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具备成为省会城市的历史地理条件,但未能成为省会城市的城市?

回答
中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它们许多都曾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然而,受制于历史的变迁、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政治决策等多重因素,一些本应具备省会城市潜力的城市,却最终未能获得这一殊荣。以下便是一些具备这类潜力的城市,它们之所以未能成为省会,往往有着其复杂的原因:

1. 安阳:殷商遗韵与地理困局

安阳,这座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脉东麓的城市,拥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作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发现地,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都城——殷的所在地。在商朝时期,安阳(当时称为殷)是王朝的核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无可撼动。从地理上看,安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以北,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它周边沃野千里,农业发达,为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安阳未能成为河南省省会,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首先,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省会选择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从唐朝的魏州(今大名),到宋朝的开封,再到后来的郑州,每一次省会的转移都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经济重心和交通枢纽的演变息息相关。安阳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在近代及现代的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性上,逐渐被郑州超越。

其次,地理上的“困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安阳位于中原,但相对于郑州,它更偏北一些。而河南省的经济和人口重心,在近现代逐渐向南部和中部地区转移。郑州地处河南中部,是重要的铁路和航空枢纽,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这在现代行政中心的选择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安阳虽有交通优势,但相较于郑州“九省通衢”的地位,略显不足。

最后,历史的惯性也很重要。一旦一个城市确立了省会地位,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会进一步集中,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其他城市难以匹敌。郑州在成为河南省会后,得到了国家和省级的重点支持,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超安阳,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

2. 洛阳:帝王之都的辉煌与现代化的错失

洛阳,同样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城市,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多个朝代的都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其地理位置同样得天独厚,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洛河穿城而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洛阳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影响力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从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熔炉,洛阳的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洛阳未能成为河南省省会,这其中也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历史的“选择”有时候是偶然的。在一些关键的王朝选择都城时,虽然洛阳拥有众多优势,但其他城市也可能因为更契合当时的政治、军事需求而被选中。例如,开封在北宋时期之所以能成为省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平坦的地形和优越的漕运条件,便于统治者控制。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特别是随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交通枢纽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郑州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中心性和新修铁路的便利性,迅速崛起。洛阳虽然历史上是交通枢纽,但其作为省会的竞争力和优势在现代交通体系中未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此外,对于洛阳而言,它更多地被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发展路径也更侧重于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文化旅游的开发。虽然这使其保持了独特的魅力,但在吸引现代产业、集聚人口和发展综合性经济功能方面,可能不如以现代化为导向的郑州。

3. 广州:南方经济重镇与行政中心的微妙平衡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它扼守珠江口,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经济活力、对外贸易和人口规模,在许多方面都堪比甚至超越了许多省会城市。

然而,广州并非广东省的省会。这里需要澄清一个事实: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其他省份,寻找那些具备省会条件但未成的城市,广州的案例可能不太恰当。

但如果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可以考虑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它们在某个区域内拥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但却不是所在省份的省会。例如:

苏州(江苏省): 苏州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制造业和优美的城市风貌。它在经济总量、外贸出口等方面常常超越省会南京。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以及更靠近江苏省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省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且,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政治和行政地位更为稳固。

青岛(山东省):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优良的港口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在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与省会济南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然而,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且地处山东省的地理中心地带,在行政区划和区域辐射能力上更具优势。

总结一下这些城市未能成为省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历史变迁与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的地位受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需求的影响,现代行政区划并非完全按照历史上的辉煌程度来划分。
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 即使城市本身优越,但在作为省会时,可能在省内的地理中心性、交通枢纽地位上不如其他城市。
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有些城市虽然经济发达,但其发展模式可能更侧重于特定产业或领域,而省会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全面的综合发展能力。
交通枢纽的演变: 现代交通(尤其是铁路和航空)对省会城市的选址有着重要影响。新的交通枢纽往往能吸引更多资源,从而影响行政中心的迁移或确立。
历史惯性与政治决策: 一旦一个城市确立了省会地位,相关的资源和政策会不断向其倾斜,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其他城市难以撼动其地位。

这些城市之所以未能成为省会,并非因为它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他城市在某些关键因素上更符合成为省会的条件。它们依然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并在各自的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安庆。

