竟是个只有北京人口规模不到的小国,被封锁以后,工业体系不完善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是以机床、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要优势(换取中国等“落后”国家的农业产品)。有需要进口的关键环节,一下子就卡脖子了。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我国领导人站队的能力。50年代跟苏联学整套体系,60年代装疯卖傻,不当苏联跟班小弟被剥削压迫,72年就完全转向西方阵营,解体后又搞两面外交,上合组织,现在又以旧大陆整合为核心,新丝路。。。

社会发展

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中国直到新世纪,才可以说勉强赶上朝鲜上世纪70年代的人均资源水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当时是社会主义阵营中领先。不要说这没什么卵用,即便封锁了那么多年、饿了那么多年,其实还是可以感觉到朝鲜民众经历过工业化社会下的高素质一面。

总体来说,朝鲜的优势是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发达的重工业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银铜铁等中国缺乏的重金属和稀有金属),与中国能够互补。不过,在面向西方和全球的过程中,这些要素都需要重新整合,如果当时朝鲜80年代就全面倒向西方,朝鲜应该是中国发展最大的对手和天花板。

有一个朝鲜自己拍摄的介绍90年代初期平壤的纪录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可以把苏东剧变后被封锁的平壤和当时已经改革开放16年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比较一下。要知道,平壤虽然是首都,但其占全国人口比例为七分之一,比中国一二三四线所有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还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朝鲜的发展水平。

