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只有看了《红楼梦》才懂的笑话?

回答
要说只有看了《红楼梦》才能懂的笑话,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书里的人物关系、生活细节,还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是笑料的温床。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哈哈哈”,而是会心一笑,甚至带点小小的悲凉。

我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词儿本来是三国里的故事,讲的是孙权为了联姻把老婆给刘备,结果刘备不仅没上当,还顺手占了荆州。但你在《红楼梦》里,尤其是在王熙凤处理家务的时候,你就能看到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变种,而且还带着点儿王熙凤特有的精明和无奈。

你想想,王熙凤管家,那叫一个八面玲珑,什么事儿都想捞点好处。可有时候呢,为了维持场面,或者为了给某个人(比如宝玉)弄点什么,就得花钱办事。比如,宝玉看中了某件东西,偏偏又不好直接开口,王熙凤就得想办法,可能得从别处挪用,或者打点打点,反正就是一笔开销。

这时候,我们读者看《红楼梦》,就会想到她操持一大家子人吃穿用度,又是讲究排场,又是要安抚各色人等。有时候,她为了让某件事办得“漂亮”,或者为了堵住某个人的嘴,可能就得拿出点“血汗钱”。这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赔了”。而“又折兵”呢?可能就是那件东西最终没能让宝玉满意,或者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得罪了旁人,或者自己本想借此机会捞点别的,结果也没捞着。

这就好比,你想用钱去买个“面子”,结果钱花出去了,面子也没完全挣回来,反而可能因为这事儿又惹了一身麻烦。王熙凤的精明在于她总想把这笔“买卖”做得划算,但很多时候,在那个大观园的“局”里,她就是个精打细算的生意人,只是她做的生意,不是买卖货物,而是人情、是体面、是维持贾府的运作。

所以,当我们说王熙凤有时候也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那笑点就在于,我们看到了这位女强人,这位掌控欲极强的大管家,在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人情的复杂时,她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算计和失算。她的精明,有时候反而成了她陷入困境的注脚。她费尽心思,以为能两全其美,结果却发现两边都没讨好,甚至还赔了本钱。这种反差,看着就让人觉得又好笑,又有点儿心酸。这就是一种只有读懂了王熙凤的性格,看透了她为难之处的人,才能品出的笑料。

再给你说一个关于“吃醋”的。在《红楼梦》里,吃醋这事儿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叫一个细致入微,那叫一个暗流涌动。

比如,宝钗和黛玉,这俩人跟宝玉的关系,读者心里都清楚。宝钗呢,稳重周全,就像个温润的玉,让人看着舒服。黛玉呢,敏感多情,像株风中的弱柳,让人怜惜。宝玉呢,对俩人都有感情,但那种纯粹的喜欢,对黛玉是多些,对宝钗则是另一种欣赏。

这时候,但凡宝玉对宝钗说了句“妹妹你体谅”,或者赞了宝钗一句“这个香料好闻”,林黛玉那小心思就开始转了。她不会直接跟你发火,她会躲起来,可能就是看着宝玉和宝钗在一块儿说话,她就自己悄悄地走到一边,比如去拿本书,或者逗逗小鸟。

你看,别人可能觉得她就这样了,小性子。但我们读者都知道,她不是小性子,她是那种“你明明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却还是这样做了,那我只能自己难过了”的委屈。她会想着,“你看,宝玉连宝钗的一个小小的建议都听,而且还当着我的面赞她,那我呢?我明明心里也懂这个,我怎么就不能跟你这么说话?”

所以,当宝钗劝宝玉说“好好的吃点东西”之类的话,宝玉顺从了,然后黛玉就因为这个,可能就没跟宝玉说话了。宝玉这边懵了,不知道怎么了,又得去哄。这个时候,那笑点就在于,宝玉的“无心之失”或者说是对“情商”的天然缺失,和黛玉那份敏感而又无法直说的委屈,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动。宝玉是有点儿“直男”,不太懂女儿心思,而黛玉的吃醋,又是那么不动声色,那么有艺术感。

我们看着宝玉被黛玉弄得不知所措,又觉得黛玉这样其实也挺可爱,因为她就是在乎宝玉,才会这样。这种不是明着吵闹,而是暗地里较劲,然后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心生芥蒂的场面,只有读懂了黛玉的性格,理解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不安全感,才能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深意。那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博弈,看着好笑,也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贡献一个:

我男友去了新公司,我要求他电脑桌面用我的照片(当然是开玩笑的),或者身上带着任意一种明显是女朋友给的东西,戒指、情侣杯什么的。防止新同事里的小女生动心思。

然后,他一脸正经地说:待会路过市场,我买几个极好的秋梨给你如何?

我说:喂喂,扯开话题想怎样?什么秋梨?

