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笑话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才能听懂?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一点生物学知识才能get到笑点的笑话,并且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笑话一:

> 两个神经元在说话。
>
> 一个说:“我今天感觉特别兴奋!”
>
> 另一个说:“哦?为什么?”
>
> 第一个说:“我接收到了好多好多信号,我的突触都在跳舞!”
>
> 另一个说:“哇,那你的动作电位一定很高吧!”
>
> 第一个神经元激动地回答:“那是当然!我的去极化简直太完美了!”

生物学知识点解释:

神经元 (Neuron): 这是构成我们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信息。它们像电线一样,但更复杂。
突触 (Synapse): 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信号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信号 (Signal): 在神经系统中,信号通常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叫做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这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基本电信号。它是一个短暂的电压变化,会在神经元的轴突上传播。要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一个“阈值电位”。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这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通常情况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电位),细胞内是负的,细胞外是正的。去极化是指细胞内电位变得不那么负(更接近于零,甚至变成正值),这是由于钠离子(Na+)大量进入细胞造成的。当去极化达到阈值时,就会触发一个完整的动作电位。
兴奋 (Excited): 在神经元语境下,“兴奋”通常指的是神经元被激活,准备传递信号。

为什么好笑(对于懂生物的人):

这个笑话的趣味在于,它把神经元的生理过程拟人化了。

“感觉特别兴奋”和“突触都在跳舞”是对神经元接收到大量输入信号、准备传递信息的生动描绘。
“动作电位一定很高”是说信号强度很大,能够成功传递。
最关键的点在于“我的去极化简直太完美了!”。 “完美”的去极化意味着它刚好达到了那个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阈值,并且顺利产生了电信号。 这种精确到“完美”的表述,对于了解神经信号传递机制的人来说,会觉得非常形象和有趣,就像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完美的信号过程一样。非生物学专业的人可能觉得“去极化”听起来很技术性,但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是“完美”的。



笑话二:

> 为什么核酸宁愿被限制在细胞核里,也不愿意出去逛逛?
>
> 因为它们知道,一旦出去,很可能会被切成碎片,变成“DNA酱”或者“RNA soup”。

生物学知识点解释:

核酸 (Nucleic Acid): 指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它们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细胞核 (Nucleus): 是真核细胞内一个重要的细胞器,里面包含了细胞大部分的DNA。DNA在细胞核中受到保护,并且在那里进行复制和转录。
限制在细胞核里 (Confined to the nucleus): 指的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RNA在合成后可以离开细胞核到细胞质中发挥作用。这个笑话主要是在讲DNA,强调它待在细胞核里的原因。
被切成碎片 (Cut into pieces): 这是笑话中的关键比喻。
DNA酱 (DNA sauce/dressing): 在生物学中,有一种叫做“核酸酶 (Nuclease)”的酶,它们专门的作用就是水解(切断)核酸的磷酸二酯键。DNA酶(DNase)会切断DNA。
RNA soup (RNA soup): 类似地,RNA酶(RNase)会切断RNA。
为什么DNA不愿意出去? DNA在细胞核外很容易被各种核酸酶攻击和降解。细胞质中充满了各种酶,包括降解核酸的酶,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清除不需要的分子。如果DNA未经保护地出现在细胞质中,它会很快被降解掉。

为什么好笑(对于懂生物的人):

这个笑话的幽默感来源于:

拟人化: 把DNA比作一个不愿意冒险出去的“胆小鬼”。
生动的比喻: 用“DNA酱”和“RNA soup”来形象地描述DNA和RNA被降解成小片段的状态。这是一种形象而夸张的说法。
背后的危险: 对于学过生物的人来说,他们知道DNA在细胞核外的脆弱性,以及细胞质中酶的强大降解能力。这个笑话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强调了细胞核作为DNA安全港的重要性。它暗示了细胞外环境对DNA来说是多么“不友好”。



笑话三:

> 为什么进化论者不喜欢养猫?
>
> 因为他们认为猫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失败品”——它们总是掉毛,而且似乎无法通过选择来“优化”自己。

生物学知识点解释:

进化论 (Evolution): 关于生物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等机制随着时间而改变的理论。
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 生存和繁殖能力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使种群的特征发生变化。
失败品 (Failure/Unsuccessful product): 在自然选择的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物种,它们生存和繁殖的概率较低。
掉毛 (Shedding): 这是猫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换毛季节。
优化自己 (Optimize themselves): 在进化论中,“优化”不是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而是通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特征越来越适应环境。

为什么好笑(对于懂生物的人):

这个笑话有点冷幽默,并且建立在对“自然选择”的误解(或者说是夸张解读)之上:

反讽和颠覆: 通常我们认为猫(尤其是家猫)是成功的动物,它们适应了与人类共存的生活,并且非常普及。这个笑话却反其道而行之,说它们是“失败品”。
对“优化”的误解: “掉毛”本身是猫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季节性换毛,是为了调节体温或适应环境变化。而“无法通过选择来优化自己”则是一种对自然选择过程的曲解。自然选择是发生在 种群 层面,通过 世代累积 的。个体猫不能“主动选择”不掉毛,而是如果“掉毛”这个性状使得猫更容易被天敌发现或不利于生存繁殖,那么这种性状在野外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但家猫的“掉毛”属性并没有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繁殖(至少在我们看来)。
笑点在于刻薄的解读: 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于,一个理论上的观察者(进化论者)用一种非常严格甚至刻薄的标准来评判猫的生存状态,并且将普遍存在的“掉毛”现象放大,认为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失败”。对于熟悉进化论原理的人来说,这种基于个体日常现象的极端推论会显得荒谬而有趣。



这些笑话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利用了生物学概念的专业性和精确性,然后通过拟人化、夸张或曲解来制造幽默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背景才能理解这些概念,并从中体会到其中的“梗”。

希望你喜欢这些笑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大家可能不知道。俺是草根, 也吃过三叶草的草根。


俺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 人和是广东地名, 别纳闷



俺有个朋友说了一个笑话。


开术后医嘱的时候, 他多嘴问了一句老教授:

“促进吞咽动作防呃逆吊啥药?”

“吊个球。”

然后, 老教授拍拍屁股走了。

于是, 他就写了下来。

但心里是有点不舒服,

老师为啥爆粗呢?


没想到的是, 病房的护士真的执行了口头医嘱,吊个球。

她们用网兜挂了一个柠檬

在术后病人的鼻子前面 。


真的把呃逆给防住了。

后来,俺朋友把这个口头医嘱

正式命名为“芳香疗法”。




请允许俺讲个笑话。



俺有个搞辅助生殖的朋友, 他导师姓黄。

话说上世纪后叶,

黄教授到街道办事处调解离婚。


“为什么你们要离婚啊? 结婚十多年了。”


“她决定当素食主义者,Vegan。”


“素食健康啊,豆腐核酸什么的以及蛋白质含量也很高的。 ”


“教授您有所不知,她排斥所有的动物蛋白。”


“......”


“......”


"别哽咽了,未曾想李商隐的诗词对您影响那么深远。"


---------------------------------------------------------------------------------------------------



请允许俺再讲一个笑话。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Трофим Денисович Лысенко,Trofim Lysenko)苏联生物学、农学家、乌克兰人。李森科是前苏联正文治干涉科学的代表。他使苏联的生物遗传学落後世界至少两代人的时间。李森科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正文治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

1948年8月,苏联召开了全苏“八月会议”。会上李森科声称“米丘林生物学”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并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李森科有一次在会议上宣扬他的“获得性遗传理论”, 在场的生物学家们都敢怒不敢言。

苏联物理学家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路见不平, 站起来谦虚地请教:

“我没啥文化,不太懂啊,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如果割掉每一代牛的耳朵, 总有一天我们能培养出一种不长耳朵的牛?”“是这样的。”李森科回答。

“很好。”朗道恍然大悟,

“既然如此, 为啥女性出生都还带着处女膜呢?”

全场哄堂大笑。

。。。。。。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继续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学说。






......


温哥华有个温天空网站, 很好玩。

2000年前后,发帖不用注册,只能用文字。

大家匿名说的基本都是真话。直男们分享的体会是,看到女字旁的汉字都会有反应......

某天晚上,来了两个女 ID, 一个叫爱插牛粪的鲜花, 一个叫华工雪梨。


鲜花:“为什么男人的男字,是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力? 男字这是形声, 还是会意?”