抱着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找骂心情,谈谈此事,不同意的不用骂。

之所以我觉得安徽用安庆比较好,跟“安庆、徽州”的名头关系不大,我看中的,是长江这个资源。

现在用庐州,则皖南的徽宁池太四府的地位略尴尬,往大了发展,庐州不一定同意;但是北边的宿州、凤阳、颍州、亳州又不太争气,这是事实。

所以,安徽不妨重点发展中、南部,然后带北部,就如同山东主打胶东一样。省会不过是一个名头,可省会带来的资源是不可估量的。以安庆为省城,则可依托长江,跟对面的池州,下边的和州、太平连为一体,把“沿江经济带”作为安徽的经济大梁,这样兼顾江南江北,不至偏颇。另外,从大的层面上说,长江沿岸的几个大城市,不过重庆、武昌、南京三处,次一点的就是宜昌、九江,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处,现在唯安徽在长江的存在感弱,可如果沿江的安庆作为省城出现,那其带动的资源足以压制住上一站的九江、黄州、鄂州,而且形成武昌-安庆-南京为节点的长江下游航道经济带,这就上升到国家经济带的层面了。

综上,我个人认为,以安庆为安徽省城,对整合安徽本省的资源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在国家发展长江的时候借把东风,把承上启下的这个中间站拿下。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安庆沿江,到时候外环南路一个不小心就跑江南的池州去了,这样甭管皖南淮南,大家都一家人了,吵吵个什么劲啊。

不过这么做,代价也是有的。省城南移带来的也会是资源的南移,这对皖北蒙亳地区长期低迷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以“先富带动后富”来着重发展中南部,那以后会怎样,不太好说啊。。。

再说几个其他地方的。

第一,山东的济南绝不能动。自宋金时期开始,山东的中心就在青州和济南摇摆,明朝的时候敲定了济南省城,可实际上山东的经济中心和军事核心一直也是青州。改开以来沿海一带基本都富了,山东同样如此,而且山东自前清烟台开埠、青岛租借之后就注定要东部带动西边了,迟至目前来看,济南以东的淄潍登莱胶威个顶个的猛,有济南支着,西边的东昌、曹州、德州还能捞着点儿,真要是挪到青岛或者潍坊,那西边就哭去吧,要资源没资源,要政策没政策,到时候连官道都会绕着往东修。

第二,河南的郑州没必要动。说郑不如汴的,数数火车道数量去;说郑不如洛的,好像河南府自后唐以来就再没当过河南的区域中心,河谷地形就卡的死死的;说郑不如南阳的。。。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第三,河北的石家庄。河北省城老大难问题,其实挪保定还是留石家庄关系都不大,挪哪儿日子都不好过。而且从目前来看,石家庄好歹还在正太、石德这个东西线上,能兼顾到冀东南的沧州衡水,保定。。。好像没这本事。真要是往大了改。。。我倒是觉得河北变直隶是个办法。

第四,广西的南宁。广西的南宁不一定合适,但是广西的桂林一定不合适,如果广西桂林真还有那么重要的地位的话,历史上就没有太平天国了。

第五,江西的南昌。江西各地,东有建昌抚州,西有袁州瑞州,南有吉安赣州,北有九江南康,不选南昌的话,选谁不选谁,似乎谁都没这个让大家都服气的本事,既然如此,根本没必要换。而且现在江西是以京九线为主动脉,南昌居中调节挺合适的,别折腾。

第六,吉林的长春。南北满铁路没从吉林市过,就注定吉林市离省城越来越远了。

第七,内蒙的呼和浩特。合不合适跟呼市无关,就内蒙那从东到西一字排开的阵势,放哪儿当省会都有一个东西不能兼顾的问题。

第八,山西太原。太原当省会完全没问题,问题在于晋中的存在正好挡住了太原发展的路,拆了晋中就行了,不用挪。

说个历史上的,辽宁(奉天)省会在沈阳,其实是个误会,很偶然的事。清朝之前,明朝辽东都司驻地辽阳,元朝辽阳行省驻地辽阳,金朝东京辽阳,辽代东京辽阳。辽阳沈阳相邻很近,而辽沈又不存在联络东西的问题,所以辽阳还是沈阳,一目了然的事,后金当年也是把都城建在了辽阳,可问题在于,当时的东江、金州、辽西都处于和明朝拉锯状态,位置偏南的辽阳就没有北边的沈阳安全,所以不久之后后金就把都城又挪回到了沈阳,而明清在辽东一打就是二十年,然后就直接入关了,所以辽阳还是沈阳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没必要,无非就是辽阳的渊源更深一点。放今天再说这个问题那就是无可争辩的,沈阳的底子那是别地撼动不了的。