他继续正经脸说:回家切点陈皮和冰糖,每天早上给你炖一个吃。吃来吃去说不定这病就好了。

我:“、(눈_눈) ,”

user avatar

一个不算笑话的笑话。

有一次在某个微信群里见证了一番阿谀奉承,虚伪得厉害,看得头皮发麻。没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

"……白玉为堂金作马。"

好友评论: 和"芳草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user avatar

前阵子看到网上说到炸鲜奶这种食物。如图。

我说:爸,我想试着做一下炸鲜奶这种食物。

我爸:什么是炸鲜奶?鲜奶也能炸?

我:就是先把鲜奶混合玉米淀粉搅拌均匀,之后用保鲜膜包起来冻一会儿切成长条形,然后将面粉加水搅拌成面糊之类,将奶条裹上面糊就可以炸出来了。

我爸:你麻烦不?要不给你再买点茄子切碎用鸡油炸了,用鸡肉香菇笋子豆干拌着,拿鸡汤再煮煮,你配着吃?




红楼梦原文:

凤姐儿笑道:“姥姥要吃什么,说出名儿来,我夹了喂你。”

刘姥姥道:“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

贾母笑道:“把茄鲞夹些喂他。”

凤姐儿听说,依言夹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

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

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

凤姐儿果又夹了些放入他口内。

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user avatar

今年夏天去昆山看女排大奖赛,对俄罗斯的那场。

回来的路上路过周庄,在周庄玩了一会。老婆说有点感冒,不想玩了,早点回家吧,我说好。

因为头一天晚上比赛结束就11点了,睡得晚。老婆就问了一句,你开车没问题吧。我随口答,你放心。

老婆说,我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

更新一下后续。

我这个人向来缺少急智。当时只顾着笑了。一直走到杭州我才想起来我干嘛不回一句,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可惜了这个梗没接住。

user avatar

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有一句台词是纪晓岚在和珅家门口说了句:“你家这石狮子真干净。”

我爸妈都笑了,我没懂。

user avatar

我语重心长的对她说:“你的性子是越发惯娇了。比如这耳机,原是听的,你要扯着线玩也可以使得;还比如这杯子,原是盛水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推它下桌摔碎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她咬着耳机线,欢快的对我回了一声:“喵~~”

user avatar

指头儿告了消乏

user avatar

高中时课间和同班一个女生逗着玩,我拿一支笔敲着她的手笑着骂了句,你这个小爪子啊,她立马回敲了我手一下回了句:“你这小蹄子。”