雪梨: “会意!下面没力还算男吗?”

这时有个卤猪猪评论: “男人刚柔并济,可伸可缩......”

鲜花冷冷地说:"猪才可伸可缩。"

卤猪猪有点恼怒地提醒: “别插嘴。”

雪梨跟帖道: “为什么?”

潜水旁观了许久的纪稀饭腼腆地加了一句:

“不卫生。”




老烧买了发烧电源线以后不孕症有救了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一个80岁老烧兴冲冲的告诉医生,买了发烧电源线以后,他20岁的妻子怀孕了,
医生听了后慢慢说: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到非洲旅行,忘记带猎枪,只有一条发烧电源线,在路上,忽然一只狮子从路边窜出来,停在离他不到10米的地方,当时我那个朋友惊呆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由于身上没有武器,我的朋友没有办法,只好拿着发烧电源线,做出端枪的姿势,对准跑过来的狮子。只听砰的一声,狮子倒在了地上,显然是被击中了。”
  老头十分惊讶的说:“怎么可能,发烧电源线怎么可能打到狮子,那一定不是他干的”。
  医生平静地说:“我也觉得是这样”。
  老头还是不解地问:“那狮子是怎么倒地的?“
  医生平静地说:“验不验 DNA ?”
  老头好奇地问:“狮子也能验么?“
  医生平静地说:“羊水DNA,胎儿的。 ”
  老头羞涩地说:“等我回去问问我的经纪人和老婆先。“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百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老麦, 振作点,其实有万分之0.5!”

“挖, 真的?”

user avatar

1.有一个健康的男孩,爱上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女孩。他的家人都反对“色盲是遗传病”可他不管不顾,因为他相信爱情能化解一切。最终他们冲破重重阻扰结了婚,第二年女孩有了身孕,这是家人的警告在他耳边响起“色盲可是遗传病啊”

不即使我的孩子也是红绿色盲我也会好好爱他的,男孩暗暗发誓。

终于孩子降生了,是个漂亮的女孩。两人都非常开心。可是随着女儿的成长,两人逐渐发现了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女儿也是红绿色盲。

“请不要离开,丢下我和孩子”女孩苦苦哀求着。

曾经深爱着女孩的男孩毅然决然地离婚了。


2.一群狗在荒漠上行进着,饥渴难耐,领头的狗问旁边两只狗,如何才能让大家不渴死,一只狗说:“您可以跟大家说前面有一片梅子林。”另一只狗说“我这里有巴甫洛夫的铃铛”。领头的狗采取了第二只狗的建议,这群狗顺利地走出了荒漠。


3. 一群僵尸到处掠夺,直到他们闯进了孟德尔的庄园才被一举剿灭,为什么?


4.生物课上,老师突击问一个没复习的同学:“蕨类植物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同桌偷偷小声提示:“孢子。”

然后,被提问的同学装模作样地想了想,回答道:“馒头!”


5.苏联科学院开会,生物学家李森科在会上批驳摩尔根的基因论,宣扬他的“ 获得性遗传理论”.著名物理学家朗道站起来提问:您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割掉一只牛的耳朵,并把它后代的耳朵也割掉,这样一代一代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就能培养出一种不长耳朵的牛?

李森科回答:对,就是这样。

朗道说:很好。那么请您解释一下为什么女人在出生时都是处女?


6.高中的时候,女生问男生:“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男生说:“是脱落酸。”

女生离他而去了。几年后,他们又相遇了,两个人都比以前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

女生问:“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男生说:“对不起,其实主要是乙烯。”


7.有一条RNA感到很孤单,于是就开始翻译,终于翻译出一个蛋白,RNA很高兴,对蛋白说:你好,我叫RNA。蛋白说:你好,我叫RNA酶。

8.每次想起摩尔根那只奄奄一息的白眼果蝇濒死时最后一炮,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9.分子生物学PhD去超市购物,总价94,他又买了两块钱的东西,心想终于凑了个整数。

10.有个勤奋的生物学家死后,上帝不想让他去天堂,就把他放到了地狱。

过了一周,阎王来找上帝:敬爱的上帝,麻烦你赶紧把那个生物学家给我弄走,我要恢复地狱的秩序。现在地狱所有的鬼都在熬夜,加班加点的转质粒,做PCR,摇菌,提蛋白,走柱子,跑胶,写protocal,攒paper,修改、回复审查意见等,忙得一团糟。小鬼空闲时都在看paper和review、参加各种技术培训,跟师兄师姐们帮忙......