user avatar

提前说一句:知乎盛产杠精,尤其是在行政区划方面,杠精尤其多。我现在对抬杠话题没有任何耐性和讨论的意向,不爱看立即退出即可,千万不要试图跟我杠,没有任何意义。这种类型的问题我也永远不指望说服谁,我就是时不时地写着玩玩,给想看的人分享下各地区的兴衰历史而已,而且我在原回答第一句话就注明了“仅列举可能成为省会而没有成为的”,你如果还想来杠两句,抱歉,最好憋着,因为你说了也没用,我会删评+拉黑。

————————————————————————————

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中北、中南、东南、岭南、西南七大区域,从北至南开始列举(仅列举可能成为省会而没有成为的):

一、东北

1、阿城市(今阿城区)——中都会宁府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于此。

直到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完颜亮宣布燕京为首都,命名为中都大兴府。金朝的都城才从会宁府迁至燕京。会宁府作为金的都城,历时三十八年(1115年--1153年)。

既然做过大金国的首都,那么做个省会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现在会宁府旧地的阿城市在1987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成为了哈尔滨市的一部分,也算是省会了。

2、宁安市(今属牡丹江市)——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长达160年。渤海国有海东盛国的美名,其都城做个省会很正常。

3、辽阳市——辽东郡郡城、安东都护府治地、南京、东京、辽阳行中书省省治

燕昭王时期置辽东郡(今辽阳市白塔区)、自秦至晋,一直沿置,始终为今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始克辽东城(今辽阳市老城区)。

唐高宗时,于此设安东都护府,成为东北的政治中心。

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翌年,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辽阳故城,改为东平郡。

天显三年(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即帝即位,改辽阳府为南京,作为辽代的陪都,迁东丹国首都于辽阳。

辽会同元年(938年),改南京为东京,置辽阳府。设东京道,统辖40州。

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县白城子)。1116年金国起兵攻克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仍因袭辽制,以辽阳为东京(亦称东都),作为陪都之一。

元朝时,于此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时,于此设辽东都指挥使司。

满清占据东北后,定都沈阳,威风了两千年的辽阳府遂渐趋没落,远不及沈阳。

4、齐齐哈尔

评论区说的没错,东北地区还漏了一些,比如曾经拥有重要地位的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在满清时代的地位非常高,也曾是清、民两代的省会。

康熙三十年建齐齐哈尔城,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

此后,齐齐哈尔一直是今黑龙江省实际上的省会,清末建黑龙江行省,齐齐哈尔正式成为省会。

从民国到国朝初年,齐齐哈尔基本都是省会。

1954年,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迁往哈尔滨,至此,齐齐哈尔失去了省会之位,经济地位也大幅下滑,现在省内已位于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之下,人均更是省内倒数。

其实齐齐哈尔失去省会之位也很正常,哈尔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都更好,再加上清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强势崛起是必然趋势。

5、吉林市

吉林市在满清时代是吉林将军府驻地,实际上也相当于省会了,

晚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立吉林省,省会吉林府,为吉林巡抚驻地,民国、国朝初年仍为吉林省省会。

1954年,吉林省会迁往长春,至此,吉林市失去省会之位。不过今日的吉林市,在省内的经济地位也还行,仅次于长春。

吉林比较特殊,省、府(地市)同名,但仍然“痛失”省会之位,可以说相当的憋屈了。这让我想到了明朝的河南府(倚郭为洛阳县),但河南布政司却驻开封府。

另外,明朝的云南府(倚郭为昆明县),也是省、府同名。

吉林之所以失去省会之位,一是地理位置稍次于长春,周边都是平原地带,而吉林市周边多山;二是日本对伪满洲国首都长春的建设,使得长春大踏步地向前,所以在我国建国之初,长春便具有了很大的优势。


东北地区最应该成为省会而没成的城市应该是辽阳市和吉林市。

辽阳市自先秦至明朝的两千年间,始终为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但最终在满清时期失去省会之位,现在不仅不如同省的沈阳、大连,连更北边的长春、哈尔滨也远远不如,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最终失去了朝鲜。

吉林市近代以来就为吉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与长春也并不远,尤其是还与省同名但最终却仍然失去了省会之位。不过好在吉林省府没想办法改掉吉林市之名,比如我省武昌,想办法和鄂州把名字都调换了......

