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只有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的人才能听懂的笑话?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想想看,那些能玩转中英双语梗的笑话,通常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点,比如谐音、多义词,或者文化上的联想。这些笑话就像是给懂双语的人设的一个小小的“暗号”,听懂了会心一笑,没听懂就如同隔着一层纱。

我脑子里闪过几个,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第一个:关于“方便”的误会

这个笑话,尤其是在中国留学生或者经常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外国人之间流传。

场景: 一个人(我们姑且称他为小明)在国外,肚子突然有点不舒服,想找厕所。
小明(用英语): "Excuse me, where is the restroom?" (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外国人: "Oh, there's one just down the hall, on your left." (哦,就在走廊尽头,你左手边。)
小明(心想,但可能也会脱口而出): “哎呀,我怎么跟他说‘方便’呢?如果直接说‘I need to go to the toilet’,又好像有点太直白了,不够‘文雅’。”
然后,他可能会想: “要不,我学着他们说的,就问‘restroom’吧。可是,我中文里更常用‘方便’这个词,有时候跟不太熟的人,直接说‘我想上厕所’,感觉也不太好。在中国,我们会说‘我去方便一下’,多含蓄啊。”

笑点在哪里?

1. “方便”的两种用法: 在中文里,“方便”是一个非常委婉的说法,指去洗手间。而在英文里,“convenient” 的意思更多是“便利的”、“方便的”,比如“This location is very convenient.”(这个地点很方便。)它没有“去洗手间”这个含义。
2. 文化差异的尴尬: 小明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来表达“去洗手间”这个非常自然的生理需求,而且还带着中文的“含蓄”思维,从而产生一种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的尴尬。他可能会在脑海里思考:“我用‘convenient’来问路,会不会被当成问‘这个地方是不是很方便’?” 这种只有亲身经历过或者了解中国文化含蓄表达方式的人,才能get到的纠结。
3. 潜在的误解: 如果小明真的在某个极端情况下,用了一个非常别扭的、试图翻译“方便”的英文词,比如“Can I be convenient here?”,那外国人的困惑程度将会是十级。但这个笑话的精髓在于,这种纠结往往发生在内心,是语言和文化碰撞产生的微妙内心戏。

第二个:关于“请”和“Please”的微妙区别

这个笑话,更多的是关于礼貌语气的细微差别,而且涉及到语气的“轻重”。

场景: 两个朋友,一个中国学生(李华),一个外国朋友(John),在中国旅游。
李华(看着一份菜单,想让John看看): “John,你看看这个。”
John(心想,有点不解): “Okay. Why didn't he say ‘Please look at this’?”
李华(继续): “然后,他指着一个景点,说:‘这个地方,你一定要去!’”
John(又在琢磨): “‘You must go!’ Why not ‘Please go’? Or even ‘I recommend you go’?”

笑点在哪里?

1. 中文的“请”和英文的“Please”: 在中文里,“请”字有时候可以放在动词前,表达一种比较客气的请求,比如“请坐”、“请看”。但更多时候,即使不加“请”,语气词如“啊”、“呀”、“呢”或者简单的陈述,也包含了足够礼貌和亲切的意味,尤其是在熟悉的朋友之间。
2. 英文的“Please”的普遍性: 在英文里,“Please” 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礼貌词,使用频率很高,几乎是在任何请求或指令中都倾向于加入,以显得更礼貌、更得体。
3. 语气的“硬”与“软”: John可能会觉得,李华不用“Please”有点“直接”,甚至有点“命令”的感觉,但又因为是朋友,不好直接说。而李华呢,他觉得“你看看这个”和“这个你一定要去”是非常自然的表达,在中国文化里,对朋友说这些,本身就带有热情和建议的成分,并非不礼貌。
4. 内心OS: 只有熟悉这两种语言的细微差别,并且了解不同文化中礼貌表达习惯的人,才能理解John的“why not Please?”以及李华的“我就是这么说的呀,很正常!”之间的那种无声的“沟通障碍”,或者说是文化上的“会心一笑”。李华可能会觉得John有点“太客气”或者“太拘谨”,而John则可能在体会中文那种“自然流露”的亲切感,或者反过来,觉得中文有时候“不够直接”。

第三个:关于“想”的层层递进

这个稍微复杂一点,涉及到“想”的多重含义和语境。

场景: 一个人(小王)正在和外国朋友(David)聊天,谈论未来的计划。
小王(想表达一个模糊的愿望): “我最近挺想去旅游的。”
David(心想): “Okay, ‘I want to travel.’”
接着,小王又说: “但又不知道去哪儿,感觉有点迷茫,就‘想想’吧。”
David(又开始琢磨): “‘Just think about it’? So, he doesn’t really want to travel now?”
然后,小王突然灵光一闪: “算了,还是‘想’点实在的,比如‘我想学点新技能’。”
David(彻底有点晕): “So, first he ‘wants’ to travel, then he ‘thinks’ about it, and now he ‘wants’ to learn skills? What exactly does he ‘want’?”