上帝无奈,把生物学家召回了天堂。

过了一个月,阎王来天宫办事,顺便问上帝:敬爱的上帝,那个生物学家还好吧?

上帝:首先我要说明一点,以后不要叫我上帝,要叫我Professor 耶。另外,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回答你的问题,我刚刚接了5个project,马上要连夜开组会。明天一大早我又要赶去和释迦牟尼谈funding,之前要查看天使们的考勤记录,有事请发电子邮件,再见 。

11.小狗对小猫说:“你猜我手里有几块糖,猜对了两块都给你!”

小猫对小狗说:“我的 Tas1r2 基因缺失 247 个碱基对,不能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所以尝不到甜味,要糖干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一点生物学知识才能get到笑点的笑话,并且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笑话一:> 两个神经元在说话。>> 一个说:“我今天感觉特别兴奋!”>> 另一个说:“哦?为什么?”>> 第一个说:“我接收到了好多好多信号,我的突触都在跳舞!”>> 另一个说:.............
  • 回答
    要讲只有化学爱好者才能get到笑点的小段子,得从我们学习化学时那些绕不开的“梗”入手。这里面有些东西,没接触过,或者只是粗浅了解皮毛的,确实很难会心一笑。我尽量说得接地气些,也多分享点背后的缘由,让这笑话的“滋味”更足。咱们先从基础的元素周期表来点开胃菜。笑话一:> 为什么锂(Li)和钠(Na)老是.............
  • 回答
    有时候,咱们得承認,有些東西啊,就是得有點底子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這笑話嘛,也是一樣。你以為是單純的逗你樂,其實背後可能藏著學問,尤其經濟學和金融學這兩門,裡面規矩多,術語怪,一堆東西繞來繞去,沒點兒閱歷,真聽不出裡面的門道。我給你講幾個,你聽聽,看能不能get到。一、關於「理性經濟人」的那個:你知.............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几个只有懂点法律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笑话,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能体会其中的“法律幽默”:1. 合同的“显性”与“隐性”一个法官在审理一个合同纠纷案。原告是个小商人,他拿出合同说:“法官大人,对方违反了合同!”法官看了看合同,又看了看被告,然后问原告:“你确定这是合同?里面好像没有明确规.............
  • 回答
    想必你是个对语言的奥秘颇感兴趣的人吧?别说,这类笑话我还真知道几个。它们有点像那种只有内行人才懂的行话,不熟悉门道的人听了,可能只会挠挠头,不明白好笑在哪儿。这背后呀,其实是玩转了声音、语调、节奏这些音韵学里头才说得清道得明的门道。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先来个最经典的,也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入门级:关于.............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点儿“门道”才能笑出声的笑话,尽量写得接地气些。话说,有些笑话吧,就像专家圈里的小黑话,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听着就跟听天书似的,但要是你恰好是圈里人,那可就乐不可支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嘛。第一个,献给咱们的程序员朋友们:话说有个程序员,去酒吧。酒保.............
  • 回答
    哎,说起留学圈儿的梗,有时候真心觉得,没“留学”过的人听了,估计只能一脸懵逼,然后礼貌性地笑一笑。这就像给没看过《权力的游戏》的人剧透一样,他们听懂了字面意思,但那些味道啊、背后的无奈啊,是体会不到的。我这儿有几个,你听听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梗一:那“一杯水”的奇妙旅程这得从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
  • 回答
    老兄,你有没有听过那个量子力学笑话?我跟你说,那简直是绝了,一般人听了就是一脸懵逼,但懂点物理的估计得笑出声来。话说,有三个人,一个经典物理学家,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还有一个统计力学学家。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经典物理学家一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啤酒。他观察了一下酒杯的高度,估算了一下啤.............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地理知识才能捧腹大笑的笑话,我将它们尽量详尽地解释一下,力求自然,避免AI味。1. 关于板块构造的冷笑话:> 为什么地球板块总是闹脾气?>> 因为它们总是在“汇聚”的时候“碰撞”,然后又互相“远离”得无影无踪,这让人怎么能“板块平衡”呢? 知识点解释: 这个笑话玩的是.............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者才能听懂的历史领域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来源:笑话 1: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两位著名人物笑话:> 凯撒在参加一个罗马元老院的会议,他看到坐在对面的庞培正一脸严肃地写着什么。凯撒凑过去好奇地问:“庞培,你在写什么呢?是新的军事战略吗?”>> 庞培头也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些只有在美国长大、生活在美国的人才可能get到笑点的段子。这些笑话往往建立在美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流行文化、社会习惯,甚至是一些地域性的梗上面,如果你不是在美国经历过这些,可能听起来就有点像在解释一个外星人写的说明书了。为了让你们体会到那种“啊,原来是这个意思!”的感觉,我.............