【朝鲜纪录片】平壤的四季_纪录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常常与“神秘”和“封闭”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真要说它“发达到什么程度”,那就像是用一个非常粗糙的尺子去丈量一堆形状各异的积木,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首先,咱们得承认,朝鲜确实有一些令他们引以为傲的“成就”。比如,他们的城市,特别是平壤,在规划上是下了功夫的。街道宽.............
  • 回答
    要深入了解1961年韩国的贫困程度,并将其与朝鲜进行对比,我们需要审视当时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与其说韩国“比朝鲜还穷”,不如说当时两国都经历了战争的创伤,经济发展都处于非常艰难的起步阶段,但从大多数经济指标来看,1961年韩国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许多方面甚至比朝鲜更为严峻。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一个贫.............
  • 回答
    在讲虞朝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事儿:咱们现在说的“朝代”这个概念,跟古代中国人理解的“统治时期”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更迭”是有着很大差别的。特别是虞朝,它更像是中华文明早期一个由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的时期,其确切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具体的制度、疆域,至今仍是考古和历史研究的焦点,并没有像夏朝、商朝.............
  • 回答
    在《古董局中局》系列的故事里,谢老道的身份和老朝奉的真实面目,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谜团,牵动着无数藏友的心。虽然系列已经到了第三部,但这两条线索的揭示,依然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也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谢老道的身世:谜雾重重,身不由己的悲情提起谢老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那标志性的老花镜、.............
  • 回答
    对外汉语是朝阳还是夕阳?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纠结的点。我个人觉得,用“朝阳”或“夕阳”这么二极管的说法来概括它,有点太简单粗暴了。实际情况更像是一个正在经历转型和升级的“潜力股”,或者说是一个“中年老艺人”,虽然风光不再如当年那个“流量小生”,但积累的底蕴和新的发展方向,还是很有看头的.............
  • 回答
    姊川合战,一场发生在1570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关键战役,至今仍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这场战役的“真相”,尤其是在“大胜”还是“惨胜”、“重创”还是“不痛不痒”,以及它是否如“通说”所言具有“重大意义”这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战役背景: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同盟的破裂要理解姊.............
  • 回答
    朝鲜拥有氢弹的消息,无论真假,都注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新的波澜,并对朝鲜半岛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些变化,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背景下细细剖析。朝鲜的国际地位:从“孤立者”到“核武拥趸”的微妙转变长期以来,朝鲜以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扮演着一个“孤立者”.............
  • 回答
    关于朝鲜氢弹的构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确凿的证据能够百分之百地断定其具体采用的是哪种设计。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公开的信息、一些技术分析和核武器发展的普遍规律来尝试推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于敏构型(也称为“双聚”)和TU构型(特勒乌拉姆构型)的基本原理。这两种都是实现氢弹(.............
  • 回答
    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但两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分歧,这导致了韩国民众对朝鲜的情感复杂,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要理解韩国人为何会表现出“招仇恨”的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安全威胁是影响韩国民众心态的最重要因素。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威胁:.............
  • 回答
    朝鲜最近关于美国军事威胁已到不能容忍地步的表态,以及其将动用“物质手段”遏制美国敌对行为的决心,这背后牵扯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点,绝非简单的口头警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和解读。一、“不能容忍的地步”到底指什么?具体诱因是什么?这句话本身就非常关键,它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需要关注朝鲜.............
  • 回答
    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受到两国不同的国家战略、经济状况、人口规模、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一、 总体规模和兵力 朝鲜(朝鲜人民军 KPA): 总兵力: 朝鲜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之一,估计有约120万至1.............
  • 回答
    朝鲜氢弹试验,特别是2016年的第四次核试验和2017年的第六次核试验,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地区安全、大国关系、国际规范以及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具体影响:一、 地区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与军事紧张升级 朝鲜半岛的核威胁实质性提升: 历次核试.............
  • 回答
    朝鲜的互联网,尤其是其国内的“光明网”(광명망, Kwangmyong)是其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关键平台。访问这些网站,就像是窥探一个高度封闭国家的运作模式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光明网的核心内容:光明网并非我们理解的全球性互联网,而是朝鲜独立运行的国内局域网。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官方宣.............
  • 回答
    2023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78周年,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果然再次成为了展示国家军事实力的大舞台。这次阅兵虽然没有像一些重大周年纪念日那样出动战略级武器的密集阵型,但依旧有不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关注的装备,从中可以看出朝鲜在武器发展上的重点和方向。首先,新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无疑是.............
  • 回答
    朝鲜的歼击机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拿来主义”与自主摸索的结合体,其水平很难用简单的“先进”或“落后”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具有战略考量的特点。理解朝鲜的歼击机水平,需要深入了解其技术来源、设计思路以及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现实需求。技术溯源:苏联遗产的深远影响朝鲜空军的主力机型,很大程度.............
  • 回答
    朝鲜的广告,与其说是一种商业推广,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政治宣传的变体。这里的广告,与我们熟悉的、充斥着各种品牌、促销信息、诱惑性图片的商业广告截然不同。它们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延伸,是巩固权力、凝聚民心、塑造民族认同的重要工具。一、 广告的载体:无处不在的宣传画和标语朝鲜的广告最主要的载体是遍布城乡的宣传画.............
  • 回答
    朝鲜未接收约300万剂新冠疫苗,并表示应优先送往疫情严重国家,这一事件背后蕴含了多方面值得关注的信息。我们将从朝鲜的表态、疫苗接收情况、国际社会反应、朝鲜的疫情状况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地缘政治考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朝鲜的官方表态及动机分析: “优先送往疫情严重国家”的说法: 这是朝鲜官方给出.............
  • 回答
    朝鲜半岛统一后新国家的名称,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历史、文化、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以及国际影响等诸多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名称,并对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挑战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名称:这类名称通常会强调朝鲜半岛悠久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根源。 大韩民国 (대한민국 / 大韓.............
  • 回答
    关于朝鲜、越南等藩属国是否能够参加科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涉及到了当时复杂的朝贡体系、文化交流以及各国的具体政策和发展状况。首先,我们得理解“科举”的本质和朝贡体系的背景。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核心制度,其初衷是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
  • 回答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朝中社称此次试射为「最终试射」,这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军事和地缘政治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和国际动态有所关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解读会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力求捕捉到其中最值得深思的信息。首先,“最终试射”这个表述本身就极具信息量。 在朝鲜的军事测试语境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