二、西北

1、武威市——雍州、凉州

2、张掖市——甘州

甘州在明朝时为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是实际上的“甘肃省会”,甘肃巡抚长期驻甘州,满清时甘肃巡抚先迁凉州,再迁兰州,又迁巩昌,最终定为兰州。

3、陇西县(今属定西市)——巩昌府

康熙年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巩昌府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并为治所,是甘肃实际上的省会,也是陇右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大城。康熙五年,甘肃省治迁往兰州,巩昌府失去省会之位。

4、轮台县(今属巴音郭楞)——西域都护府

5、库车县(今属阿克苏)——安西都护府、龟兹

6、吉木萨尔县(今属昌吉)——北庭都护府、庭州

7、伊犁(伊宁市)——伊犁将军

伊犁是我国西域地区非常重要的战略宝地,伊犁河谷自然条件优越,实际上,在清代,外西北未被割出去之前,伊犁才是西域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乾隆二十年,平定准格尔。

乾隆二十五年,设伊犁办事大臣。

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在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史称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治惠远城,统辖新疆。直辖伊犁参赞大臣,节制乌鲁木齐都统,乌什、塔尔巴哈台等处参赞大臣,羁縻管理沿边哈萨克、布鲁特各部。成为事实上的新疆省会。

但后来沙俄窃取外西北大量领土,伊犁遂仅靠边界线,渐渐失去统领西域的军事、政治功能,于光绪年间正式建省时与省会失之交臂。

8、灵武市——灵州、朔方节度使

西北地区最可能成为省会而未成的城市是伊犁(伊宁市)、甘州(张掖市)、巩昌,此三地在明清时期都长期为实际上的省会,但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与省会之位失之交臂。

三、中北

1、天津市——清末直隶总督天津府

2、大同市——平城

大同曾为北魏国都,辽金时期都曾以大同为西京,大同曾长期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3、张家口市——宣府、宣大总督驻地

宣府的兴盛最要在明朝。

4、张北县——曾为民国察哈尔省省会。

张家口市、张北县、宣化区其实应该放在一起来说,如果塞外分省,比如民国那样,这块地方很可能就成为省会,因为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5、承德市——曾为民国热河省省会。

6、临漳县(今属邯郸市)——邺城、邺都、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后被隋文帝杨坚彻底焚毁,自此遂一蹶不振。

7、包头市(包头市九原区)——九原郡

九原的辉煌在宋代以前和近现代,现在为“较大的市”,内蒙古地区最大城市。

8、保定市——清直隶省省会

保定自清初直隶巡抚由真定迁来以后,长期为直隶省之省会,直至民国,民国及国朝初年,仍几次作为河北省省会,但终究没有做省会的命,省会终归了真定。

9、正定县(今属石家庄)——明保定巡抚真定府、清直隶巡抚真定府、常山、镇州

正定县,原名真定,因为避讳雍正名讳而改名,清初曾为直隶巡抚驻地,康熙八年直隶巡抚迁往保定,失去省会地位,没想到后来民国时期,真定府下面的石家庄——天下第一庄崛起,又有了做省会的资格,只不过行政中心已经不在真定了。

10、青州市——青州府

青州曾长期为今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古九州之一,直至明初洪武九年,省治由青州迁往济南,青州遂开始日趋没落,但明清两朝好歹还是青州府治,到了国朝,政治地位已经下降为潍坊市下属的县级市。可悲可叹的昨日黄花。

11、临淄区(属淄博市)——齐郡

临淄的辉煌主要在秦汉及以前。

12、曲阜市

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鲁国国都。

中北地区好像找不出哪个最应该成而又没有成省会的,因为大家的历史地位都不差,谁又压得了谁一头呢,想来想去,可能最大的问题在于给河北省找个合适的省会,考虑到近几百年的历史,这个“最”字可能应该用在保定身上。

而实际上最有资格成为河北省会的就是京、津,撇除做了首都的北京,天津才是最应该做河北省会的,只可惜天津把河北其他地区给甩了,既享受了便利、吸取了资源,又没有承担责任。

