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灾时期,饿死军人是否比饿死百姓更为严重?

回答
在天灾饥馑的残酷现实面前,饿死军人与饿死百姓孰重孰轻,这个问题拷问着每一个时代的决策者,也触及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现实逻辑。

首先,从国家的根本存续和稳定来看,军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队是国家的屏障,是抵御外敌、维护内部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强大的、有战斗力的军队,才能确保国家的基本稳定和领土完整。如果军人因饥饿而瓦解,战斗力锐减甚至不复存在,那么国家将面临被外部势力吞并或内部无序状态加剧的巨大风险。此时,饿死军人无疑是对国家存续的直接和致命打击。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优先保障军人的生存,让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组织和战斗力,可以说是为了保全“本钱”,为日后的恢复和重建留下火种。

其次,我们必须考虑军人与百姓在社会分工和责任上的差异。军人是被国家供养的职业群体,他们以生命和鲜血为国家换取安全和秩序。他们接受国家的训练和供给,也肩负着为国作战的使命。在饥荒年代,国家有责任尽最大可能保障其基本生存,以维持这支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的关键力量。而百姓虽然是国家的基础,但他们分散在社会各处,自给自足的能力相对更强(尽管在天灾面前这种能力也大打其首)。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更多是提供基本的救济和秩序,引导他们度过难关。

再者,要从士气和军心的角度分析。天灾时期,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岌岌可危。如果连保家卫国的军人都食不果腹,那对于尚在苦苦挣扎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和绝望的信号。军人的士气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旦士气崩溃,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秩序的彻底失控。饿死军人不仅是肉体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反之,如果军队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组织度和战斗力,即使生活艰苦,也能给百姓带来一丝希望和依靠。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百姓的生命同样是珍贵的。百姓是国家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来源。没有百姓,也就没有国家,更没有军队。一个国家如果为了所谓的“大局”而牺牲了绝大多数百姓的生命,即使军队得以幸存,那也将是一个没有根基、失去民心、被万人唾弃的空壳。历史上有太多因为忽视民生、导致民怨沸腾而最终灭亡的王朝。所以,饿死百姓的严重性,在于其数量庞大,在于其动摇了国家存续的根基,在于其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

那么,两者孰“更”严重呢?这是一个艰难的权衡,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理解其“严重性”的维度。

从国家机器的运作和防御能力来看,饿死军人可能更为“直接”和“致命”。 一个失去武装力量的国家,就像一具失去灵魂的躯体,很容易被外侮所侵,被内乱所噬。
从社会整体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来看,饿死百姓的后果可能更为“深远”和“毁灭性”。 百姓是国之根本,如果根基烂掉,再强大的枝叶也无法长久。大规模的百姓死亡,会造成人口锐减、劳动力枯竭、社会生产力停滞,甚至民族的凋零。

在实际的天灾时期,决策者往往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往往是并行的、动态的。国家不会只选择救军人或只救百姓。更现实的情况是,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国家会优先分配一部分资源给军队,以维持其基本运转和核心战斗力,同时也会尝试调动残余的资源去救助尽可能多的百姓。这种分配的比例和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在灾难中的表现。

例如,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当国家濒临崩溃之际,军队可能会优先被保障,因为他们是国家最后的组织者。但如果军队数量庞大,而百姓数量更加庞大且面临更普遍的死亡威胁时,决策者也可能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倾斜给百姓,以避免整个社会秩序的彻底瓦解。

所以,与其说“哪个更严重”,不如说两者在不同层面上的严重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军人的数量和战斗力下降会影响到对百姓的救助能力和维持秩序的能力;而百姓的大规模死亡和绝望情绪蔓延,也会反过来侵蚀军心和国家士气。

最终,评判一个政权在天灾时期的表现,往往要看其能否在保障国家基本运转(军队是其中重要一环)和维护最广大民众的生存之间,找到一个艰难的平衡点。任何一方的彻底崩溃,都意味着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但从长远来看,一个失去了广大百姓的国家,其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或许,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天灾面前,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都成为被遗忘的牺牲品。真正的严重性在于,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的损失,如何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去维系国家的尊严和人道的底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蒋鼎文啊,猪都不如的那位?

