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你要问最本质的原因吗?
最本质的问题,至少本质到经济学上而不是商学上,我直说吧,就是这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没有政府干预的话,必须有一家去死,而且必须死到只剩一家为止。
你讨论ofo为什么会死的意义根本不大,因为这是一个必须会死到只剩一个大手的过程。
摩拜死了你们一样会在这里瞎JB分析膜拜为什么会死,就和现在在讨论ofo为什么会死一样。
这是资本主义的恶性积累式竞争本质所决定的,只能有一个胜出,其余必须死绝。
在自然垄断的行业中,每增加一个产品,他的单位成本是下降的,或者它的单位收益是递增的。
比如滴滴,显然就是一个单位收益递增的行业,滴滴旗下的司机越多,对于消费者而言,等滴滴车的时间就会越短。
这如同一款网游,如果玩家人数越多,匹配时间就会越短一样,但不同的网游有不同的体验,而用所有共享单车或者是滴滴类app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更快到达目的地。
市场上开车的司机的人数,是基本不会随着app公司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有上百个滴滴这样的公司,那么每家公司的车就会变少,尽管车的总数不变,但对于只能在一个app上下单的乘客而言,附近的这个app能联系到的车就会变少,这导致等待车的时间就会变长,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公司的数量最少的时候,才是社会福利最大的时候,所以这种行业是自然垄断的,最后只能有一个胜出,现在我们看到了胜者——滴滴。
在共享单车这个市场中,则具有随着单车越多,其单位成本越小的特性。
共享单车的成本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买单车和运送单车上。
买单车的单位成本显然是不管买多少都不会变的,问题仅仅是发生在运送的成本上。
共享单车的单车的运送和公交车或出租车司机的顺风搭人的逻辑是类似的,走在路上发现一辆车,顺路,于是顺便搭上来。
出租车司机顺风搭人的时候,你想,他顺风搭的乘客越多,是不是花在每个乘客身上的单位成本就越少?
所以ofo打数量牌,以数量取胜是正常的。完全没有问题的逻辑。
有朋友认为ofo自行车质量辣鸡,用量代替质,是错误的,诸位骑共享单车真的是为了骑行体验?还不是就图个方便快捷,真正要骑行体验的,自己不会花高价买个山地车?
这几百块的共享单车有个毛的骑行体验,ofo恰恰不是因为短视,而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才打数量牌。
那么问题来了,ofo为什么又跪了呢?
说来就是急于求胜玩脱了,知道数量牌才能取胜,结果发现并没有那么多人骑车,导致融不到资,资金链断了还不起钱。
但是如果不这么玩,ofo又要怎么取胜?膜拜已经被美团收购,以后就可以联合搞活动,比如美团和膜拜联合app,点餐就可得优惠。
留给ofo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拿下稳定的优势,ofo最终还是必败。
所以ofo的策略问题,所谓的一票否决制也是小问题。
“自从ofo不愿意被别的大资本收购的那一天起,它就注定要死,此外的一切都不过是死前挣扎,在资本主义社会想不投降资本,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马化腾先生之所以批判所谓的一票否决制,无非是觉得这个否决制度阻碍了资本的收购,阻碍了大资本家赚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切想不为钱而独立工作的工作者,千万别继续作死了。
要么老实找个竞争行业开个小门面之类的,要么干脆就别趟商业这浑水,要去创业,先找好爸爸再说。
我在之前的答案里已经提到过,在自然垄断的行业中,最后都会死到只剩寥寥几家,而且如果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还会死到只剩一家。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887 29140/answer/462204765
而且我早就说过,共享单车是个自然垄断行业,只要不合并必须有人要去死。所以今天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倒了我都不稀奇。
uber为什么死了?因为这个市场上只能存在一个滴滴,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你讨论为什么ofo会死?自从他参加这个行业开始,他就必须意识到,自己是上了修罗场,在这里死是必然,活才是偶然。
而大多数商界评论在这里踩着失败者的头颅,讨论成功者放屁的香味,不过是瞎扯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