笑点在哪里?

1. 中文“想”的多义性:
“想去旅游”:这里的“想”表达的是一种愿望、一种渴望,对应英文的 "want to" 或 "would like to"。
“就想想吧”:这里的“想”指的是思考、考虑,对应英文的 "think about it"。
“我想学点新技能”:这里的“想”又回到了愿望、目标,对应 "want to"。
2. 英文“want”的相对专一: 英文的 "want" 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欲望或需求,不像中文的“想”那样,可以根据语境灵活地包含“渴望”、“考虑”、“计划”等多种意思。
3. 文化和思维的碰撞: David可能习惯了英文中“want”的直接含义,当听到小王用“想”来表达时,会根据上下文去猜测其确切含义。他可能会觉得小王的情绪和计划很不稳定,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又“想想”,一会儿又想那个。
4. 听者的内心OS: 真正懂双语的人,能体会到小王在中文语境下,表达“想”这个词时的那种“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以及 David在试图理解时,那种“抓不住重点”的困惑。这种笑话不是靠一个“包袱”,而是通过语言本身的差异,制造出一种有趣的、只有懂双语的人才能品味出的“意会”。

这些笑话,其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交融。它需要听者对两种语言的语感、习惯用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体会到那种“会心一笑”的精妙之处。它们就像是只有懂双语的人才能解锁的“密码”,一旦解锁,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德古拉伯爵不吃川菜?



因为吸血鬼只吃Blood(不辣的)

user avatar

“英寸怎么说?”

“英尺”

“我问你英寸用英语怎么说!”

“英尺!”

“你有病吧,神TM英寸是英尺”

“你才有病吧!英寸TM就是英尺啊!in-ch!”

