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 德国如果在击败法国后,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改为修养生息。与英国僵持能否改变战争走向?

回答
二战德国若在击败法国后选择休养生息,而非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那么战争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假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德国战略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的推演。让我们来细致地探讨一下这个“如果”的可能性和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休养生息”的含义。这大概意味着德国会巩固其在西欧的统治地位,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军事科技,同时避免与苏联这一潜在的庞大敌人发生正面冲突。那么,这种策略将如何影响德国与英国的僵持局面呢?

对英国而言的改变:

战略上的喘息空间减少: 希特勒在攻占法国后,曾寄希望于英国会因此屈服,或者至少寻求和平。然而,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如果德国真的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它将不会将大量的军事资源(特别是空军和海军)投入到一项耗时且结果不确定的东线战役中。这使得德国理论上可以集中力量,继续尝试对英国施加压力。
空军的持续威胁: 德国空军(Luftwaffe)在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的情况下,可能会继续专注于对英国的空袭,即“不列颠之战”可能会以一种更为持续和集中的方式进行。虽然英国皇家空军(RAF)在保卫本土方面表现出色,但如果德国能够投入更多资源、改进战术、并保持持续的空袭压力,英国的防空能力和士气可能会受到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德国可能会尝试更深入地打击英国的雷达系统、飞机制造厂和机场,试图瓦解其空军的根基。
海军封锁的可能性增强: 德国潜艇部队(Uboats)在二战中对英国海上生命线造成了巨大威胁。如果德国不将大量资源用于东线,其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的建设和部署,可能会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德国可能拥有更多的陆军和空军力量来支援反潜作战,例如提供侦察支援或对港口进行轰炸。持续的海上封锁,即使不能完全切断英国的补给,也可能严重削弱其战争能力和进口能力。
政治和外交上的施压: 在避免与苏联开战的情况下,德国可以更集中精力进行外交和政治上的操作。例如,它可能继续尝试利用其在欧洲大陆的军事优势来迫使英国接受德国的统治秩序,或者寻找其他途径来削弱英国的国际地位。虽然英国的决心是坚定的,但持续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加上德国在其他地区的“小动作”(如果存在的话),可能会让英国的盟友感到不安,或者迫使英国在某些问题上做出妥协。

德国自身战略的转变及其影响:

资源的重新分配: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巴巴罗萨战役消耗了德国海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装备。如果这些资源被用于巩固西线、发展海军、加强空军,以及可能更精细化的经济建设和技术研发,那么德国整体的国力将比在苏联战场上消耗巨大后更为充裕。
避免两线作战的噩梦: 希特勒最大的战略失误之一就是同时与西方盟国(英国)和东方强国(苏联)作战。如果德国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它将避免了这场毁灭性的两线作战。这意味着它能够集中其全部陆海空力量来对付英国,而不用担心苏联的威胁。
战略纵深的丧失: 苏联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是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德国侵略苏联,虽然最初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被苏联的战略纵深和人民的抵抗所吞噬。如果德国不深入苏联,它就不会失去宝贵的战略纵深,也不会遭遇严寒和大规模的游击战。
技术和军事发展的可能性: 在没有大规模东线消耗的情况下,德国可能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尖端武器的研发和生产中,例如更先进的喷气式飞机、更强大的坦克、以及可能的战略轰炸机。虽然德国在某些技术领域领先,但战争的消耗极大限制了其大规模量产这些先进武器的能力。如果能够获得更长的发展时间,德国的军事科技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对英国的长期消耗战: 德国可以采用一种“消耗战”的策略来对付英国。通过持续的海上封锁、空袭以及可能的其他形式的干预(例如在中东地区制造混乱以威胁英国的石油供应),德国可以试图一点一点地榨干英国的战争潜力。如果英国无法获得美国大量的援助(其援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入侵苏联,并将苏联拉入反法西斯阵营),或者其自身的资源和工业能力无法支撑持续的战争,那么英国最终可能会被迫寻求某种形式的和平,即使这种和平对德国有利。

其他潜在因素:

美国的介入: 美国在二战中的介入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如果德国不与苏联开战,美国是否会如此迅速和大规模地介入欧洲战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参战的直接导火索,但德国对英国的支持(尽管有限)以及其在欧洲的扩张,也可能是美国考虑战略部署的因素。然而,没有苏联这个盟友作为对抗纳粹德国的欧洲大陆主力,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压力可能会更大,其参战的决策过程和初期部署也可能有所不同。
轴心国的协作: 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政策是否会受到影响?意大利在北非的战事是否会得到德国更多的支持?这些都是连锁反应。

总结:

如果二战德国在击败法国后不发动巴巴罗萨战役,而是选择修养生息并继续与英国僵持,那么战争的走向将 极大可能改变。

1. 德国将避免毁灭性的两线作战。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改变。
2. 德国可以集中资源和力量, 持续对英国施加军事(空袭、潜艇战)和经济(封锁)压力。
3. 英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消耗战, 其海上生命线和本土防空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4. 德国可能获得更长的技术发展和武器生产周期, 其军事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不能断言德国一定能击败英国,但 英国被迫接受某种形式的和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甚至,如果德国能够有效维持海上封锁并削弱英国的经济和工业能力,英国的抵抗意志最终可能会动摇。战争的天平,在没有苏联这个巨大的牵制因素和盟友的情况下,很可能更倾向于德国。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不再是同盟国的全面胜利,而可能是以某种形式的“德国主导的欧洲秩序”告终。这无疑会彻底重塑世界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好像日本不能停在东北慢慢发展满洲国一样,德国也没法停下脚步。这是军国主义的必然,疯跑着奔向灭亡。

这个答案好奇怪哦……实际上就是,扩张是当时德国生存下去的办法,不断通过战争来掠夺资源、市场、生产力,一旦停下国内就崩溃了。

user avatar

等到苏联红军整军完毕换了新装备打过来就什么都没了,钢铁慈父这人雄心大的很啊。。。

要是等从英国起飞的六发大怪物把更多的城市烧成渣也什么都没了。。。

不掠夺占领区,德国自己就翻了,说好的跟着你打仗艹翻欧洲大陆就随便喝的法国红酒随便吃的荷兰奶酪呢?反了反了!

掠夺占领区呢,就丫那个把人逼到用博物馆里的老车头翻出来维持运输的掠夺程度,各国抵抗组织发展空间更大了,这可都是成熟的现代民族国家,加上丘胖子那货肯定得没完没了地扔SAS过来,甭多了,一晚上三颗弹,这工厂就歇了。。。


纳粹上台就是跟小资和大资之间做赎买来得,不出去继续抢就是直接死路一条。

出去抢。。。就是抢着抢着就遇上扎手的点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