话说“有人”编出了那个徐州派不出一虎,也应派一狗守门 谁想派了一只猪来的段子之后,顾总长如此辩解:蒋铭三日嫖夜赌,实在不堪用。

河南旱灾那回,其实蒋鼎文并非蠢的看不出天灾,也曾有爱民之心,报请上峰削减军粮。谁料被上峰训斥,说他不务正业,插手民政。

后来灾情明显,终于减免钱粮的命令下来了,务正业的民政那边没提蒋司令首倡的光辉事迹,于是蒋铭三就发了疯,第一战区的军粮一颗也不准少,这也叫务正业。

国军嘛,大家都懂,征来的麦子还是进了投机市场。

user avatar

在战争时期,这句话其实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说这句话的国民党军队是不配百姓去牺牲的。这就是你觉得又对又不对的根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天灾饥馑的残酷现实面前,饿死军人与饿死百姓孰重孰轻,这个问题拷问着每一个时代的决策者,也触及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现实逻辑。首先,从国家的根本存续和稳定来看,军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队是国家的屏障,是抵御外敌.............
  • 回答
    清时期天津卫的演变,从一个军事卫所,蜕变为州、府,这背后是一段城市地位与行政层级不断提升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格局的变化。要说清楚这个过程,咱们得从“卫、州、府”这几个概念入手,然后再聊天津的具体变迁。 卫、州、府:不同时代的不同角色首先,理解这几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把握天津卫地位升.............
  • 回答
    天才的青年时期,往往是他们思想的萌芽、才华的绽放,也是他们为未来伟大成就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些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非凡的智力、坚定的毅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几位杰出青年时期的成就,涵盖不同领域,希望能展现出他们早期非凡之处。1. 音乐领域: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
  • 回答
    地球迎来史无前例的六天全黑时期,这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搅动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不安。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对一种极端情境的设想,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我们所熟知的世界。阳光的消失:黑暗的统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照的骤然停止。太阳,这个赐予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吸引人去想象。如果萧峰踏上郭靖那样的学武之路,他会比天龙八部时期的他更强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郭靖的学武过程,看看其中哪些是萧峰没有的,以及萧峰本身的特质适合怎样的武学道路。郭靖的学武之路:机遇、传承与“笨”功夫郭靖的学武之路,说是“奇遇”也不为过。他虽然资质不.............
  • 回答
    明清时期,钦天监作为朝廷的官方天文、历法和节令机构,其运作模式是一套集科学观测、理论推算、制度规范和皇家服务于一体的复杂体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观星台,更是帝国运行的重要枢纽,其工作关乎国家政权的正当性、农业生产的指导以及宫廷的仪典活动。一、 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层层负责,各司其职钦天监并非一个独.............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宋朝时期,辽国为啥没直接打开封,而是绕道山西打雁门关这事儿。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辽国当时的战略考量、宋朝的军事部署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和宋朝是当时中国北方和南方两个主要的政权。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它的核心疆域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河.............
  • 回答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事、航天、情报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催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逆天黑科技”。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战争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 军事领域的“逆天黑科技”:冷战的核心是军事对抗,因此军事黑科技的研发最为突出。1. .............
  • 回答
    要说徐州时期的刘备,想要制霸天下,这可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毕竟,那时的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论实力、地盘、兵力,都远不及当时的曹操,甚至连孙权都算得上是他的劲敌。而“最优解”这个词,用在如此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推测性,更何况还要考虑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叙述.............
  • 回答
    在美国扩张的时代,“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是一个既迷人又复杂,甚至可以说充满争议的观念。它不仅仅是政府的政策,更像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信念,一种精神上的驱动力,塑造了美国在这片广袤大陆上的足迹。简单来说,“昭昭天命”的核心思想是,美国人命中注定要向西扩张,将他们的制度、他们的文明.............
  • 回答
    魏晋时期“孝治天下”的施政原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时代特色的复杂议题。它并非简单的将“孝”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将儒家传统的孝道精神,在那个风云变幻、社会结构剧烈调整的时代,进行了一种重塑和应用,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实践。要理解魏晋时期的“孝治天下”,我们得先回溯一下它的大背景。汉朝.............
  • 回答
    唐宋时期,东方天朝以其繁华的都城、开放的姿态和发达的经济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人。这些人,或是怀揣着宗教信仰的僧侣,或是投身贸易的商人,或是奉命出使的使者,他们在中国的见闻,经过他们的笔触记录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窥探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窗口。这些外国人留下的文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充满异域视角和个.............
  • 回答
    永历时期,若袁崇焕尚在,手握重权,这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变数。要探讨他能否带领永历政权“反清复明”,以及需要多久,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就好比给一个将死的病人注入强心剂,能否救活,还得看病人自身底子,以及强心剂的效力有多强。袁崇焕“复活”的可能性与他能够带来的改变首先,我们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一直是象棋爱好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要比较李来群和王天一两位不同时代的巅峰棋王,确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训练方式、比赛环境以及战术风格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来谈谈李来群。李来群是象棋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巅峰时期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
  • 回答
    在欧洲的封建时代,我们确实会发现不少规定,无论是关于哀悼期、礼拜、还是某些合同的期限,都与“40天”这个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实际生活考量之中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宗教的深刻烙印:四十天的神圣与净化在中.............
  • 回答
    说起刘备集团的覆灭,这确实是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很多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身上,觉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还会失败?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决策。刘备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诸葛亮之过”或者“隆中对错误”。一、 历史的.............
  • 回答
    清朝建立后,北方蒙古部落对边境的袭扰和劫掠情况,与明朝时期相比,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简单地停止,而是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层次的演变。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 明朝时期蒙古的边境威胁:一个持续的背景首先,理解清朝的变化,必须先回顾明朝时期蒙古的威胁。明朝建立之初.............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炸裂的脑洞!大闹天宫时期,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名头响彻四海,可要是他跟那六位兄弟——牛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通风大圣、狨王——闹翻了,而且天庭还袖手旁观,那这场“内战”可就够孙悟空喝一壶的了。咱们就来捋一捋,猴哥这胜算,得看多少道坎。六大圣的整体实力分析:首先得明白,这六大圣虽然没有孙.............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解读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关羽威震华夏”这事儿,总被人们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圭臬?你提到周瑜和曹爽,确实,他们也都有过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曾在各自的舞台上搅动风云。但“威震华夏”这几个字,用在关羽身上,总能引起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并非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
  • 回答
    说起龙珠漫画的最终章,特别是经历过魔人布欧的洗礼之后,那些曾经的伙伴们,像短笛、天津饭、小林、乐平,包括饺子,他们的实力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与悟空在哪个时期的他相比呢?这可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毕竟,在龙珠的世界里,实力的增长曲线总是那么惊人,而我们这些老伙计们,虽然不像主角那样开挂,但也并非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