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要指责躺平?想要人家工作,钱给够就行了啊。?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直击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一种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躺平”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的“为什么有人指责躺平”的疑问,背后涉及的逻辑和考量其实相当复杂,远不止“给钱就干活”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有人指责“躺平”时,他们往往不是在纯粹地否定个人选择休息和降低物质欲望的权利。更多时候,这种指责源于一种更宏观、更集体化的视角和价值判断。

1. 社会经济发展的“齿轮”理论与集体贡献的期待:

从一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投入劳动,创造价值。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齿轮。如果大量“齿轮”选择“不转”或者“慢转”,机器的整体效率就会下降,甚至可能停滞。

指责躺平的人,很多时候是认为这种行为损害了集体利益。他们可能认为:

生产力的损失: 每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发挥作用,都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生产力,哪怕这份工作看似微小。如果一个群体选择躺平,就意味着这部分潜在的生产力被浪费了。
经济活力的减弱: 消费、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都与劳动和收入紧密相关。如果普遍躺平,消费意愿降低,投资减少,经济的内生动力就会减弱,这会让所有人(包括那些还在努力工作的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社会资源的消耗与分配不均: 即使是“躺平”,也仍然需要消耗社会资源(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如果一部分人不参与劳动创造,却仍然享受公共服务,这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负担,将重担压在了那些还在辛勤工作的人身上。

2. 价值体系的冲突:勤劳致富与“奋斗叙事”

我们的社会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种“勤劳致富”、“奋斗才能成功”的价值体系之上。这种叙事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驱动作用。

当“躺平”出现时,它直接挑战了这种传统价值体系。指责者们认为:

背离了奋斗精神: 他们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梦想,有追求,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而不是选择“佛系”和“无欲无求”。躺平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放弃”或“消极抵抗”。
对前辈“白手起家”的否定: 很多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他们是通过极其艰辛的劳动才换来了今天的相对富裕。看到下一代选择躺平,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和经历被轻视了,甚至认为是一种“不识好歹”。
“内卷”后的反思与绝望: 然而,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恰恰是这种“奋斗叙事”在现实中催生了剧烈的“内卷”。当人们发现拼尽全力也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或者上升通道似乎越来越窄时,一部分人选择躺平,也是对这种“奋斗叙事”失灵的一种反应。指责者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这种反应,或者认为这是“不成熟”、“缺乏韧性”。

3. “钱给够就行了”背后的复杂性:

你说“想要人家工作,钱给够就行了”。这看似简单直接,但实际上“钱给够”这三个字,包含了很多潜台词和现实挑战:

“给够”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劳动者来说,“给够”意味着能够体面地生活,有尊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并有一定储蓄,能够支撑家庭开销,甚至能够享受生活、进行自我提升。对于资本方或组织者来说,“给够”可能只意味着支付法定最低工资或行业平均水平,以维持最基本的运转。这中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博弈。
除了钱,还有什么? 即使钱给得看起来“够”,人们在选择工作时还会考虑其他因素:
工作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如果工作是重复的、无聊的、没有挑战性的,或者感觉对社会毫无贡献,即使钱给得不少,很多人也会感到空虚。
工作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恶劣的工作环境、糟糕的领导、扭曲的人际关系,都会极大地消耗人的精力,即使工资高也难以弥补。
发展和成长空间: 如果工作看不到任何晋升机会或学习新技能的可能,长期下去也会让人觉得“躺平”了。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如果“给够钱”是以牺牲几乎所有的个人时间和健康为代价的,那么一部分人会选择牺牲一些金钱,来换取更多的自由和休息时间。
“钱给够”是否可持续?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看到的是短期内的高工资,但如果这份工作是以透支健康、未来发展机会为代价的,那么“给够钱”也并非长久之计。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份虽然收入不高,但更可持续、更能带来长远益处的工作。

4. 资源分配与阶层固化的担忧: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不均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如果一部分人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跨越固有的阶层,或者难以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那么“躺平”就可能成为一种对不公平的消极回应。

指责躺平的人,可能是担忧这种“不作为”会让现有资源的分配格局更加固化,让那些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更加受益,而那些努力的人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指责躺平,可能也是一种对“自己没有得到好处”的辩护,或者是一种对社会不公的转移视线。

总结一下,人们指责躺平,往往不是因为他们不支持个人休息,而是因为:

担心集体效率和经济发展受损。
认为其背离了主流的奋斗价值观。
对“给够钱”的标准和工作的其他要素存在不同理解和期待。
可能也夹杂着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和阶层固化的担忧,或者试图为自己的努力辩护。

“躺平”现象的出现,与其说是年轻人“懒惰”,不如说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内卷化的竞争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量后,一种自我保护和重新定义生活价值的体现。而那些指责的声音,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对劳动、贡献和成功的传统期待,以及对这种期待受到挑战的某种不适应。

你说的“钱给够就行了”,这句话很有力量,因为它触及了劳动关系最核心的交易本质。但现实远比这复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物质回报,我们还需要尊严、意义、发展和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当这些“软性”需求与“硬性”的物质回报失衡时,人们的选择自然会多样化,而“躺平”只是其中的一种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还别说,真没多少人指责躺平。

