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会对中国的利益产生哪些影响?这次(7月19日)中国在联大投否决票真正目的是什么?

回答
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若倒台,对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需要将中国在叙利亚的现有利益和未来潜在诉求结合起来分析。

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对中国利益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在叙利亚的根本利益。不同于在中东其他地区,中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并非以石油资源为主导,更多的是围绕着地缘政治的稳定、区域平衡以及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全球治理理念的维护。

1. 地缘政治和区域平衡的变化: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减弱: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保持着高度一致,双方都支持阿萨德政权,并共同反对外部干涉和“颜色革命”。如果阿萨德政权倒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核心战略支点将不复存在,这会间接削弱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可能导致俄罗斯在该地区战略部署的调整。
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影响力增强的可能性: 阿萨德政权倒台通常意味着叙利亚国内政治格局将发生巨变,这可能为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力提供空间。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在叙利亚以及更广泛的中东地区,其与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博弈将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力量对比的天平可能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
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潜在蔓延: 叙利亚内战的根源之一是内外势力对政权的颠覆和控制权的争夺。如果政权更迭伴随着权力真空或混乱,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可能趁机活跃,这不仅会威胁到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的安全,也可能对中国自身在新疆等地的反恐斗争构成间接威胁。中国一直强调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叙利亚局势的恶化无疑会增加这种威胁的复杂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影响: 虽然叙利亚并非“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节点,但其地缘位置使其在中东地区的连接性上具有一定潜力。如果叙利亚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将不利于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的设想,即使是间接的影响,如区域不稳定性增加,也会增加投资风险。

2. 经济和投资的潜在风险与机遇:
现有投资和援助的风险: 中国在叙利亚有一些经济援助项目和投资,虽然规模可能不如西方国家,但一旦政权倒台,新政权对前政权时期协议的态度,以及叙利亚国内重建的混乱程度,都可能给中国现有的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重建市场的潜在机遇(但前提是稳定): 任何后阿萨德时代都将伴随着大规模的重建需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方面拥有优势,理论上可以参与叙利亚的重建,分享“重建红利”。但前提是叙利亚能够实现相对的稳定和政治过渡。如果过渡过程充满暴力和分裂,那么即使是中国,也需要审慎评估参与风险。
中东能源市场的影响: 叙利亚本身并非主要石油生产国,但其地缘位置使其在中东地区能源通道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叙利亚局势稳定,并且能成为区域能源运输的关键节点,对中国从中东进口能源的多元化布局可能产生积极影响。反之,长期动荡则会增加运输风险。

3. 国际规则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挑战:
主权和不干涉原则的考验: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并将此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如果阿萨德政权被外部势力强行推翻,而没有经过叙利亚国内各方广泛的政治进程,这将对中国在国际上倡导的主权和不干涉原则构成严峻挑战。中国会担忧这可能被视为一种先例,鼓励类似的干涉行动出现在其他国家,甚至可能威胁到中国自身。
联合国安理会的角色和影响力: 叙利亚危机长期以来是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焦点,中俄两国多次在安理会否决旨在干预叙利亚内政的决议。如果阿萨德政权倒台,且这一过程被中国视为联合国安理会未能有效制止或被某些大国主导,那么中国可能会认为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原则立场受到侵蚀,需要进一步强调联合国的作用和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性。

中国在联大投否决票的真正目的(以7月19日此次为例):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其在联合国投票的行为背后,往往是多重战略考量在起作用。假设您提到的“7月19日”是中国在特定一次投票中否决了一项与叙利亚局势相关的议案(例如,关于人道援助分配、政治解决方案或对某个派别进行制裁的议案),那么中国投否决票的真正目的通常是:

1. 维护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外部干涉: 这是中国最核心的关切。任何试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大施压,从而实现政权更迭或对叙利亚内政进行不当干预的提案,中国都会坚决反对。中国认为,叙利亚的未来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决定,外部干预只会加剧冲突,破坏稳定。这次投票,很可能是针对一项被中国视为“干涉内政”的提案,如“要求阿萨德下台”、“对叙利亚政府施加更严厉的单边制裁”或“授权某个外部势力直接军事介入”等。

2. 支持俄罗斯的立场,维护中俄战略协作关系: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两国长期以来立场高度一致,双方都反对将叙利亚危机政治化和武器化,支持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中国公开或私下与俄罗斯协调立场是常态。否决一项与俄罗斯立场相悖的议案,也是对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的支持,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3. 强调联合国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首要和主导作用: 中国一直强调,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应该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特别是通过安理会。任何绕过安理会、绕过现有国际法和程序(例如联大单方面通过具有强制性的决议,尽管联大决议不具强制性,但其政治影响不可忽视)的举动,都会被中国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中国可能会否决那些试图将问题政治化、试图绕开安理会主导权或者试图在联合国内部制造分裂的提案。