四、中南

1、洛阳市

2、开封市

3、许昌市——许都

3、郧阳区(今属十堰市)——明郧阳抚治郧阳府,管辖秦、楚、豫三省交界地区,后未发育成省

3、襄阳市

4、荆州市(江陵)

5、九江市——明九江总督驻地

6、赣州市——明南赣巡抚赣州府,管辖江、粤闽三省交界地区,后未发育成省

五、东南

1、徐州市

2、淮安市——漕运总督驻南直隶淮安府

3、凤阳县(今属滁州市)——明中都

3、扬州市

4、镇江市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

5、苏州市

苏州的历史实在是太辉煌,仅从奠定了今天分省区划的明朝说起。

应天巡抚又称苏松巡抚,宣德五年由南畿浙西巡抚析置,辖南直隶之苏州、松江、常州3府。

景泰六年,增辖南直隶之镇江及浙江布政司之嘉兴、湖州共3府。

天顺五年(1461),去浙江布政司之嘉兴、湖州2府,增辖南直隶之应天、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安庆、镇江7府及广德直隶州

其后,所辖之地略有变化,但大体以苏、松、常、镇、宁(宁国)、徽、太(太平)、应等府为主,有时包括浙西地区,因所辖地主要位于江南,又称江南巡抚。

嘉靖三十三年之前常驻应天句容县,其后凡汛时移驻苏州,平时仍驻句容。

满清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分左右布政司。

从满清顺治十八年起,右布政使驻苏州。

雍正三年,苏、皖正式分省,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全部驻苏州府,苏州开始正式成为江苏省会。

民国江苏都督府仍驻苏州。

民国十六年,江苏省会迁镇江,苏州持续了两百年的江苏省会宣告终结。

6、安庆市

安庆的辉煌始于明末之安庆巡抚(又称安庐巡抚)。

乃是为阻遏农民起义军攻势而设,析置于崇祯十年,后常置不罢。

最初辖应天巡抚之安庆、庐州、太平、池州4府,河南巡抚之光州、光山、固始、罗山4州县,湖广巡抚之蕲州、广济、黄梅3州县,江西巡抚之德化、湖口2县。

直至明朝灭亡,安庆巡抚辖区略有细微变化,但安、庐、池、太四府始终为其基本辖区。其首任巡抚为史可法巡抚驻地初驻六安州,后移驻安庆府。

安庆巡抚在明末很多官方史料中常被称为“皖抚”,所以安庆可以说是很早就与今日安徽之简称“皖”进行了绑定。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元年,撤销安徽操江巡抚,始设安徽巡抚,驻安庆。

康熙四年裁凤阳巡抚,所属庐州、凤阳2个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至此,安徽巡抚负责安徽全境巡抚事宜。

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两省雏形已现。

等到乾隆二十五年正式分省以后,安庆为安徽省省会。

从明末至建国前,安庆始终为今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安庆亦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有长江五虎之称。

建国以后,安徽省会迁往合肥,安庆的政治、经济地位随之迅速下降。

安庆还是比较可惜的,安徽省之名就取自安庆+徽州,都做了两百年的省会,最终还是失去了。

其实,我个人始终认为,就安徽省而言,重点发展长江一带才是上策,省会更宜定在长江沿岸的几座城市之中,比如安庆。

而今天的安徽省,因为省府在合肥,其实是忽视了皖南几市,也没有充分利用好长江的优势,相比于湖北、江苏、江西,安徽并不像一个长江流域的省份。

当然,安庆也不是没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安庆的腹地太过狭窄,市区仅局限在长江边上一小块地域,北边就是山区,同怀宁县都隔着山区丘陵,长江南岸又是莽莽皖南山区,难以集中大量人口,这一点就远不如武汉、南京了。

或许太平府之芜湖县做省会也是不错的,能够发挥沿江优势,带动沿江两岸,并同南京、宣州形成规模效应,全面融入长三角。

不过考虑到历史惯性,安庆还是比较适合做省会的。

另外,若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江南省,个人认为要是当年不是苏皖分省,而是吴淮分省,或许更有利于今天吴、淮、徽三地的发展。