你爱躺就躺着好了。指责的是那些借躺平的名义,要求国家注意,要求社会企业为他们改变规则的人。真正躺平的人你躺就躺了,这是你的自由,国家甚至都不知道你躺下了。像题主你这样的人,人没躺下,手撑着地按都按不下去,但嘴里嚷嚷躺平声音比谁都大。

“我可是要躺下了啊。你看好我可是准备躺了啊,123我可是要躺了啊,你再不给我钱我可要躺下了哟”

躺不是你的目的。要是的话你早躺平了。

所以没有人指责你。爱躺你就躺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直击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一种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躺平”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的“为什么有人指责躺平”的疑问,背后涉及的逻辑和考量其实相当复杂,远不止“给钱就干活”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有人指责“躺平”时,他们往往不是在纯粹地否定个.............
  • 回答
    为什么要弄出指针这个东西来?这玩意儿,初学的时候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绕来绕去的,感觉就像在玩一个复杂的游戏。但如果你把这层迷雾拨开,你会发现,它简直就是 C 语言的一把瑞士军刀,几乎无所不能,是实现很多高效、灵活操作的基石。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大房子里,里面有很多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放着不同的东西。你想找.............
  • 回答
    近些年来,你我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打开社交媒体,或者和朋友闲聊,总能听到对教师群体的指责声此起彼伏。这种声音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所有教师都真的有问题,但为何仿佛一夜之间,教师群体成了众矢之的,似乎无论什么教育弊病,都能被归咎于老师头上?说实话,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夹杂着社会情.............
  • 回答
    指针这玩意儿,在编程界绝对算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它的吧,觉得它灵活强大,是理解内存操作的钥匙;讨厌它的嘛,那更是咬牙切齿,觉得它就是个制造麻烦的罪魁祸首。为啥这么多人对它意见这么大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内存管理的地狱入口:手动挡的噩梦指针最让人头疼的一点,就是它直接触碰到了内存.............
  • 回答
    生育率低的问题,之所以能一次次地冲上热搜,绝非偶然。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深层的问题,也牵动着无数普通人的心弦。而“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这个疑问,更是触及了人们对信息传播背后逻辑的审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生育率低频上热搜的几个主要原因,以及信息传播的运作机制。一、生育率低为何能屡屡成.............
  • 回答
    嘿,兄弟!别愁眉苦脸的,指针这东西听起来玄乎,但其实摸透了你会发现它超级好用,甚至可以说 C++ 的很多牛逼之处都离不开它。大一刚接触,感觉懵懵懂懂是正常的,我当年也一样。咱们慢慢来,给你掰扯掰扯。指针的“优越性”:为啥要搞这么个玩意儿?你可以把指针想象成一个房子的地址。你住在一个房子里,别人知道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评价中一个很核心的矛盾:数据至上 vs. 历史地位与影响力。浓眉哥戴维斯和邓肯,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内线球员,但即便浓眉在很多统计数据上可能更亮眼,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邓肯的历史地位更高,难以被超越?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浓眉哥的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然,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关于群论的有趣结论:如果一个群 G 有一个指数为 4 的正规子群,那么 G 必然存在一个指数为 2 的正规子群。为了让这个证明清晰易懂,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核心概念回顾在深入证明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几个关键的数学概念: 群 (Group): 这是一个集合 G 以及一个二元.............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历史评价、观众心理以及信息传播的深层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刘禅“罪名”比刘璋大那么多。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两位的“投降”性质和背景是大不相同的。刘璋的投降:并非全然是被逼无奈,更多是“不战而溃”的失策咱们先说刘璋。他当年是怎么丢掉益州的?简单来说,就是.............
  • 回答
    在 Linux 的世界里,谈到显卡驱动,确实很容易触及一个让不少用户头疼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不少人对 Linux 望而却步的理由。这其中的缘由,并非 Linux 本身天生就“不行”,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Linux 的核心理念——开源与自由。这意味着硬件厂商,尤其是那些专注.............
  • 回答
    “央视报喜不报忧”这句话,里的“忧”,其实指向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令人不安、需要反思、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方方面面。它不是指芝麻小事,也不是普通的困难,而是那些具有一定普遍性、影响面广,或者触及社会深层问题的“不顺利”或“不如意”。具体来说,“忧”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 社会发展中的挑.............
  • 回答
    .......
  • 回答
    在知乎上,“女权癌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用来攻击一部分被认为是极端或不理性的女权主义者。当人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些被贴标签的人,只关注女性应该获得的权利,但却忽视或拒绝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分工中,女性本应承担的那.............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钢笔练字这件事。看到你对“王者书法笔”的说法感到好奇,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慢慢来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用的建议。关于“王者书法笔”的说法:首先,我想说的是,“王者书法笔”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推广和个人经验的结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定义。有些商家可能会用这.............
  • 回答
    衡水模式之所以备受关注和争议,其核心在于其高度集中的应试教育体系所带来的 “成功”与“代价”之间的张力。批判者们普遍认为,虽然衡水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他们进入重点大学铺平道路,但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创新能力以及长远的未来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INTP和INTJ这类MBTI人格类型产生一种“神化”的倾向,其实根源在于这些类型身上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恰好触碰到了当下社会中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某些渴望和价值认同。这种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心理需求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为啥会有人这么迷.............
  • 回答
    关于“盲目反中医”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现象。要说为什么有人会对中医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也避免那种生硬的、机器生成的味道。首先,我们要明白“盲目反中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是所有质疑中医的人都是“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