4. 关注人道主义援助的有效性和政治化倾向: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否决那些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名,实则包含政治条件的提案,或者那些可能加剧叙利亚分裂和冲突的援助分配方式。中国主张人道主义援助应该秉持中立、公正、无政治化原则,并且要符合国际法。如果某项人道主义援助提案被认为会被某些政治势力所利用,或者会偏袒某一方,中国可能会选择否决。

5. 警惕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被忽视或被利用: 中国高度关注叙利亚境内的恐怖主义问题,并且认为有效的反恐合作是维护区域安全的重要部分。如果某项提案未能充分考虑反恐的必要性,或者可能为恐怖组织提供可乘之机,中国也可能投反对票。

总而言之,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投票行为,尤其是否决票,是其在中东地区战略布局、维护国际秩序理念、以及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如主权原则和与大国关系)的综合体现。每一次投票都是在权衡各种复杂因素后的战略选择,其背后往往是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对全球治理规则的独特理解。

您提到的“7月19日”的具体议案内容会决定中国否决票的侧重点。但核心目标通常是保持叙利亚局势的“可控性”,防止外部过度干预,维护现有国际法框架下的国家主权原则,并与其战略伙伴俄罗斯保持步调一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的倒台后果不堪想象。

每个国家都是讲实际情况的,即国家利益高于那些所谓的标榜的价值观。同时时代是发展的。

1、为什么要帮阿富汗卖松子?