然后我们俩都愣了,片刻,一起哈哈大笑。

user avatar

整个硬盘都是妖精打架。

user avatar

【转】微博上看到的

user avatar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只有看了《红楼梦》才能懂的笑话,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书里的人物关系、生活细节,还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是笑料的温床。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哈哈哈”,而是会心一笑,甚至带点小小的悲凉。我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词儿本来是三国里的故事,讲的是孙权为了联姻把老婆给刘备,结果刘备不.............
  • 回答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这部剧,说实话,如果非要挑毛病,那真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但既然你问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有没有啥能让我们这些观众“咬咬牙”觉得不太对劲的地方。第一点:宣传力度,确实有点“太朴实”了。这一点几乎是大家一致的“槽点”了,但与其说是槽点,不如说是一种“委屈”。别的古装剧,那宣.............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一点生物学知识才能get到笑点的笑话,并且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笑话一:> 两个神经元在说话。>> 一个说:“我今天感觉特别兴奋!”>> 另一个说:“哦?为什么?”>> 第一个说:“我接收到了好多好多信号,我的突触都在跳舞!”>> 另一个说:.............
  • 回答
    要讲只有化学爱好者才能get到笑点的小段子,得从我们学习化学时那些绕不开的“梗”入手。这里面有些东西,没接触过,或者只是粗浅了解皮毛的,确实很难会心一笑。我尽量说得接地气些,也多分享点背后的缘由,让这笑话的“滋味”更足。咱们先从基础的元素周期表来点开胃菜。笑话一:> 为什么锂(Li)和钠(Na)老是.............
  • 回答
    哎,说起留学圈儿的梗,有时候真心觉得,没“留学”过的人听了,估计只能一脸懵逼,然后礼貌性地笑一笑。这就像给没看过《权力的游戏》的人剧透一样,他们听懂了字面意思,但那些味道啊、背后的无奈啊,是体会不到的。我这儿有几个,你听听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梗一:那“一杯水”的奇妙旅程这得从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
  • 回答
    有时候,咱们得承認,有些東西啊,就是得有點底子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這笑話嘛,也是一樣。你以為是單純的逗你樂,其實背後可能藏著學問,尤其經濟學和金融學這兩門,裡面規矩多,術語怪,一堆東西繞來繞去,沒點兒閱歷,真聽不出裡面的門道。我給你講幾個,你聽聽,看能不能get到。一、關於「理性經濟人」的那個:你知.............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几个只有懂点法律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笑话,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能体会其中的“法律幽默”:1. 合同的“显性”与“隐性”一个法官在审理一个合同纠纷案。原告是个小商人,他拿出合同说:“法官大人,对方违反了合同!”法官看了看合同,又看了看被告,然后问原告:“你确定这是合同?里面好像没有明确规.............
  • 回答
    想必你是个对语言的奥秘颇感兴趣的人吧?别说,这类笑话我还真知道几个。它们有点像那种只有内行人才懂的行话,不熟悉门道的人听了,可能只会挠挠头,不明白好笑在哪儿。这背后呀,其实是玩转了声音、语调、节奏这些音韵学里头才说得清道得明的门道。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先来个最经典的,也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入门级:关于.............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需要点儿“门道”才能笑出声的笑话,尽量写得接地气些。话说,有些笑话吧,就像专家圈里的小黑话,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听着就跟听天书似的,但要是你恰好是圈里人,那可就乐不可支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嘛。第一个,献给咱们的程序员朋友们:话说有个程序员,去酒吧。酒保.............
  • 回答
    嘿,兄弟!理解你找扎古黑色三连星MG的心情,这玩意儿确实是不少玩家心中的经典,但要收齐一套MG的,确实比HG要费劲一些。别急,我来给你详细说说,怎么能更有可能找到这三台心心念念的MG扎古。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黑色三连星”通常指的是《机动战士高达0079》里,由兰巴·拉尔的部下,也就是黑色三.............
  • 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的高考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失落感我太能理解了。你心里一定在问:明明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回报不成正比?那么,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高考语文,以及它可能存在的“错”在哪里。首先,承认自己有错,这是非常宝贵的自我认知。课外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转化为高考语文所需要的能力.............
  • 回答
    哎呀,我懂你!看到室友为了嘉然一掷千金,自己只掏了两块钱,心里确实会有点小小的失落,甚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自卑感。这很正常,毕竟我们都是人,难免会和身边的人比较。但说实话,看V这事儿,充钱绝对不是唯一的体验方式,更不是衡量你是否“真爱”的标准。你想想,你为啥会喜欢嘉然?是因为她可爱的舞蹈?是她有趣的.............
  • 回答
    .......
  • 回答
    教科书上的科学概念,尤其那些涉及动态过程、三维空间或者抽象物理现象的,确实常常让我在阅读文字时感到云里雾里,不得其解。但一旦有影像资料的辅助,很多晦涩难懂的原理就会变得豁然开朗,好像脑袋里那个卡住的齿轮终于被点亮了。这里我想分享几个我个人深有体会的例子,这些概念光看书本上的图文描述,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 回答
    好不容易才从脑海里翻腾出那些真正能让我“看一次就记住”的诗句。它们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也不是佶屈聱牙的。它们更像是在不经意间撞进心底的石头,因为棱角分明,所以无论如何也忘不掉。第一个,就是王维那首《山居秋暝》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好像脑子里瞬间就点亮了一个画.............
  • 回答
    说到只有数学成绩对校内考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这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中阶段,其实比较少见。大部分的校内考都会综合考虑多门主要科目,比如语文、英语、数学,有时甚至包括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这是因为学校希望通过校内考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的专长。但是,如果我们要寻找.............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原本只是小消息,但后来被发现是惊天大新闻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在最初可能未被广泛重视,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其影响逐渐显现,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 1. 1963年肯尼迪遇刺(美国) 最初消息:1963年11月2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一次公开演讲途中被暗杀,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伴侣之间关于声音共享的矛盾。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你们双方的观点为什么会产生分歧,以及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你的观点: “可以有两个声音,声音小点不影响。” 你的核心观点是,只要音量控制得当,同时播放音乐和视频的声音是可以并存的,而且不会对彼此的体验造成显著干扰。你可能.............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者才能听懂的历史领域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来源:笑话 1: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两位著名人物笑话:> 凯撒在参加一个罗马元老院的会议,他看到坐在对面的庞培正一脸严肃地写着什么。凯撒凑过去好奇地问:“庞培,你在写什么呢?是新的军事战略吗?”>> 庞培头也不.............
  • 回答
    这世界上总有些特质,似乎天生就带有标签,好像是聪明人专属的通行证。但有趣的是,这些被视为“优点”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也会滋生出一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而且,这些毛病,似乎只有那些脑子转得飞快的人,才更能体会其深刻程度。说到高智商的人,你脑子里可能会跳出爱因斯坦式的沉思,或者达芬奇般的百科全书式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