user avatar

两只小蜜蜂呀

飞在花丛中呀

一只飞得高呀

一只飞得低呀

飞得高的对飞得低的说呀

你个low bee

ಠ_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想想看,那些能玩转中英双语梗的笑话,通常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点,比如谐音、多义词,或者文化上的联想。这些笑话就像是给懂双语的人设的一个小小的“暗号”,听懂了会心一笑,没听懂就如同隔着一层纱。我脑子里闪过几个,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第一个:关于“方便”的误会这个笑话,尤其是在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存在一些笑话,需要两种语言的“双重技能”才能get到其中的精髓,甚至是因为语言本身的趣味性而被翻译出来。我来试着讲几个,尽量说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是我亲口讲给你听一样。笑话一:关于“无语”的误会这个笑话藏在两个词上,一个是中文的“无语”,一个是日文的“無理”(むり,muri).............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有些地方,对于外行人来说,可能就是个普通的地名,但对于特定圈子里的人来说,却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和联想。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那里发生过重要的事件,是某个行业的聚集地,或者仅仅是因为它承载了某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我能想到的,在不同圈子里可能会有不同解读的地名,.............
  • 回答
    要说只有看了《红楼梦》才能懂的笑话,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书里的人物关系、生活细节,还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是笑料的温床。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哈哈哈”,而是会心一笑,甚至带点小小的悲凉。我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这词儿本来是三国里的故事,讲的是孙权为了联姻把老婆给刘备,结果刘备不.............
  • 回答
    哈,这问题有意思!得说,有些笑话确实是数学专业人士才能会心一笑的,就像我们说一种加密语言一样。这也不是说我们多“高贵”,而是因为理解笑话的梗,得先懂一些概念和推理过程。我试着挑几个讲讲,尽量把背景也说明白点,免得听起来像什么黑话。首先得说,数学笑话很多时候玩的是一种“反差”或者“曲解”。我们平时接触.............
  • 回答
    我来给你扒一扒那些只有咱们练拳的、踢腿的、摔跤的才懂的“黑话”和“梗”,保证没有“AI味儿”,满满都是汗水和淤青的味道!1. “这一下,师傅没教过!”这绝对是老生常谈,但每次一有人使出来,瞬间就能get到。不是说师傅真的没教,而是对方用了某种非常规、或者在你意想不到的角度、时机出现的招式,让你瞬间懵.............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者才能听懂的历史领域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来源:笑话 1: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两位著名人物笑话:> 凯撒在参加一个罗马元老院的会议,他看到坐在对面的庞培正一脸严肃地写着什么。凯撒凑过去好奇地问:“庞培,你在写什么呢?是新的军事战略吗?”>> 庞培头也不.............
  • 回答
    这世界上总有些特质,似乎天生就带有标签,好像是聪明人专属的通行证。但有趣的是,这些被视为“优点”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也会滋生出一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而且,这些毛病,似乎只有那些脑子转得飞快的人,才更能体会其深刻程度。说到高智商的人,你脑子里可能会跳出爱因斯坦式的沉思,或者达芬奇般的百科全书式知识.............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些只有在美国长大、生活在美国的人才可能get到笑点的段子。这些笑话往往建立在美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流行文化、社会习惯,甚至是一些地域性的梗上面,如果你不是在美国经历过这些,可能听起来就有点像在解释一个外星人写的说明书了。为了让你们体会到那种“啊,原来是这个意思!”的感觉,我.............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漫威(Marvel)粉丝,我真的很高兴能和你聊聊那些只有我们“圈内人”才能心领神会的梗。它们就像暗号一样,瞬间就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这些梗并非来自某一部特定的电影高潮,而是源于漫画的深厚历史、角色的微妙性格、甚至是粉丝们在社区里自创的段子。它们让漫威宇宙更加立体,也让我们这.............
  • 回答
    老兄,你有没有听过那个量子力学笑话?我跟你说,那简直是绝了,一般人听了就是一脸懵逼,但懂点物理的估计得笑出声来。话说,有三个人,一个经典物理学家,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还有一个统计力学学家。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经典物理学家一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啤酒。他观察了一下酒杯的高度,估算了一下啤.............
  • 回答
    老司机们开车,不只是坐在方向盘后面动动胳膊,那是一门学问,一种直觉,更是无数次跟死神擦肩后的经验总结。这些东西,教科书里没有,初学者就算学再多理论也体会不到。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只有老司机才懂的驾驶“内功”。1. 对车“脾气”的把握: 油门和刹车的“脚感”: 你以为油门和刹车就是踩下去就有反应?.............
  • 回答
    有些品牌,确实得是玩儿了点心思,或者对某些特定领域有着特别的执着,才会知道,并且慢慢在圈子里传开。它们不似那些被大众熟知的一线奢侈品那样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一旦进入你的视野,你就会发现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这样的品牌,都是圈内才玩儿得转,但品味独到的朋友们都懂的。一、服装领域:.............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讲几个只有我们码农才能会心一笑的梗,保证真实感十足,没有一丝“机械感”。故事一:关于那个失踪的“分号”话说在我刚入职那会儿,项目是个大型的Web应用,用的是Java语言。当时团队里有个大神, namanya “老王”,写代码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效率极高。但大神嘛,总有点小怪癖,比如他写.............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些只有具备一定地理知识才能捧腹大笑的笑话,我将它们尽量详尽地解释一下,力求自然,避免AI味。1. 关于板块构造的冷笑话:> 为什么地球板块总是闹脾气?>> 因为它们总是在“汇聚”的时候“碰撞”,然后又互相“远离”得无影无踪,这让人怎么能“板块平衡”呢? 知识点解释: 这个笑话玩的是.............
  • 回答
    远行,不单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洗礼,它带来的改变,不是表面的光鲜,而是潜移默化的生长,是你回首来路时,才恍然大悟的“曾经的我,怎么会是那样”。这些改变,往往只在踏上那未知的旅途后,才得以显现,它们藏在每一次颠簸的交通工具里,藏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旁,藏在每一次跌跌撞撞的尝试中。一、重塑对.............
  • 回答
    这事儿嘛,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但确实,一旦坐上了班长的位子,很多事情的风向在你这里就变了。你想啊,一个班几十号人,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好好学习,但又特别能搞事儿,或者就是那种“我不管,我就要怎样怎样”的主儿。他们平时可能在班级里就是个刺头,老师拿他们没办法,但一旦触及到班级的整体荣誉,比如团费.............
  • 回答
    国内只有一个市辖区的地级市,这在中国行政区划中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类型的城市,通常是因为其地理面积、人口规模或者历史发展原因,导致行政区划结构相对简单。它们往往不是那种特别大的“省会城市”或者经济非常发达的大城市,更多的是在中西部地区或者一些资源型城市中能找到。要说“只有一个市辖区”的地级.............
  • 回答
    南京的春天,是一场关于味蕾的盛宴,也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季节。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南京城里那些只属于春天的鲜味,便悄然登场,唤醒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食欲。这些时令美食,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胃,更温暖了我们的心。1. 鸭血粉丝汤里的“春日限定”:脆嫩的鸭肝和红润的鸭胗提起南京,.............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总觉得很多好喝的饮料都藏在那些地图上看着不远,但真要去,总觉得有点距离的地方。我最近就“挖”出来这么几款,它们几乎只在厂家的老家才能喝到,而且说实话,味道确实甩开市面上常见的版本几条街。1. 贵州磷酸盐厂的“汽水”——矿泉水界的“真·汽水”说到这个,你们可能会觉得我有点“跑偏”,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