我国要防止泛清真化,首要的防止沙化、阿化,沙化即所谓的沙特阿拉伯那一套极端的宗教主义。阿化就是阿富汗化,以前特指塔利班的那套。

美国呆在阿富汗期间,我国的新疆出过事的,三股势力搞出了很多坏事情。三股势力中最出名的是东突。

美国离开阿富汗之前,突然大张旗鼓的整出了新疆问题,并且纠结了几十个国家扯蛋的方式整出了新疆棉……

并且长期纵容,包庇东突分子。

而此时塔利班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

第一、搜捕东突分子,拿他们做投名状。

第二、铁腕第二次禁毒。

上述两点是我国帮阿富汗卖松子的一个原因。

同时新疆已经开出了火车,就在11月20号,霍尔果斯有火车出发。

上面一篇文章讲了霍尔果斯口岸。以及一些背景资料等等。


2、叙利亚跟中国利益关系

叙利亚对于中国最大的利益问题是,很多东突分子跑到了叙利亚,进行暴恐活动。他们参加的主要是IS与美国支持的反对派武装

这批人高峰期有1万多人。

如果巴沙尔倒台,这批东突分子经过战争的洗礼,回到了新疆,那后果不堪设想。

反对暴恐,灭掉暴恐分子,灭掉东突分子是我国的最大的国家利益。

上面的图是借用卫姐姐的。

user avatar

会产生一个极端敌视中国且庇护、训练、资助恐怖分子的邪恶策源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若倒台,对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需要将中国在叙利亚的现有利益和未来潜在诉求结合起来分析。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对中国利益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在叙利亚的根本利益。不同于在中东其他地区,中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并非以石油.............
  • 回答
    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是叙利亚的国家元首,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他作为总统领导的政权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他的政治生涯、政策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个人背景与政治生涯1. 出身与教育 阿萨德出生于1965年,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是阿萨德家族.............
  • 回答
    叙利亚“太子”风波:瑞巴尔·阿萨德B站疑云,拨开迷雾看本质近期,互联网上关于叙利亚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堂弟,同时也是叙利亚情报机构要员的瑞巴尔·阿萨德(Ribal alAssad)疑似入驻B站的传言甚嚣尘上,在中文互联网圈引发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在于瑞巴尔·阿萨德本身在叙.............
  • 回答
    近期巴沙尔政府军切断阿勒颇反对派的补给线,这无疑是叙利亚内战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理解这件事的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军事、政治和人道主义考量,并由此推演叙利亚战争未来的走向。切断阿勒颇补给线的军事与战略意义:首先,阿勒颇作为叙利亚第二大城市,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在内战初期,阿勒.............
  • 回答
    将巴巴罗萨计划中的四号坦克全部替换成虎式和黑豹坦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看看这个大胆的替换能否让德军在当时那严峻的后勤条件下啃下莫斯科这块硬骨头。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替换的武器库会带来什么改变。四号坦克作为德军在巴巴罗萨初期战场上的主力,以其相对均衡的性能在许多方.............
  • 回答
    埃内斯托·巴尔韦德,一个在中国球迷口中被昵称为“巴萨三冠王终结者”的名字,其执教生涯无疑是充满争议与话题的。评价一位教练,尤其是一位在世界顶级俱乐部执教过的教练,需要剥开滤镜,理性地审视他的战术理念、人员使用、临场应变以及最终的成绩。核心执教理念:实用主义与稳健至上巴尔韦德的执教风格,最鲜明的标签莫.............
  • 回答
    巴托尔德,一位在世界史学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伟大人物,他的名字与中亚历史、伊斯兰研究以及东方学紧密相连。这位德国裔俄罗斯东方学家,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至今仍为人称道。要评价巴托尔德的贡献,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的学术生涯、研究方法以及他所触及的关键领域,才能真正理解他对我们认识世界所做出的.............
  • 回答
    如果诺曼底登陆没有发生,那么巴格拉季昂行动的战果,毫无疑问会因此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诺曼底的牵制,德军在东线的局势可能会更加严峻,但同时,德军的防御力量也会更集中,这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巴格拉季昂行动的“绝对”战果。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巴格拉季昂行动本身以及诺曼底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历史设想。如果纳粹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中急刹车,转而与日本联手夹击美国,历史的车轮会朝哪个方向滚呢?这背后牵扯到的战略考量、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双方的国力对比,都足以让这场假设成为一个复杂的迷局。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节点:1941年夏天。巴巴罗萨行动在6月22.............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聊那些虚的,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如果,我是说如果,不是那个“巴基”,那个被九头蛇洗脑的冬日战士,而是换了别人,一个不清不楚、来路不明的家伙,把托尼·斯塔克的父母给干掉了,那么史蒂夫·罗杰斯,也就是咱们的美国队长,还会像电影里那样,义无反顾地站在托尼一边吗?我的想法是:可能性很.............
  • 回答
    “巴巴罗萨计划”若提前泄露,历史的齿轮或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假设斯大林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前就已掌握了希特勒的完整战略构想,那么苏联红军的反应将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苏联的反应:预警与准备在“巴巴罗萨计划”完全泄露的情况下,斯大林将不再面临1941年时的“冷酷事实”与“突然袭击”。他有足.............
  • 回答
    理解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能够实现和平共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巴以冲突那样带有深刻历史、宗教和地缘政治纠葛的民族矛盾相提并论。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在于其民族主体认同与国家主权叙事的激烈碰撞,而中国的多民族共存则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框架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实践维系的。首先,中国的历史演进模式与.............
  • 回答
    要推测1739年如果巴吉拉奥一世(Bajirao I)没有病逝,并且北上对抗纳迪尔沙(Nadir Shah)洗劫德里,谁更有可能获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当时双方的实力、战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变数。巴吉拉奥一世:印度马穆鲁克王朝的脊梁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巴吉拉.............
  • 回答
    1941年3月1日,斯大林坐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窗外是一片阴沉的早春景象。他面前的桌子上,散落着各种文件,有关于国内工业生产的报告,有关于红军装备更新的计划,还有一些关于对德关系的评估。就在他准备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事务时,一份加密电报被送了进来。这份电报的来源,绝非寻常。它来自于一个潜伏在柏林,.............
  • 回答
    二战德国若在击败法国后选择休养生息,而非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那么战争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假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德国战略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的推演。让我们来细致地探讨一下这个“如果”的可能性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休养生息”的含义。这大概意味着德国会巩固其在西欧.............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德军能否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推进至摩尔曼斯克莫斯科高加索一线,并基本实现其目标,这是一个牵涉到无数变量的宏大命题,即使在现有史料和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也难以给出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答案。但我可以尝试根据一些关键性的“如果”来梳理一下,看看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并尽量描绘得生动一些,仿佛在与一位资深军.............
  • 回答
    巴斯德的这句名言:“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是一句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论断,它揭示了科学研究的普遍性与科学工作者的民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分别探讨“科学没有国境”和“科学家有祖国”的含义,并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张力。一、 科学没有国境:科学的普遍性与共享性“.............
  • 回答
    巴林承认以色列,即《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的一部分,于2020年9月15日正式签署,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复杂影响的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内容、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以及对地区和国际格局的长远影响。一、 背景与签署的动因:在理解巴林承.............
  • 回答
    巴奴毛肚火锅这几年风头正劲,这次传出要完成超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绝对是餐饮界乃至资本市场的一条大新闻。如果消息属实,这不仅仅是巴奴自身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折射出整个火锅品类,尤其是差异化定位的品牌,依然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吸引力。首先,我们得来好好掰扯一下“超5亿”这个数字的意义。 资金实力大幅.............
  • 回答
    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像试图拼凑一幅破碎的古老地图,每一个碎片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宗教信仰、深刻的民族情感,以及数不清的悲剧与不公。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故事,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需要耐心和细致去梳理。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对犹太人来说,这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