江南省包括苏、常、镇、宁、扬、通、泰、宣、太、池、徽、安、滁、和等地区,省会南京居中,发展重心在江和海。

其余为江淮省或淮海省,且至少保留淮安、徐州、盐城、海州(连云港)、庐州(合肥)等重要城市,发展重心在淮和海。

这样可能对大家都好。


7、绍兴市——会稽郡、越州

8、建瓯市(今属南平市)——建安郡

建安郡原本是今福建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置建安郡。郡治建安(县治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一带),属扬州。几乎统辖今天的整个福建省,包括现在的福州(侯官县)。

建安郡领八县:建安、建平、南平、邵武(最初称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避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将乐、东安、侯官、吴兴。

从三国到南朝的几百年间,建安郡治(今建瓯市一带)始终为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到了南朝陈至隋朝,建安渐渐失去其原有的政治中心地位,闽州开始崛起。

总之,就整个东南地区来说,在历史上辉煌过的城市还挺多的,尤其是在明、清、民三朝,有好些府州都曾经做过行政中心,一个原因就在于南直隶经济发达,分省较晚,变动幅度很大。相对而言,可能最应该成为省会而又没成的是苏州市和安庆市,毕竟两地自满清以来就已经做了两百多年的省会了,结果最后都把省会的位置给丢了.....