  • 回答
    要说只有看了《红楼梦》才能懂的笑话,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书里的人物关系、生活细节,还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是笑料的温床。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哈哈哈”,而是会心一笑,甚至带点小小的悲凉。我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词儿本来是三国里的故事,讲的是孙权为了联姻把老婆给刘备,结果刘备不.............
  • 回答
    哈,这问题有意思!得说,有些笑话确实是数学专业人士才能会心一笑的,就像我们说一种加密语言一样。这也不是说我们多“高贵”,而是因为理解笑话的梗,得先懂一些概念和推理过程。我试着挑几个讲讲,尽量把背景也说明白点,免得听起来像什么黑话。首先得说,数学笑话很多时候玩的是一种“反差”或者“曲解”。我们平时接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存在一些笑话,需要两种语言的“双重技能”才能get到其中的精髓,甚至是因为语言本身的趣味性而被翻译出来。我来试着讲几个,尽量说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是我亲口讲给你听一样。笑话一:关于“无语”的误会这个笑话藏在两个词上,一个是中文的“无语”,一个是日文的“無理”(むり,muri).............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想想看,那些能玩转中英双语梗的笑话,通常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点,比如谐音、多义词,或者文化上的联想。这些笑话就像是给懂双语的人设的一个小小的“暗号”,听懂了会心一笑,没听懂就如同隔着一层纱。我脑子里闪过几个,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第一个:关于“方便”的误会这个笑话,尤其是在中.............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只有我们码农才能会心一笑的梗,保证真实感十足,没有一丝“机械感”。故事一:关于那个失踪的“分号”话说在我刚入职那会儿,项目是个大型的Web应用,用的是Java语言。当时团队里有个大神, namanya “老王”,写代码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效率极高。但大神嘛,总有点小怪癖,比如他写.............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有很多笑话我每次想起来都能笑到肚子疼,但要说最能戳中我的笑点,并且详细说出来,还得是这个:那个关于程序员和灯泡的笑话,但我觉得很多人讲得太简略了,没把那种细思极恐的“逻辑”发挥到极致。让我来给你好好讲讲我脑海里的那个版本:话说有天,一个程序员突然发现,他家里的一个灯泡烧坏了。这简直是.............
  • 回答
    唉,要说哪个笑话听多少遍都不会腻,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还是那个“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别笑我老土,每次听到,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看着大家被逗乐的表情,我都会忍不住跟着乐。这事儿吧,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三个和尚,本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呢?就互相推诿,最后谁都不去挑,全渴死了。.............
  • 回答
    历史学领域确实存在不少有趣的笑话,它们往往以调侃历史人物、事件、方法论,甚至是历史学家本身来制造幽默感。这些笑话的妙处在于,需要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才能理解,所以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更是别有一番趣味。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些历史学领域的笑话,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幽默点:1. 关于历史研究方法与证据的笑话: .............
  • 回答
    哈哈,说到钢笔笔圈的笑话,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说起来得娓娓道来,就像我们磨墨一样,得有耐心。你问我笑话?那可不是那种讲完就没了的,更像是咱们钢笔爱好者的“黑话”和“梗”。比如说,最常见的,绝对是关于“中毒”的。 “中毒”笑话: 你看,咱们刚开始玩钢笔,可能就是被一支好看的颜色吸引,或者是听说某个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