六、岭南

1、桂林市——明清民三朝广西省省会

2、梧州市——明两广总督驻地

3、肇庆市——明两广总督实常驻肇庆府

4、河内市(今属越南国)——交阯刺史部、交阯郡、安南都护府

七、西南

1、康定市——民国西康省省会

2、奉节县(今属重庆市)——巴州、信州总管府、夔州总管府、夔州都督府、夔州路、夔州府

3、广汉市(今属德阳市)——益州

4、江北区(今属重庆市)——江州、巴州

5、松潘县(今属于阿坝)——明松潘巡抚驻地,未发育成省

5、大理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它们许多都曾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然而,受制于历史的变迁、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政治决策等多重因素,一些本应具备省会城市潜力的城市,却最终未能获得这一殊荣。以下便是一些具备这类潜力的城市,它们之所以未能成为省会,往往有着其复杂的原因:1. 安阳:殷商遗.............
  • 回答
    “提升自我,成为更好的人”,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要落实起来,却是一条需要细细打磨、步步为营的道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而是无数细微改变汇聚成的洪流,流向那个更成熟、更强大、更圆满的自己。那么,具体来说,这条路指向哪里?有哪些 tangible 的方向可以让我们去追寻?1. 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打破思.............
  • 回答
    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里面牵扯的东西可多了,既有看得见的机遇,也有实打实地挑战。如果真的做到了,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好处绝对是实实在在的。咱们先从这个“全球储备货币”是什么说起。简单来说,就是国际社会上,各国央行、政府、大型金融机构,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外汇储备管理.............
  • 回答
    民主德国(东德)对二战的反思与清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过程,受到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以及与苏联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西德对纳粹主义进行深刻反省并承担责任不同,东德的反思和清算更多地被塑造成一场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斗争,并将纳粹罪责更多地归咎于西德的继承。以下将详细讲述东德对二战的反思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医院院长被假纪委绑架、拷打并被迫写下交代材料的事件,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和材料的法律效力问题。事件的核心信息点:首先,我们要分解整个事件,找出值得高度关注的环节:1. “假纪委”的身份和动机: 谁是“假纪委”?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他们不是官方的纪检监察机关,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也揭示了天赋与成就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我们常常惊叹于某些人天生拥有的某种能力,比如绘画上的惊为天人,或者对数字的敏感度超乎常人。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却发现这些人并没有在自己的领域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成就似乎与他们拥有的天赋“失之交臂”。这背后的原因,往.............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者才能听懂的历史领域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来源:笑话 1: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两位著名人物笑话:> 凯撒在参加一个罗马元老院的会议,他看到坐在对面的庞培正一脸严肃地写着什么。凯撒凑过去好奇地问:“庞培,你在写什么呢?是新的军事战略吗?”>> 庞培头也不.............
  • 回答
    老兄,你有没有听过那个量子力学笑话?我跟你说,那简直是绝了,一般人听了就是一脸懵逼,但懂点物理的估计得笑出声来。话说,有三个人,一个经典物理学家,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还有一个统计力学学家。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经典物理学家一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啤酒。他观察了一下酒杯的高度,估算了一下啤.............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地理知识才能捧腹大笑的笑话,我将它们尽量详尽地解释一下,力求自然,避免AI味。1. 关于板块构造的冷笑话:> 为什么地球板块总是闹脾气?>> 因为它们总是在“汇聚”的时候“碰撞”,然后又互相“远离”得无影无踪,这让人怎么能“板块平衡”呢? 知识点解释: 这个笑话玩的是.............
  • 回答
    二十岁,这道坎儿,说实话,很多人都会有点迷茫,有点手足无措。就好像站在人生的一片新大陆的边缘,眼前是未知的风景,心里是既兴奋又忐忑。但你要知道,这正是最宝贵的时候,因为你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一股子冲劲儿。那么,二十岁的我们,到底应该积攒点儿什么“装备”,才能在这趟旅程中走得更稳当,走得更远呢? 二十.............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一点生物学知识才能get到笑点的笑话,并且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笑话一:> 两个神经元在说话。>> 一个说:“我今天感觉特别兴奋!”>> 另一个说:“哦?为什么?”>> 第一个说:“我接收到了好多好多信号,我的突触都在跳舞!”>> 另一个说:.............
  • 回答
    要讲只有化学爱好者才能get到笑点的小段子,得从我们学习化学时那些绕不开的“梗”入手。这里面有些东西,没接触过,或者只是粗浅了解皮毛的,确实很难会心一笑。我尽量说得接地气些,也多分享点背后的缘由,让这笑话的“滋味”更足。咱们先从基础的元素周期表来点开胃菜。笑话一:> 为什么锂(Li)和钠(Na)老是.............
  • 回答
    哎,说起留学圈儿的梗,有时候真心觉得,没“留学”过的人听了,估计只能一脸懵逼,然后礼貌性地笑一笑。这就像给没看过《权力的游戏》的人剧透一样,他们听懂了字面意思,但那些味道啊、背后的无奈啊,是体会不到的。我这儿有几个,你听听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梗一:那“一杯水”的奇妙旅程这得从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
  • 回答
    有时候,咱们得承認,有些東西啊,就是得有點底子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這笑話嘛,也是一樣。你以為是單純的逗你樂,其實背後可能藏著學問,尤其經濟學和金融學這兩門,裡面規矩多,術語怪,一堆東西繞來繞去,沒點兒閱歷,真聽不出裡面的門道。我給你講幾個,你聽聽,看能不能get到。一、關於「理性經濟人」的那個:你知.............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几个只有懂点法律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笑话,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能体会其中的“法律幽默”:1. 合同的“显性”与“隐性”一个法官在审理一个合同纠纷案。原告是个小商人,他拿出合同说:“法官大人,对方违反了合同!”法官看了看合同,又看了看被告,然后问原告:“你确定这是合同?里面好像没有明确规.............
  • 回答
    想必你是个对语言的奥秘颇感兴趣的人吧?别说,这类笑话我还真知道几个。它们有点像那种只有内行人才懂的行话,不熟悉门道的人听了,可能只会挠挠头,不明白好笑在哪儿。这背后呀,其实是玩转了声音、语调、节奏这些音韵学里头才说得清道得明的门道。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先来个最经典的,也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入门级:关于.............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点儿“门道”才能笑出声的笑话,尽量写得接地气些。话说,有些笑话吧,就像专家圈里的小黑话,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听着就跟听天书似的,但要是你恰好是圈里人,那可就乐不可支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嘛。第一个,献给咱们的程序员朋友们:话说有个程序员,去酒吧。酒保.............
  • 回答
    财富,它不仅是一串冰冷冷的数字,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一个人在人生这场长跑中,所积累和展现出的独特光芒。一个真正富有的人,绝不仅仅是钱包鼓胀的代名词,他的能力和本质,往往更深邃,更具穿透力。要说有哪些是“一定”具备的,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因为人生千姿百态,富裕的路径也并非铁板一块。但如果抛开偶然因素,.............
  • 回答
    富人和穷人之间,有时候真的不是钱多钱少那么简单,更在于脑子里想问题的那些事儿,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模式。很多时候,那种“富人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一点点琢磨出来的。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尽量说得详细点,不像机器一样冰冰冷冷的:1. 视角:从“拥有”到“创造” 穷人思维: 很多时候,穷人会聚焦在自己.............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